不自量力
【释义】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暗箭伤人
【释义】比喻暗中进行伤人的行为或诡计。
那年夏天,五月里,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一位老将军颍叔考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叔考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向来瞧不起人,当然不肯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间,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叔考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忌妒起来,便抽出箭来对准颍叔考就是一箭,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了下来。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叔考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亡到了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像公孙子都那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伤人”。不过,做为成语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机伤害别人的,都可叫做“暗箭伤人”。
不翼而飞
【释义】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战国时期,秦昭王四十八年,秦国大将王稽率领兵马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一连十七个月,已到第二年五月,也未攻下。他非常恼火,躲在军帐中生闷气。
一天,有个叫庄的军士进帐向王稽建议道:“将军如果犒赏部下,鼓舞将士的斗志,攻下邯郸是有希望的……”
这位士兵的话还没说完,王稽便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说:“不行,我是大将,说了算的只有我和秦王,别人的话我不听。退下去。”
庄并没退下,而是更加恭敬地说:“这么说也不全对,就是父亲给儿子下的命令,有的可行,有的就不行。比如说,父亲叫儿子休掉妻子,卖掉爱妾,儿子能够执行。但父亲不准儿子想念她们,这就难以做到了。这是人之常情嘛!一个老太婆说:‘某个美貌妇人与某男子私通。’这种事并不奇怪,这是人的正常欲望。你依仗秦王信任,慢待下级将士,时间已经很久了。这样下去是危险的。你听说过吧,如果一连有三个人谎报老虎来了,人就会信以为真的;如果有十个人合力揉压一个木椎,这个木椎就会弯曲,如果人们众口一词,要求改变你的做法,这消息不用翅膀也会飞得很远,将士的力量是极大的,你还是奖赏他们为好。”
王稽还是不接受庄的意见。其实将士早就怨恨王稽了。几天后,秦军副将带头叛乱,王稽因此被秦王处死。
唇亡齿寒
【释义】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人或事物互为依存的密切关系。
春秋时期,晋国准备攻打虢国。但是两国之间,有虞国相隔,要攻打虢国就得向虞国借路。晋献公担心虞国拒绝,为此,他向大夫荀息问计。
荀息献计道:“虞国国君很贪财,如能将您那块垂棘产的宝玉和屈地产的名马,做为礼物送给他,他一定会同意。”
献公道:“这块宝玉和这匹名马,可都是我的心爱之物。”
荀息道:“他们收下礼物,我们借到了路。您的那块宝玉和那匹名马,也不过暂时由他们保管而已,就好像放在外库里一样,最后还是可以收回来的。”
献公采纳了苟息的计策,立即派人将礼物送到虞国去。虞国国君贪图宝玉和名马,就答应了晋国的借路要求。大夫宫之奇劝阻,虞君也不听。结果,使晋国的军队轻易地攻取了虢国的下阳。过了一年,晋国再次向虞国借路,要攻打虢国。
虞国大夫宫之奇又劝阻虞国国君道:“虢国是我们的友邦,关系就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俗语说得好:‘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虢国和虞国正是这种关系。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被灭掉,到了晚上,虞国也就不存在了。我们怎能借路给晋国呢?”虞国国君还是不听宫之奇的劝阻,把路借给了晋国。结果晋灭了虢国,回军时顺便又灭了虞。
荀息捧着那块宝玉,牵着那匹名马,向晋献公报捷。献公得意洋洋道:“美玉还是原样,只是这匹马显得老点了。”
草木皆兵
【释义】皆:都。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状、疑神疑鬼的心态。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不寒而栗
【释义】栗:打颤,发抖。天气并不寒冷还会浑身打颤,发抖,形容人惊恐害怕的样子。
汉武帝的时候,有一个出名的酷吏,名叫义纵,非常凶恶残忍。
义纵当定襄太守时,一到任就下令把押在狱中的重刑犯二百多人,判处死刑。把来探监的犯人亲属二百多人也全部逮捕,不分青红皂白,也一律判处死刑。犯人家属中有须发皆白的老翁,有年近花甲的老太婆,还有年轻的小媳妇,大姑娘等等,他们是花钱买通狱吏来探望被判重刑的亲人的。因而,突然被逮捕,关押起来,都感到冤枉,便大声喊叫,让狱卒释放他们。
一位狱吏向义纵禀报道:“一些犯人亲属叫喊冤枉,要求释放他们,怎么办?”
义纵凶狠地说:“不行。犯人家属私来探监,与犯人串供,该当死罪,明天一律处斩!”
狱吏道:“重刑犯人可以处死,犯人家属处死,总是有点说不过去吧?”
义纵道:“下去,别再啰唆!”
第二天,果然把犯人和家属,共四百多人斩首。
义纵一天杀了四百多人的消息传出,定襄地区引起震动,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当时天气尚暖,但人们仍然心寒胆栗,浑身发抖,相对无言。
过河拆桥
【释义】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
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
不久,顺帝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书还未下达,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苟延残喘
【释义】苟延:敷衍延续下去。残喘:临死前残留的气息。勉强延续临死前残留的气息。
比喻勉强维持生存或残局。
赵简于是春秋末年晋国的大臣。有一天,赵简子在中山这个地方打猎,在崇山峻岭中,打了半天也没见到一只野兽,恰好遇见一只恶狼,赵简子一箭射去,恶狼被射中受伤。这只恶狼在地上打了一个滚,带着伤拼命逃去,赵简子率领人马在后面紧紧追赶。
恶狼心惊胆战地跑着跑着,路上碰见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这就是无论好坏善恶,他都以慈悲仁爱相待的东郭先生。恶狼眼看无处躲藏,而猎人正在追寻,于是向老者作揖点头,苦苦哀求,救它一命。它看见老者身旁驴背上有一个大口袋,便说道:“老先生,情况万分危急,能不能让我快点钻进你的口袋之中,好歹给我留一条活命。”
东郭先生心慈面善,经不住狼的苦苦哀求,便把狼装入口袋中。赵简子的人马很快赶到,追问狼的下落,东郭先生推说没看见,骗走了赵简子一伙人。
恶狼从袋子里出来以后,正是又累又饿,便张开大嘴要把东郭先生吃掉,在这危急关头,来了一位老人。老人设计将恶狼重新骗入口袋当中,然后将它打死,救了东郭先生一命。
开卷有益
【释义】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收获。打开书本,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识。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弘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老生常谈
【释义】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光其喜爱天文。十五岁时,已熟读《周易》,通晓占卜术,渐渐有了小名气。日子一久,便传到了吏部尚书何晏、侍中尚书邓飓的耳朵里。
这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两个大官吃饱喝足后,闹着无聊,便派人把管辂召来替他们占卜。管辂早就听说这两人是曹操侄孙曹爽的心腹,倚仗权势,胡作非为,名声很不好。他考虑了一会儿,想趁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他们一顿,灭灭他们的威风。何虽一见管辂,就大声嚷道:”听说你的占卜很灵验,快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机会升官发财。另外,这几天晚上我还梦见苍蝇总是叮在鼻子上,这是什么预兆?”管辂想了一想,说:“从前周公忠厚正直,辅助周成王建国立业,国泰民安;现在你的职位比周公还高,可感恩你的人很少,惧伯你的人却很多,这恐怕不是好预兆。你的梦按照卜术来测,也是个凶相啊!”管辂接着又说:“要想逢凶化吉,消灾避难,只有多效仿周公等大圣贤们,发善心,行善事。”邓飓一旁听了,很不以为然,连连摇头说:“这都是些老生常谈,没什么意思。”何宴脸上铁青,一语不发。管辂见了,哈哈一笑:“虽说是老生常谈的话,却不能加以轻视啊!”不久,新年到了,传来消息说何宴、邓辂与曹爽一起因谋反而遭诛杀。管辂知道后,连声说:“老生常谈的话,他们却置之不理,所以难怪有如此下场啊!”
狼子野心
【释义】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楚国令尹子文,为人公正,执法廉明,楚国属官和老百姓都很敬重他。子文的兄弟子良,当时担任司马,子良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越椒。
这天正逢越椒满月,司马府宴请宾客,一时热闹非凡,显得喜气洋洋。
子文也应邀来到司马府,看到侄子越椒后,大吃一惊,急忙找来子良,并对他说:“越椒这个孩子绝不可留。这个孩子拥有熊、虎的体格,而他啼哭的声音则像豺狼。如果现在不杀死他,他长大以后必然会让我们遭遇灭族之祸。谚语说:‘狼崽虽小,却有凶恶残忍的本性。’这是一条狼啊,又怎么可以养大他呢!”
子良听了这一番话,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过了好一阵,他才断断续续地说:“我是……是他的亲生父亲,怎能忍心亲手杀……杀了他呢?”
子文一再劝说,子良始终不肯听从。子文对此十分忧虑,在他临死的时候,把亲信族人叫到跟前,告诫他们说:“千万不能让越椒掌权,一旦越椒得势,你们就赶快逃命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