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五位丈夫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和母亲、妻子、儿子同乘一条船,这时船翻了,大家都掉进了水里,而你只能救一个人,你救谁?
这问题很老套,却的的确确很不好回答,于是——理智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儿子,因为他的年龄最小,今后的人生道路最长,最值得救。”
现实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妻子,因为母亲已经经历过人生,至于儿子——有妻子在,我们还会有新的孩子,还会是个完整的家。”
聪明的丈夫说:“我会救离我最近的那个,因为离我最近的那个最可能被救起来。”
滑头的丈夫说:“我救儿子的母亲”——至于是指我自己的母亲还是儿子的母亲,你们去猜好了。
最后,老实的丈夫确实不知道应该怎样选择,于是他只有回家把这个问题转述给自己的儿子、妻子和母亲,问他们自己应该怎么办。
儿子对这个问题根本不屑一顾:“我们这里根本没有河,怎么会全家洛水呢?不可能!”——他的年龄使他只会乐观地看待目前和将来的一切。
妻予则对丈夫的态度大为不满:“亏你问得出口!你当然得把我们母子都救起来。我才不管什么只救一个的鬼话呢!”——女人总是认为丈夫必然有能力,也必须有能力担负起他的责任。最后,老实的丈夫又问自己的母亲。
母亲没等他把话说完,已经大吃了一惊,紧紧抓住儿子的手,带着惊慌:“我们都掉进水里了,孩子你不是也掉进水里吗?我要救你!”老实的丈夫顿时泣不成声。
心灵感悟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选择,一千种选择有一千个理由,每一个理由都足以令人信服。
财主的选择
有一个财主犯了罪,被带到县太爷那里审问。县大爷为了证明自已是个清官,提出了三种接受惩罚的方式让财主选择:第一种是罚50两银子,第二种是抽 50皮鞭,第三种是生吃 5斤大蒜。财主既怕花钱又怕挨打,就选择了第三种。
在人们的围观下,财主开始吃大蒜,“吃大蒜倒不是什么难事,这是最轻的惩罚了。”当吃下第一颗大蒜时,财主这样想,可他越往下吃越感到难受,吃完2斤大蒜的时候,他感到自己的五脏六腑都在翻腾,像被烈火炙烤着一样,他流着泪喊道:“我不吃大蒜了,我宁愿挨50皮鞭!”
执法的衙役剥去财主的衣服,把财主按到一条长板凳上,当着他的面把皮鞭蘸上了盐水和辣椒粉,财主看得胆战心惊,吓得浑身发抖。当皮鞭落在财主的背上时,财主像杀猪一样嚎叫起来,打到第10下的时候,财主痛得屁滚尿流,终于忍受不住痛苦地叫道:“青天大老爷啊,可怜可怜我吧,别再打我了,罚我50两银子吧。”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譬如,有些人为了省钱,宁愿忽视自己的健康,可等到他吃够了苦头,不得不为健康大把花钱时,已经太迟了。
心灵感悟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譬如,有些人为了省钱,宁愿忽视自己的健康,可等到他吃够苦头,不得不为健康大把花钱时,已经太迟了。
施舍
拉哈布·萨卡尔昂着头,大步地走着。他没带阳伞,对灼人的烈日毫不在意。拉哈布恪守自己的处世原则,他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从任何人和事。却从不指望得到旁人任何恩惠,追求的只是一辈子活得有尊严、有骨气。
拉哈布正走着,一个黄包车夫来到他身边。车夫摇着铃铛,问道:“先生,您要车吗?”拉哈布转过头去,发现那个人瘦得皮包骨头,目光里似乎包含着贪婪的神情。“只有那些没人性的家伙才会以人力车代步。”这是拉哈布坚定不移的观点。因此,他连轿子都没坐过一回,认为那简直就是犯罪。他用那粗布缝制的甘地服的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连声说道:“不,不,我不要。”一面继续走自己的路。
黄包车夫拉着车子跟在他后面,一路不停地摇铃。突然间,拉哈布的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也许拉车是这个穷惟一生存的手段。拉哈布是个有学问的人,许多概念——资本主义、平等、穷苦人、上帝、劳动分配、农村的赤贫、工业、封建主义等等,片刻之间都是进了他脑海。他又一次回头看了看那黄包车夫——天哪,他是那样面黄饥瘦!拉哈布心里顿时对他生出了怜悯之情。黄包车夫摇着铃铛,又招呼拉哈布道:“来吧,先生!我送您,您要去那里?”
“去希布塔拉。你要多少钱?”“6便士。”
“好吧,你跟我来!”拉哈布·萨卡尔继续步行。
“请上车,先生。”“跟我走吧!”拉哈布加快了脚步。拉黄包车的人跟在他后面小跑。时不时地,拉哈布回头对车夫说:“跟着我!”
到了希布塔拉,拉哈布·萨卡尔从衣兜里掏出6便士递给黄包车夫,说:“拿去吧!”“可您根本没坐车呀。”
“我从不从包车。我认为这是一种犯罪。”
“啊?可您一开始就告诉我!”车夫的脸上露出一种鄙夷的神情。他擦了擦脸上的汗,拉着车子走开了。
“把这钱拿去吧,它是你应得的!”“可我不是乞丐!”黄包车夫拉着车,消失在街的拐角处。
心灵感悟
乞丐通过不劳而获得到生存,生命之于乞丐不过一口气在喘而已。只有从不奢望别人的无偿的施舍,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生活。
谶语
多年前在日本某寺求得一帖,是为上上大吉。帖中许多内容都已忘怀,惟有一句因为经常炫耀的缘故牢牢记下了:遗失之物能够找到,等待之人一定会来。
的确没有比这更值得炫耀的预言了,把它移赠给谁都是吉祥祝福:前者为失百复得,后者则是如愿以偿,人生几乎不再有缺憾。
此后大约正是一个验证的过程。东西丢了,时常是不找自回;所等之人不多,同样地果然出现。如此一来,反觉得意义不大了。
更何况,这谶语不曾明言,遗失之物何时找到,等待之人何时能来,来做什么。
所遭逢到的更多的情形则是:似乎永远属于寻找的时代,急用时找它不到,只好另想他法,等到不经意时再见到它,已经不再需要;所等之人来了,“来了”的反面应当是 “又走了”,说到底全部是身外之物。也许果真存在着有价值等待,但可能姗姗来迟,比如在你弥留之际。
回首人生数十年,有过多少自愿的非自愿的放弃和遗失,有过多少朝里暮里的心愿和期待。对于个体生命而言,绝对遗失的是时间,它一去不返;而绝对前来的是老与死的必然,躲也躲不开,这才是生活的常态,无论对于达观的人还是缩命的人。好在失去的反面更多地表现在换了方式的获得,其中最大的获得当属赚取了人生一回。
人生不能背负过往的一切,更不可能得到所想要的一切。前半生倾心于奋力争取,志在必得;成熟的标志则是学会了放弃,明白一己所需所愿为何物。由此可以结论说,前述谶语得以验证固然美妙,但我们已习惯了常态生活。让我们有勇气说上一句:已经失去的不妨让它失去,至少不再耽于等待。
心灵感悟
让我们有勇气说上一句:已经失去的不妨让它失去,至少不再耽于等待。
上去下来的游戏
偶然地,目睹了一个小男孩玩滑梯的全过程。
一开始,他飞快地登梯,又飞快地滑下来,几乎不假思索。再次上去,他先朝四周看看,再从侧面朝下看看,拍着栏杆?望一会儿,才滑下来。
重新登顶,他倒是再没兴趣逗留,但滑下来时,他用手与屁股控制着,不让身体按自然速度下滑。他控制得很出色,快慢自如。最后一次,他是从滑道爬上去的,虽然光溜溜的有点难爬,但他克服了,并返身攀着陡峭的阶梯下来,看去有点险。四次的玩法与目的都不重复。第一次上去就是为了下来,为了体验下来的惊险与快感;第二次上去是为了领略高高在上的风景;第三次他想与滑梯比试,看看究竟是滑梯控制自己还是自己控制滑梯;第四次他逆梯而行。这时他遇上才玩第一遍的小朋友,顿时感觉自己山高水远……这个小男孩大约3岁,但玩上去下来的游戏,他比30岁乃至60岁的男人都要玩得漂亮。
心灵感悟
生活的美丽就在于每一次的发现中,每一次的尝试中体验不同的滋味。
这是你的选择
一位美国小伙子看中了一位中国姑娘,便一直追着不放。最后,中国姑娘辞掉了令人羡的工作,跟着美国小伙子结了婚,飞到了大洋彼岸去了。
“我放弃了那么好地工作,远离父母跟你到美国来,这可是我为你作出的牺牲呢。”中国姑娘说。她以为这样说能把他感动的,没想到他只是说:“不,不,我不认为这是什么牺牲,在我看来,这只是你的一种选择。”
她后来才认识到,美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只会尊重你的选择,而不会承认你的牺牲。这就意味着:作出的所有决定,都必须符合你自己的心愿,符合自己的心愿才能成为自己的真正选择。这样与人打交道。这才会拥有真正的平等,同时也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那位美国小伙子是一位通晓重6国语言的医生,在美国很容易赚钱的,他工作一个小时就是100美元的收入,但是她却跟国内的朋友说:“我必须工作,必须学会自己赚钱。如果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就不可能作出真正符合自己心愿的选择,也就不可能赢得他长久的尊重。”
她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心灵感悟
一个人必须自己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只有你能做这个选择,没有人能告诉你如何做。
给予的故事
这是一个使人回味再三的故事:“从前有个人,在沙漫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涉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一吸水器,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水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渴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一种奇妙灵感给了他力量,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心灵感悟
当我们能够真诚地给予他人爱与欢乐,并在他们的心中唤起同样的情感,那么,我们就是真正有力量的。
选择和谐
一个男孩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公司工作,他的高大英俊、才华横溢使单位里引起了一阵轰动,很快就有热心人想当月下老人,为他介绍对象。
一天,一个女同事为他介绍了一位女孩,这女孩也是大学毕业,一头乌黑的披肩秀发,长得美丽动人。女孩对男孩很中意,男孩对女孩也很有好感。这下子人们认为旗鼓相声了,不少人心里羡慕他们,说他们是 “金童玉女”。男孩第一次去女孩的宿舍,女孩和单位里的另一位女孩同住一室,男孩去了之后马上就感觉到了一种相当沉闷压抑的气氛。两个女孩相处得很糟,已两个多月互不现睬互不讲话了。男孩问女孩: “你为什么不主动和解?这样在一起格格不入,太难受。”女孩说: “为什么要我主动和解?马忠厚有人骑,人忠厚有人欺。别说两个月就是一年半载互不说话,我也能适应。”男孩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想了几天终于决定跟女孩分手。
一年后,男孩找了一相貌平平的女孩,只因为那女孩与同室其他女孩相处特别和谐。男孩对她非常钟情,因为他心里认为:“一个能和室友相处得好的人,将来也一定能与爱人相处得好。
心灵感悟
一个人的自由选择应当与他人的自由选择和谐共处。幸福就是成功,幸福就是选择,幸福的真正内涵是和谐。
让失去变得可爱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上弄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抖那老人又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是这样,”老人解释道,“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都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结果也许出乎我们的意料。显然,老人的行为已经有了判断价值:与其抱践守缺,不如果断地放弃。有时,事物的价值不在于谁占有,而在于如何占有。
我们都经历过某种重要或心爱的东西失去的事情,其大都在我们的心理上报下了阴影。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并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而总是沉湎于已经不存在的东西,没想到去创造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