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修理基金。它是为恢复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延长其使用期限而进行大修理所提存的专项基金。它的来源是按大修理折旧率计提,在商品流通费中列支的。按规定,商业部门的冷库、油库、工业企业、储运企业和大型商店,实行提取大修理基金的办法。大修理基金只能用于固定资产的大修理,不得挪用或变更用途。对于不提取大修理基金的企业,如发生固定资产大修理时,可在费用中列支,如果数额较大,可以分期摊销。
三、福利基金。它是从企业商品流通费用中提取的用于改善职工生活福利方面的一项专用基金,福利基金的使用范围:一是职工医药费;二是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三是职工浴室、理发室、托儿所、幼儿园人员工资和收入小于支出的差额,以及食堂炊事用具的购置、修理费;四是集体福利设施支出;五是按照国家规定应由职工福利基金开支的其他支出。企业对福利基金的提取,不能随意超过比例,不能用于请客送礼和平均发放给职工个人。
四、利润留成资金。它是商业企业从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按规定比例提取的留给企业使用的专项资金。这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一是简易建筑费;二是技术改造措施费;三是经理(厂长)基金。经理基金一般应以三分之二用于职工奖励,三分之一用于职工集体福利。提取利润留成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者关系,给企业以较大的财权,加强经济责任,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有效措施。
五、扶持生产资金。它是国家通过各级财政拨给商业部门一般用于扶持发展重点短缺农副产品的专用基金。
248.商业企业如何管理专用基金?
根据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和实践经验,商业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管好专用基金:
一、实行计划管理。企业必须正确编制和执行各项专用基金收支计划,依靠群众,合理使用各项基金。有关职工集体福利方面的专用基金的提取与使用,应经过群众讨论,并将执行结果向群众公布。
二、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正确地形成各项专用基金。企业任意提高规定的提取比例,任意扩大费用开支和挤占应上缴国家的利润,都是违反财经纪律的。
三、对各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的原则。除了在一个季度之内暂不使用的专用基金可以参加商品流转外,各项专用基金之间以及专用基金、流动资金、固定资金和基本建设资金之间,都不能相互混用。为了保证专款专用,企业应将各项专用基金在银行设专户存储,并接受银行监督。
四、先提后用,量入为出,节约使用。企业应对各项专用基金的收入情况,分别轻重缓急合理安排,使提取与使用两方面在数额、时间上相适应。不能在没有资金来源的情况下,任意挪用或垫支其他资金。为了合理而有效地使用专用基金,企业应在集中管理的前提下,实行专用基金分口分级管理。使用各项专用基金要精打细算,力求节约,少花钱,多办事。
249.商品流通费用可分为哪几类?
商品流通费用是商品流通过程中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它主要包括商业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商品运输费用、商品保管费用、商品自然损耗、固定资产折旧费、借款利息和各项行政管理费用等。凡是与组织商品流通无直接关系的,如上缴国家的税金、列为营业外支出的财产损失、应加入产品成本的委托加工费用等等,都不能作为流通费用处理。
商品流通费用所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目前有以下几种分法:
一、按费用的经济性质划。可分为追加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两类。追加费用是与商品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费用,它包括商品运输、保管、包装、挑选整理等费用。这部分费用是为了最终实现商品使用价值而追加的费用,它们是生产性费用。纯粹流通费用是与商品价值形态转化有关的费用,凡是与商品买卖行为、货币结算有关的开支均属于纯粹流通费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些费用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种单纯为改变商品价值形态而耗费的劳动,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增加商品的价值,是非生产性的。这部分劳动耗费,要由已实现的商品价值来补偿。
二、按费用与商品流转额的关系划。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又称可变费用,它与商品流转额的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随着商品流转额的增减而增减,但不一定是同比例地增减。在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的条件下,商品流转额增加的幅度要大于直接费用增加的幅度。属于这类费用的有:运杂费、保管费、包装费、商品损耗、手续费和利息等。间接费用又称相对不变费用,在企业经营规模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它一般不一定随着商品流转额的变动而变动。属于这类费用的有:工资、福利费、工会经费、修理费、折旧费、家具用具摊销、职工培训费和其他费用等。
三、按费用发生的环节划。可分为以下几种:进货费用,指商品从购进到验收入库保管所开支的各项费用,如运杂费、装卸搬运费等;储货费用,指商品从入库到出库的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如保管费、商品损耗等;销货费用,指商品在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包装费、手续费等。
250.流通费用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商业企业加强对流通费用的管理,降低费用水平,不仅能促进企业本身改善经营管理,增加企业盈利,而且能为国家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由于流通费用是构成商品销售价格的一部分,降低费用还能为国家调整价格创造必要的条件,对流通费用的管理,应遵守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企业在组织商品流通中,要精打细算、尽量节省各项费用开支。贯彻节约原则,要有全面的观点,即在加速与扩大商品流通,保护商品和其他财产物资安全,提高商业服务质量,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职工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流通费用。企业既要注意眼前节约,又要从长远利益着想,既要考虑本单位的节约,又要考虑社会效益。
二、实行计划管理和定额管理。企业在编制商品流转计划的同时,应确定流通费用数额和费用水平,对各种费用开支制定定额。定额水平要先进合理,也就是既要比较确切地反映实际已经达到的水平,又能充分反映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企业应经常检查、分析费用计划执行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挖掘降低费用的潜力,严格控制费用指标。
三、严格遵守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凡属与商品流通无关的支出和财产损失,都不属于商品流通费的范围,不能在商品流通费内开支。凡是有开支标准、开支比例的费用项目,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比例开支,有的还要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进行审批。企业应根据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费用开支的规定,进一步对费用开支规定具体的管理办法。财务部门对费用开支要加强监督、考核,保证各项费用开支的合理性。
四、实行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起骨干作用,群众管理发挥基础作用。企业财务部门通过贯彻国家财务制度、费用指标和对业务部门的指导、监督,做好费用开支的总的管理工作。同时,费用管理要走群众路线。费用开支是与购、销、存业务活动紧密联系的,费用计划的编制、落实,降低费用水平所采取的措施,检查、分析费用开支情况,都要依靠群众。企业财务部门应把有关费用开支指标分解到各业务环节、部门直至职工个人,把节约费用开支的经济效果同职工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发挥职工节约费用的积极性。
251.商业企业应从哪些方面降低流通费用水平?
有许多因素影响流通费用水平,如生产力的布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生产部门的产品结构和质量情况,商品价格和各项劳动报酬的变动情况,商业网点的分布,企业所处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企业的管理水平,物质技术设备条件和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等等。除了客观因素外,商业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降低流通费用水平:
一、扩大商品流通,加速资金周转。商品流通费用水平是费用额与商品纯销售额的比率。商品销售额的大小直接影响商品流通费用水平的高低。商品流转额扩大,间接费用相对稳定,即使增加,数额也较小,而直接费用增长速度低于销售额增长速度。这样,就会相对地降低费用水平。因此,商业企业要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推销,扩大商品流转额。商品流转速度加快,意味着商品储存时问的缩减,这就会相应地减少商品损耗和保管费。同时,商品流转速度加快,所需要的流动资金数额也相对减少,因而就会减少利息的支付额。
二、合理组织商品运输,减少运杂费。运杂费是商品流通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杂费的减少,就会使费用水平降低。商业企业在组织进货时,要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与生产、消费、交通运输等各方面密切联系,消除对流、迂回、倒流、过远等不合理运输现象。合理组织商品运输,不仅减少运杂费,而且因商品在途时间短,就会减少资金占用额,少付利息,同时能减少商品在路途上的损耗。
三、做好商品的保管、养护工作。商业企业对购进的商品要认真验收,把住质量关。要采用先进的保管、养护商品的经验,改进包装方法,防止商品霉变、虫蛀、老化、锈蚀、裂解、氧化、渗漏等。仓库要改进商品堆码方法,实行分区分类、货位编号、卡片管理的方法,提高仓库利用率。搞好商品保管、养护工作,就会减少保管费和商品损耗。
四、合理组织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劳动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较多的工作量。这样就会相对节省人员,降低企业的工资开支率。劳动效率的提高,还意味着充分利用工作场所,提高物质技术设备利用率,因而可以减少物资消耗。所以,商业企业必须合理组织职工劳动,不断改进技术设备,加强职工培训,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搞好劳动协作,不断提高商业劳动效率。
五、精打细算,降低行政管理费用。企业的行政管理费用占商品流通费的一定比重,必须注意节省。企业的管理费内容较多,节约的潜力很大,企业对每项管理费的开支应当认真审查。能少开支的就不要多开支,能不开支的就坚决节省下来。
六、为了减少流通费用,对费用应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费用分类管理,直接费用可采用定率制,间接费用可采用定额制;费用分级分口管理;实行费用会审制度,如对较大的或特殊的费用开支,由企业领导人员、财会人员、职工代表和用钱部门的代表共同商讨核定。
252.商业企业增加盈利的意义有哪些?
商业企业盈利,是指商业企业经营的收入(包括销货收入和其他收入)抵偿商品销售成本、商品流通费和其他各项开支后的剩余部分。商业企业盈利,实质上是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中的一部分,这部分价值是通过商业企业的购销活动实现的。企业盈利也称企业纯收入,它分为税金和利润两个部分。
商业企业的利润指标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它综合地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恩格斯曾经指出:“劳动产品超过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从这种剩余中的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商业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经济核算,尽量多增加企业盈利,为旧家多提供资金积累。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除了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以外,还必须有从事经济和行政管理、社会文教卫生和保卫国家安全的部门。如果没有这些部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社会主义制度就难以巩固,社会主义事业就难以发展。这些部门的各项经费要依靠物质生产部门所积累的资金来供给。国家通过财政预算把企业盈利的大部分集中起来,形成社会消费基金,然后将其中一部分用于行政管理、文教卫生、国防等方面的支出。这些部门得到经费来源,才能顺利地开展社会主义社会的正常活动。
二、有利于加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我国要进行社会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就必须有大量的资金用于基本建设投资、补充企业的流动资金和建立必要的物资后备。所有这些资金主要来自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的积累。企业盈利是国家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我国商业企业上缴的税金和利润,在国家财政预算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只有增加企业盈利,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
三、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和企业职工生活福利。企业增加盈利,就可以多上缴税金和利润,国家财政收入越来越多,不仅增加扩大再生产资金,而且有更充足的条件改善人民生活。如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发展集体福利事业,举办社会救济等等。同时,企业的盈利多,相应提高企业自j利润留成,可以增加集体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改善职工的生活福利。
253.社会主义商业利润与资本主义商业利润有哪些区别?
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同,受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利润性质,在根本上也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
一、它们在内容上的不同。资本主义商业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在社会主义社会,已经不存在被剥夺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劳动力已不再是商品,剩余价值范畴也不再存在了。劳动者在集体劳动中的全部成果,都归劳动者集体所有。商业企业把盈利通过税金、利润上缴给国家,国家又用来造福于人民,其中也包括商业职工。
二、它们在性质上根本不同。资本主义商业利润为资本家所有,反映的是资本家和店员之间的关系,即资本家剥削店员的关系,两者是对抗的。社会主义国营商业企业的利润除留归企业一部分外,都上缴国家,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根本不存在着剥削。
三、它们在目的上根本不同。利润是资本主义商业企业经营的唯一动力和目的。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加速与扩大商品流通,促进生产发展,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不是单纯把利润作为目的。社会主义商业企业之所以降低流通费用,增加利润,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增加社会主义积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为了全社会人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