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企业的各种计划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每一计划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指标规定着企业某一方面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各种计划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种计划的编制,影响着其他计划的编制。它们之间以商品经营为中心,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01.商业企业计划管理应贯彻哪些原则?
为了使计划正确地反映客观情况,充分发挥其指导经营活动的作用,企业的计划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商业企业制定的计划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反映客观规律(既包括经济规律,又包括有关的自然规律)的要求。如果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舍不得下功夫,马马虎虎,简单了事,或者按“长官意志”硬性确定计划指标,那就必然不会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造成损失和浪费。
商业企业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市场商品供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精确计算,通过反复讨论,力求使各项计划指标先进合理,积极可靠,要把革命干劲与科学分析结合起来,把客观可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科学性是与党性一致的。党的方针、政策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反映着客观规律的要求,集中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愿望和切身利益,因此,企业编制计划必须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二、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党和政府组织原则在企业计划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企业和国家的关系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企业制定计划时,要牢固地树立全局观念,要服从国家计划的指导。企业的计划指标必须同所在地区的商业计划、财政计划、上级公司的计划相衔接。企业所属各单位要在企业统一指导下编制计划,统一平衡各单位的计划指标,业经上级批准的计划,企业必须尽一切努力去完成。
另一方面,市场商品供求情况经常发生变化,一个商、业企业的货源来自不同的经济单位,有国营企业、集体企业,还有的来自个体生产者。社会购买力及其投向,消费者对商品品种、花色的需求,经常发生变化。一个商业企业经营的商品品种繁多,国家不能对每种商品的具体指标规定得那么详尽。因此,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商业企业在国家政策、计划指导下,要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如制定短期、近期计划权,某些具体指标的制定和修改权等。这有利于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加速与扩大商品流通,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综合平衡原则。列宁指出:“经常的、自觉地保持的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实践证明,凡是比例关系基本平衡,工作就主动,经营活动开展得就顺利,经济效果就好。反之,凡是计划留有缺口的,工作就被动,就顾此失彼,甚至会出现损失、浪费现象。商业企业在编制与组织实现计划时,必须切实搞好商品购、销、调、存之间的平衡,商品流转量与企业劳动力、资金、物资技术设备条件之间的平衡,企业各个部门间、各个环节间计划的衔接与平衡,企业当前计划与发展规划的衔接等。
企业在确定计划指标时,要量力而行,要在物力、财力方面留有必要的储备,以便及时解决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四、群众性原则。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各项计划任务的具体执行者,职工群众处于企业经营活动的第一线,对企业的经营业务熟悉,有丰富的经验,企业的计划管理必须建立在群众基础上。因此,计划的编制、落实、执行、检查和总结经验教训等,都要依靠广大职工,群策群力完成计划任务。
102.商业企业编制计划的依据有哪些?
商业企业的计划只有切合实际,才能对经营活动发挥指导作用。计划要切合实际,就必须有可靠的依据。编制计划的依据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有关指示。国家的方针、政策是编制计划的指导思想,上级指示的内容一般包括:计划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社会商品购买力和商品资源情况,主要商品的供求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准备采取的措施,对编制计划的具体要求等。
二、本企业经济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情况。企业只有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情况、消费者需求的动向、社会购买力与社会商品可供量之间的平衡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且掌握足够的、可靠的资料,制定的计划才能符合实际情况,才能提高计划指标的准确性。
三、报告期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资料和历史资料。报告期计划执行情况是接近计划期的重要参考资料。因此,企业应对报告期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
企业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必须坚持全面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不能无条件地照搬,要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发现和认识企业经营活动的发展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企业本身的经营能力。如本企业的规模、物质技术设备条件、资金状况、职工数量和素质、劳动效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等。计划只有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顺利完成。
103.商业企业编制计划通常有哪几种方法?
商业企业编制计划,除了通过调查了解占有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之外,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一般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综合平衡法。这是编制计划的基本方法。商业企业应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要求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综合平衡计划中的各种比例关系,使本企业同其他部门、企业的计划之间,企业内部各种计划指标之间,保持平衡。
一个商业企业存在着各方面的关系,如局部与整体之间(企业同国家、企业各部门同企业),企业各环节(进、销、调存)之间,企业同各个部门之间,各要素(人、财、物)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等等。企业必须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使各方面的工作得到协调的发展,推动企业经营活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综合平衡法的具体运用,是编制各种平衡表,反映各项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如编制商品流转计划,其简单的平衡关系是:期初储存量加本期购进量,等于本期销售量加期末储存量。
商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经常出现不平衡,即存在着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这些矛盾,采取有效的措施,正确解决这些矛盾,在新的基础上组织新的平衡,推动各项业务活动顺利开展。
二、比例法。这是以历史上有关指标之间长期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比例关系为基础,并把计划期的变动因素考虑进去,来推算出有关的计划指标。假定某百货商店的鞋帽部销售额,多年来占全店销售额的15%,这时,用全店的销售额乘以15%所得数额,再根据计划期鞋帽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加以调整,即为该部的计划销售额。
三、定额法。即根据有关先进可靠的经济技术数据来确定计划指标的方法,其关系如下;
已确定的某项指标÷经济技术定额=另一项被推算的指标
假定某商场营业面积有5,000m2,每m2销售额为1万元,该企业商品销售额应为:
1万×5,000 m2=5,000万元
假定上述企业每一售货员全年销售定额为8万元,那么,该企业需售货员数为:5,000万÷8万=625人。
四、比较法,也称对比法。它是通过比较来分析、推算直至确定计划指标的一种方法。如将计划期某项指标与本企业前期或历史某一个可比时期的同类指标进行比较,或者与同类型企业的同类指标进行比较,然后修订该项指标。在编制某一项工作计划时,可能同时提出几种方案或设想,在它们之间进行比较,从中选取一个最优方案。
五、动态法。即根据某项经济指标的历史发展变化趋势和计划期变化因素,来推算出计划指标。如根据商品流转额增长速度、劳动效率提高速度、流通费用降低速度来分别推算其计划期的指标。
104.商业企业编制年度计划的程序是怎样的?
商业企业编制年度计划,一船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企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计划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讨论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编制计划的指示和控制指标;分析上期经营活动情况,发动群众总结经验,揭露问题,查找差距,挖掘潜力,提合理化建议;组织有关人员调查预测市场商品供求趋势;收集整理有关的数据资料,审定各种经济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