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龙泉府
上京龙泉府故肃慎地直渤海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西南至安东都护府千五百里 【新书贾耽道里记 案贾氏原文安东都护府治辽东即今辽阳州】 文王大兴十八年都焉 【新书作天宝末】 四十九年东南徙东京 【新书贞元时朝鲜上世史贞元二年】 成王中兴元年复还都上京 【以上皆据新书】 大彝震改建宫阙拟唐制 【辽史地理志】 城临忽汗海其西南三十里有肃慎城北经德理镇至南黑水靺鞨千里 【贾耽道里记】 金灭辽设都于此 【明统志】 清于其北偏东建宁古塔城 【清统志 渤海上京在宁古塔东南丁谦史地考证肃慎古城在宁古塔西南八十五里上马连河畔遗址尚存】 宣统初隶宁安府民国隶宁安县宁安府县俱治宁古塔城忽汗河即今东宁之呼尔哈河字异而音相近上游有镜泊湖论者谓即忽汗海湖东北数里有城今图名曰东京城论者疑即上京龙泉府 【镜泊一名毕尔腾湖上游自额穆县来东京湖楕圆形宽二十里袤约七十里自东京城北至东宁约四十里其下流曰牡丹江自东宁北流至依兰县入松花江约纬线二度又三分度之一】 地当东经一百二十九度纬四十四度辽史以忽汗州即高丽平壤地又号中京显德府讵今图所谓东京城者故有平壤之称耶然龙泉显德各隶一京混而同之又何也龙泉府领州三 【新书本传】
龙州 县有富利 长平
湖州
渤州 县有贡珍案辽太祖以天显元年正月收上京改渤海为东丹封其长子倍为人皇王镇之八月太祖薨于扶余府而尧骨以次子获嗣位是为太宗东丹王奔赴被留不得返国东丹右次相耶律羽之请徙其国于梁水太宗从之自是弃上京不复疆理而女直遂据其地卒于覆辽上京龙泉府所领三州龙州属县长平之民迁于临潢西北名曰长霸县富利县之民迁于临潢南名曰保和县渤州属县贡珍之民迁于辽东名仍旧又有扶余县亦隶龙泉府不知所属州其民迁于临潢之怀州世宗时置县仍旧名
中京显德府
中京显德府初为显州 【新书地理志】 后升为府肃慎故地 【新书渤海传 渤海京府州新书俱云某故地承上文言者则不书避词复也】 北直上京三百里 【新书】 渤海高武二王俱都此 【贾耽道里记】 至文王十八年乃徙上京故新书谓之旧国贾耽言自鸭渌江舟行百余里乃小舫溯流东北三十里至泊汋口得渤海之境又泝流五百里至丸都县城故高丽王都又东北泝流二百里至神州又陆行四百里至显州天宝中渤海王都夫鸭渌大川也行百余里而改乘小舫者盖溯今奉天桓仁通化两县间之浑江东北行也神州当在今通化境显德府当在今吉林之敦化奉天之安图间丁谦氏谓敦化县东二里鄂多里古城即其地也 【贾耽道里记自鸭渌江口舟行百余里乃小舫溯流东北三十里至泊汋口得渤海之境又泝流五百里至丸都城故高丽王都又东北泝流二百里至神州又陆行四百里至显州天宝中渤海王所都丁谦渤海地理考证大氏始立国于此正当太白山东北奥娄河南今敦化县东二里余有鄂多里古城盖即其地清亦起于此】 府领州六 【新书】
卢州 县四 山阳 杉卢 白岩 【本高丽城因山临水迭石为之四面险绝其可攻之处纔六十步李绩以冲车撞之】 霜岩 【本高丽县 辽志东京卢州】
显州 县有长宁 【辽志卢铁汤荣兴五州俱云故县几惟显州无文长宁县本显德府县名故疑属显州辽迁长宁之民于上京临潢属祖州者曰咸宁县属永州者仍曰长宁县而渤海于辽河东又有长宁县辽改曰兴辽县】
铁州 【汉安巿县高丽安巿城】 县四 位城 河端 苍山 龙珍 【辽志东京道铁州】
汤州 县五 灵峯 常丰 白石 均谷 嘉利 【辽志东京道汤州】
荣州 县三 崇山 沩水 缘城 【辽志东京道崇州当即渤海荣州属县】
兴州 县三 盛吉 蒜山 铁山 【辽志东京道兴州】 案辽史天显元年太祖克上京七月丙辰铁州刺史卫钧反乙丑尧骨拔铁州
辽志东京卢州玄德军在京东一百三十里铁州在京西南六十里汤州在京西北一百里崇州在京东北一百五十里兴州在京西南一百里显州在医巫闾山东南盖取渤海州名以名之而非渤海诸州故地也圣宗统和三年置干州广德军有灵山县本渤海灵峯县未审与汤州之灵峯是否一地同年又置贵德州宁远军有贵德县渤海为崇山县未审与荣州崇山是否一地有奉德县本渤海缘城县地尝置奉德州
东京龙原府
东京龙原府在上京东南濊貊故地 【当作沃沮故地 徐相雨渤海疆域考此本沃沮故地而曰濊貊故地者沃沮在北濊貊在南壤地相接相错以致于混称欤 书华夏蛮貊罔不率俾礼中庸施及蛮貊按夫余有貊城其王印曰濊王之印是濊貊故地在周秦之际甚广孟子亦有大貊小貊之文盖与中国通久矣】 一曰栅城府 【案栅城之名汉魏即有之金富轼三国史记高丽王宫四十六年王东巡栅城时后汉和帝永元十年也又曰高丽王位宫二十一年汉平州人夏瑶以百姓千余家来投安置栅城时后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也魏书辽东南一千余里东至栅城】 日本道也 【新书本传】 迭石为城周围二十里唐薛仁贵征高丽与其大将温沙门战熊山禽善射者于石城即此有宫殿 【辽史地理志】 文王大兴四十八年自上京东南徙都焉 【新书贞元时 朝鲜上世史贞元二年】 成王中兴元年复还上京 【新书本传】 东滨海与日本虾夷及陆奥出羽能登加贺诸国隔海相望故渤海聘使海行遭风往往漂至诸地 【日本史 具交聘日本篇】 西至辽一千余里 【魏书】 南至新罗井泉郡三十九驿 【古今郡国志 徐氏疆城考井泉郡今之德原郡也自此北行三十九驿计为一千一百七十里唐制三十里置一驿 案德原郡今属高丽咸镜南道与元山港相近】 地当东经一百三十度纬四十二度之交今吉林之延吉县高丽咸镜北道之富宁会宁庆源镜城稳城锺城各府郡皆其地也领州四 【新书】
庆州 【本高丽置辽上京有庆州与此无涉】 县六 龙原 【本高丽置】 永安 乌山壁谷 熊山 白杨 【辽志东京道开州】
盐州 【一曰龙河郡】 县四 海阳 接海 格州 龙河 【辽志东京道开州属盐州】
穆州 【一曰会农郡】 县四 会农 水岐 顺化 美县 【辽志东京道开州属穆州】
贺州 【一曰吉理府】 县四 洪贺 送诚 吉理 石山 【辽志东京道贺州】 案辽志辽初弃东京未设官圣宗东伐高丽乃置开州镇国军节度盐穆贺三州仍渤海旧名县一曰开远以庆州龙原县改也穆州属县一曰会农亦仍渤海旧名圣宗置宗州熊山县未审与庆州熊山是否一地
南京南海府
南京南海府沃沮故地 【新书】 汉武帝元封二年伐朝鲜以沃沮城为玄菟郡后徙郡于句丽西北改属乐浪魏隋之际为高句丽所有渤海置南海府 【徐氏疆域考南海之称昉于句丽三国史记太祖王宫六十二年八月巡狩南海盖东北地形左海右陆自黑龙江沿海西南至土们江又沿海西南至咸兴府之都连浦渐近渐西在宁古塔等地视之我国咸镜道之海正在南方故以南海称之也案高丽王宫六十二年为汉安帝永初元年】 号南京通新罗道也 【新书 徐氏疆域考咸镜道南界即井泉郡是为新罗为界处故谓之新罗道】 亦为通日本之道有吐?浦 【日本史 徐氏疆域考作吐亐浦】 为船舶寄椗所府在鸭渌江之南东滨海南与新罗接当东经一百二十八九度纬四十度至四十一度之交今高丽咸镜南道之北青利原洪原新兴各府以北是其地也而辽史以海州南海军当之则今奉天海城县矣殊误 【丁氏地理考证谓在图们江口之庆兴府亦误】 领州三 【新书】
沃州 县六 沃沮 鹫岭 龙山 滨海 升平 灵泉 【辽志东京道海州】
晴州 县五 天晴 神阳 莲池 狼山 仙岩 【辽志东京道海州属嫔州】
椒州 县五 椒山 貂岭 澌泉 尖山 岩渊 【辽志东京道海州属耀州】
案辽史天显元年正月太祖克上京二月南海府来朝五月辛酉叛尧骨讨之六月丁酉平然未能有其地也后置海州南海军虽蒙南海之名而东距渤海之南海府殆千里矣
西京鸭渌府
西京鸭渌府高丽故地朝贡道也 【新书 徐氏疆域考渤海朝唐道路必由鸭江口发船达于登州海口故称之以朝贡道也 案朝贡疑朝鲜之误箕子王满之王朝鲜皆朝平壤而平壤于时为渤海属境故曰朝鲜道】 东北接龙原府东南接南海府北接显德府西接 【阙】 南接新罗以浿江为界有鸭渌江浿江沸流江古城有泊汋城故汉安平县有国内城有丸都皆故高丽王都 【新书地理志引贾耽道里记安东都护府南至鸭渌江北泊汋城七百里故安平县也又曰自鸭渌江口舟行百余里乃小舫乘流东北三十里至泊汋口得渤海之境又泝流五百里至丸都城故高丽王都又东北泝流二百里至神州又陆行四百里至显州 泊汋口清统志在九连域东北安平河口 丸都高丽山上王始都之渤海为县 三国史记琉璃王迁都国内筑尉那岩城 唐李绩呈报目录鸭渌江已降城十一其一曰国内地】 地当东经一百二十四六度纬四十度四十一度之交今鸭渌江以北奉天所属各县江以南至于浿江是其地也神桓二州置于鸭渌江之北丰州当置于今平安北道正州置于平安南道领州四
神州 【北至中京显德府四百里西南至丸都县二百里自鸭渌江口泝流至此八百余里当在今奉天辑安临江二县境丁氏地理考证谓在甲山府江北为奉天长白县地望不合】 县三 神鹿 神化 剑门 【辽志】
桓州 【东北至神州四百里治丸都】 故高丽中都城也高丽王于此剏立宫阙国人谓之新国晋康帝建元初为慕容皝所败宫室焚荡渤海置桓州县三 丸都 【辽史地志作桓都今从贾耽道里记新书丸都凡二见俱作九都盖转写之误丸都之名于汉有之顺帝汉安元年丸都地震献帝建安十三年山上王移都丸都晋建康元年故国原王复都丸都俱见三国史记以遭母丘俭慕容皝两次之兵自后遂定居平壤 日人那珂通世氏谓丸都在朝鲜楚山府对岸之通沟沟东近辑安县西北即桓仁县也其说最确】 神乡 淇水 【辽志】
丰州盘安郡县四 安丰 渤恪 隰壤 硖石 【辽志】
正州沸流郡本沸流王故地国为公孙康所并后属高丽渤海置州后升为郡有沸流水 【今日沸流江发源平安南道孟山府之南西南流拆而西流径成川江东两府之北又西南流抵平壤府东入于浿水朱明初奔高丽时建国于沸流水上朝鲜上世史以奉天佟佳江当之误矣】 县一 东那 【辽志汉东那县地在州西七十里】
案辽志东京渌州鸭渌军谓即渤海西京鸭渌府领桓丰慕正四州亦沿用渤海名桓丰正三州渤海隶西京慕州渤海隶安远府辽并隶于渌州则渤海鸭渌安远二府接壤可知矣辽得渤海地独鸭渌江设官如渤海旧制以控制高丽故也桓州在渌州西南二百里丰州在东北二百一十里正州在东北三百八十三里慕州在西北二百里而渌州距东京道里不详
长岭府
长岭府在上京西南 【新书 贾耽道里记自都护府东北经古董牟新城又经渤海长岭府千五百里至渤海王城 安东都护府时治今辽阳也】 高丽故地营州道也 【新书渤海传】 东接鸭渌府西接唐辽阳州 【唐天宝以后辽东之地辽阳州为幽州所属八州之一见元稹告幽州将士德音又称辽阳军李益有送辽阳军使还军诗是否侨置盖不可知也州府均未见】 度辽水而西则为唐营州境 【新书 贾耽道里记营州东百八十里至燕郡城又经汝罗守捉渡辽水至安东都护府五百里】 渤海王大諲譔时契丹克渤海辽阳改为东平诸州府辽阳之属于渤海疑在大玄锡之世于时中原盗起唐未疆理之也地当东经一百二十四五度北纬四十一二度之交今奉天海龙清原本溪各县盖其地云 【徐氏疆域考谓为永吉州等地稍远 震志又疑为朝鲜咸兴道之永兴则地望全不合矣】 领州二 【新书本传】
瑕州
河州案辽史天显元年正月太祖克上京三月戊午遣康默记韩延徽攻长岭府八月辛卯康默记攻克之
扶余府
扶余府扶余故地契丹道也 【新书渤海传】 夫余自汉兴建国于此汉武帝元朔元年以其地为苍海郡数年罢夫余仍王焉齐明帝萧鸾建武元年夫余王以国入于高丽自是为高丽所有唐贞观五年高丽荣留王筑长城以备唐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千有余里十有六年毕功 【三国史记】 今柳条边墙其遗址也唐武德间以浮渝乌素固部靺鞨内附乃置黎州而隶于营州寻侨置于 【阙】 徙其民以实之渤海置扶余府为西边重镇尝屯劲兵以扞契丹契丹之伐渤海既破扶余乃趋上京后置龙州于此在金为黄龙府地当东经一百二十四五六七度北纬四十二三四度今吉林开原各县其地也 【高丽长城起于今吉林县北境】 领州二
扶州
仙州
县有强师
鄚颉府
鄚颉府扶余故地 【新书渤海传】 高丽出于扶余 【阙】 扶余出于藁离国 【阙】 鄚颉本藁离国旧治柳河县高丽置鄚颉府都督鄚颉二州渤海因之辽置韩州 【辽史地理志 丁氏渤海地理考证辽史载渤海诸地惟此条极精审藁离本汉时扶余分部故新书以为故扶余地】 金属咸平路元属咸平府明属三万卫 【清统志】 地位于扶余府东北当东经一百二十五六度北纬四十三四度今奉天之西安吉林之伊通长春其地也领州二 【新书】
鄚州
高州 【辽志上京遂州本高州地在檀州西二百里西北至上京一千里】
县有粤喜 万安
案辽史天显元年正月太祖克上京二月鄚颉府来朝三月己巳鄚颉府叛安端讨之丁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