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七年御制雪中漪澜堂诗:
昨吟琼岛兆佳阴,喜罩祥寞塔影森。
太液漪澜虽迟待,金山消息已侵寻。
千岩素镂玲珑竅,万木葩生清净林。
一咏江天称目句,先期浮玉此登临。
下面将《日下旧闻考·国朝宫室》里记载的“御制塔山北面记”的原文转引出来,以供阅读和欣赏:
自阅古楼岩墙门出,转而东,则邀山亭,又东北则酣古堂。堂之东室倚石洞,循洞而东,则写妙石室,堂与室之南皆塔山之阴,或石壁,或茂林,森寺不可上。而室之东间乃楼也,踏梯以降,复为洞。窱窗映,若陶穴,若嵌奁,旋转光怪,不可殚极。若是者行数百武,向东忽得洞门,出则豁然开朗。小厂三间,日盘岚精舍。而其南则仍石岩陡立。然羊肠之径可以跻而上达看画廊,廊属山东景,兹不复缀。自精舍转而北,至环碧楼缘飞廊而下,则嵌岩室,折而西小山亭额日一壶天地,西扇面房额日延南薰。其盘岚精舍之西,由洞门北行数十武,亦达扇面房。自房而西为小毙邱,盖亩鉴室水盈池则伏流不见,至邱东始擘岩而出,为瀑布,沿溪赴壑而归墟于太液之波。又西为铜露盘。铜仙竦双手承之,高可寻尺,此不过缀景,取露实不若荷叶之易。则汉武之事率可知矣。又西为得性楼,为延佳精舍,为抱冲室,为邻山书屋,名虽殊而因高以降,或一间,或两架,皆随其宛转高下之趣而各与题额。又自亩鉴室北墙门而出,缘山蹊亦可达此。至邻山书屋则就平地廊接道宁斋矣。其东乃漪澜堂。盖山之北以堂与斋为主室,而围堂与斋北临太液,延楼六十楹,东尽倚晴楼,西尽分凉阁,有碧照楼、远帆阁分峙其间,各对堂与斋之中。南瞻宰堵,北频沧波,颇具金山江天之概。故登楼与阁,偶有吟咏,无不以是为言。由漪澜堂而东,则莲华室以奉大士及妙莲华经得名。出墙门而南,则为塔山东面之境矣。若夫各室内或题额,或联语,率铬意寄兴,无关于景概之全,斯则不悉载。
“御制塔山北面记”里,将装景点缀的情形,基本上都一一说到了。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又西为铜露盘,铜仙竦双手承之,高可寻尺,此不过缀景,取露实不若荷叶之易,则汉武之事率可知矣。”其中所说的这个“装景”点缀性建筑,的确值得以汉武帝刘彻与北京“仙人承露盘”为题细说一下。
相传汉武帝刘彻,好祀神求仙,晚年为求长生不老,下谕令在都城长安建章宫内铸造铜人,美其名曰为“仙人”手托铜盘,承接露水,誉名为“仙露”。因受“阴阳”说的影响,所以武帝刘彻认为饮服“仙露”,可止住阴气,永生阳气,即可长生不老。
至“三国”(魏、蜀汉、吴)时期,据古籍《魏略》里记载:魏明帝曹叡于景初元年(237年)下谕令遣人到长安“建章宫”内,拆掉和搬运汉武帝时建造的一座“仙人承露盘”,企图运往魏都洛阳城,但因重弃留于霸城。对此,《汉晋春秋》里作了历史性的记载:“帝(明帝时),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
元代初年,在陕西霸城发现了一个铜人,据当地人相传,说这“铜人”就是汉武帝刘彻时期“仙人承露盘”的遗物。元世祖忽必烈得知后,命人将“铜人”由陕西霸城运至大都(北京),安置在帝王宫苑内(即今北海公园内)。
大都(北京)“造园”艺术大师们,根据“日归于西,起明于东”(《史记·历书》),密切结合“天子当阳”(《左传》)的要求,将汉武帝时期的遗物“铜人”设立在帝王宫苑内“琼华岛”东侧的山坡上。
据《北京名园趣谈》一书中说,明嘉靖皇帝朱厚熄也是一个妄求长生的皇帝,他听道士说,乾方才是天之门,引露必用天门露。而乾方是西北,于是把铜露盘连铜人从东山坡移至西北坡上。
至今在北海公园内,白塔山北麓山腰,有一座方形高台,周围雕石设栏,中问竖立一根高达数丈的汉白玉柱。柱身满雕蟠龙花纹,柱顶立一铜人,双手高托一个荷花形大铜盘。据说,这个“铜人”就是汉武帝刘彻时期“仙人承露盘”珍贵的遗物。
白塔山东面的装景,与西面、北面、南面一样亦没有离开使用亭、廊、殿等点缀性建筑,例如:画廊、交翠庭、石洞、见春亭、智珠殿等。这些装景点缀性的建筑,在“御制塔山东面记”里都一一作了叙述。下面将原文转引出来,以供阅读和欣赏。
因旧置而修饰之谓之沿,易新建而创为之谓之革。山之南,沿者多而建者少;山之北,革者伙而置者稀。然东北泐琼岛春阴之石幢虽出于新建,亦实述其旧置。由石幢登山径为看画廊,其上则交翠庭。庭之下、廊之侧,攀援石洞以出为古遗堂,对之者,峦影亭。自堂蹑梯以下,仍依洞以出为见春亭。遂循东岸可至半月城前。而自交翠庭步岭路至智珠殿者,分左右阶而下,亦达半月城前。盖殿原据城上,埤堍即平殿基也。过石桥则陟山门,而白塔山四面之事备矣。白塔建自顺治八年辛卯,至于今盖百有二十年矣。夫士民之家尚以肯构为言,况兹三朝遗迹,地居禁苑,听其荒废榛葳为弗当。然予自辛酉、壬戌之间,始稍稍有所葺建,至于今凡三十年,而四面之景始毕成而为之记。虽云发内帑以徐为之,然而视春明梦余录、日下旧闻所载有过之无不及矣。知我罪我,吾蛊能辞哉!
白塔山东面“装景”点缀性的一些建筑物,《日下旧闻考·国朝宫室》里,则还作了补充性的记载,例如:
由白塔东下至山足为智珠殿,殿后缘山径折北为交翠庭。
智珠殿三楹东向供文殊佛像,恭悬皇上御书额日般若香台。联曰:塔影迥悬霄汉上;佛光常现水云间。交翠庭二楹联曰:波光入窗淡;草色护阶新。
乾隆二十三年御制交翠庭诗:
择向开庭更向山,縈青攒黛销孱颜。
春阴琼岛疑半路,只在碧琳天地间。
洞门上石刻真如二字,小楼内联曰:天阔云非系,波空月自明。庭之下,廊之侧,攀援石洞而出为古遗堂,三楹,北向。联曰:秋月春风常得句;山容水态自成图。对之者为峦影亭,门额日梢云,日霏玉。古遗堂下为见春亭。
九龙壁
日照壁或曰影壁,演变成雕刻艺术。
九龙壁全国三座,北海里有九龙壁。
紫禁城有九龙壁,又一座山西大同。
九龙壁演变成为,受喜欢珍贵文物。
从“影壁”先说起。
“九龙壁”实际上就是属于门外正对大门以作屏障的墙壁,即照壁,或曰“影壁”。例如,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三回里有记载:“……北边立着一个粉油的大影壁。”
在各种各样的“照壁”或曰“影壁”中,属于最为珍贵的“影壁”应该说是属于“九龙壁”了。
就全国来说,“九龙壁”一共有3座:一座是在山西大同市城区东街;一座是在北京北海公园内,其北岸上的“天王殿”之西;一座是在位于皇宫紫禁城内,外东路,皇极门南。
北京皇宫紫禁城内的“九龙壁”,与山西大同、北京北海公园的“九龙壁”,被人们合称为“中国三大九龙壁”。
但是,“中国三大九龙壁”相比较来说,北京皇宫紫禁城内的“九龙壁”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山西大同的“九龙壁”
与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有关系。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取得了天下,当上了皇帝,为了让天下的老百姓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就将他心目中能信得过的人,其亲生的儿子们,都授封到全国各地方去为王,亦就是说成为威震一方的亲王。而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就是朱元璋的第十三子——朱桂威震一方的代王府大门前的“照壁”,建于明太祖朱元璋当政统治时期——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并幸存下来。
幸存下来且保留完好的山西大同的这座九龙壁,发展演变到现在,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这座九龙壁壁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按“九龙壁”上中下来说:上,就是指“九龙壁”的顶部,是仿木结构建筑,庑殿顶脊兽、戗兽、龙兽俱全,正脊上刻有凸雕莲花及游龙。中,就是指中部壁面,有雕刻相当精细、艺术性相当高且又非常美丽的九条巨龙,它们翻腾于波涛汹涌的云海之中,极为生动,活灵活现。下,就是指“九龙壁”的下部,为“基座”,或曰“须弥座”,其束腰部位,有精雕细刻的狮、虎、象、狻猊、麒麟、飞鸟等动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总之,九龙壁其全壁用黄、绿、赭、紫、蓝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五彩斑斓,蔚为壮观。
不仅如此,九龙壁之前尚有倒影池,壁龙映于水中,宛然如生,人们观赏了,无不感到是一种特殊的景致,且能够给予人们一种特殊的美的享受。清人方坦还留下了反映这座九龙壁奢华的诗句:“数仞雕墙饰金碧,万民膏血涂青红。”
北京北海公园内的“九龙壁”
今日北京北海公园内的九龙壁,其原来所在的地方是一处小建筑群:最前面的叫做“真谛门”,其门内为“大圆镜智宫殿”,其殿北有“宝网云亭”,嘉庆年间改建楼五楹为“后佛楼”,在其北及其左右有屋室43间,内贮藏经板。光绪二十六年该处被侵华八国联军焚毁,而只有“真谛门”门前的一座彩色照壁幸存了下来,这就是今日人们能够观赏到的北海公园内其北岸上“天王殿”之西的一座精美的建筑——九龙壁。这座“九龙壁”高6.9米,厚1.42米,长25.5米,全用五彩琉璃制成。其上,就是指九龙壁之上的正脊、垂脊、简瓦、陇垂等处,皆有点缀装饰性的龙形。其壁的中间部位,就是指壁的两面,各雕有精美的9条龙,故被名曰为“九龙壁”。其下,就是指九龙壁的基座,是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须弥座”。北海公园内的九龙壁,“全壁共雕龙635条。全壁用424块七色琉璃砖砌成,色彩绚丽,古朴大方。”(《北京传统文化便览》)
皇宫紫禁城内的“九龙壁”
北京皇宫紫禁城内的九龙壁在其外东路,宁寿宫正门(皇极门)之南,为“皇极门”前的一座琉璃照壁,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这座九龙壁长为29.4米,高3.5米。其上,就是指九龙壁的顶端为琉璃大脊,是为庑殿顶设脊5条,其正中正脊上亦雕刻行龙9条。九龙壁的正身,雕刻有其艺术性相当高的9条巨龙,并且其形体神态各异,以海水、浮云为背景。高浮雕手法,富立体感。正中一金龙,两目凝视“皇极殿”。北京皇宫紫禁城内的九龙壁与山西大同的九龙壁相比较来说,的确有创造性,且具有代表性,正像《北京传统文化便览》一书介绍的那样:九龙壁的各个角度都蕴含着九五之数。九是最高的阳数,五是阳数中的居中数,故“九五”代表天子之尊。九龙壁的主体是9条龙,庑殿顶设脊5条,正中正脊上也雕刻行龙9条,斗拱之间用五九四十五块花纹垫拱板,整壁面用的270个塑块,也是九五的倍数。
总而言之,北京皇宫紫禁城的九龙壁比较强烈地反映出很有思想性、创造性和艺术性。所以说,中国三大九龙壁当中,可以说北京皇宫紫禁城的九龙壁最具有代表性。
五龙亭
今北海北岸边上,五龙亭金碧辉煌。
一看真绚丽多彩,独具了特色景观。
人们说乾隆钓鱼,离不开在五龙亭。
五龙亭歌声起舞,今日有老人娱乐。
今日北京著名的北海公园,其北岸上,昔日曾经是明清两朝帝后垂钓和观赏烟火的地方——“五龙亭”或曰“乾隆皇帝钓鱼”的地方。五龙亭,今日已经演变成为北京老年人天天游乐的场所,在五龙亭里,人们尽情地唱歌、跳舞、唱戏、说快板、写地书,成为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乾隆皇帝钓鱼的地方,为什么被誉名为五龙亭呢?
其因就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因受“阴阳说”的影响,将十位数的双数,即偶数名为“阴数”;将单数,即奇数名为“阳数”,并将“阳数”之极“九”视为“天数”;因天大地小,故九之“天数”,格外受崇。
“阳数”之极,格外受崇的九之“天数”,古时,它被人们巧妙而又恰到好处、非常有趣地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许多方面。
比较突出典型的例子,如封建朝廷,为了密切配合宣扬“真龙天子”(皇帝)其无上尊严与权威的需要,将皇帝穿的龙袍绣“金龙九”(《大清会典·舆服》);文武百官朝见皇帝时,要“三跪九叩首”(《日下旧闻考》)。
根据上面所说的事实证实了一个共同的突出特征:不仅是突出了“龙”,而且亦突出讲究运用单数——阳数。所以将乾隆皇帝钓鱼的亭子,给美誉名为“五龙亭”。
五龙亭昔日的情形究竟怎么样呢?《今日北京》一书里,作了这样的记载:
五龙亭在北海北岸西部,是明清两朝帝后垂钓和观赏焰火的处所,也是北海独具特色的景观。明天顺四年(1460年)就原太素殿前会景亭一带改建和增建,清代屡有修葺。五座亭子临水而建,中为龙泽,东为澄祥、滋香;西为涌瑞、浮翠,合称五龙亭。亭顶式样富于变化,采用左右对称手法。顶部覆绿筒瓦黄剪边琉璃瓦,檐下梁枋施小点金旋子彩画,绚丽多彩,金碧辉煌。解放后修饰一新。供人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