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公元762年)
李隆基假手他人获得了“开元盛世”,然后就很舒服地荒淫享乐起来以至于发生安史之乱。
公元710的一个夏夜,唐中宗李显在与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共享了一顿盛宴后,被她们联合毒杀。随后的几天,政局便异常不稳。韦后毒杀亲夫的目的就是想做第二个武则天,然而她的政治手腕还是不够,不久就被太平公主和李旦的第三予李隆基政变度杀。于是李旦再度登基称帝,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李旦即位后,大权都落到了太平公主的手里。这个武則天的女儿深得母亲真传,在政治上有一定的独到之处。有武則天这个前车之鉴,无论是百官还是皇室,都会密切注视每一个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的女人。韦后就是如此失败的。太平公主的结果也好不到哪去,因为昏庸的李旦有一个精明的儿子李隆基。于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太平公主虽然年龄较大,拥有比较强硬的政治集团,但李隆基虽然年轻,行事却十分老到。面对太平公主咄咄逼人的进攻,李隆基采取了退让的方针。甚至自己即位后,李隆基也步步退让,直到帝位巩固以后,李隆基才反戈一击,将太平公主的势力彻底击溃。
公元712年,李旦很知趣地把皇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李隆基于是即位,是为唐玄宗。公元713年夏,李隆基终于对太平公主下手,兵马杀太平公主及党羽数十人。依附太平公主的官吏尽被黜逐。至此,动荡的局势才稳定下来,玄宗才获得了全部权力。
李隆基即位后,面对的局面是长期的宫廷政变所带来的中央政权力量的削弱,吏治腐败,官吏冗滥。经历过武周对李氏宗族残害的李隆基,并没有将心思放到如何进行报仇上面,而是将精力投入到改革弊政上。
要改革,首先就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因此李隆基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尤其是对宰相的任用,他更是注意任人唯贤。他在统治前期所任用的宰相,大都成了有名的政治家。
他提拔的第一个宰相,便是有名的贤相姚祟,李隆基后来施政的方针,基本上是姚崇的建议。其中包括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擢诤臣、除租税外不得接受馈赠、勿使皇亲国戚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
姚崇对开元盛世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在入相后,就下令追查为选避赋役而出家作和尚的富户,一次就查出1200多人,井勒令还俗。此外,姚崇对开元盛世还做了一个人贡献,那就是解决了开元初午在黄河两岸连年发生的蝗灾。当时对蝗灾并没有太好的整治办法,再加上捕杀不力,往往造成赤地千里,横尸遍野的惨景,以致物价飞涨,民心不稳,政局动荡。姚崇入相后,立即建议奖励奖励治蝗,下令加大捕杀蝗虫的力度。结果蝗灾被有效地制止了。
姚崇办事干练是出名的。有一次,姚崇因家事请了十天假,结果朝廷的公事积压了一大堆。过了十天后,姚崇刚回来,没花多少时间就把积件处理完了。旁边的官员看了,没有一个不佩服他。姚崇自己也有点得意,问一个官员说:“我这个宰相,能跟古代什么人相比?能不能比得上管仲、晏嬰?”
那官员说:“跟管仲、晏嬰似乎比不上,但是也可以称得上‘救时宰相’了。”其后继任的宋臻、张说、韩休、张九龄等,都是有名的贤相,他们辅佐李隆基,共同创建了开元盛世的大好基业。
李隆基不仅注意任用贤相,还非常重視刷新吏治,整顿官僚队伍。在这方面他采取了裁汰冗员,精简机构;恢复谏官、吏官参加宰相议事的制度;重視县令的选择,严格的考核制度;严明赏罚等许多有效的措施。
李隆基很注重发展社会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由于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使唐王朝在李隆基即位之前,农民负担不断加重而无力维持生存和生产,从而出现了天下户口遣亡过半的严重危机。李隆基于是下令,惩治豪强地主,从他们的手争取土地劳动人手。但这个打击的范围还是太小,豪强地主仍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并且把逃户变成“私属”,不向国家交税,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于是李隆基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检田括户运动。这个运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中央政府增户88万,田亦如是,岁终征得客户钱数百万。
李隆基发展社会生产的另一个主要措施是,打击自武周中宗以来恶性发展的佛教势力,下令裁汰天下僧尼、严禁新造佛寺,禁铸佛像、禁抄佛经。同时,他还禁止百官和僧尼道士往来,抑制武周时发展起来的寺院地主势力。使佛教势力受到很大打击。
李隆基不仅在“文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且在“武功”方面也是功勋卓著。李隆基即位后,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玄宗对府兵制进行了改革,于公元723年采纳宰相张说的建议,建立雇佣兵制度,从而代替了有唐以来的府兵轮番宿卫制度。这是当时军制由兵募到雇佣的重大改革。从此,各地民丁再无轮番前往戍边之苦。雇佣兵既可吸收社会上的失业丁口,缓和社会矛盾,又可常驻各地,加强训练,对改善军队素质,提高战斗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李隆基还颁布了《练兵诏》,令西北军镇增加兵员,并精加选择,加强军事训练,不得供其它役使。还派官吏前往军州督促检查诏令的执行情况,处理具体事宜。又增加了军马,还下令扩大屯田区,以解决军粮问题。
经过对军备的一番整顿,李隆基终于有实力与一再犯边的契丹和突厥奴隶主贵族武装相抗衡。便于公元717年,派大军出征,把沦陷17年的营州等13州全部收复,长城以北的拔也古,同罗、回纥等地也宣布取消割据称号,与唐政府合作,唐政府重新恢复了安北都护府,统一了长城以北。此后,唐王朝的大军又转向西北,打败并俘虏突厥可汗,从而使沦陷了37年的碎叶镇又归唐政府管辖。
随后又击败叶蕃、小勃律,重新打通“丝绸之路”的门户。这使唐王朝声威大振,拂麻(东罗马)、大食(阿拉伯)等皆遣使修好。唐朝重新打通了中亚的通道,这不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也有利于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经过李隆基君臣的努力,唐朝乃至整个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了顶峰,这就是“开元盛世”。
这时的李隆基是千古称颂的明君,但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逐渐使李隆基失去了锐意进取的精神。最显著的标志是年号从开元改为天宝(公元742年),此前的李隆基锐意进取、励精图治,此后的李隆基荒淫颓废、纵情声色,逐渐沦落为地地道道的昏君。其实从开元末期,李隆基的颓废已初现端倪,但那时尚有韩休、张九龄等贤相,李隆基还不至于过分表现。
等到此二人被废,奸滑卑鄙的李林甫入相,独掌大权以后,朝廷之风随之改变,直言上疏的大臣逐渐被排挤出朝廷,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只会跟在屁股后头拍手的奸佞小人。这其中即以李林甫为其中“杰出”代表。
李林甫善于迎合圣意,对同僚也是毕恭毕敬,但暗地里尽行些苟且之事,被时人称之为“口蜜腹剑”。
如果说李林甫把李隆基带人歧途的话,那么后来的杨贵妃和杨国忠兄妹,则是把李隆基往火坑里推。其实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存在的仅仅是爱情,但荒昏的李隆基爱屋及鸟,把没有什么才能的杨国忠提拔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位置,这才使得李隆基统治末午的朝政更加混乱不堪。
李隆基和杨贵妃的认识,还有些曲折。杨贵妃本是李隆基和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予,武惠妃在受到李隆基宠爱的时候,还曾想过为自己的儿子谋夺太子地位。原来的太子李瑛和李隆基的另外两个儿子李瑶、李琚是被武惠妃给诬死了,太子的位置也空出来了,但武惠妃还没有完成愿望,就一命呜呼了。
公元736年。李隆基因所宠爱的武惠妃死去,整日郁郁寡欢。这时杨贵妃出现了,她体态丰艳、绝世无双,而又聪颖晓音律、善歌舞。于是深得李隆基的爱恋,李隆基也就不顾什么“爬灰”(污膝同污媳)是乱伦之道,赶紧把杨贵妃弄去出家。然后在弄到宫中,封为贵妃。从此,杨贵妃艳压群芳,宠冠后宫,成为李隆基的专宠。
关于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往往都是伴着奢糜荒淫的后宫逸事,曾有什么数千里送荔枝、供杨贵妃洗澡的华清池等等,无一不是香艳凄美,令人拍案之佘无不扼腕叹息。但不管怎样,此时的唐王朝已处于暴风兩来临的前夜,只等那一声霹雳响起罢了。
此时,盛世外表下的唐王朝,既无天灾,又无人祸。只有李隆基自已去揭开那块遮羞布。藏在阴暗角落里的民愤,叛将、奸臣所聚集的巨大能量,才有可能爆发出来。偏偏李隆基自己去揭开了。这杨贵妃的“驭”夫之术甚是了得,举手投足间,竟然把李隆基迷得恨不得将天下都交给她,于是朝中奸佞更有机可乘,唐王朝的政治更加昏暗。
从公元736年,到李隆基统治结束,奸相专权,贵妃专宠,李隆基日益昏聩,政治愈加腐败,繁荣背后的危机也就加剧了。首先是均田制的瓦解,使民户大量缩减,朝廷费用大量增加,财政危机日甚一日,只好横征暴敛,甚至一次预征30年的租赋。接着是募兵制实施后,充斥了大量的流氓无产者,毫无战斗力。
但此时的李隆基,还是继续扩大他的“武功”,发动了一系列不义的战争,大大加深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唐王朝与西南的吐蕃、南诏;北方的契丹;西北的中亚各国都发生了战争,民族之间的和好已不复存在。
这时奸相李林甫出了一个主意:用虽英勇善战但没有什么学问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的“胡”人做边将。这时,拥兵自重的地方边镇势力正日渐强大。在唐初,对边镇大将经常是实行轮换制。将领均不会在边关戍守太长的时间,往往是在立功后便入朝为臣,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地方将领拥兵自重的情况的出现。到李隆基统治后期,由于李隆基自己荒于政事,将领戍边往往连任十多年,有的还兼任几镇节度使。他们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李隆基倒是看到了这个问题,也曾考虑过把兵权交给谁最可靠。这时奸相李林甫出了一个主意:用虽英勇善战但没有什么学问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的“胡”人做边将。其实李林甫的目的是“胡”将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做宰相,自己的地位就更牢固了。
于是李隆基玄宗陆续提拔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胡”将了,后来藩镇基本上为“胡”人所控制。
野心勃勃的安禄山就是趁这个机会爬上来的,他荚勇善战,也不学无术,而且没有到过中原,自己本身就是个“胡”人,因此他的势力渐渐得到发展。而其实力的壮大,则是李隆基一手造成的结果。安禄山除了会打仗以外,就只会奉承献媚了,他就通过这个本事,逐渐取得了玄宗的信任。
实力越来越大,下一步就该是起雄兵而将之,取天下而王之。在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后,安禄山于公元75年冬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叛军一路南下,沿途守军或逃或降,不久就进抵潼关。
唐明皇幸蜀闻铃处李隆基此时还相信自己的实力,还相信杨国忠的话,杨国忠先是夸赞自己预知安禄山会反。然后又日出狂言,说叛军必生内变,不过十天,安禄山定为部下所杀。
李隆基相信了这些鬼话,只是东拼西凑,弄了一支5万人的军队,然后在封常清、高仙芝的带领下,前往抵御,结果大败,李隆基只得下令将二人斩首。然后让哥舒翰前去抵御,结果又大败。
安禄山便开进长安城下。李隆基只好弃长安出遣,欲逃往蜀郡避难。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西)的时候,发生了有名的“马嵬驿”事件,杨国忠被将土杀死。可怜“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竟被缢杀于逃亡途中。
这时,太子李亨北上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称帝,是为唐肃宗,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不久唐军使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两都,并准备请皇上和太上皇的重新回到长安,不久就在寂寞凄凉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