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求学
詹天佑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家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
1872年,年仅12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
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而詹天佑却坚定地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
他怀着为祖国繁荣而发奋图强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黑文中学。同年5月,他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
在大学的4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
1881年,在120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初战告捷
1888年,詹天佑几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流急。铁路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实行包工,也没成功;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做,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3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便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严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一“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
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晾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3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修筑京张铁路
1905年,京张铁路由于英、俄争夺筑路权相持不下,清政府决定由中国自建,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外国人讥笑中国“自不量力”、“胆大妄为”。
詹天佑决心为国争光。在修建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面对艰巨的工程,詹天佑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和科学创新精神。细致测量,精心设计施工。
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时,在没有新式开山机、抽水机和通风机设备的困难情况下,詹天佑创造性地采用两端开凿,中开竖井的施工方法,顺利解决了面临的道道难题。并对地势陡险、坡度大的八达岭,设计成“人”字路线,使列车顺利行驶。行车时遇到车厢脱节,还仿造了自动挂钩,人称“天佑钩”。此条铁路6年计划,4年竣工,节约投资28万两白银。当时被外国工程师视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