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白居易
相传白居易不会说话时就认识“之”、“无”两字,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可说是个神童。当然白居易也是很刻苦用功的,他自己曾叙述:“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写字手肘都长了茧,可见用功程度了。白居易15岁就写出一首很出色的七律: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风格老到,一看之下还以为是老杜的诗呢,不想出自年纪小小的白居易手中,实在难得。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另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得知他的名字叫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顾况心想,长安京师里面的物价水平哪里是你这样的小辈能承担的。可当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怿惊人的句子后,他惊讶地改口说:白居易有这样的才华,长安还是住得下的。这首诗,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怒打行贿人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往里面塞满银子送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二天,县衙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示弱:“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
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
赵乡绅和李财主吓得瘫倒在地,衙役把他们拖到一边狠狠地打了起来,众百姓无不拍手称陕。杖刑完毕,白居易斥道:“周至县就是被你们这些不法之徒搅得乌烟瘴气,今日责打,就是要你们今后奉公守法,老实做人。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我看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吧!”
政坛失意
文学上的成就固然值得自负,但那不是白居易心目中的目标,建功立业才是永恒的主题。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的下坡路时期,面对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混乱时势,白居易积极向皇帝进言,希望能够使局面有所改观。
时值大旱,白居易居然斗胆请求皇帝遣散一部分宫女,一则缩减开销,二则减少社会上的旷男怨女。直言无忌的白居易并没有实现他的目标,反倒给自己惹出了不少强大的敌人。事实上,他那过于急切直率的作风,让亲自提拔他的皇帝都受不了。后来宰相被刺杀,白居易第一个建议追捕主谋,政敌们趁机指摘他越权,再加上些谣言,皇上就把他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的第一个政治高峰结束了。
江州司马白居易虽然失意,但他还在等待机会,他仍旧怀着希望。再次回到京城后,一开始,白居易行事的风格依然不改,为了坚持立场,甚至不惜和多年好友元稹翻脸。然而政治集团之间激烈的倾轧斗争终于让他渐渐“懂事”了,白居易从忧虑到失望,再到逃离,他承认自己的失败,为了躲避政治旋涡,甘心外放,做地方官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