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02400000004

第4章 回族编(3)

在川西北黑水藏区历史上,很早就有小规模商贸活动。民国时期西道堂的商队在黑水打开局面,进行贸易。民国二十九年(1940)后,甘肃武都、文县的部分商人和四川南坪、松潘的部分商人及附近的回商、汉商,在西道堂的引荐下,也相继来到黑水进行买卖交易,利用马帮运来铁制品、铜制品、布匹、珊瑚、首饰、碗、瓷器、玻璃器皿、眼镜、手电筒、盐巴、日用杂品、针头和麻线等在黑水出售,并换走农副土特产品。回商到黑水贸易均在芦花、麻窝两头人家落脚,两衙门内有住房、粮食、烧柴等供回商使用。回商的货物经头人议价后,方能出售,通知百姓,或付白银,或以物易物,或由头人出面担保赊欠。若有纠纷发生,也由头人出面调解。往往回商在衙门一住就是半年,如有余货,留在衙门,由头人家代销。回商的交易、居住、饭食、安全一切依靠头人,在他们每次来时,必备厚礼,赠送头人太太。我国着名民族学家于式玉教授在黑水藏区考察时,就曾多次碰到西北回商(大多是临潭回商),她称芦花衙门是“西北回商驻扎的大本营”。

拉勒关(在今甘肃碌曲县境内)纯属藏区,民国初年,还没有固定居民,只有佛教寺院的喇嘛住在这里。民国八年(1919),西道堂在这里设立一处商业点,资金不多,营业范围不大,经营一般性的日杂商品,收购当地牧民的皮张和羊毛。民国十八年(1929)临潭地方变乱,西道堂一部分教民在教长马明仁率领下,避乱藏区,进人拉勒关,经当地藏族头人和喇嘛许可而落脚于此。拉勒关遂成为西道堂的商业大本营,原有的商业点改为“天兴隆”总号,所有外出的行商队,均集会于此。临潭地方平稳后,大部分教民返回,仅留一小部分教民住在这里,但其商业上的重要性未减。凡是从内驮牛、驮骡载运到这里储存,在达到一定数量后又由商队运往藏区;从藏区运回货物的商队m在这里驻足,牛、马就地放牧,货物从这里又向内地转运销售。因而拉勒关被誉为是西道堂商业经济的旱码头。

位于川甘两省交界处的郎木寺,是甘肃回族商人前往川西北藏区的必经之处。民国时期,一些临潭回族商人在郎木格尔底寺周围开设店铺,进行商贸活动,至1949年已形成有20多户回族商人的小市场。

果洛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是纯牧区。果洛藏族部落每年必以剩余皮毛、稣油、马匹、牛只、食盐、砂金、药材等项输出,以换取茶、布、青稞、洋芋、铜器、火柴、针线等日用品。其主要贸易市场,在甘肃为临潭旧城及夏河拉卜楞,在四川为松潘及阿坝,在青海为同德、玉树,在西康为甘孜、德格。各地回藏商贾,每多组队深人各部落以争取利益,其中以临潭天盛隆、阿坝辰丰云商号势力最为雄厚。

回族商人在青藏高原的商贸活动,长期以来体现出藏区与内地两大物资系统交流的特色。青藏髙原占有发展畜牧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畜产品数量大,质量髙,成为青藏髙原向内地输出的主要物资,是当时回、藏等族商人经营的最主要商品。据民国二十九年(1940)统计,青海有绵羊31.7万头,山羊15.7万头,甘肃有绵羊280.3万头,山羊138.7万头。抗战前甘青地区畜产品的销量,甘肃每年产皮毛(羊皮、羊毛)233.1万斤,羊皮167.5万多张。

其中拉卜楞年集羊毛之最大量为300万斤(包括青海的果洛在内),羊皮总产量20多万张。青海主要是牧业经济,亦是国内畜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产销量,据民国三十年(1941)统计,羊毛年产约为1139万斤,羊皮50.6万张(包括熟牛皮在内),驼毛4.8万斤。松潘据民国二十八年(1939)统计,年产羊毛2万担,羊皮30万张,行销内地以至国外。这些地区的畜产品不仅丰富,而且质量优良,特别是青海产的羔皮分黑白二色,质量最佳。其中又以黑色羔皮最受人们青睐,运人内地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紧俏货。为促进这类物资的交流,松潘县城每年6月还要为回藏皮毛商的成交举办一次皮庄会,会期一个月。皮庄会的主要参加者是藏商及回汉皮毛商。在皮庄会交易期,每年各类皮张的成交额“总数达七八百捆(每捆110张)”。皮庄交易会的货币以白银为主。临潭旧城则于每年10月举办一次骡马会,会期6天。骡马会的牲畜大都由青海玉树、果洛,四川阿坝、若尔盖等地赶来,马以乔科出产的驰名,犏牛以卓尼拉力沟和扎知卡的为最好。每年会上交易的牲畜约5000头(匹、只),陕西及西和、礼县客商购马的较多。牛除本县农民购买外,大多由岷县、陇南各县客商购走。夏河拉卜楞也有牲畜市场两处,其中马牛市场在拉卜楞寺旁之“崇拉”,集市距夏河县城不到2里,羊市场在离拉卜愣约3里的唐纳海,该市场每天都在交易,但数量不多,主要交易在拉卜愣定期庙会之期。全年共有10次(1-10月)庙会,最大是正月的庙会。拉卜楞市场牲畜货源较广,除附近及西南各部落外,还有川、康、青边界的牧民利用宗教活动的会期来寺院敬佛和转“古拉”时,常常带有牲畜来此参加交易。

除畜牧业产品外,青藏高原还出产大量名贵和重要的药材。药材是仅次于皮毛贸易的重要商品。属植物性的药材有20余种,其中以贝母、虫草、当归、大黄、天麻、甘松等为主,次则是羌活、秦艽、赤芍、木香等等。仅贝母一项,在川西北藏区年产即达“一百八十石左右”。特别是甘肃的甘草“年产达400万斤,青海年产亦达100万斤,主要都运人松潘再转销内地”。⑩此外,属于畜产药材最珍贵的是鹿茸、麝香。麝香产于松潘、茂县者质量优良,称大路货,产于大小金川者,质量较差,称小路货。在松潘仅麝香一项年输出价值在百万银元以上。鹿茸也盛产于松潘地区,由回族及汉族坐商收购,于每年十月初一前运至灌县,参加由灌县十大药店、药栈举办的“茸庄会”。“茸庄会”是回(汉)藏贸易交流的又一形式。

回族商人在青藏髙原的活跃,不仅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这一地区的民族关系产生了显着而深远的影响。通过长期、广泛、紧密的经济联系,回族同青藏高原各族人民的友好关系不断得到发展与巩固,回族商队与当地各族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这一友谊是在长期和睦相处,互相信任,为青藏高原经济繁荣昌盛作出历史贡献的过程中凝结而成的。

由于紧密的经济联系等原因,有不少回族在青藏髙原各地——主要是城镇-定居下来,如上文所提及的甘肃的临潭旧城、夏河拉卜愣、青海的西宁、四川的松潘、阿坝等地,都成为典型的回藏交错杂居之地,就是远在四川甘孜的康定、云南的迪庆、西藏拉萨等地,也都有回族定居。这些回族与居住地各族人民共同生产生活,互相影响,互为依赖,共同开拓了广大农牧区。

三、西南边疆的回族马帮

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物产富饶,植物繁茂,但丛山密箐,历史上交通极为不便,加之又是多民族聚居区域,语言各异,风俗多样,故商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一般内地商人不敢轻易涉足其中。云南回族商人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赶马驮货深人到彝、傣、藏、纳西等民族地区及邻国,再运出各地土产,乃创造出马帮贸易的形式。云南回族马帮见于载籍始于明代,而发展、兴盛于清代和民国时期云南回族马帮终年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饮露餐霜,冒雨顶雪,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生意,去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无论在彝族山寨,还是傣族乡间,只要听到马帮的铃声,人们就知道回族商队带来了他们所需的物品。

云南回族马帮是以马匹为运输工具,十几个或几十个行商组成临时性的贩运伙帮,一般是远距离、长时间的运输。马帮内有严密的组织与分工,有时,马帮商人为沿途自卫,还备有武装,因此与一般的回族行商不同。

云南回族马帮商队,虽然通常多以商贩联合形式出现,其规模也不是很大。但马帮生意产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回族深入到彝族、傣族、藏族、纳西族等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不仅给那里的人们带去了生产工具和必需的生活用品,也带去了文化信息。而且随着回族在这些地区的定居,先进的生产技术也随之传播到边地,从而使内地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各地民族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活跃并繁荣了当时整个社会经济,对云南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兴起起了促进作用。

回族马帮常走的路线有十余条,其中有些路线非常艰险。如由通海至缅甸、泰国线,赂上气候炎热,瘟疫流行,人畜都易染病。人畜在途中因染瘟疫而丧生的事,年年都有发生。由思茅出去,有一段路荒无人烟,还得露宿,餐风沐雨。走的是毛路,路上长满草木,还得由路熟的人做先头,用大劈荆斩棘,开出路来。遇到沼泽泥潭骡马过不去,还要割草砍木去支垫。过河时,有些河道有蝎子,人马在水里走过时,会出来叮咬。有时听到虎啸,得迅速停下,下了驮子,就地打桩把骡马拴好,以防惊跑。再用树枝把骡马围成圈,在圈外烧起火堆。赶马人则荷枪实弹防守。还有,自蛾山至思茅间,路上土匪多,必须自带武器保护,以防抢劫。这条路危险大、困难多,只有通海、玉溪、峨山一带回族马帮走,其他马帮都不敢尝试。

滇南的思普沿边十二版纳,与缅甸、泰国、越南毗邻,是傣族、葬族、景颇族的主要集聚地。这里交通闭塞,气候炎热,疟疾流行,故有蛮瘴乡之称。近代走思普沿边的马帮中,以沙甸回民为佼佼者。

沙甸回民以善于经商闻名。沙甸地处开远、蒙自、建水、个旧四县的中心,又是个碧石铁路中心站之一,为发展工商运输业提供了优越条件。因此,利用马匹进行长、短途贩运的人很多。短途贩运,主要靠厂矿吃饭。据说,当时一匹马从开远驮运大米、木炭至个旧,来回四天,往返两次所获利润,就可买一匹马。远走思普沿边的沙甸回族马帮,以勇武出名。据称,回族马帮中,“沙甸人是佼佼者,不仅能吃苦耐劳,不畏烟瘴,兼且勇敢而机智,一个马帮只要有20条好枪,路上遭遇一二百土匪是不在他们心上的。”年秋天雨季结束后,气候凉爽干燥,回族马帮便开始了到沿边各民族区的长途贩运活动。一支商队一年之中可往来三四次。

回族马帮商队深人傣族、彝族、白族等居住区后,也有留居不归的。西双版纳勐海县有两个“帕西傣”(傣族对傣区回族的称呼)居住区,就是由经商而至此定居的回族发展起来的。

居于小凉山宁蒗、永宁地区的回族人,也多是因经商进入的。彝族奴隶制下戒备森严的小凉山,外族人一般很难介人,然而,当回族的马帮商队驮着他们需要的日用品和传统皮革制品到来时,却受到了彝族人的欢迎。马帮大商人与彝族头人订亲家、结老友,使回族得以在彝族山寨自由行商。因回族马帮发现了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料,于是引来更多的回族人进人小凉山地区,继而建成一些回族村落,马帮生意一度很活跃。

回族还进一步深人到永宁摩棱人(纳西族)居住区。永宁皮匠街上回族商人专门出售摩梭人需要的皮制品与日用品等商品,许多回族人甚至定居于永宁开基村,与摩棱人亲密相处,建立起婚姻和亲戚关系。德钦藏区升平镇的兴起,也与回族大量来此经商、开矿有关。这里的回族聚居区成为近代与云南藏区进行商业活动的重要据点。

云南有很长的国境线,回族行商组织成群结队的马帮驮运土特产到泰国、缅甸、越南、老挝、印度、尼泊尔、基斯坦等邻国,进行长途运输贸易,换异国物品返滇,成为云南回族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渠道。例如将缅棉由腾越运至滇西一带,获利甚大。在这些邻国,还有云南回民坐商,开辟着国际市场,扩大了经营范围。回族侨商在各国扎根,并受到所在国人民的欢迎,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也繁荣了当地的经济。“滇西一些回族地区如腾冲、保山、大理、宾川、巍山、永平、德钦等县,在杜文秀起义以前,就有马帮出入国境,有的就在国外定居。比如腾冲回族明、朱、马三家早年就向外发展,成了腾冲回民中的旺族。由于外出的人日益增多,腾冲成了着名的‘侨乡’。滇中的峨山、通海、玉溪,滇南的沙甸、大庄、盘溪、砚山等地,也有不同数量的马帮对外贸易。其中峨山大白邑村青壮年男子有60%以上,文明回族乡有70%以上的人家经营过对外贸易。”这种贸易一直没有间断过。

近代以来,云南回族马帮中,规模大而声誉高,生意好而持续时间长的,是原信昌马帮。原信昌是云南通海县大回村回民马同惠等在昆明创办的一个大商号。在墨江、思茅、江城等地成立分支机构及茶厂等,主要往来于泰国、缅甸、老挝等国进行对外贸易。

原信昌商号是由经营马帮开始的。清光绪初年,马同惠的父亲赶着二十多匹骡马,驮运毡子、黄蜡、花线、笠帽、黄丝、土布、滇缎及铜、铁器具等到缅甸的景栋、瓦城(曼德勒)或泰国的清迈,老挝的半沙里等地销售。返回时驮运棉花,有时也代人运货。后马同惠兄弟继承了其父的事业,仍以马帮作运输工具,往来于缅甸、泰国、老挝等国进行贸易,两代人进行对外贸易,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沿途不论商人、店主、少数民族头人乃至汉族官员都一致说马同惠兄弟是忠实可靠的人,为后来的对外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信昌”商号除了承揽转运低档货物,还经营名贵药材和当地特产,如鹿茸、犀角、水獭皮、靛精、紫胶、象牙、参类、沉香等,尤其是大宗批发,获利极多。抗战胜利时,原信昌在国内外的流动资金和货物约占60%,田地房屋等不动产约占40%,总值是黄金二万两左右。正因为“原信昌”商号规模大,生意兴隆,分(商)号较多,所以,原信昌马帮就很有名。原信昌马帮从1919年到1949年之间,是滇中、滇南最有影响的贸易团体。

此外,还有一些马帮也比较有名。如:腾冲观音塘回族明绍林家创办的鉴记,在保山、下关、昆明、重庆、缅甸曼德勒等地设有分号,主要经营棉花、洋纱,并拥有一个百多匹骡马的马帮,往来于缅甸、云南间进行贸易。大理回族富商马名魁家马帮,由数百匹马组成,往来于四川、下关、保山、缅甸之间,从事长途贩运。邱北县赛宝章家马帮,有二百多匹骡马,从邱北经广西百色到越南贸易。去时驮云南出产的茯苓等药材到越南销售,返回时驮海盐、百货到滇南一带销售。南华五顶山区的回族大马帮,从清光绪初年起,来往于由昆明、大理,经五顶山、景东、思茅到缅甸、泰国,进行长途贩运。

四、城镇回族的传统商业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20:谈空说有

    星云日记20:谈空说有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谛听谛听”、“竖穷三际”、“谈空说有”、“宁静致远”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步步莲花

    步步莲花

    本书讲述了赵朴初先生的一生。赵朴初先生是中国当代的佛教领袖、著名的书法家、诗词曲大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但他非常谦虚,自称一生只有三事值得挂齿,即送难民参加新四军、在印度纪念泰戈尔百年诞辰会议上和印度文化部长唇枪舌战、与日本佛教界发起了纪念鉴真的活动。
  • 零点星光

    零点星光

    本书内容包括夏季的川藏线、川藏茶马古道、草原明珠理塘、天地巴塘、巴塘弦子、英雄格萨尔等,展现了青藏线的旖旎风光,追溯了佛教源流,介绍了藏民的神秘习俗。
热门推荐
  • 鬼王御妻18岁

    鬼王御妻18岁

    谁说捉鬼就一定要是仙风道骨的老不死?谁说恶鬼就一定要是缺头断臂的好兄弟?集白富美于一身的名门之后,遇上高帅富外貌协会主席,两人的相遇,到底是结束,还是开始?
  • 重生悔过暖爱意

    重生悔过暖爱意

    江陌璇是江家的女儿,自小父母哥哥宠爱万分,哥哥为江氏现任执行总裁,在一次宴会中云氏总裁云翊晨救了江陌璇的哥哥江陌宇,云翊晨和江陌宇两人是一起长大的兄弟,两家从此有了交集。江陌璇因不服父母的擅作主张,作天作地,加上江陌璇的白莲花闺蜜的挑拨离间,败坏江陌璇的名声,使江陌璇家破人亡,云翊晨为救江陌璇葬身火海。而云翊晨多年前就默默的喜欢着她,守护她长大。重生后,江陌璇下定决心要拯救自己的家人,手撕白莲花夫妇,与那个外冷内热的男人好好的过一生
  • 沉默皆因你

    沉默皆因你

    “沉默”——表面沉默,内心截然相反-以沉默为主线的故事,因皆而辰。本书讲述的某个怪咖和蓝清辰青春故事,这纯属小编为某人写的,没有什么精彩剧情,虐心倒不少,也许根本没有后续,因为她无能为力,感情这种事只有一方挽留是毫无意义的,真正的喜欢胜过了一切。那天清辰迷惘了,键盘上打出了那么一段文字,踌躇了好久,受不了冷漠啊,夜里撕心裂肺的时候没人晓。都是因为一人。只有她知道了……——未来——“我一直想你”————“不想要失望和害怕冷落。”“寒灯纸上梨花雨凉,吾等卿一年又一年。”我记住你了。
  • 无限尸鬼

    无限尸鬼

    尸体,往往是人们对于死去生物肉体的称呼,鬼魂,在传说中往往是人们对于死去生物所残留精魄的称呼,即便是二者结合,也只是一个完整的,死去了的生物。但在黎明所获得的传承中,却明言尸鬼是活着的,甚至可能形成过一个种族。而当尸鬼的道降临在无限的世界里,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来?敬请期待:无限尸鬼道
  • 废材逆袭:大师兄有妖怪

    废材逆袭:大师兄有妖怪

    穿越!——赶了个潮流!魔幻大陆!——打怪练级吗?!大师兄?!——妖怪!哪里逃?!当二十一世纪的女特工!穿越到这群魔乱舞的魔幻大陆!只能无语望天!爱美到极致,又花心到极致的精灵!腹黑到极致的师兄!各种奇葩同学!老天,你把这一群逗比送给自己当同伴!是为了逗自己吗?只是这样也就罢了!重点是!各位长辈!你们不要急着给我选夫婿啊!我才十四啊!!PS:简介无能!各位欢迎入坑!
  • 华铅浮凌

    华铅浮凌

    一群人云集,人云亦云的是大流,各抒己见的是精英,特立独行的是勇士。
  • 某科学的天空王座

    某科学的天空王座

    某个失忆的银发绿瞳在魔炮和魔禁之中的故事。“我啊,可是每天不补充足够糖分就会死的人啊。”“死小浅,果断就该把你电死!”这是银发豆丁和傲娇炮的故事。简介什么弱爆了。
  • 魔狱秘史

    魔狱秘史

    一个被困在在魔狱中两千年的少年,出来后发现仍然没有逃脱那张编织了几千年的阴谋巨网。是继续被人利用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还是跳出棋盘成为那下棋之人。超越生死,人心争斗,信任危机。两千年前的手机?能看到鬼?且看智慧超群的书呆子如何跳出棋局,探寻人类起源之谜。每日18.00前更新,希望各位看官老爷多多支持。
  • 关系为王人脉是金

    关系为王人脉是金

    本书着重是以人脉为核心,来探讨人脉建设的重要性,并一步步分析了如何建立、拓展、经营和维护人脉关系,并穿插了一些利用人脉的方法和技巧。
  • 雀落羽

    雀落羽

    中二男主角旦,记忆,感情缺失。在寻找自己的同时,揭开各位君王的面纱。从未相遇,却相依。陌生而又熟悉的彼此,又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敬请期待小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