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还没有等宋高宗缓过气来,建炎三年秋天,完颜宗弼率领军队再次南侵。高宗赵构为作好逃跑准备,曾召集诸多将领询问驻跸的地方,韩世忠当场就反对张俊提出的逃往长沙的建议,他说:“国家现在已经失掉河北、山东,倘若又放弃江淮之地,还有哪里是能够统治的呢?”但是高宗平庸怯弱,闻听金军要活捉他以消灭南宋,心里害怕极了,因此一心想保住性命,对于韩世忠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最后还是带领一群投降派官员逃到海上去了。临行前高宗任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驻守镇江。
不久,完颜宗弼分兵两路南下,金兵一路上攻城掠地,烧杀抢夺,各路宋军接连败北,韩世忠也从镇江退保江阴(今江苏江阴)。金军这次似乎真的下定了灭亡南宋的决心,所以继续在后面尾随宋高宗不舍,以致于追到不擅长作战的海上也无所谓。这时,宋军利用海战的优势,在台州附近海域阻击敌人,才使得高宗得以幸免于难。
与此同时,江南各地军民到处集结到山寨、水寨,奋力打击金军,使得金军处处受到威胁。因此金兵在攻占临安府之后,便宣称“搜山检海”已毕,大肆烧杀一番,于建炎四年春北撤。就在金军北归途中,他们遭遇到南宋名将韩世忠的痛击。韩世忠派前军守卫在青龙镇(今江苏青浦县),中军驻守在江湾(今江苏宝山县南),后军则在海口(今江苏宝山县东)处布防,等待金军北返之时加以阻击。然而,金军在打探到消息后,改从临安经吴江(今江苏吴江)、平江向镇江撤退,当得知完颜宗弼所率的军队已经水路绕道秀州(今浙江嘉兴县)、平江府(今江苏吴县)后撤时,韩世忠便率领水军八千士兵星夜兼程赶往镇江,终于在三月十五日先期到达镇江,把军队埋伏在镇江东面长江上的焦山寺和其他险要地方驻扎下来,以截断金军的归路。韩世忠对部将说:“这里的形势,以金山的龙王庙为最好,敌军定会登山以观我军虚实,应借机给其点厉害看看。”
于是,他分别埋伏士兵百名于岸边和庙内,约定,闻战鼓声,岸边伏兵首先杀入,庙兵随后出击,两面夹攻,捉拿敌人。完颜宗弼不知韩世忠已经先期抵达,所以就放松了警惕。在到达镇江之后,才发现镇江城的四周围都是南宋的军队,长江河口也已经被南宋军队封锁住了。完颜宗弼十分着急,亲自带领四名将领,悄悄地骑马到长江边上的龙王庙,想侦察一下宋军的情况。没有料想到,韩世忠料事如神,早已派了精兵埋伏在四周围。埋伏的宋军看到一共只有5个人,心想要拿住还不容易!所以没有等鼓响就奋勇冲出,差一点就抓住了宗弼,但也抓住了他的两员大将。虽然宗弼被吓得跌落马下,立刻又跃上马背,飞似的地逃跑了。完颜宗弼损兵折将,感到十分懊恼,为了还以颜色,同时也为了打开出路,金军与宋军展开了猛烈激战。
三月十五日,宋、金双方各自出动水师,在江面上展开大战。尽管南宋军队在人数上趋于劣势,韩世忠的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身穿铠甲也亲上前线擂鼓助威,宋军士气倍增,作战英勇,面对强敌毫不胆怯。这时江南天气日趋炎热,金兵携带大批掳掠物资急于北撤,已经无心恋战,再加上金军本来就不善长水战,很快就被打得惨败,金军死伤无数,连宗弼的女婿龙虏大王也被宋军活捉。完颜宗弼实在无奈,就派人向韩世忠求和以自保,说愿意尽还所掠到的全部人口、财物,求韩世忠借道北归,被韩世忠严词拒绝,又请以名马献上,也遭到拒绝。于是金军水、陆10余万人只得沿长江南岸强行西上,韩世忠则率领水、陆8千余人,沿长江北岸阻击,且行且战,结果这次金军形势更加严峻,最后金兵被逼进了建康东北70里处一个叫黄天荡(在今江苏镇江至仪征南)的地方。
黄天荡乃是一条死水港,宋军船队紧紧堵住了它的出口,金兵多次突围都告失败。挞攋得知完颜宗弼被围,从潍州(今山东潍坊)派军队来援助。但金军的援军相继也被韩世忠所打败,这回金军可真是进退无路了。本来韩世忠可以趁机将完颜宗弼一干人等全部歼灭,但是由于兵力太少,只得采取围困的办法,断其水源。就这样,完颜宗弼一直被困了40余天,“完颜宗弼绞尽脑汁,求会语,祈请甚哀”。 完颜宗弼为了能够逃走,重金求购计策。这时有一个熟悉黄天荡地形的本地人在大量金钱珠宝的诱惑下,向完颜宗弼献上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原来在黄天荡的北面有一个老鹳河的古道,现在虽然已经被淤泥堵塞起来,但是只要派人将这古道上的淤泥全部清理干净,就可以把黄天荡与秦淮河连接起来,从而就可以沿着秦淮河逃走了。
完颜宗弼闻听此言,十分惊喜,便率军在一夜之间凿通了老鹳河故道约30余里,在四月十二日逃出了黄天荡。宋军发现后,又将金兵围困在建康府附近的长江里。完颜宗弼在得知自己的援军也赶到了黄天荡,于是想和援军内外遥相呼应,一举歼灭韩世忠的军队。当时韩世忠所率领水军的战船,形体比较高大,稳定性好,且攻击力强。相比较而言金军的多是小船,很难与宋军正面相抗衡。
可是,韩世忠的军队也有其弱点:一是他们皆用海船,陈于江中,海船遇风,“往来如飞”,固然锐不可挡,但如果无风,就动弹不得;二是宋军在江中,而金军在岸上,金营中事,宋军无法得知,而陆上金军,却可凭借其居高临下的优势,把宋军的动静窥见得一清二楚。时有一侨居建康府王姓福建人,向完颜宗弼献上破宋军海船的计策,教授金军在战船中载有土块,来增加船体的稳定性和航行速度,再铺上平板,在平板上打洞,供划桨之用,同时准备好大批火箭。并且发挥小船机动灵活的优势,采用火攻的办法来对付宋军。四月二十五日,金军“引舟出江,其疾如飞,天霁无风,海舟皆不能动。韩世忠舟师本备水陆之战,每舟有兵、有马、有家属、有辎重,及是敌以火箭射其船舱,火烘日曝,人乱而呼,马惊而嘶,被焚与堕江者不可胜数”。 完颜宗弼遂乘机绝江而去,逃回了北方。韩世忠眼看无法追上,只好率少数部队退到瓜步(今江苏六合),再从陆路还屯镇江。不久,他以抗击金军有功,拜授武成感德军节度使、神武左军都统制。
黄天荡大捷是南宋建炎四年(1130)三月,宋军与金军在黄天荡(今江苏南京)进行的一次水战。这次战役历时48天,可以说宋军是先胜后败。宋军先是在韩世忠德率领下以八千名水军阻止了金朝十万大军的渡江,并将其围困在黄天荡一隅。然而由于兵力不足,又无陆军配合,未能趁机全歼金军,金军便利用宋军的弱点,突围逃走。尽管韩世忠领导的镇江——建康之战,未能全胜,但是却给了金军巨大的打击。完颜宗弼经此一战,对水战十分忌惮,金军在此后近30年内不敢渡江,再无大规模的南下,可以说都是此战所立威的结果。因此称之为大捷也是毫不过分的。黄天荡大捷,大大振作了宋军的士气,鼓舞了南宋军队抗战的信心。尤其是韩世忠能够以其绝对处于劣势的兵力力挫金军,实在令人叹服。
绍兴十三年,韩世忠封咸安郡王。绍兴二十一年(1151)八月,去世,享年63岁。临终前对看望他的人说:“吾以布衣百战,致位王公,赖天之灵,保首领没于家,诸君尚哀其死邪”,对岳飞被奸相秦桧害死之事犹念念在心。朝廷为表彰韩世忠的功绩追封为蕲王,谥号为忠武。韩世忠的成长和他所建立的业绩,主要是在宋金的长期战争时期。韩世忠力主抗金、坚持抗金,成为南宋时期颇有声望的军事名将,赢得了人民的尊敬。
比起后起之秀岳飞来说,韩世忠保全了自己的身家,而岳飞虽然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岳家军”,却因为佣兵过重犯了赵宋王朝立国的规矩,更因为干涉皇室事务,被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杀害。一代抗金名将倒在了预谋已久的诡计中。
§§§第三节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上)
从《说岳全传》,人们熟悉了抗金英雄岳飞的形象,那句“直捣黄龙”的呐喊,应该是王朝更替之际的最强音。至今,在西湖边,人们依然会拜祭这位英雄。当然,小说中的故事很多都是编的,但岳飞这个人物确是鲜活地活跃在那个年代。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绍兴年间的抗金将领、民族英雄。出身雇农,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19岁的岳飞应募参军,抗击过辽军的进犯,也曾参与镇压农民起义。不久因为父亲亡故,退伍还乡守孝三年。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怀着“尽忠报国”的思想,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据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其背上刺了“尽忠报国”4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隶属于武功大夫刘浩,很快因作战勇敢补为承信郎,后来跟随赵构到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初次隶属留守宗泽。在宗泽的主持下岳飞与金人战于开德(今河南濮阳)、曹州(今山东菏泽),屡立战功,升秉义郎。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不久,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因不满黄潜善、汪伯彦的逃跑路线,毅然以小官越职言事,上书高宗请求“车驾还京,收复失地”,结果被革去军职,并从此此种下了对岳飞不信任感。
建炎元年(1127)八月,岳飞再次前往大名府投奔河北招抚使张所,升任统制,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招抚司被撤消后,岳飞又成了王彦的部将。王彦正确地估计了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采取稳扎稳打的作战方针,但岳飞报国心切,主张以速战速决,竟不听劝阻,擅自率部孤军奋战,结果遭到惨败。于是岳飞又因违反军规,被迫离开王彦所部,于建炎二年春天,渡过黄河,再次投奔已经成为东京留守的宗泽。这时金军南下,自开封至洛阳一线的城镇,成为宋、金双方反复争夺的战场。金军进犯汜水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副元帅宗泽命令岳飞率领五百骑兵前去侦察,在途中与金兵发生了遭遇战,岳飞以少胜多打败了金军,被宗泽提升为统领。不久又参加了保卫滑州(今河南滑县东旧县)的战斗,也取得了胜利,再次升任统制。因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宗泽病故后,岳飞跟从继任东京留守的杜充镇守开封。在以后的一年左右时间里,他继续在河南战场抗击金人。建炎三年(1129)七月,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随杜充的军队撤退到了建康府,参与长江一线的防御。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金兵渡江,岳飞在都统制陈淬的率领下,在建康城外拼死抵抗。后由于陈淬壮烈牺牲,其他各路军队溃散,岳飞只好带领所部退守钟山。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投降敌国,岳飞集合余部转移到宜兴(今江苏宜兴)境内,归张俊节制。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浙江绍兴)、明州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今属安徽)攻击金军后续部队,取得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取得四战四胜。岳飞不断袭击金兵,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使得他在军中的声望不断提升。
建炎四年(1130)春天,南宋朝廷趁金将兀术率军撤退之际,调动大批军队,准备收复建康,命令张俊具体负责指挥事宜。但是,对抗金一事有所胆怯的张俊,却始终逗留在浙西不敢前进。五月十一日,金军焚毁建康府,掳掠人口、财物后,开始渡江北归。岳飞闻听敌人将退去,不等张俊下达命令,就主动向集结在静安镇(今江苏南京)的金兵发起进攻,歼敌数千人。接着,又与原建康府通判钱需所率领的乡兵配合,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乘胜收复了建康城。五月下旬,岳飞押解战俘到行在越州(今浙江绍兴),受到高宗的嘉奖,赏赐了铁铠50副、金带、鞍、马、镀金枪、百花袍等物品。不久,朝廷发表岳飞升官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并任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兼任泰州知州的差遣,直接担负起防卫长江以北、建康到镇江一线外围的任务。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同时他也拥有人马一万多人,建立起了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1133),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曹成等“军贼游寇”,得到高宗亲笔手书“精忠岳飞”的一面战旗,同时朝廷还发表岳飞落武阶官中卫大夫,超升正四品的镇南军承宣使,颁赐了衣甲、金带、战袍、弓箭、刀枪、战马等物品,赏白银两千两用来犒赏三军将士。绍兴四年四月,岳飞出师襄汉,击破金朝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这时他的第一次北伐。岳飞也因功被任命为襄阳府路的制置使,后又改驻鄂州,升为从二品的清元军节度使。朝廷将崔邦弼和颜孝恭两部分军队拨入岳家军,使得岳飞的队伍扩大到3万人以上。岳飞在鄂州的一座高楼上,触景生情,回想自己的经历,视功名利禄如尘土。北方的国土有待收复,同胞的泪眼南望欲穿。他将自己满腔的热忱化作一曲长歌——《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绍兴四年十二月,岳飞又大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时值岁末严寒,大雪纷飞,粮草不通,使得金军野食无所掠,只得杀马以充饥,因此金兵在得知金太宗病危的消息后,不敢停留慌忙撤兵。绍兴五年(1135),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得“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七、八月间,岳家军进行了第二次北伐。秋天本是宋军的防御季节,现在发动进攻,以便出奇制胜,使金军措手不及。岳飞命牛皋为先锋,进攻伪齐的镇汝军。牛皋率部以雷霆万钧之势,很快就击破了伪齐的军队,而且继续挥师东向,扫荡颍昌府,直到蔡州,将伪齐军队的粮草、器械烧毁后凯旋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