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老见未央生从外地游学,平安归来,不胜欢喜,遍请庄园附近乡亲朋友,在家摆上几座喜庆酒,热调喧闹了一个晚上,客人们才徐徐散去。
待客人们俱散去后,未央生再听完两老一阵絮叨后,困意难消,便独自一人回屋去睡觉了,才卧塌不久,朦胧中见一个白色衣袍女子,面容俏丽,笔容可掬,径直走入房来。
未央生仔细想了一会,想不起在那里见过这位姑娘,慌忙从床上起来,对着姑娘行礼,说什么男女授受不亲,孤男寡女相处一室,甚为不宜,然后又问姑娘是否是家里新来的侍女。只见女子,鬼灵精般地笑着,因在狭窄卧室,而未央生此时还穿着内衣,女子面露桃花般的笑靥下,不禁羞色饰脸,气氛倍感暧昧至极。
“不知姑娘,此时、此时过来,有何事情。能否见教?”未央生结结巴巴地问道。
“在下是书灵,相公莫怪。今日显出化身,不为别事,只为先生提一门亲事而来。”
“书灵?书灵是什么神仙?我以前见过你吗?”
“相公见笑了,《蒲团真元经》是我的本体,先生每日胸贴着它,说见过亦可。”女子淡然说道。
“啊!”未央生一惊,方才想起早前得此书的奇异经历,便也不再奇怪了,对书灵拜了几拜,欢喜地说:“原来是书灵,亲事本应听从父母安排,小生岂敢自主。怕让书灵姑娘费心了。”
“你若要踏修真一途,得听上一听我的所述,至于决定如何,那是相公自己的事。小女子不敢妄自替相公作主。”
“但请述说一番无妨,小生现在洗耳恭听。听听你所说的理,也未尝不可。”
“《蒲团真元经》其实是男女双修的秘法,在你修习这本功法前,得认知一些常理,世上一切有花的草木,皆属阴性,而女子是阴性中的最完美的天地造化之物。在她们青春年华之时,也是阴性最炽的时候。”
“这与修真有什么联系吗?”
“联系大着呐,只从各种真元因子,重新开辟出各种生显性微小生物以来,它们不断地改造环境,改变自然,云雨被创造了,湖泊被创造了,森林也被创造了,最终才有了真元因子中的生命因子重新凝合,创造也原先的天地灵物,人类是天地灵物之一,所以人类并不是无中生有的种类,它本身就是它起初要创造出来的灵物,只不过,对于凡人来说,这种时间比较漫长而已。”书灵对未央生慢慢地叨说着开天辟地的因由。
书灵继续道:“成为灵类的造化之物,除了第一代人类,真元因子在血液尤其是体渡的浓度极高之外,随着一代代繁衍,真元因子已极非常稀簿了,难得有一部份人的体液还能有上佳的的真元因子,作为修真之用。毕竟没达一定浓度的体液,对相公修习这门功法,一点帮助也没有。”
“原来如此!”未央生道。
“我所要说的此女子现居住在南方,你要一路南去,到了钱塘住下来,便会有际遇。”书灵说完就化为一阵轻烟,了无踪影。
未央生想了想,又翻回床上,入塌而睡,到了次日,待得清晨黎明,方才醒来,才揉揉脑穴,想起昨晚的事,不知是梦还是真实。于是从腰袋里翻出那本无字真经,见也没有异样,不过,一次两次的匪夷所思的经历,使他对此也不觉奇怪了。
在家住了半月余,对两老提出远行,虽然两老认为远行不如在家读经书为好,但未央生以访天下名士,以考已学,才能在修学一途上有所精见的措辞,定要出门。
两老爱子心切,也不再多坚持,便给他找了两个童子,一书童,一剑童,嘱咐他们与未央生一道上路,然后千叮咛万嘱咐未央生,要他一路上定要小心为上。
未央生虽喜一人游学在外,为了让两老安心,也只好带上两童,收拾行装,自己骑马,着书童挑了书箱,琴童挑了琴箱,由大路一直南行,夜住宵行,走了几百里路后,才至水路,便又雇了一艘船,白天翻些杂书,细听岸边槌衣响,晚上打坐,静听水波翻浪声。
几日后,才到了钱塘地界。未央生付了船资,主仆三人上了船,又行了数日,才来到钱塘州,钱塘州是天下名州,繁华似锦,尤其是一湖,名绝天下,有诗为证:“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因进入城里后,已天晚,主仆三人随意找了一处大店住下,住下来后,未央生极不喜这人口群集之处,第二天便自行出门去找一处幽静适合读书的地方,穿街过厢,找了十多处地方,都不中意。
正悻悻而归时,转过一个弯,见一寺庵,隐于远处百年樟树林中,未央生喜形于色,便轻履快步地走过一座桥,步行几里方才到得庵院门口。
未央生通了自家姓名及乡贯何处,请出主持观主,恳求观主能否辟一地方,使他能静心修学。观主是出家之人,见对方是读书上进之人,也就答应了下来。
未央生心喜之下,急忙回转店内,结了房钱,着两童把行李俱都搬入寺庵中来。
到了寺庵后,未央生先拜了观主,在蒲团上,与之饮茶几杯,对禅几刻后。观主反认为未央生不学佛,倒是可惜了。
观主着寺中一小尼姑,领未央生去安顿住所。住地是一处草堂,三面砌墙,墙上有紫藤蔓绕,墙外是竹叶披拂,室内中间墙上挂有一幅得道高僧的墨宝,题有“渐入佳境”四字,未央生心想“好一处渐入佳境之地”。
在屋中稍息,未央生又走出草屋,深呼吸了几次,空气格外清洌,身心倍感通畅快,然后去四处转了一转,此处地方确实与其他地方大为不同,不仅清凉,还清静,寺院有一口山泉,也是清澈明目,仿佛有点神话世界中的篷莱仙境一般,没有一丝市井尖嚣之杂质。未央生东看看,西转转,不禁有点留恋起此处胜地来。
几日来,未央生在此读书致学,心无旁骛,偶时,找观主清淡一会,要么出门去游山玩水,日子倒也过得非常心怡。
时光过了一月有余,又结识了当地两大名士,一位是精通棋学的名士叫王涣之,一位是精通音律的名士叫李君羡,两位名士都拜在当地名宿铁扉道人门下。
铁扉道人本姓林,名清冠,曾在朝中为官,因不满朝中乌烟瘴气,又长受排挤,便辞官归田。铁扉道人生性孤介,从不喜与外人往来,只有王焕之和李君羡因是他学生,又非常投契,时常来看望铁扉道人外,其他人,无论名有多大,才有多高,都一律挡在门外,概不见客。
据说有一天下名士不远千里,慕名前来拜访,在门外敲了半天门,不要说门不开,就是里面也不见走出一人来,回绝他一番。此名士恼怒之下,便在它的门上题诗一首,中间有两句是“但知高士篷为户,谁料先生铁为扉。”铁扉道人见此诗形容的不差,便自己的别号用作了铁扉道人,从此名士倒也知道他的习性,再无人上门来打扰他。
铁扉道人,有一子,叫林浩然,年方十八,还有一女,年方十五,因从小家教甚严,都读了一肚子书,才学足以冠绝天下,尤其是此女,闰名月香,不仅仅才学上佳,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而且长的画容月貌,因铁扉道人,家门严谨,从来不曾抛头露面,即便外出,也是化妆的丑恶不堪,时间久了,附近乡邻都以为铁扉道人有一奇陋不堪的女儿,有些名望之家,却也不托婚婆上门来求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