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换好职业装,提前到了阿姨家楼下,调整一下情绪,放缓节奏平复心情,见成功人士还是非常紧张的,不仅仅是因为对方强大的磁场,自己的心理压力也是很大的。自己本就是个毛头小子,行业学徒,见一个比自己成功不知多少倍的人,忽然发现自己还是历练的太少了,在Annie面前还可以得意的夸夸其谈,没想到现在这么紧张。
在一家还没开门的店铺门口,借茶色的门玻璃反光,又照了照自己的样子。头发早上洗的,有点蓬松,还好睡了一晚的压痕没有了;衬衣西装前后扭扭身子看看,没有碰上灰尘,很好;西裤没有褶皱,皮鞋,嗯。。。皮鞋再擦一下吧,公文包里拿出纸巾,找个台阶略一弯腰擦了几下,然后顺便检查一下,公文包里至少A4纸和铅笔在。看看时间还差5分钟,可以进去了,毕竟是去家里拜访,早一点点比较好。
隔行如隔山,保险行业又是在中国初升的行业,很多人不是很了解,即使买了保险,很快也会忘记自己究竟买了哪些保障,所以保险行业有一个可以年年使用的见面理由——保单年检。保单年检对客户来说,首先可以再一次关注并了解自己目前拥有的保障;再者知道自己一旦有什么情况是可以联系到哪个代理人,毕竟来年检的人在今年在干的,很多人要么就是干几天离职,使客户的保单变成可怜的‘孤儿保单’,要么就是签单前踏平门槛,签单后此生难见,找到他也没有用;最后还可以通过专业代理人的讲解、计算,看看自己目前的保障是否足够,是否需要调整。
对于代理人来说,保单年检是接触客户最好的理由之一,“借口营销”的典型案例。买过保单的客户多数保险意识是比较好的,人以群分,他们能转介绍的客户质量一般也很好,这也是代理人表现自己服务的机会,毕竟买了保险的人都很少出险发生理赔,同时回访老客户做保单年检,客户加保的概率也是很可观的。所以这次我来的理由之一是保单年检,年检完了就是请教一下,希望获得一些关于未来发展的指点。
到了阿姨家里,她已经在等我了,刚坐下就问了我一些最近的情况,就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心,正好省了我不知如何开口的寒暄,还让我很快放松了下了。
“山寒,做了这段时间的保险,感觉怎么样啊?业绩压力大不大,需不需要支持你一下,先在你那里买一份保单?”问过了家里的情况,我们聊到了我的工作。
“谢谢阿姨,我现在做的还可以,有压力才有动力嘛。”那时的我是很排斥人情单的,买保险的人不去问,卖保险的人也不必说,大家就是为了表示一下信任或亲近,然后就定下了一份关乎一生的合同,再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合同终将破坏这份“秀”的感情。人情单更应该问明白需求,给亲友做的全面又合适,感情可以纠缠不清,但事情必须说明讲清。
“年轻人有干劲是好事,不过我还是觉得你不适合做保险。你总是实话实说,能卖出保险去?我同学做保险,我支持了她很多业务,还给她介绍了很多大老板,结果到头来她连我都骗。”我从语气中隐约觉得阿姨她不是担心我不会骗人干不了,而是担心我为了干好也开始骗人了。像今天这样的沟通,我知道自己的角色应该是多听的,但也有些事不解释一下是比较麻烦的,过会再多听吧。
“阿姨,其实以前的代理人也不一定是故意骗人,保险之所以今天在国内和国外的待遇完全不一样,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很差的印象,主要是前期保险代理人不专业,尽管在他们的努力下,保险市场有了今天的雏形,但是过程却是充满争议的。”
“她就是故意骗我的,她自己都承认了。他们公司有个旅游方案,她骗我买了保险然后去参加旅游了,后来我赔钱了去找她,她还说‘我要是不骗你你能买吗?’。山寒,我跟你说,外国的保险我相信,但中国的保险,就是骗人的。”阿姨很严肃很认真的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让我如何招架?只好上话术了。但是那位前辈的行为我真是没啥能说了。
“阿姨您说的我很理解,其实现在即使是在QD市,认同您这种观点的人也绝对不是小数。”我看阿姨点了点头准备接话,赶紧接着说。“我刚入行的时候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你帮忙听听我分析的对不对。首先保险也好,保险公司也好,如果它真是传销那样骗人的、违法的,国家怎么会容许它明目张胆的做这么大?第二,保险也好,保险公司也好,这都是死物,它们想骗人必须要借助《聊斋》这个平台才行啊。所以,保险不会骗人,能骗人的只有人,我就开始往这个方向去了解情况,是什么原因让老百姓无论买没买保险,都觉得保险是骗人的。”阿姨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说明这个反对意见提出的方式比较成功,起码阿姨不是反感的不听我讲了。
“原来保险在咱们这刚开始做的时候,老百姓都不知道保险是什么,那时的代理人一说自己在保险公司上班,老百姓都以为是做保险柜的。而保险要发展就需要有人,老百姓都不知道这是要干什么的,怎么会去应聘,于是保险公司就在马路边上、小广场上等一些人流比较多的地方支上一个展架来招聘,什么工作时间自由,收入高,有培训等等的条件啦待遇啦来吸引人。这时候都是什么人回来?下岗职工、家庭主妇这都算好的,没有文化的、游手好闲的甚至想一夜暴富的都来了,保险公司的招聘面试就用‘鼻息探测法’,手指往鼻孔下一放,嗯,有呼吸!好的,面试通过了。就这样的一群人,然后再培训,找个讲师讲讲保险,说实话就是现在好多大学生认真听都不一定一下就听懂,更何况那时候,讲师都不知道什么水平,下面的大妈还是一边织毛衣一边听。讲师说‘好了,今天的保险很简单,就保一二三,现在讲完了,可以去卖了’,下面的大妈就惊讶了‘啊?今天讲这么快,这个袖子还没织完呢’,然后就到市场见客户了,‘这个保险可好了,保四五六’,保险一二三一条没说,不保的说了不少,有的胆儿大的直接说‘这个保险老好了,什么都保’。最后不是天天去拜访同一家,就是把水杯往客户家桌子上一放,今天不买我就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