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轴线
赵先生问:
人们说:北京有一条中轴线。而这条中轴线究竟从哪儿到哪儿?这条中轴线,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您能不能给我说说呢?
钱先生答:
对这个问题,先从中轴线究竟始于何时说起。
中轴线始于唐古都长安城大明宫,即皇宫。
因为唐古都长安城皇宫大明宫内的主体建筑三大殿,其正殿为含元殿,其北为宣政殿,再北为紫宸殿,并且这三大殿,有着一个共同的突出特征,就是都在大明宫南北一条中轴线上。
明代燕王朱棣取得了天下后,于永乐年间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大规模修建京城(亦称内城),皇城又在京城中,而皇城又套着紫禁城——俗称“皇宫”,(又称大内)。尤其是北京皇宫的建置,深受唐古都长安城大明宫的影响。
因为修建落成的北京皇宫内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改名)与古都长安城大明宫的三大殿一样,亦是在皇宫南北一条中轴线上,其丽侧的建筑基本上是对称的。
不仅如此,北京以紫禁城内的三大殿为中心,还形成了老北京城全城性的南北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到钟鼓楼。全城性的中轴线,其南北和东西两侧的主要建筑,亦相当讲究对称,最突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
这样,与唐都长安城大明宫一相比较,就很明显了,可以说,有发展有创造。
北京著名的景山(亦被称万岁山、煤山等),其山上有亭子,中问最高峰上的一座亭子,叫做万春亭,这座亭子就在全城南北中轴线上。
二中轴线上的万春亭
赵先生问:
北京中轴线上的万春亭,是景山五座山峰中最高峰上的一座亭子,并且五座亭子内,原来都有五方佛,还被别称为五味神,看来是有一定的说道:北京著名的景山五亭,亦是由中国历史上最初的一般性质的“亭”,而逐渐发展演变来的。那么历史上“亭”的发展演变究竟是怎样的,北京著名的景山五亭,其最基本的情形,到底怎样?您能不能都给我说一说。
钱先生答:
从我国历史上来看,景山上的万春亭亦不例外,也是由最初的一般性的“亭”。而逐渐发展演变来的,所以,这里有必要从“亭”的一般知识说起。
·“亭”的趣谈·
“亭”是一种四面开敞的小型建筑物。多用竹、木、石等材料建成,顶面一般有圆、方、六角、八角和扇等形式。这种建筑形式,是我国传统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建筑美和艺术美的重要体现。形状各异的亭子点缀在园林和自然风景名胜内。会显得格外别致,增添了古朴典雅的色彩。
亭的出现,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但起初的亭与后来点缀园林和风景的亭子是不同的。如周代时的边防要塞,常设有侦察、瞭望岗亭,也称亭堠,即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每亭设有亭吏。到秦汉时,亭又发展演变成为农村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一般为“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汉高祖刘邦,就曾经当过泗上(在今江苏沛县东)亭长。
到了唐代,亭才发展成为一种点缀景物的小型建筑物,开始在园林和风景区内不断出现。到了宋代就更为普遍了,不仅亭子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在设计上、建筑上、艺术上追求美的造型,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形式。几乎是有园必有亭。全国各地,大凡风景优美的地方,如北京的颐和园、景山公园,杭州的西湖风景区,苏州的古典园林,均有极为精巧的亭子点缀,构成美的格局。然而,同样是亭子,其特色和设计思想也不尽相同:有的重点表现在观赏方面。有的具有象征意义,有的着重表示对某种事物的认识等等,引人入胜,趣味无穷。
坐落在安徽省滁县琅王牙山的醉翁亭,是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亭子,它是欧阳修命名的。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 居七,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后被贬职到滁州(即今安徽滁县)任太守,于庆历六年(1046年)命琅砑寺智仙和尚在酿泉旁建亭一座,以供游憩。欧阳修被贬后,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便寄情山水,与宾客常来此亭饮酒,自号“醉翁”,并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由苏东坡书刻于石碑上,醉翁亭也因此而闻名天下。到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南京太仆寺少卿冯若愚修建了宝宋斋,用于保护苏轼手书《醉翁亭记》的碑刻。苏轼的这一著名碑刻,现在已经成为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北京颐和园的知春亭。其名优美绝妙,它与古人对自然气候规律性变化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古时对立春的节气变化,归纳概括为“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俗称鱼上冰),于是园林建筑艺术大师们,把这些气候规律的变化与具有民族气息的亭子联系起来,知春亭的美名便诞生了。北京颐和园之所以要修建这座知春亭,主要是表现古时对春季自然气候规律变化的重视。这座重檐四角攒尖顶的知春亭,每到春天,昆明湖总是由此开始解冻,游客可凭栏远眺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景色殊胜。据说颐和园里的这座知春亭,其“知春”二字,源自宋诗“春江水暖鸭先知”。
·景山万春亭·
点缀在景山五峰上的五亭,是注重表现观赏性的亭子。它使景山公园显得格外别致、美丽、壮观。景山也称煤山、万岁山、镇山。景山的五亭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内供铜佛像,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万春亭中的毗卢遮那佛被毁。其余四尊被劫走。景山五亭,可以说是我国众多亭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因为景山五亭确实体现出我国亭子传统的民族建筑美和艺术美的独特风格。景山五亭的建筑,以中峰的万春亭为最大,三重檐黄琉璃瓦四角攒尖式顶;东西两峰各有一座重檐绿琉璃瓦八角攒尖顶的亭子,东边的名曰为周赏亭,西边的日富览亭。两亭外侧两峰,又建有两座重檐蓝琉璃瓦圆攒尖顶小亭,东面的名叫观妙亭,西面的叫辑芳亭。四亭左右对称,同中峰的万春亭构成一幅和谐自然的美丽图案。尤其是中峰上的万春亭还是北京古城内的最高点。人们登上万春亭,可俯视整个北京城,并感受到伟大祖国的首都真是气象万千。
·景山五座亭子内的五方佛趣谈·
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四五百年间,佛教的翻译与研究日渐完善与深入,到了隋唐遂产生天台、华严、唯识、禅宗、净土、密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许多宗派。佛教思想对于我国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都有一定影响。景山五亭坐落在景山五座山峰上,亭内皆供铜佛像,显然是受佛教的影响。
据说,景山五座亭子内的五方佛,老北京人根据生活中的五味,将五方佛给别称为“五味神”了。
那么,这五味神——酸、甜、苦、辣、咸,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生活中人们离不开五味,如果运用得好,确实能使人们延年益寿。为什么?读了下面的文字,您就会明白。
这里先说一年四季与五味,然后再说说景山五亭五方佛(又名“五味神”)的由来,就会使您明白将五方佛别称为五味神是有道理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实践中,根据食物的不同特点,以及春夏秋冬的时令,总结出一套五脏的保养方法。五脏指人体内心、肝、脾、肺、肾这五个重要器官。
人们的饮食主要包括主食和副食两大方面:主食是指人们天天食用的各种粮食,也就是所谓的五谷杂粮;副食则是指各种菜蔬及各种肉类、水果等。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人们的饮食,无论是主食还是副食,尽管繁多复杂,但皆离不开酸、苦、辛、咸、甘这五味的范畴。正是根据以上的特点,汉代大医学家张仲景曾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关于五脏的保养之道。他认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睥气;也就是说,春天里应少吃味酸的食物而多吃味甘的食物,以便更好地保养脾气。那么究竟什么食物是属于味酸的呢?如主食中的荞麦,副食中的驴肉、雉肉以及梨等,都是属于味酸的范畴。而味甘的食物则包括主食中的黄粱米以及副食中的大豆、红小豆、鲤鱼、柿子和胡桃等。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味苦的食物包括糯米、核桃仁等。而像芥菜、马肉等则属味辛的范围。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味咸的食物包括像粟米、狗肉等。四季的最后十八日——春夏之交、夏秋之交、秋冬之交、冬春之交,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下面说说五味神的由来。
简要说来,就是:从前老北京把景山五亭内供奉的这五方佛,习惯称为五味神。因此,就出了不知哪位文人墨客,编造了一情节,说所谓五味神。反映的就是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的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成了神,并且说这五味神能保佑人们延年益寿。所以,从前老北京人每年一到重阳节就登景山拜佛,求保平安。
三中轴线上的钟鼓楼
赵先生问:
人们说:从北京城的前门向北,穿过天安门、端门、午门、故宫三大殿、神武门、景山万春亭、地安门,再往北就是鼓楼和钟楼。钟楼位于这条中轴线的最北端。钟楼和鼓楼,人们习惯上合称钟鼓楼。尤其是钟楼,铸成的大钟,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您能不能都给我说说呢?
钱先生答:
北京著名的钟鼓楼,若说起来是挺有趣的。我们先从钟鼓与老北京说起。
·漫话钟鼓与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