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莫厘缥缈,乃在洞庭中。湖山秀气之所钟,爰生奇石窍玲珑。石宜实也而函虚,此理诚难穷。谁云南北物性殊燥湿?此亦有之殆或过之无不及。君不见房山巨石磊岦岌,万钟勺园初筑葺。旁搜皱瘦森笏立,缒幽得此苦艰涩。致之中止卧道旁,覆以葭屋缭以墙。年深屋颓墙亦废,至今窍中生树拱把强。天地无弃物,而况山骨良?居然屏我乐寿堂。青芝之岫含云苍,崔巍刻削裒直方。应在因提疏仡以前辟元黄。无斧凿痕剖吴刚,雨留飞瀑月留光。锡名题什翰墨香。老米皇山之石穴九九,未闻一一穴中金幢玉节纷萦纠。友石不能致而此致之,力有不同事有偶。知者乐兮仁者寿,皇山洞庭夫何有?
乾隆在青芝岫上题这一长诗,其意思是:我听说莫厘山缥缈峰皆在太湖洞庭山中。天所赋予的湖山秀气,生出玲珑透剔的奇石。这些奇石既实又虚,其中奥妙难以尽言。谁说南方北方的物性有燥湿的不同?我看不能一概而论。君不见房山巨石巍峨挺拔,正当米万钟勺园初建之时。各处搜罗的奇石如森笏般挺立,取自深山幽谷何等艰难。这块山石半途而废弃置路旁,只好覆以草棚,绕以围墙。年深日久草棚、围墙均已颓废,现在孔窍中生长的树木已有一握之粗。但天地之间并无弃物,何况此石质地如此之佳,得以屏放在我的乐寿堂前,如青芝般的山岫云雾苍苍。如鬼斧神工般的雕琢直且方。此石形成应是在开天辟地之时。石如吴刚伐桂无斧凿之痕,经过飞瀑的冲刷,月光的照射。如今我赐以名,题以字,使翰墨留香。米芾的皇山之石有孔窍八十一个,也没有听说其石穴中有此奇观。米万钟不能得到此石,而我能得到,事虽相同而力不同。此石能使智者乐使仁者寿,皇山洞庭还能有什么好的山石呢?(以上释意之文引自《颐和园楹联镌刻浅释》)
青芝岫这一巨大怪石,怪就怪在每年一到夏秋季节,它全身苔藓斑驳,翠绿欲滴,因此被命名为“青芝岫”。
青芝岫产于房山区大山里。被明代太仆米万钟发现,欲移至当时他自己经营的勺园(现已无存)内陈设。米万钟雇用了许多人,用40匹马拉车搬运这一巨大怪石。结果由于财力竭尽,半途而废,将巨石弃置良乡镇(今房山区境内)路旁。后来传说米万钟因搬运这一巨大怪石而败家。因此,人们将它又俗称为“败家石”。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建清漪园时,将米万钟弃置路旁的巨大怪石移至园内,作为园林中的点缀,以供观赏。
三颐和园玉澜堂与百日维新
·玉澜堂及其名称的由来·
颐和园内的玉澜堂在仁寿殿南。它是园内临湖而建的一座精美的古建筑。这座精美的古建筑,与园内其他许多古建筑一样,亦有东西配殿。其东配殿,叫做霞芬室:西配殿称为藕香榭。
这座临湖建筑,为什么被称为玉澜堂呢?乾隆皇帝有一首称赞这座建筑的诗。诗里说:“澜实水所有,玉名水所无。借名以喻实,名实原不殊。溪堂俯临之,稚春冰尚铺。幻名仍幻矣。真实孰真乎?”从这首诗可知,“玉澜堂”这一名称为清漪园时的旧名。这里还需进一步说明的是:“玉澜堂”一词,实际上早在西晋文学家陆机的诗里就已经出现了。诗中云:“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清代,恰到好处截取“玉澜”二字,用于这座临湖建筑。“玉澜堂”的命名,其原因除了前面所述之外,还可作这样的认识和理解,即:“玉澜堂”的“玉”,可理解是指玉泉山麓的“玉泉”。此泉为燕京八景之一。“玉泉垂虹”,是万寿山昆明湖水的重要水源,而“玉澜堂”,其“澜”字,显然又是取昆明湖水之意,玉澜堂亦确确实实西临昆明湖。这样,将临水的一座精美的建筑,给命名为“玉澜堂”,当然是非常贴切的了。这座建筑,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后为光绪寝宫。
·玉澜堂与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是发生在光绪年间的一件大事。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主张,下诏定国是,并颁发了十道维新法令,推行新政。因为这年是农历戊戌年,故又称戊戌变法。但以慈禧皇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反对变法。双方展开了激烈斗争。慈禧任命荣禄署直隶总督,统率甘军、武毅军和袁世凯的新建军,掌握军政实权。七月中旬,守旧派密谋九月乘天津阅兵时举行政变。八月三日,即公历1898年9月18日夜,主张维新变法的谭嗣同亲自赶到法华寺袁世凯的寓所,当面相劝袁世凯助行新政,请其营救光绪帝。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袁世凯在政治上耍了两面派。他当着谭嗣同的面,满口答应支持维新变法,并声言杀荣禄犹如杀一条狗,等等。可是,袁世凯转过头来就向荣禄告了密。荣禄连夜赶往颐和园向慈禧奏告。这一切,光绪皇帝都被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因而,在9月20目的这天,光绪皇帝还按照原来早就安排好的计划到颐和园向慈禧请安。然而他万万没有料到,慈禧已经回城到皇宫紫禁城里去了。
还没有等光绪皇帝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八月六日,即公历9月21日清晨,慈禧发布假造的“上谕”,说皇帝“有病”,她要“训政”。就这样,光绪皇帝被关囚在颐和园内的玉澜堂。慈禧不仅囚禁光绪,还下令杀了谭嗣同等6人,通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并废除新政。历时仅103天的变法终于失败。慈禧发动的这次政变,史称戊戌政变。
一年四季,物换星移,平目光绪被囚关在中南海瀛台。慈禧每年进住颐和园时,都要把光绪皇帝带到园里囚禁在玉澜堂。
四颐和园的绮丽和宜芸馆、听鹂馆
·北京颐和园的绮丽·
“绮”(音“起”),原指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如:绮罗和纨绮等。《汉书·高帝纪第一下》里作了有关记载:“贾人毋得衣锦、绣、绮、毂、缔、纻、罽。”唐训诂学家颜师古(581~645年)对“绮”作了相当透彻的解释:“绮、文缯也,即今之细绫也。”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绮”字逐渐演变成一个抽象的泛指“美丽”的词。
北京颐和园山水,可谓绮丽。其绮丽,主要是以万寿山精美的古建筑群和充满天然趣味的昆明湖最为著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造园大师们凭着高度的智慧和才华,运用中国山水画手法,经过艺术的剪裁和提炼,把自然美景浓缩在296公顷的土地上。
颐和园万寿山,原名叫瓮山。据传说,最初因有老人在山上凿得石瓮,因此而得名为瓮山。清乾隆时,改为万寿山。颐和园以万寿山为中心。万寿山面临昆明湖,前山有长廊、排云殿、佛香阁、智慧海等著名建筑;后山苍林修竹,有谐趣园等建筑;西有桃柳夹道的长堤。颐和园还有清晏舫(石舫)、知春亭、十七孔桥和凤凰墩等建筑点缀。园外借用西山、玉泉山之景,景物曲折多变。“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真是集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三者结合的典型的园林美景,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话说宜芸馆·
北京颐和园,为我国名园之一。它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花园。清代时,清朝廷为让乾隆皇帝在这座行宫花园内与在皇宫(紫禁城)里一样。亦能有个藏书、读书的好地方,于1750年在仁寿殿之西营建了一座精美的建筑,其正殿名为宜芸馆,并配有东西两配殿:东日道存斋,西日近西轩。宜芸馆于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光绪时重建,仍用旧名。
这座为帝王藏书、读书的精美建筑,为何命名为宜芸馆?按古书《尔雅·释诂》里的解释:“宜,事也。”而“芸”为植物名,即芸香。古时,人们藏书多用芸香驱蠹虫,久而久之,就将书籍别称为“芸编”,将书签名为“芸签”。因此,乾隆皇帝将朝廷为他藏书、读书而营建的这座精美建筑,取“芸编”之意,命名为“宜芸馆”(意为“宜于藏书”)。对此,乾隆皇帝亦作了比较透彻的解释:“宜芸意实在芸编”(《颐和园楹联镌刻浅释》)。但实际上,乾隆皇帝从未在宜芸馆认真读过书。光绪年间,这里成为隆裕的居住处。至今,在这精美建筑宜芸门两侧,仍然保存着乾隆皇帝临摹古代书法家的石刻。
·为何称“听鹂馆”·
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前山西部,有一建筑名曰听鹂馆。为何取名为听鹂馆呢?这得先从“鹂”说起。
鹂,是一种观赏鸟,即黄鹂,亦称黄莺、黄鸟。人们对鹂这种观赏鸟的认识甚早,如《诗经·豳风·七月》里记载:“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即黄鹂)。”杜甫诗中亦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黄鹂这种鸟对自然气候规律性变化的反映。即每年一到春季惊蛰节气,即春暖花开的季节,黄鹂就会发出悦耳婉转的鸣声。结合农业二十四节气,古代人将鹂这种鸟对节气的反映称为仓庚鸣,并确定作为惊蛰节气二候的候应。
北京颐和园内的听鹂馆,为清漪园时的旧名,它始建于清乾隆时。因黄鹂这种鸟,不仅是受人们欢迎的观赏鸟,而且对农业生产需要的二十四节气亦做出了贡献,所以,它受到宫廷帝王的重视。当这座供宫廷演出的建筑落成后,就取其欣赏黄鹂鸣声之含义,将这座建筑命名为听鹂馆。此馆光绪年间重修,后有二层戏台。光绪十八年(1892年)德和园建成后,这座供宫廷唱戏演出的听鹂馆,就搁置不用了。现在,颐和园内的这座听鹂馆,已成为游人的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