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就是对已经得到的生活或者愿望感到满足。知足常乐就是客观地认识和准确地判断已经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并充分肯定目前的状态,从而始终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知足常乐要求我们要有适可而止的精神,它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而是对现有收获的充分珍惜,对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对现有潜力的充分发掘,为今后的创新和进步提供平台。
心理学家曾对一些美国乐透奖的得主做研究。按理说,这些人一夕之间得到千万的美金,应该会乐透了,而且从此可以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结果却发现,这些幸运者在刚得到奖金的时候,的确非常快乐。但是几个月后,快乐的情绪就逐渐消退下来,到后来几乎和一般人一样。换句话说,他们虽然比别人更有钱,但却没有比一般人更快乐。
那么,到底怎样才会使人快乐呢?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人生的幸福,与其靠偶然撞上一次大运气,还不如每天都有小运气。”
的确,小小的快乐往往比轰轰烈烈的享乐有更多的幸福感。伊利诺大学研究指出,轰轰烈烈的快乐往往会阻断了长期的满足。那些只有小小快乐的人,才能拥有持续的幸福感。
正如一位教授所说:“真正的幸福在于快乐的次数与时间,而不是强度。”
我们对生命即使有无限的企图,也必须落实在有限的成就上,哪怕是今夜静谧地读了一篇好文章,做了一件“小小如意的事”,我们都应该为此而感到踏实。
一位经理说:“我最大的快乐是从喧哗的宴会回来,可以泡个热水澡。”
有人因吃到一盘充满童年回忆的萝卜炒蛋而心满意足;有人则因早上搭公车,结果一上车就有位子可坐而高兴;有人为能在天明时静观破晓,夜晚月下小酌而倍感愉悦;有人为穿着很美的一件衣裳,或丈夫送的一束花而雀跃不已。
“最美好甜蜜的日子里,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只有一个像一串珍珠轻缓滑落的小小喜悦。”加拿大作家露西·摩德·蒙加默里(Lucy Maud Montgomery)透过她笔下《清秀佳人》(Anne of the Green Gable)的女主角安·雪利(AnneShirley)如是说道。
我们必须学着去品尝小小的满足。看一本好书、在洒满月光的阳台上啜一口好茶或聆听一首小夜曲,都是单纯的乐趣。
对有的人来说,在书店里看看书,或是一个人沉思冥想,都是单纯的快乐。也有的人喜欢与小孩嬉戏,偶尔与老友相聚,这些简单的事都能让其快乐。
如果人人都能经常为一个小小的幸运而心存感激;为一份小小的友情,真诚地感动;为一个小小的礼物,欢呼不已;为一份小小的关心,充满怀念;那么一个人真的不需要很大的财富或智慧,就会很快乐。
事实上,我们早已拥有让生活快乐起来的一切元素,缺少的只是予以欣赏品味的意识。
有一则讲小白兔和大灰狼的童话故事。
小白兔的生活观念很简单,很实际:守住萝卜,天长地久。基于这种想法,她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播种、耕耘、收获、储存。就这样她单纯而快乐的活着。而大灰狼则又懒又馋,不爱劳动,只图享受。
有一天,大灰狼去小白兔家做客,他淋漓尽致地描述了一番尝过的口福,并对小白兔说:“我们一起出去吃现成的吧。我看你一年到头忙得累死累活,多没意思呀!”
小白兔听了大灰狼的描述,的确感到自己的生活过得很艰苦,自己的日子过得很可怜。但是,她认为自己在艰苦的劳动中得到了一份快乐,在可怜中得到了一份安慰,在别的地方是很难找到这份快乐和安慰的。于是,她对大灰狼说:“你还是一个人去吧,我不去了。我还是喜欢守着自己的萝卜过日子。”
果然,冬天来了。大灰狼再也找不到食物,这时他才由衷地渴望,即使身边有个萝卜也是好的。而此时,小白兔正在她的窝里,品尝着萝卜的鲜美,以及生活的恬静。
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要么如大灰狼般生活得刺激,要么如小白兔般生活得平实。热烈的人,一般都不容易满足,他永远都在追逐刺激的生活。而平实的人就不同了,他很容易满足,由于深层的生存危机感,就像一只背负厚壳的蜗牛,永远在地平线上爬行。
人生最大的苦恼,不在于自己拥有的太少,而在于自己向往的太多。向往本身不是坏事,但向往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又不能达到,就会构成长久的失望与不满。
知足是一种智慧,常乐是一种境界,让我们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怀一颗知足感恩的心,享受成绩,享受成功,感受快乐。
如果你想的是厄运和悲哀,那么悲哀和厄运就在前面。因为当你在做决定时,如果不肯保持开朗的心胸和不追求真理,那就是愚昧无知。消极的心态会在愚昧无知的基础上不断地生长和茁壮,直到侵占了你的思想,腐朽了你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