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的墙是空的吗?不一定。
巴黎罗浮宫内的那面空白的墙就曾吸引过数以十万计的游客——因为,就是在这面墙上,曾悬挂过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891年的一天,这幅名画却被人偷走了。打那天起,这面空墙前反而变得人如织,人如潮,人们久久地看着空墙,感叹着,猜测着,愤怒着,遗憾着。据统计,两年来在空墙前驻足留连的人,竟然超过了过去12年来观赏名画的人数的总和!
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人们常常留恋一些失去的—东西,不断地在回忆中给失去的东西涂抹色彩,使其在自己的想象中更加完美。
上天赐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礼物,其中之一即是“遗忘”。只是我们过度强调“记忆”的好处,却反而忽略“遗忘”的功能与必要性。
例如:你失恋了,总不能一直沉溺在忧郁与消沉的情境里,必须尽快遗忘。股票失利,损失了不少金钱,当然心情苦闷提不起精神,此时,也只有尝试着遗忘。再如,期待已久的职位升迁,人事令发布后竟然不是你!情绪之低可想而知。解决之道无外乎——要求自己遗忘。
可见,“遗忘”在生活中有多么重要!
尽管“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人人皆知,但是面对失去,许多人还是扼腕叹息,有的人更是痛苦不已。坦然面对失去是一种豁达的心态,更是追求卓越的乐观心理。与其抱残守缺导致烦恼痛苦,不如果断放弃获得轻松快乐,这是多么大的人生智慧!消除人生不必要的留恋与顾盼,是保持愉悦心情的重要前提。
然而想要遗忘,却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遗忘是需要时间的。只不过,如果你连“想要遗忘”的意愿都没有,那么,时间再长也无济于事。
一般人往往很容易遗忘欢乐时光,但对于哀愁的经历却经常忆起,这是对遗忘哀愁的一种抗拒。换言之,人们习惯于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但对于痛苦的记忆,却总是铭记在心。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真的如此笨拙?
不,当然不是。关键在于我们的“执著”。我们很少静下心来检查自己“已有的”或“曾经拥有的”,却总是“看到”或“想到”自己“失去的”或“没有的”。这,当然注定了难以遗忘。
的确,我们这一代人,好像个个都太精明了。无论是待人或处事,很少检讨自己的缺点,总是记得“对方的不是”以及“自己的欲求”。其实到头来,还是很少如愿——因为,每个人的心态正彼此相克。
反之,如果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试图将对方的不是,及自己的欲求尽量遗忘,多多检讨自己并改善自己,那么,彼此之间将会产生良性的互补作用,这也才是我们所乐意见到的。
有句俗语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生活中,谁都会遇到令人不偷快的事:好不容易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他却又调往别处;全力以赴做了投标书却因为最后一个数据没有核实而失去了机会……与其让这些无可挽回的事实破坏我们的情绪,毁坏我们的生活,还不如让自己对这些事情坦然接受,并加以适应。要记住,有些时候后悔是无济于事的,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只要不失去教训就行。
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类的情感,是变幻无常的。有人曾对爱下过这样的定义:爱,就是他爱你的时候你爱他,他不爱你的前一分钟你不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