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违法犯罪有时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当你的行为有可能触犯法律时,不妨冷静些、慎重些,想想它会带来什么预料不到的严重后果。
当前,世界范围内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罪犯低龄化。我国也不例外,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13~15岁是初犯的高峰年龄,15~18岁是犯罪的高峰年龄。在城市刑事犯罪分子中,青少年占70%~80%。
青少年犯罪者严重偏离了社会的准则,危害了社会的安定,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如此多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呢?主要有:
(1)青少年不稳定的心理特征。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体内激素一方面促使全身组织迅速发育,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导致情绪不太稳定,容易激动,再加上辩证思维发展还不成熟,还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较为偏激、莽撞,因此有可能在身心激动、意识“狭窄”,心理失去平衡时犯罪。比如说在青少年犯罪中,常因“哥儿们义气”打架斗殴导致伤亡的这类激情犯罪就占有一定的比例。
(2)家庭的不良养育方式。据调查,两种家庭养育方式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一种是饱受溺爱的“溺儿”型,孩子在家中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要什么有什么;一种是被家庭遗弃的“弃儿”型,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自卑、报复心强。不良养育方式导致青少年不正常的心态是一些犯罪案件的原因。
(3)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媒介和商品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导致犯罪的主要原因。如暴力电影、电视片的影响,美国的一位专家估计,电视诱发青少年的暴力犯罪约占10%。
另外,同伴之间相互接触时,别人的名牌服装或者新鲜东西常常成为一种压力。这可能是导致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原因之一。
远离青少年犯罪,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呢?
1.加强自我修养教育。青少年犯罪一般发生在心胸狭隘、头脑简单、性情急躁、自控能力较低的人身上,比较缺乏修养。因此应该注意自身修养,逐渐养成较好的处事待人之道。学会尊重别人,与人为善,这样不仅对健康有好处,而且有利于心理平衡即使在危险状况中也能处变不惊,不会做出过激的行为来。
2.增强自我辨别能力。我们面临的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商品社会。社会刺激很多,有好有坏。如何才能分清良莠?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的辨别能力要强。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分析,而不能人云亦云。比如同伴要求你共同去做某件事情时,你就要考虑一下,这件事应该做吗?不能做的应明确说“不”。
3.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所谓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调节自己思想感情、举止行为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人,无论外界如何刺激,都能保持自身心理平衡、头脑清醒、处理理智。因此,青少年要加强对危机事件的自我控制,在不如意事情上要提醒自己冷静,并考虑一下后果如何?在与别人争执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免情绪受到进一步的刺激;或者给自己一点时间思考是否必须用过激的行为才行?
在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的今天,你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