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无法改变,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记住,不要让环境左右你的命运!
当个人的日常生活秩序发生重要改变,尤其是祸事发生时,会给人以紧张的甚至痛苦的感受。像学生可能遭遇到的升学、转学、毕业、伤病、家境破败、亲友亡故等,都可能带来生活压力。
如果压力是短期的或偶发的,人体会自发地产生一种类似于“总动员”的应激反应。
但如果压力情境持续下去,大致可见三个阶段的适应历程:
1.警觉反应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一是震撼期,由于环境的突变而缺乏适应能力;二是反击期,进入类似于应激反应的状态。
2.抵抗阶段。此阶段个体的生理功能大致恢复正常,这表示个体已能适应其新的生活环境;但如果压力持续下去,个体的适应能力就会下降,最终出现第三阶段。
3.衰竭阶段。至此阶段,个体适应能力丧失,精疲力尽,陷入崩溃状态。
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压力所引起的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反应,如恐惧、焦虑、抑郁、冷漠等,是形成心理适应困难甚至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
面对环境突变引起的不适,我们应积极加以应对,专家建议:
1.将心理压力调节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虽然生活事件难以或无法改变,但心理压力是可以加以调整和控制的。当其心理压力适度时,将有利于应付当前事件;但当其心理压力过大时,就必须借助一些心理学的方法,如转移注意法、言语暗示法等作出调整。
2.不断提高自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生活际遇的改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平时就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的训练。这样,面临环境的突变,不至于惊慌失措;即使是面对持续的生活压力,也不至于很快转入心理衰竭的阶段。
3.寻求并建立新的心理支持系统。面对环境的突变,不可沉溺于已经失去的自己所习惯了的环境当中,而要在新的环境下,通过人际沟通,积极寻求并建立新的心理支持系统,以此尽快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不确定感、无助感及恐惧感。
4.积极面对实际问题。环境的改变必然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只会加重心理不适感。应该直面这些问题,并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随着问题的克服或化解,心理的不适感实际上也就消除了。
检视一下自己,你的日常生活秩序被打乱过吗?你是怎么应对环境突变产生的不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