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正要说话,蔡震先声夺人:命人先抽了刘瑾一百个嘴巴。刘瑾的脸顿时仲成了猪肉,蔡震才问话:“从你家中搜出正要臭骂这靠女人才有官做的人,蔡驸马的卫队已经一轰而上,先抽了刘瑾一百个嘴巴。行刑完毕,蔡驸马说话:“公卿皆为朝廷所用,还敢说是你的人?说,你为何私藏盔甲和弓弩,这是私藏武器,你什么意思?”
刘瑾肌肉僵硬,但还是回答了问话:“保护皇上。”
蔡震冷笑:“为何藏在密室?”
这个问题,刘瑾就不能回答了。
当天,刘瑾的谋反之罪成立,凌迟处死,同时还要承担十八项罪名。行刑人员居然大赚特赚了一把:他把刘瑾凌迟下来的肉卖给北京居民,居然抢疯了。数日后,刘瑾的心腹六十余人全部被捕,其中内阁大学士三人,北京及南京六部尚书九人、侍郎十二人,都察院十九人,大理寺四人,翰林院四人,通政司三人,太常寺二人,尚宝司二人等等。这些人或被诛杀,或被下狱,或被贬谪,或被罢黜,几天内便被清除殆尽,朝堂几乎为之一空。刘瑾的家人共有十五人被斩首,妇女皆发配浣衣局充当女工,兼职妓女。
从因果论来看,刘瑾是恶有恶报。但从心学来看,刘瑾是一直追逐心外之物,永无满足,才导致了他的丧命。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刘瑾只是安心做他的八虎之首,不想谋反,他会不会得到凌迟的报应!
那位心灵病号杞人和刘瑾都是太想把心外的物拉到心内来,而有些人则极端消极地闭上眼睛,不和任何事物产生意义,做了鸵鸟式的“心外无物”。
鸵鸟式的“心外无物”是见到花,也不想让花明白起来。
鸵鸟这种呆鸟在遇到危险时会把头埋入沙子或者草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是安全,心理学家把这种消极的心态称之为“鸵鸟心态”。不想解决人生中遇到的难题,它们就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眼前,你的心灵虽然暂时健康了,但从长远观点来看,都不利于身心的健全。
人类历史上把“心外无物”推向极端的鸵鸟心态案例不胜枚举。被柏杨称做穷嚼蛆的魏晋时期的清谈,就是典型的鸵鸟心态。所谓竹林七贤的种种洒脱行径不过是不敢面对现实问题而采取的龟缩主义,他们不明白人类的最高价值就是在社会生活中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当时的政府官员更是如此,做地方官的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认为这是心外之事;当军官的一提到战场,就嗤之以鼻,认为这是最没品的人生。做法官的任凭嫌疑犯腐烂在狱中,从不提审。这就是西晋先天不良,后来半死不活的根本原因。用王阳明的理论,他们极端的心外无物,不知良知为何物。
人生在世,必须要面对属于我们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避之唯恐不及,眼不见心不烦,认为“这不是我的问题”,显然没有一点好处;而指望别人解决,更不是心智成熟的标志。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说:“这是我的问题,还是由我自己来解决。”遗憾的是,相当多的人,会找到心外无物的缪误根据:“出现了这个问题,不是我而是别人的原因,是别人拖累了我,是不可抗力造成的,应该由别人或者社会来替我解决。这绝不是我个人的问题。”趋利避害,逃避责任是人性的弱点,只有克服了这一弱点,才能让身心走上健康之路。
王阳明是克服“趋利避害,逃避责任”这一人性弱点的巅峰人物。
王阳明在三年龙场贬谪结束后,被任命为庐陵(江西吉安)县令,刘瑾被处决后,他被中央政府任命为南京司法部(刑部)主事,但还没有到南京上任,就又任命他为北京吏部主事。1512年年末,王阳明被授南京太仆寺少卿(养马单位的二把手),他南下南京,在南京专心致志地向世界传授他的心学。这一时期,王阳明的身体很差,病得东倒西歪,申请过多次请假。老实说,王阳明此时的身体根本无法让他再做其他的事。可就在1516年,四十五岁的王阳明被中央政府任命为江西南部军政长官(南赣巡抚),工作的重心是剿匪。
江西南部东接福建,南连广东,西临湖南,是四省要区,山险林深,出产毒蛇猛兽和盗贼。王阳明在龙场时,南赣地区已成盗贼天下。横水、左溪、桶冈有大佬谢志珊,池仲容据浰头三十八寨有池仲容。还有一些小角色、但绝不是软角色的,如占领大庾岭的陈曰能,盘踞乐昌的高快马、称霸郴州的龚福全,据守福建象湖山的詹师富等等,这些人经常神出鬼没,攻城拔县,官兵来了,他们四散;官兵走了,他们聚集,搞得四省的地方官心灵沉重。无能的人在经历几次无收获的努力后,就会自动自发地退缩,所以到最后,四省官员谁都不再出兵出力,做到了像鸵鸟一样,假装那里什么事都没有。由此可知,南赣是个考验一个人的身心之绝地。在这里,任何人都得不到任何帮助,只能靠自己。
王阳明可以不去,而且有充足的理由。他身体不好,尽人皆知。只要在中央政府内部稍作疏通,皇帝就能撤销任命。但王阳明不是鸵鸟,他的心学不能容忍他遇事退缩。心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把自己扔到一个孤岛上,靠自己来独立面对一切,解决一切。在这里,必然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所以,只能靠自己激发斗志,用心的力量生存下来。
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跟自己无关但却非要解决的问题,人人的反应不一。有人会把这当成自己的责任,二话不说,走马上任。而有人,比如王阳明,必须要使自己所做的事在别人心目中光辉起来。这不是讨巧,也不是邀功,而是让那些高高在上、不知做事辛苦的人明白一点:任何人都有鸵鸟心态,任何人都不是大公无私的人。得到任命的半个月后,他给国家元首朱厚照上了一道《辞新任乞以旧职致仕疏》。致仕就是退休。他四十五岁,虽然已经老了,但绝对不到退休的年龄。可当正德皇帝看了他的退休书后,认为,如果他不允许王阳明退休,那就是天理不容。这封退休信很短,但却一波三折。左说右说,上说下说,无非是身体大如不前,关键是,思维更是不如前,所以才能自然也不如前,这样无能的人怎么可以担负如此重任呢?
这封信写得是情绪饱满,有理有据,朱厚照不明白王阳明的意思,跟大臣说,这老头真是胆小鬼啊。有大臣看明白了,王阳明这是抱怨当初政府干吗去了,现在才想起自己。朱厚照来了兴趣,呵,原来这里面还有猫腻。可是,他说他回家看奶奶,这又怎么说?
大臣说,咱不能听他的,南赣现在是烽烟四起,他再不去,要出大乱子了。正当朱厚照犹豫时,南赣巡抚文森死活要求退休,他说自己的身体不好,在这里和在地狱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他还想带着病躯多活几年。
朱厚照龙颜震怒:让文森退休,让王阳明立即上任:巡抚江西南安、赣州,福建汀州、漳州,广东南雄、韶州、惠州、潮州各府及湖广郴州地方。你到那里后,要保境安民,修理城池,旧的要去,新的跟政府要。你所到的地方,只要是为朝廷着想的事,你自己看着办。
王阳明怦然心动,但立即恢复常态,又是回信说,自己十分想念奶奶,现在正在跟奶奶在一起,日子过得很滋润。朱厚照收到他的信后,火冒三丈,下了一道批文,说:“现在江西那边盗贼横行,你敢拿病说事,小心我发飙!赶紧给我做事去!”
王阳明认为时机还未到,又写信说要退休。朱厚照下了一道文:“王阳明不许退休,去执行之前说好的任务!”
王阳明看到朱厚照的信,心放了下来。皇帝这次是真心请他,他再玩下去,就不是为臣之道了。更何况,他是真有本事和欲望去搞定那些盗贼,他是真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
收到信的第二天,王阳明启程,在路上不做任何不必要的停留,一直进入江西南部。后来,他果然如推荐他的大臣王琼所说,在江西立下了赫赫功勋。
朱宸濠造反时,王阳明正在去福建剿匪的路上。这是中央政府给他的命令,他本可以去执行命令,但一听朱宸濠造反,就坚决留下来,带了群乌合之众去跟朱宸濠生死相搏。他知道,心外的这个朱宸濠革命一事必须要放到心里来,因为这是大事。如果朱宸濠真的革命成功,那就是第二个朱棣,会有无数生灵在血泊中挣扎。这件事绝不能视而不见,必须要去解决它。要知道,王阳明是第一个在江西宣称要跟朱宸濠对决的人,面对别人的噤若寒蝉和朱宸濠的十几万正规军,他这是闭着眼睛向深渊一跳。如果不落地,他的家族和他本人都会受到空前的杀戮和凌辱。王阳明曾在去跟朱宸濠对决之前,要人在临时住所架上柴火,一旦失败,就跟家人一起自焚。这正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心内有事”的解决问题的心灵态度和心灵勇气。
“心外无物”就是要求人在身心修炼中,不偏不倚,在心灵的指引下,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一个人如果真的做到心外无物,那身心的力量是匪夷所思的。
有个心理学上的实验可作为这一论断的证据。
实验主持人让十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十个人都成功地穿了过去。接着,主持人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子里的一切,都惊出了一身冷汗。这间房子里有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五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小木桥上走过去的。主持人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只有三个人经过长时间思考站了出来。
我们做事失败的原因恐怕不是力量薄弱、智能低下,而是心外有物,看到了那些鳄鱼!
(第五节):乐观的心态
【常快活便是功夫——王阳明】
王阳明的学生陈九川缠绵病榻,王阳明说:“疾病作为一‘物’,也很难‘格’。你觉得如何?”陈九川气喘吁吁道:“这功夫简直太难了。”王阳明说:“简单,经常保持乐观,就是功夫。”王阳明这是思想家打手式的信口开河,民间称为站着说话不腰疼。有个故事就足以证明这点:一只松鼠要过河,不知道河水深浅。就问正在河边吃草的小马。小马告诉他,河水刚过脚踝。松鼠大喜,跳进河里,一命呜呼。王阳明就是那匹小马,而陈九川就是那只松鼠。二人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适应事物的能力自然存着天壤之别。所以在陈九川看来,常快活这功夫就是传说中的葵花宝典,欲炼此神功,非要挥刀自宫不可。但自宫太痛,而且自宫后未必就能练成。陈九川说,自我省察思虑时,有时会想到黑暗,有时又心底光明,互相交错,此伏彼起。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你死我活,我明知消极心态和积极心态不共戴天,但就是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这真是一场苦战啊。
王阳明说,“必须要有勇气,用功时间一长,也自然会有勇气。苦战中胜得容易,就是心智成熟的人(贤人)。”
实际上,按王阳明的说法,我们的心原本是清澈干净的,里面全是积极心态。但因为身体在尘世中的洗染许久,所以总会产生灰尘和乌云,侵蚀了积极心态,而成为消极心态。
现代心理学中曾有心态树的说法,所谓“积极心态树”上有如下的硕果:
爱心,决心,信心,恒心,雄心,虚心,平常心,企图心,宽容心,进取心,老板心,创新,合群,无私,自律,务实,幽默,理解,信任,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拼搏,坚强,真诚,贡献,豁达,乐观,开朗,沉着,热情,勇气,激励,果断。
而“消极心态树”则生长如下的苦果:
混日子,推诿,绝望,宿命,被动,空谈,索取,懒惰,脆弱,妒忌,侥幸,自满,贪小便宜,冷漠,犹豫,自私,自闭,急躁,拖沓,虚荣,愤恨,抱怨,犹豫,自卑,无聊,自大,懦弱,狭隘,找借口,易怒,虚伪,放纵,气馁,怕苦。
可以从此看出,在我们的心上有着仇深似海的两种心态,如何让积极心态打败消极心态,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我们身心灵修炼的重中之重。
消极心态和积极心态的显着不同就是:半杯水,消极心态的人会说,只有半杯水;积极心态的人会说,原来有半杯水啊。
王阳明在龙场时就曾有过想用死亡来结束人生的消极心态,幸运的是,他克服了。他用的方法就是转移法:如果圣人处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该如何做?
方法只有一个:勇敢地面对问题,或者说,用心学中的“心外无物”来祛除消极心态,向积极心态招手。
朱宸濠宣布革命后许多天,消息才传到北京。最高领导人朱厚照听了这个消息,比统一全世界还要兴奋,他让亲信江彬赶紧去通知那些政府官员开会!
政府的那群老人们一听说朱宸濠造反了,消极心态立即呈现:朱宸濠革命的事,几年来就传得沸沸扬扬。所以在他们看来,朱宸濠经过这么多年准备,肯定是势如破竹,打进北京城。他们立即骨头发麻,会议刚开到一半,很多人就打定主意,回家第一件事是收拾细软,出城躲一阵子再说。
朱厚照拥有积极心态,而且是积极得过火,他下令:御驾亲征!
朱厚照是放飞心灵方面的大师级人物,把在皇宫里居住当做是人生的炼狱。几年前,他就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北上,跟蒙古人大打了一场。他不是在他的娱乐场所豹房待着,就是在外面游荡。一直以来,他就想到南方去转转。朱宸濠革命正好给他提供了一个名正言顺南下的理由。
政府官员们焦虑万分,采取和朱厚照前几次要出巡一样的行为:跑到皇宫门前跪着请求皇上不要亲征,朱厚照开始时没有理会,后来,有的官员开始抽泣,慢慢演变成嚎啕,声震屋瓦。有的官员哭得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朱厚照震怒,揪出哭得最卖力的几个官员,交给锦衣卫刑杖伺候。
没有受刑杖的官员抬着受了刑杖的官员去找大学士杨廷和,希望他能让朱厚照取消计划。杨廷和见到屁股腐烂的官员,只好去找朱厚照,但朱厚照早做了准备,让宦官们挡在门口,不见任何人。杨廷和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回家闭门读书,朱厚照乐不可支。几天后,他带着精锐部队数万人打着“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的旗号冲出北京城。
据说,这位放飞心灵的大师朱厚照为了等待对镜化妆的情人,在路上走走停停,四天后才到达河北涿州。就在涿州,一个让他爆炸的消息传来:朱宸濠被王阳明放进囚车了。朱厚照气得直跳,大怒,下令给王阳明:不许再发捷报。
捷报是发给政府的,他知道了消息,政府自然也知道了。杨廷和马上冲出书房,写信要朱厚照回北京。朱厚照“心外无物”,继续南下。
王阳明很快也知道了皇帝要来的消息,在给朱厚照的信上,他用谆谆教诲的腔调说:您千万不能来!当初贼举事时就料到您必亲征,所以在路上预伏了数千刺客,想再来一回博浪、荆柯刺秦王。您来了,不正是中了他们的圈套吗?按传统,理应把反贼押到奉天之门前正法,您现在一来,不是等于迎接他吗?再说了,您跟天下人说要亲征,可却打着个朱寿的名号,天下只知道有陛下您,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