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34700000027

第27章 第八讲(2)

第一个是末法时期斗争坚固,闻般若法的内因不足,无明习气重,安念多。圣人是本性在主宰,自身本具的觉性在主宰,而凡夫是无明在主宰,无明就是习气,所以斗争坚固。六祖大师说:“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但是众生就是要争,不肯让,所以到处都看到斗争坚固。大则看到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小则看到家庭里面的战争。

比如一对夫妻,太太对先生说:“我觉得你好自私,你知道吗?”这先生听了以后不是很冷静地先弄清楚太太的感受,到底什么原因这样说,再来沟通,而是很生气地回答说:“我哪里自私,你才自私。”然后就开始列举太太很多自私的地方,越说越愤怒,家庭战争就这样开始了。所以说,人与人相处,就算是感情再好的,可一旦分别计较生起来,之前的感情就会荡然无存,之后就会冷战,乃至于离婚。

有个网络笑话说,谈恋爱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所以一起分别执著,感情就已经是荡然无存了。可见,斗净坚固之人,无明实执重,闻般若空性法的内因不足。

第二个是外缘也不足。去圣时遥,善知识少,尤其是真正悟入般若空慧的非常少。没有成就的人畏谈般若。即他自己都没有明白,不敢说般若法,所以闻般若法的机会就很少。可见,闻空性法是非常难的,闻法信受就更难,信受以后能够领悟是难上加难,领悟以后再能够实修更是难上加难。

末法时期,能够闻般若法而悟入,如果不是久植善根,具有菩萨种性之人,那么一定是菩萨示现,所以说,此人是第一稀有。当然也非常随喜赞叹大家是成就了第一稀有功德,我们能够闻这个金刚般若法,要能够修道欢喜,自庆不傲。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这一节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须菩提说:为什么此人则为第一希有呢?因为此人已经无有我相、无有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相状执著,这所有的相状执著都破除了。为什么呢?因为诸法实相中,我相不存在,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不存在。为什么呢?因为远离一切有无戏论之相,就是见到心的本性。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心的本性就是真正的佛陀。所以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经上记载:释迦牟尼佛曾经上升到忉利天为母说法,人间的弟子三个月没有看到佛陀,都非常渴仰。佛陀为母说法圆满以后返回人间的时候,众弟子争先恐后去迎接。罗汉尼里面神通第一的罗汉尼莲花色比丘尼就想抢先见到佛陀,当然,按照戒律,比丘尼不可以走到比丘的前面去,她就以神变幻化为转轮王,抢先去迎接佛陀。而须菩提尊者忆念佛陀的言教,见法性即为见佛,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所以,他就以智慧深入法性。当莲花色比丘尼在迎接队伍之首见到佛陀的时候,佛陀说:“须菩提已经先你见到我。”

第二个要点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其实,三界众生烦恼难断的原因就是由于有我相、我见、我执。如果通过闻思般若法,修行证悟,当下就能够断除我执、远离四相,就能摆脱轮回苦。凡大众生为什么会有轮回?因为有取舍。为什么有取舍?因为有分别。为什么有分别?因为有我执。为什么有我执?因为执著于万法实有,无明实执。所以,要能够以般若空性法来对治无明实执。我相、我见,是让我们轮回的根源。

凡夫众生总是透过自已的心智模式来看这个世界,而心智模式总是不完全的。因为没有悟道,所以,他那个心智模式的根源其实都是我见。有我见就有我相,有我相,就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种种分别执著。所以看到一切相都会落入到观念的执著,这就是无明。对于五蕴身心的假我执著为我相,对于其他人的五蕴执著为人相。所以,要无我相、无人相。

爱因斯坦有个“镜子’的公案,能够说明这个人相有时候很可笑。爱因斯坦小时候很顽皮,每天都是跟那些不务正业、不喜欢读书的小孩子混到一起去玩,成绩也很一股。母亲就很担心,天天劝他好好学习。爱因斯坦就反驳说:“你看别的小孩子都在玩耍,为什么我要去学习呢?”随到16岁那年秋天的一个上午,他的父亲给他讲了个故事,使他彻底地清醒过来。他的父亲说:“昨天,我和咱们的邻居,你布朗大叔。起去清扫工厂里面的大烟囱。烟囱很高,我们要踩着里面的钢筋踏梯一步一步才能爬上去。你布朗大叔在前面,我就在后面,扫好下来的时候,也是布朗在前面。因为布朗打头阵的缘故,所以他全身都是黑灰,而我身上一点灰都没有。当时我们两个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现象,最后就闹出一个笑话来了。

我看到你布朗大叔的怪模样,就认为自己也很脏,所以在小溪边拼命地、一遍一遍地来清洗自己。而你布朗大叔看到我好像很十净,没有什么灰尘,以为自己也很干净,就只是简单地洗洗下,就大模大样地走上街头去了。街上的人看到他那个滑稽的样子都大笑起来,他还觉得莫名其妙不晓得怎么回事。”

爱因斯坦听到这里以后,也忍不住就笑了起来。这时,他父亲就非常严肃跟他说:“你知道我和你布朗大叔犯了什么错误吗?我们都是把对方当做自己的镜子,以为自己跟对方一样,但实际上不一样。因此,在生活之中,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老是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就是天才也会把自己照成白痴。只有自己心中的理想才是自己的镜子。”

爱因斯坦本来就很聪慧,他父亲这么说了以后,马上就醒悟过来,以后他就不拿别的小孩子作为自己的镜子了。而是时时刻刻都以自己心中的理想作镜子来审视自己,所以照出了光辉的人生,能够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如果盲目地把别人当做自己的镜子,照出来的将是一个遗憾的人生。这是最浅显地说我们要能够破除人相。爱因斯坦说,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善自己。要改善自己,就先得改变我们看待外界的心智模式。其实就是要能够破我相、我见。作家萧伯纳也说,智慧不是与经验的多寡成比例,而是与对经验的领悟程度成比例。

我们作为佛弟子更应该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要知道一切万法都是心的影相。一切万法,从本体上来说,是本自空寂。本来不生,只是世俗谛上如梦如幻的显现。正如一个人在睡梦中的时候,有种种的梦中的享受,他觉得是真实存在的。他梦一醒,当然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从生死的大梦之中醒来。

比方说,我们看到这朵花,影现在自己的心中,能够了知到它是缘起的假相,不执著。见诸相非相,就是心相灭;则见如来,就是心体现。能够不执著于一切相,那心相灭,心的种种妄相就灭了,当然我们的真心本体就能够开显出来,智慧的光明就能够朗照天地。

对于众生的执著称为众生相,对于寿命的执著称为寿者相。看起来,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知识的种类越来越多,其实很多都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是减少众生的无明,而是增加众生的无明。例如教你如何打扮,这其实是增加你的无明实执。

有一个时期,有些高等学府里流行训,“生涯规划”。大学要毕业了,老师就来给他们讲怎样来做一生的规划,其实这都是寿者相。我们可以知道,几乎所有致力于生涯规划的人都会获得同样的答案,就是无法兑现。生涯规划其实就是执著于寿者相,是虚幻的、难以实现的。为什么?因为它受到福报的限制,不是你努力就好了。我们仔细观察,其实在自己每天的生活当中,几乎充满了都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真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人,他已经是破了我执,已经是证阿罗汉果位。能够真的“无法相,无非法相”的人,已经是破了法执,进入到法身大士之列。因此,我们要精进学修《金刚经》来契入佛陀的密意,早日开显般若空慧。

第三个要点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不著有。“我相即是非相”是不著空。见到我本是缘生幻有的,现这个幻相的时候,即是非有,所以说,“我相即是非相。”现如梦如幻之相的时候就是非有。

六祖的《金刚经口诀》说:“无诸四相,寂灭实相,即是佛性。”“我相即是非相”是指不但无于有相,也无于无相。无于有相是不著有,无于无相是不著空。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前面是须菩提说自己对于般若法的体悟,这里是佛陀给他印可。

这一节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不惊、不怖、不畏。)世亲菩萨在《金刚经论》说:“惊,谓惧此经典非正道故;怖,不能断疑故;畏,由于惊怖,不肯修学故。”这就是解释得很清楚,这个“惊”是惊恐,担心这部经典到底是不是正道,是不是佛的正法。怖,就是起种种疑惑,不能断疑、不能理解。畏,就是不肯修学。

智者大师《金刚经疏》上面说:“初闻经不惊,次思义不怖,后修行不畏。”初闻经不惊:最初听闻到《金刚经》不惊慌,就是信;次思义不怖:思维般若空义不恐怖,就是能解;后修行不畏:就是能受持。可见,不惊就是信,不怖就是能解,不畏就是受持。我们说修行要有四个阶段即信、解、行、证。不惊不怖不畏就是信、解、行,当然,证悟也就在其中。

(当知是人,甚为稀有。)著有的凡夫,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必生惊怖。有法执的声闻、缘觉二乘听闻到法也不应取著,也容易生惊怖。有一类偏空之人,听闻到不可以堕入到顽空的非法相中,也会生惊怖。所以,都是怕谈般若。可见,不惊不怖不畏的人,是得闻般若法的法器,甚为稀有。

第二个要点就是(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即非”是说性本非相,不应著相。性体空寂,哪里有第一波罗蜜之相呢?所以叫做即非。“是名”就是说相不离性,会归于性。实相无相无不相,一切相都是从性空本体而起的,所以说“是名第一波罗蜜。”“第一”是指般若,般若波罗蜜称为第一波罗蜜。因为般若度是前五度之母,前五度好像儿子一样,般若度好像母亲一样。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子不能离母,所以修前五度,如果缺乏般若,就不能够称之为波罗蜜多。前五度如果缺乏般若,在因上就不能够断惑,在果上就难证法身。因此,般若波罗蜜多称为第一波罗蜜。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般若也并非离前五度而别有存在,所以说即非。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为什么即非?凶为般若并不是离开前五度而别有存在,不可以执著般若别有其相。有一个法要,叫做《慧行刻意习练成念记》,就是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来修般若。

诸度离般若不能名为波罗蜜,所以般若又不无领袖的假名,所以说,是名第一波罗蜜。

第三个要点就是我们归纳起来看这段经文。

释迦牟尼佛观察须菩提的证量然后予以印可说:是这样啊,如是、如是。并且说将来如果有人听闻到般若空性法门,并且深信不惊慌,能解义不觉恐怖,依教奉行、修持此般若法门不畏惧。要知道,这样的人确实非常稀有难得,已经于无量佛前积累资粮。

印度历史上曾经有两位行持十二头陀苦行的小乘比丘到阿底峡尊者面前求法。尊者首先为他们宣说小乘的人无我法,两个人听了以后欢喜无量。尊者进一步又来讲大乘法无我的时候,两个人就惊恐万分地说:“太可怕了!请尊者切莫如此宣说。”他听到法无我就很害怕了。凡夫众生有一点执著,总要抓住点什么。当两个小乘比丘听闻到尊者念《心经》的时候,就更加恐慌了,忍无可忍,双手掩耳而逃。可见,是否是堪闻大乘正法的法器非常重要。

《中观四百论》之中提婆菩萨说:“愚闻空性名,皆生大怖畏。”就是说愚劣的人,听到甚深空性法义难以接受,即使听闻《金刚经》,他的无明实执稍微有点减轻,或者说稍微有点领悟,但若不能时时熏习,又会被凡夫的分别念所遮障。所以,对于《金刚经》要反复地闻思、反复地熏习。不然的话,当时听了以后欢喜,对般若空性有一点领悟,但是之后又陷到无明实执的分别执著里面去了。佛陀说过一个比方,就好像隆冬的时候,冰层很厚,你拿一盆开水泼过去,当时有一点点融化,但是很快它又结冰了。

佛陀又进一步开示说:须菩提啊,如来说第一的般若波罗蜜,并非实有第一波罗蜜之相。性本非相,不应著相。连这个第一波罗蜜的相,也不可以执著,连这个般若法的法相,也不可以执著,只是名言假立的第一波罗蜜。

《般若八千颂》上说:“须菩提,所有江河,入于恒河大江,彼等随同恒河而入大海。颁菩提,如是五波罗蜜多,若以般若波罗蜜多摄持,则至一切智智位也。”所以说,五度如盲,般若为导。正如一切江河都流入到恒河,跟着恒河流入大海。同样的,前五度都是需要有般若度,才能够一直流入到诸佛的一切种智海,萨婆若海。《入中论》里月称论帅也开示:“如有目者能引导,无量盲人到止境,如是智慧能摄取,无限功德趣胜果。”前五度如果离丌般若,是称为无眼功德。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前面讲了般若度也要离开般若的法相而修,要离第一波罗蜜之相而修,般若并非离前五度而别有的。这里就讲其余的五度也要法法离相,法法不能离般若。在前五度里先列举了最难离相的忍辱度来说,因为忍辱是最难离相的。

佛说:须菩提啊,忍辱波罗蜜,如来说并非实有忍辱波罗蜜之相。如果修忍辱法而不离忍辱相就容易生瞋恨。可见,只是假名安立的忍辱波罗蜜,没有一个使法不变的忍辱法。所以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是假名安立的忍辱波罗蜜。

经典上说忍有三种:生忍、法忍、无生法怨。生忍是忍受人际交往中的种种苦恼逼迫;法忍是忍受身心的劳累病苦,忍受风雨寒热等苦;无生法忍是忍可诸法无生之性,从本体上来说,是不生不灭的无生。诸法不生,当然也就不灭,这样称之为无生法忍。

接下来,佛陀就以自身因地修忍辱度的本生故事为例来作说明,说明要修忍辱而离相。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这一节经文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忍辱不是压抑式的修养,不是逆来顺受的忍受,而是见地的提升,般若空性的成就。很多人会误解,说这个忍辱就是要忍受,就是要压抑自己,这都是错误的。一定要有般若慧在其中,是见地的提升,根本上就没有我,哪里有忍辱之相呢?辱是受到他人的攻击辱骂,忍是自己安然小动、不以为忤。所以忍辱是无我大悲的实践。因为有般若空性慧的透视,所以能做到忍辱不瞋,_三轮体空。

同类推荐
  •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注重物质忽略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等。
  •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佛教博大精深,各种典籍浩如烟海,这些往往使初学者望而生畏。针对这种情况,本书采用了符合现代人知识结构和快节奏生活特点的问答模式,将艰深晦涩的教义和纷繁复杂的宗派传承历史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您轻松阅读。
  • 佛教义理

    佛教义理

    本书是丛书佛学教科书之一,该书分别从经藏、律藏、论藏、因缘果报、涅槃等方面对佛教的教义进行了阐述。
  • 道教基本常识

    道教基本常识

    本书包括教义规诫、宗派传承、道门宗师、道教经典、神仙体系、名山宫观、科仪方术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内容。
  • 星云日记6:不请之友

    星云日记6:不请之友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六册。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本书分为“不忘初心”、“不舍众生”、“不请之友”、“依法不依人”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热门推荐
  • 天宸恋

    天宸恋

    雪松谷谷主毕松之徒洛秋即苏洛汐,因机缘巧合结识了当今裕瑾王宫承乾,并相伴来到千临城,自此洛汐与宫承乾开启了斗智斗勇、阴谋不断的生活,二人相互欣赏,便不知不觉的相爱了,但,世事难测,苏洛汐竟是宗珲国上官家的唯一后人,为查清当年上官家一夜被屠的真相,二人又来到宗珲国……不曾想,一个个阴谋竟是以天下为赌,而他们便在漩涡的中心,是非对错,爱恨情仇,天下大乱。“我,再也没有家了。”“我给你一个家,可好?”阳光下他的脸如雪般净,如剑般凉,如玉般美。他,是那么高傲,却也那么温柔。她,心动了,不知何时。
  • 衣扣里的秘密

    衣扣里的秘密

    一天夜里,小君回到家里,看到一个十五六岁的丫头躺在沙发上……
  • 我的青春有你,不后悔

    我的青春有你,不后悔

    从小相识,却不料被迫分开。他对她念念不忘,本以为很难再见面,却不料在酒吧里面相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紫元天书

    紫元天书

    什么是得道成仙?忘情忘我,脱离凡间世俗,不沾七情六欲,方能突破大道成仙!可我偏不信我要横渡星河!我要这三千大世界为我而战栗!一手紫元剑,杀尽一切!本书引用男女主共同修炼,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无数次生死考验,无数次绝境中,相互扶持!大道无尽头,如何才能走到最后?在绝对死亡的考验面前,他们如何去克服?斗仙王,战圣王!只要敢挡路,天尊都敢杀!(新书发布)感谢大家支持。
  • 你的星光是如此灿烂

    你的星光是如此灿烂

    是讲述一个X玖少年团日常生活养成故事,从刚在一起的十六个少年逐渐变为九个人的少年团养成故事,这才刚刚开始新的旅途。
  • 脱离轨道

    脱离轨道

    苏维在车祸中重生,家人一个接一个地死亡,苏维为了找出父母的死因,他在姨妈家里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丑妃无敌:锦色如歌

    丑妃无敌:锦色如歌

    她醒来就发现自己变成了容颜丑陋的宫女,失去记忆,还莫名被他人下人般处处刁难,厌恶着她;深宫里的步步惊心,半路杀出来的未婚夫,狡猾似狐狸的王爷,冷情邪魅的皇帝,她迷惑于其中,终于查清自己的身份时,却发现自己的容颜居然也有秘密,她原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