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迎闯王
崇祯皇帝初年,已是政治腐败,社会危机四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饥民们纷纷揭竿而起,李自成起义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生的。
李自成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时曾入私塾读书,后因生活所迫,逃为边兵,升至把总。当时,明政府财力不济,西北边境的延绥、甘肃、宁夏等军镇已欠饷3年,军心不稳。
1629年,李自成所在的甘肃镇兵东调。大家推李自成为首,举行武装起义,投奔王左挂领导的农民军。
明朝廷调动延绥巡抚、甘肃巡抚所部围攻农民军。王左挂迫于明军的强大攻势,投降于延绥巡抚洪承畴。李自成率部分义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成为王自用指挥的36营农民军的一部,称八队闯将,有步马700。
1633年初,明朝派重兵进入山西围剿农民军。王自用为避敌锐气,转移入河南,李自成同张献忠则经汉中转入四川。1634年7月,李、张二部由川东越大巴山回陕南,路经兴安(今安康)时,误入绝谷车厢峡。他们向明总督陈奇瑜送重金财宝,声言愿受抚。陈奇瑜批准在官员监督下出峡。农民军出峡后,立即反戈相击。这一举影响颇大,全陕震动。
1635年初,中原农民军由高迎祥率领,召集13家农民军首领在荥阳开会,共商对敌大计,李自成在会上提出“分兵定所向”的作战策略,得到众人赞同。会后,农民军分为5路反击明军。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率主力东向,以迅猛的攻击,歼敌4000多人,攻占了明中都凤阳,焚毁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皇陵,给崇祯朝廷以沉重的打击。
凤阳之战后,李自成回师河南,与留在荥阳、汜水间的罗汝才军会师。明军迅速集结于河南,准备围歼农民军。李自成等迅速驰入陕境,与明军周旋于陕甘沿边地区。1637年夏,李自成部受到明军东西两路夹攻,从天水退却南下,转入四川。在四川连克数县,直逼成都。同年10月,李自成率部东入陕西,准备东进河南与“革左五营”会合。途经潼关南原,陷入明军重围,经几昼夜激战,李自成部损失惨重,他本人仅率十几骑突围,潜伏于商洛山中。
在商洛山中,李自成刻苦读书,重新组建部队,操练兵马,积蓄力量,待机再起。崇祯十二年(1639)5月,张献忠在谷城二次起义,李自成立即率部出武关,进入湖北郧阳地区。1640年,东进入河南西部。广大饥民纷纷参军,李自成部扩大到几十万人。李自成重用一些失意的封建知识分子,采纳他们的建议,提出“均田免粮”、“平买平卖”、“劫富济贫”的口号,得到中原农民的拥护。在政治、军事上取得了主动,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1640年底,李自成攻克洛阳,杀宗室福王朱常洵,用福王积存的粮食钱财救济贫穷。随后,他三次围攻开封,与明军决战。明朝廷调集主力20多万集中到朱仙镇,李自成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以主力抢先占领朱仙镇南高阜,在东西两面筑炮台,挖壕沟,布下大战阵势。会战开始后,他运用避敌之锐、懈敌之志的策略,集中精锐部队先打垮了明军主力左良玉部。其他路敌军望风而逃,农民军乘胜追击,俘敌数万。
驻守开封的明军等不到援军,竟挖开黄河大堤,以洪水冲击农民军阵地,万名战士,近十万人民被淹死在开封城下。李自成放弃开封,挥兵南下,攻占了襄阳。次年改襄阳为襄京,李自成称奉天倡义大元帅。他整编了军队,严明军纪,分析了敌我力量形势,制定了进军计划,做好了与明军进行决战的准备。
这年初夏,李自成率百万大军北上河南,在郏县、汝州(今临汝县)一带与明军相遇。农民军断其粮道,逼明军以大部兵力去运粮草,乘机击垮了汝州4万守敌,缴获军资无数,使明军首尾不能相顾,陷于被动。李自成攻破潼关,打败了兵部尚书、总督孙传庭的部队,在渭南战斗中击毙了孙传庭。李自成进入西安后,马不停蹄,派大将分头往汉中、延安、固原追歼孙传庭的余部,他本人率军北上攻克榆林。尔后占据宁夏和甘肃大部,于年底返回西安。
崇祯十七年(11644)正月,李自成改西安为“西京”,建立大顺国号,称“大顺王”,建立起中央政权。崇祯皇帝朱由检恐慌万状,自杀于煤山。统治了276年的朱明王朝中央政权,在农民武装斗争的冲击下崩溃了。
遇难九宫山
1645年,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连遭重大挫折,东下的去路均被清葺切断,清朝亲王多铎的部队亦从河南归德(商丘)、安徽泗州直趋南京。李自成沿江东下,向安徽一带发展的意图已无法实现,不得已只好向西南方向突围,企图穿过江西西北京转入湖南。
1645年7月26日(清顺治二年六月初四),李自成行至湖北通山县境内的九宫山下,突然遭到当地地主武装的袭击。随行的28名战士先后被杀,李自成在搏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