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马丁?杜?伽尔(RogerMartinduGard,1881~1958),法国小说家。少年时代就酷爱左拉和托尔斯泰的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杜?伽尔应征入伍,从1906年开始创作,代表作《蒂博一家》。1937年“由于在他的长篇小说《蒂博一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真实性”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创作生涯
杜?伽尔的创作从1906年开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他在国内发表了两篇小说《成功》和《让?巴洛瓦》。
一战爆发后,杜?伽尔应征入伍,在一个骑兵军团中担任下士。1916年2月从前线复员回到巴黎,同友人一起从事戏剧活动。
他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创造了20年中完成八卷小说的成绩。这八卷分别是《灰色笔记本》、《教养院》(1922)、《美好的季节》(1923)、《诊断》、《小妹妹》(1928)、《父亲的死》(1929)、《1914年夏天》(1936)、《结尾》(1940)。
杜?伽尔首先是法国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同时也接受了欧洲各国,尤其是俄国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的影响。他写小说十分重视历史事实和生活事实,把客观性作为创作的首要标准,但是他也很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
杜?伽尔写人物心理,吸收了不少意识流小说家的新手法。他的成功探索推动了现当代法国小说的发展,有人称赞“他的创作比纪德和瓦雷里更加预示了今日的文学”。
他在首次发表的小说《战功》中提出,创作就是要“在大仲马和布尔热之间穿行:像前者那样选择人物和历史题材,像后者那样剖析细微的意识,依靠材料再现人物。以历史画面写出心理小说”。
《蒂博一家》
1920年春,杜?伽尔开始酝酿长篇小说《蒂博一家》,这一部小说花了他20年时间。在《蒂博一家》里,杜?伽尔通过一个家庭的纪事写出了法国的《战争与和平》。
这部小说里至少存在着几个对立的界面:
第一个界面是兄弟之间的,如这个家庭中大儿子昂图瓦纳的自律、务实与小儿子雅克的天生叛逆、追求自由的对立;
第二是父子之间的,如生活在过去年代和价值观念中的蒂博与儿子们的对立;
第三就是家庭之间的,如信奉天主教的蒂博一家和信奉新教的丰塔南一家的对立。
正是在这些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家庭之间、情人之间和战争与和平的对立中,杜?伽尔描绘了人性的冲突。
欧洲曾经出现过一个描述资产阶级盛衰兴亡史的家庭世系小说阶段,最著名的除了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再就是里程碑式的《蒂博一家》。该书除了对历史场景全景式的描写,写得最好的还是人的成长。
在第二卷《教养院》中,“他对自己脸上留下别人的唾液既感到快意又有点腻心”,短短的一句话就写出了雅克情窦初开的感受;而在第三卷《美好的季节》,贞妮逃避雅克的场景“她猛然一退,犹如从他手里夺回自己的头像”,这应该是最含蓄也是最疯狂的爱情表达;第六卷《父亲的死》中,作者描写了雅克初次看到生身之父赤身裸体时的意识,那种超过怜悯、挚爱的“生理上的激动”或是“人对人自私的温情”,是对人道和人的尊严的真正叙写。
小说是把虚构的世界以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推到读者面前,而杜?伽尔强调小说家必须拥有对日常生活的感受力,作品必须表明个人对世界的想象力,这样看来,他应该是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