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时期卓越的药物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公元1518年,苏州瓦硝坝的中医李月他家里,一个小男孩儿出生了,他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左邻右舍一有不舒服,就来找他看病,每次都是药到病除。他在自家的后院种植了很多种草药。除了给人看病以外,他就侍弄这些草药,一会儿浇水,一会儿锄草,一会儿施肥。
李时珍从懂事起,就对帮助爹爹给中草药松土、锄草很感兴趣。他每次来到这个小药园,总是问这问那:“父亲,这是啥花呀?”父亲会耐心地回答:“这叫单叶红牡丹,它的根和皮都能入药。”于是小时珍就会接着问:“那这药能治什么病啊?”父亲告诉他:“这药能治风寒,能止疼痛;肠胃炽热、心气不足也能治。”小时珍还会刨根问底:“啥叫心气不足啊?”“你现在还小,过几年再学吧!”这个小家伙总是不依不饶地问个没完没了的,还说:“我就要问,我偏要问!”父亲总是乐呵呵地说:“好好好,我告诉你……”
他缠住父亲不放,父亲只好把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花、草的名字、药性、用途——讲给他听。你可不要小瞧这个小家伙,他听得还很认真呢!就这样,今天讲几样,明天讲几样,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后院小园子里的花啊草的,也就基本上讲完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时珍一天天地长大,他八岁了。后院小药园的草药都已经让他认完了,每种草药他都记得很熟。他对此很不满足。父亲只好带着他上山采药。山上的学问可是大得很哪!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边,到处都是野生的的药材,还有天上飞的昆虫、到处跑的野兽,这可使小时珍大开了眼界。他看到父亲采草药时,每次采了,都要放在嘴里嚼一嚼,尝一尝,就好奇地问:“父亲,你为什么采了草药,都要放到嘴里尝一尝呢?”父亲说:“放到嘴里嚼一嚼,尝一尝,就知道是什么味道。我们的祖先们,采草药都是这样的。只有用嘴品尝才能知道药力、药味和疗效。我们的先人们就是这样亲自品尝以后,才写出《本草经》这本医书的!等你长大后,你可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本草经》!”
在山上,他们总是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讲,碰到什么,就讲什么。有一次,他们看到一条蛇,吓得小时珍直叫:“哎呀!不得了,蛇!”父亲一把抱住他,告诉他:“这叫蕲蛇,是极毒的,人一旦被它咬到,抢救慢了,就要丧命的!但是蛇胆、毒液和它的皮都是治病的良药呢!”小时珍追根究底:“人如果被这蛇咬了可怎么办呀?”只见父亲低头找呀找,忽然眼睛一亮,他采了几棵小草,对小时珍说:“你看,这是半边莲,这是鬼针草,这是天南星草,这几种草药都是能治蛇伤的!”
每一次,父亲讲解以后,小时珍都牢牢地记在心里。他的记性特别好,每隔一段时间,父亲再问他以前讲过的草药知识,他都能一字不差地回答出来。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时间久了,李时珍在父亲的指点下,已经能辨别各种药草、动物,并说出它们的药用价值了。
有一次,李时珍和几个小伙伴上山去玩。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被蕲蛇咬了。小朋友们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李时珍却十分的镇静,他说:“别着急,我知道半边莲、鬼针草和天南星草都能治蛇伤。这些草很好找。”于是他东找找,西找找,不多一会儿,就拿了一些草药,揉了揉,挤了挤,给那小朋友涂抹在被咬伤的地方,然后就把那小朋友抬回了家。第二天,被咬的小孩儿果然好多了,被父亲带着到李时珍家里来道谢。于是村里的人都知道李月池家的小公子李时珍也懂得治病了。不久,左右村子都知道蕲州瓦硝坝村有个会治病的“小神童”李时珍。
在当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当父亲得知李时珍的愿望后,长叹了一口气,无奈地对他说:“孩子,虽然谁都离不开医生,但在世人的眼中医术是方技、小道、贱业,不能立身扬名。你看我吃的苦还不够多吗?何必再走这条路。你还是发愤读书,博取功名吧!”就这样父亲决定让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成名,出人头地。李时珍不想违背父亲的愿望,让他伤心。因此听从家里的安排,12岁入私塾读书,准备考取功名。
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李时珍终于在十四岁考取秀才,但从那以后他三次赴武昌应试举人,皆名落孙山。他觉得很受打击,加上本来无心功名,因此不想再为应试作努力了。他立志要学医,于是多次恳求父亲说:“让我做一名医生吧。”他还写了一首诗歌明志,说:“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父亲无奈,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父亲对他说:“既然你有心学医,我不再阻拦,但你要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要有恒心、耐心,还要严守医德,这样才能成为好德医生。”李时珍把这些话牢牢记在心里。
李时珍在医疗实践中,对历代医药书籍,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唐本草》、《开宝本草》等进行了广泛阅读研究。他发现旧“本草”非但不完善,甚至有很多错误,便立志要把旧的药书加以整理补充,写出一部分类更加详细的药物学著作。但他心中十分清楚,要重新修订《本草》,力求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并非易事。为此,李时珍大量阅读了历代药书300多家,还研究了大量古医书引用过的古书共591家。只要和“本草”有关的,都进行研究。光是摘录下来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柜。
从1552年起,李时珍开始写《本草纲目》,到1578年完成,共经历了二十七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李时珍可以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呕心沥血,历尽千辛万苦,终成巨著,个中滋味,可想而知。
为了继承学习前人的科学成果,李时珍在动笔前曾“读书十年,不出户庭”,不仅阅读了各种“本草”,历代药书三百多家,还研究了大量古医书引用过的古书共五百九十一家。要把那些深奥的典籍读完读透,是何其不易啊!
为了采集发现新的药物,艰苦的野外科学考察是少不了的。李时珍从1565年以后,就多次走向大自然,先后到过湖广、江西、江苏、安徽等省以及武当山、茅山、牛首山、龙峰山等产药丰富的山区,披荆斩棘,攀悬崖,临绝壁,采集了许多标本,通过实地考证纠正了书上很多的错误。
艰苦科研了二十七年,黑发人变白发人,李时珍的青春刻在了《本草纲目》上。
《本草纲目》共52卷,190多万字。全书把药分做16部62类,收载药物1893种。此外,载入药方11096个,并附有动植物插图1110幅。这部书的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涉及范围之广博,是古代任何一部“本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本草纲目》刊行后,立即受到人们的欢迎,风靡全国,人人争相传阅。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本草纲目》深受世界各国的重视。西方人称之为东方医学巨著。李时珍为中国及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同《本草纲目》一起永远载入了史册。
1593年初秋,李时珍逝世。葬于蕲州雨湖南岸的蟹子地,与父亲李月池的墓相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