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把食物归纳为寒、凉、温、热四性及酸、苦、甘、辛、咸五味,并且十分重视性、味的调合。认为性、味过偏,就会导致疾病、伤人损寿。中医名著《金匮要略》记载有“所食之物,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猪肉、羊肉、牛肉、鸡肉和鸭肉,虽然都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它们各自的性味不同,药理作用各异。因此,在人体内产生的效应也不完全一样。
猪肉性微寒、味甘咸,具有补中益气、丰肌体、生津液、润肠等功效。然而,肥肉却油腻,不易消化,多食能生湿聚痰,并会招致一些代谢性疾病。凡高血压、冠心病、风热多痰者以及肥胖者,以少食为宜。
牛肉性平、味甘,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强健筋骨、消肿利尿之功效。凡病后亏损,身体虚弱者,可将牛肉加葱、姜炖烂,连肉带汤一起吃。慢性腹泻者,则可将牛肉加少量黄酒炖成浓汁,若经常服用,能达到补虚收敛的效果。脾胃虚弱者,食欲欠佳,可将牛肉与白萝卜共炖,饮汁,当能健脾养胃,增进食欲。
羊肉性热,味甘,具有助火、温中暖下、补虚劳、益气血等功效。凡阳虚怕冷和虚劳过度者,常吃羊肉确有好处。但热象偏重,心肺火盛的人就不宜多吃。一般说来羊肉适合冬天食用,才能更好地发挥滋补效用。
鸡肉性微温,味甘辛,具有温中益气、滋养五脏、补精添髓等作用。凡有畏寒症状的人都可食用鸡肉,特别是虚劳过度,病后虚弱者,食用鸡肉不仅能改善症状,而且有利于康复。但有外邪感冒者禁食鸡肉。
鸭肉性凉,甘味,具有滋阴养胃、补虚除热、益气养神、止咳息惊、补血利尿等功效。根据“热者寒之”的辨证施治原则,凡是有低热或体质虚弱的人,最适宜食用鸭肉。
由于鸭肉性凉,故凡“中寒”受风者不宜多食。所谓“中寒”,是指因受凉引起的腹痛、肢冷、腰酸及妇女痛经等疾患。
用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各种肉食所含成分不外乎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分。然而,如果只注意它们的营养价值,而不分清它们的性味功效,见肉就吃,这就不免要事与愿违,故应特别加以注意。
“医食同源”是祖国医学理论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食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药理作用。讲究食物的性和味,是中医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