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对儿童的教育方法是最正确的而且希望自己的这种教育方法能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天才。但事实上,很多父母在教育低龄儿童时,存在着相当多的误区,这种误区将会使我们对儿童的教育走进一条死胡同。培养低龄儿童阅读容易出现的误区,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误区一:以识字为目的的阅读
许多父母认为,教低龄儿童阅读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大量的汉字,幼儿识字的数量越多就越聪明,而对于低龄儿童识字的真正目的,却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
于是乎,在我们的周围经常能看见这样一个熟悉的场面,父母拿着报纸或书本,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孩子听,一边念一边用手指着这个字,根本不管报纸或书上的画面。试想用这种枯燥乏味的方法教幼儿读书,幼儿能有阅读兴趣吗?这种教育方式只会让低龄儿童对图书越来越反感。
图书是一种工具,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低龄儿童通过它可以了解到很多美好的事物,但如果父母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目的,往往会让这个美好的初衷变质。
误区二:以读懂情节为目的的阅读
读懂书中的情节,是很多父母在训练低龄儿童阅读时经常强调的。应该说,父母的这种想法是好的,完全合乎我们平时阅读所要求的环节。但对于一个幼儿(尤其是1.5岁以下的幼儿)来说,则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此时的幼儿心智并未健全,如果父母强迫孩子读懂书中的每一个情节,弄不好会使低龄儿童对阅读产生压力,并对阅读产生惧怕心理。
其实,对于低龄儿童而言,他根本不会关心文章的情节怎么样,也不会关注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幼儿感兴趣的只是一个个自己喜欢的画面,从这些画面上,他可以认识苹果、黄瓜、白菜、小猫、小狗,对低龄儿童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
误区三:以惩罚儿童为目的的阅读
有的父母把读书当做惩罚儿童的一种手段,如孩子做错了什么事,父母训斥完之后便拿起一本书,翻到某某页,让孩子将该页的内容背诵下来。久而久之,当阅读成为惩罚幼儿的一种手段时,低龄儿童自然就会对读书失去兴趣。
误区四:以锻炼儿童毅力为目的的阅读
大量的研究成果证明,低龄儿童的注意力能保持15~20分钟,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儿童前几分钟还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看书,一会儿便不知道跑到哪儿去玩玩具了。这本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可有些父母却对孩子的这种表现极为恼火,认为孩子的专注力不够,应锻炼孩子的毅力。因此,将孩子重新抓回来,让他老老实实地坐在那儿看书。试想一下,如果儿童此时正玩得高兴,却突然被父母叫回去看书,在他幼小的心灵是否会产生这样的思想?——读书真是讨厌!如果这种观念在儿童的心里扎了根,日后再想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就将变得很难。
最好的办法是让儿童把读书当做游戏来玩,加之父母适当地诱导。当儿童觉得读书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时,你就不需要再费心的去强迫和督促了。
误区五:忽略儿童的阅读兴趣
经常在很多书店的低龄儿童区里,听到一些服务人员的感慨:儿童图书的封面设计及内容,是否适合儿童阅读并不重要,但一定要迎合父母的口味,只有这样的图书才能很快地被卖出去。
每每听到这样的感慨,我们都无不为之震惊,惊异了父母的这种消费行为和教育观念。是的,儿童在什么样的年龄该读什么样的书,是由父母代为计划的,但在这些计划中,许多父母却往往忽略了最为关键的一步和最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儿童的兴趣问题。既然书是给儿童买的,那就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否则买回来的书又有什么用处呢?
许多父母认为,儿童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这种观念当然没有错。但如果你送给儿童的是一些他不喜欢的图书,还没有等你把儿童的兴趣培养出来,儿童就已经对阅读彻底失去兴趣了。
误区六:忽略儿童的阅读心理
低龄儿童一般会有这样的心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多多益善。因为,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图书,从来是不嫌多的。而大多数的父母却认为,只要孩子有了这种类型的图书,就不应再买。
其实,父母应该知道,即便是同一种类型的图书,内容还会有一些差别。只要幼儿喜欢,多买几本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