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传》
改过徙善,就是自觉地改正错误,自觉地向着好的方面迁移和转化。
改过徙善是儒家关于道德修养的一种思想主张,一直为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论语·卫灵公》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认为犯了错误而不改正,才是真正的错误。《左传》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周易·益象传》说:“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法言》说:“是以君子贵迁善,迁善也者,圣人之徙与?”把改过徙善提到了圣贤风范的高度。
改过徙善是中国人民的优良品格之一。流传相当广泛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便体现了这一点。
晋代,有个叫周处的青年,力大过人,横行霸道。乡亲们既恨他,又怕他,把他和山上的猛虎以及河里的蛟龙合称为“三害”。
有一天,周处在街上见人们个个愁容满面,不禁发问:眼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你们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一位老者说:如今三害未除,怎么让人不愁?周处问是哪三害,老者壮着胆子回答:第一是南山的猛虎,第二是河中的蛟龙,第三就是你周处。周处闻听大惊,没想到自己已同猛虎恶蛟一样,给百姓造成了严重祸害,越想越感到惭愧和痛心。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周处上山除猛虎,下河斩蛟龙,除了二害。对自己这一害怎么办呢?他决心重新做人,改过徙善。从此,周处发愤读书,同时加强道德修养。后来,他做了官,忠于职守,一心为民,备受百姓称颂;又著书立说,成为人们所尊重的学者;最后,任建威将军,牺牲疆场。消息传出,乡亲们非常悲伤,痛哭失声,人们为他修建了衣冠冢和周王庙,以示敬仰和怀念。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说明:浪子回头金不换,改过徙善可以化害为利,点石成金。
大家知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论能力大小、年龄长幼,思想和行为总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和盲目性,任何人都可能出现过错。因此,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中,如能自觉地坚持改过徙善,一定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在人生的道路上,常会遇到坎坷曲折。尤其青少年,涉世不深,阅历浅,容易受不良风气的诱惑而沾染污点,甚至失足跌倒。这当然不是好事情,但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而悲观失望,颓废消沉,一蹶不振,失去重新进步的机会;或者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把自己的前途彻底毁掉。犯了过错,改过徙善是唯一正确的态度,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果断地同昨天告别,勇敢地从今天起步,用行动洗刷自己过去的污点,并用行动为自己增辉。古今中外,许多人都走过这样一条道路。
和周处同时代的皇甫谧,从小游手好闲,放荡不羁。二十岁时,他幡然悔悟,拜师苦读,多年不懈。皇甫谧一生著述颇丰,其中的《黄帝针灸甲乙经》,是一部在祖国医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针灸学文献。
一九零六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西班牙的桑迪雅哥·拉孟伊卡哈,小时候各门功课全不及格,还染上偷窃的恶习,学校把他开除,父亲被他气死。后来,拉孟伊卡哈痛改前非,刻苦学习,为人类医学做出不少创造性的贡献。一九一二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法国的维多·格利雅,青少年时期曾是个浪荡公子。有一次,一位姑娘因他品行不端而拒绝了他的追求,这使格利雅深受触动,决心勤奋努力,做出一番事业。后来,格利雅在现代化学工业方面获得了突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