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荀子
流言,无时无处不有,是社会一大公害。
流言,是没有根据的传言,或者说是人们相互传播而无任何根据的信息。从史书上看,流言自古有之。《吕氏春秋》中《慎行论·察传》里讲的“数传白而为黑,黑为白”的传言,《战国策》载的“三人成虎”的典故和“曾参杀人”的故事,都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流言的虚假本质。
流言是一个没有良心的怪物。它无翅膀,却可以满天飞;它无嘴巴,却可以离间人们的关系;它无腿脚,却可以践踏他人的人格;它无利爪,却可以窒息善良人的咽喉。这个怪物,不知摧残了多少人的心灵。难怪一位学者愤怒地说:“任何罪恶都无法同迅速滋生蔓延的流言相比。”
流言之所以能“流”,恐怕与一些心术不正者喜欢流言有关。小人用它来诋毁他人的声誉,奸佞用它来拍马奉承,官迷用它来捞取个人的资本,骗子用它来招摇过市,恶棍用它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凡此种种,扭曲了事实,颠倒了是非,正像苏联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讲的那样:“流言一传十,十传百,会把任何伟大的、造福于民的、经过苦苦思索、历尽种种磨难才获得的思想,歪曲成于己、于真理都无益的邪说。”
面对流言,人们一直在寻找战胜它的武器。我国古代的韩非子、荀子,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流言的学者。从本世纪起,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历史学家、医学家等各学科专家学者,都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流言进行了研究。美国学者罗斯诺·费恩还写了题为《流言》的专著。看来,流言是一种国际性流行病。
对如何抵制流言,我们的祖先有许多精辟见解。《韩非子·难二》讲:“君子不听窕言。”告诫有道德的人不听那些不正当的话。《大戴礼记·曾子立事》讲:“君子不唱流言。”则是说有道德的人不去传播流言蜚语。
“流言止于智者。”荀子这句话说得多么深刻啊!流言之所以能不翼而飞,一方面是传播者在兜售,一方面是接受者在接受。传播者的用心一旦与接受者的好奇心相结合,流言就会广为传播。然而,流言并非“一患之波,流于无限”,而是“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当流丸流到凹凸不平的地方就会止住,流言流到头脑清醒、道德高尚、智慧聪明的人那里就会止住。
要做一个智者,不做流言的俘虏,就需做到善察、勿信、不传、辟邪。
善察。“传言不可以不察。”这句古训是我们“不唱流言”的第一妙方。流言绘声绘色,虽假却似真。生活千百次地向人们表明:人言未必皆是真。因而,“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士》)。荀子主张对“六流”采取谨慎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但光“慎”还不够,还要“审”。正像《吕氏春秋》中《慎行论·察传》所讲:“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只有审慎析疑,分清是非,才能自觉地不唱流言。
勿信。对流言不信不唱,是智者的表现。《礼记·儒行》中有句警语:“闻流言不信。”鲁迅在《并非闲话》中讲得更深刻:“流言本是畜类的武器,鬼蜮的伎俩,实在应该不信它。”要不信流言,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判断能力。据调查,男性比女性更易相信流言,中年比老年更易相信流言,文化素质低的比文化素质高的更易相信流言,个人经历不顺的人也容易听信流言。当然,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与上述情况相反的亦不少见。每个人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做一个不唱流言的君子。
不传。自古人们就鄙视那些长舌头。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所讲的“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的名言,就深刻地说明了这点。“长舌头”与“短思想”密切相关。一个人想得越少闲话就越多。因而要不唱流言,不仅要丰富自己的学识,还要管好自己的舌头。须知,舌头是福祸之门,管好舌头也是一种美德。流言传播者,不仅害人且伤己,因为在玷污他人人格的同时也玷污了自己。一个能够自我控制、能够驾驭自己感情、能够管住自己舌头的人,才能不传流言。
辟邪。流言属于邪说之列。对邪说——流言要辟之,而不能任其流之。辟邪说一定要有针对性。据研究,流言可分为愿望流言、恐怖流言、分裂流言(攻击)三大类。有人对一千零八十九个流言分析:分裂流言占百分之六十六,恐怖流言占百分之二十五,愿望流言占百分之二,无法分类的占百分之七。由此可见,攻击诽谤是流言之子,辟分裂流言就成了辟邪的主要对象。我们分析流言是为了对付它、抵制它、战胜它。
对流言不仅要不听、不信、不传,而且要用事实粉碎它,用法律来制裁它。在流言这种社会现象中,我们看到有两种人:一种是爱议论的人,一种是被人议论的人。如果自己是爱用闲话议论人的人,就要自觉克服“摇唇鼓舌”的恶习;如果自己是被人议论的受害者,就应该用事实来辟邪说。对那种以流言形式诬陷、诽谤他人的痞子,应用法律的武器来制裁。
为了保持自己的人品,为了维护他人的尊严,为了社会的安宁,请记住:君子勿唱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