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会保护自己,急流勇退,这不是消极地避凶趋吉,而是为了养精蓄锐,取得更大的发展。这是一个人聪明的具体表现,这样更容易与他人打交道,办事才会更容易成功。必要时“夹着尾巴做人”,不仅不会吃亏,反而能让自己争取到难得的好运。
生活是相对的,正如有生就有死,有富就有贫。阳光下还有阴影,生活中也就难免有机关了。愚蠢的人,常常昧于形势,主动往陷阱里钻;聪明的人,却能审时度势,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知道如何全身避害。
武则天刚满14岁,就被年老的唐太宗召入宫中,不久封为才人。又因她性情柔媚无比,被唐太宗昵称为“媚娘”。当时宫中观测天象的大臣纷纷警告唐太宗,说唐皇朝将遭“女祸”之乱,某女人将代李姓为唐朝皇帝。种种迹象表明此女人多半姓武,而且已入宫中。唐太宗为子孙后代着想,把姓武之人逐一检点,作了可靠的安置,但对于武媚娘,由于爱之刻骨,始终不忍加以处置。
唐太宗受方士蒙惑,大服丹铅,虽一时精神陡长,纵欲尽兴,但过不多久,便身形槁枯,行将就木了。武则天此时风华正茂,一旦太宗离世,便要老死深宫,所以她时时留心投靠新主子的机会。太子李治见武则天貌若天仙,仰羡异常。两人一拍即合,山盟海誓,只等唐太宗撒手,便可仿效比翼鸳鸯了。
唐太宗的机警非常人可比,自知将死时,还想着要确保子孙们的皇帝位置,要让颇有嫌疑的武则天跟随自己一同去见阎罗王。临死之前,他当着太子李治之面问武媚娘:“朕这次患病,一直医治无效,病情日日加重,眼看是起不来了。你在朕身边已有不少时日,朕实在不忍心撇你而去。你不妨自己想一想,朕死之后,你该如何自处呢?”
武媚娘也是绝顶聪明之人,哪还看不出自己身临绝境的危险呢!怎么办?武媚娘知道,此时只要能保住性命,就不怕将来没有出头之日。然而要保住性命,又谈何容易?唯有丢弃一切的一切,方有一线希望。于是她赶紧跪下说:“妾蒙圣上隆恩,本该以一死来报答。但圣躬未必即此一病不愈,所以妾才迟迟不敢就死。妾只愿现在就削发披缁,长斋拜佛,到尼姑庵去日日拜祝圣上长寿,聊以报效圣上的恩宠。”
唐太宗一听,连声说“好”,并命她即日出宫,“省得朕为你劳心了”。原来唐太宗虽然想处死武媚娘,但心里多少有点不忍。现在武媚娘既然敢于抛却一切,脱离红尘,去当尼姑,那么对于子孙皇位而言,活着的武媚娘等于已死的武媚娘,大概不可能有什么危害了。
武媚娘拜谢而去。站在一旁的太子李治却如遭晴空霹雳,动也动不了。唐太宗却在自言自语:“天下没有尼姑要做皇帝的,我死也可安心了?”
李治听得莫名其妙,也不去细想,借机溜出来,去了媚娘卧室。见媚娘正在检点什物,便对她呜咽道:“卿竟甘心撇下我吗?”媚娘道:“主命难违,只好走了。”“了”字未毕,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了。太子道:“你何必自己说愿意去当尼姑呢?”武媚娘镇定了一下情绪,把自己的计策告诉了李治:“我要不主动说出去当尼姑,只有死路一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殿下登基之后,不忘旧情,不沉湎嫔嫱妃妾,那么我总会有出头之日……”
太子李治十分佩服武媚娘的才智,当即解下一个九龙玉佩,递给媚娘作为信物,并发誓:“我若负卿,有如白日……”
太子登基不久,武媚娘果真再次进宫,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名声赫赫的一代女皇。
从本故事中可以看出武媚娘的机智之处在于:面临危难能迅速分清主次,并且能果断地抛弃次要利益,以便引起对方的认可,从而保留住了性命——主要利益。这是武媚娘的绝顶聪明之处。进退自如,这是唯有中庸大智之人才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