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是说人们要在下雨之前就做好防雨的准备,这同样适用于人际交往,只有平时多帮助别人、多留人情,才能在困境、灾难的大“雨”中借把“伞”安然度过。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人情就是财富。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关。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人来说,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使他摆脱了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他从此就能干出一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使他树立起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真正的勇士。
其实,人在旅途,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也许没有比助人这一善举更能体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慷慨的气度了。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要跌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真挚的信任。也许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相反,不肯帮助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这样的人目光中不免闪烁着麻木的神色,心中也会不时地泛起一些阴暗的沉渣。别人的困难,他可当做自己得意的资本;别人的失败,他可化做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痛苦地呻吟,他却无动于衷。至于路遇不平,更不会拔刀相助;就是见死不救,也许他还会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这种人吝啬到了连微弱的同情和丝毫的给予都拿不出来。
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仅仅有同情之心是不够的,应给予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进而形成友情。比如,一个农民做生意赔了本,他向几位朋友借钱,都遭到回绝。后来他向一位平时交往不多的乡民伸出了求援之手,在他说明情况之后,对方毫不犹豫地借钱给他,使他东山再起。他从内心里感激这位乡民。后来,他在事业上发达了,依然不忘同乡借钱的交情,常常给对方以特别的关照,这是一种知恩图报的典范。
我们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紧迫的,有不重要的,而我们在急需的时候遇到别人的帮助,则内心感激不尽,甚至终生不忘。濒临饿死时送一个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就内心感受来说完全不一样。要拥有一个好人缘,便应洞察此中动机。
做人要有长远的目光,要在自己有能力、富足时多帮助他人,为他人扶危解困,平时留个好人缘,多留些人情,才能在自己遭遇苦难之“雨”时轻易地借到“伞”,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