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赏花赏到半开,最为亲切有味。这诗意的生活方式中透露出的是耐人寻味的中庸做人的哲学。中庸做人之道最早出自孔子所作《中庸》。正如宋代大儒朱熹给《中庸》作注时所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看似平常之理,实则精妙之至。通俗地讲,中庸做人之道就是主张为人处世一定要奉行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行为准则,要在取舍之间寻求一种适中的微妙境界。可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谙此道。有些人未等花开便急匆匆地离去,白白错失了一片大好春光,使人生一次次地步入晦暗之境;还有一些人则偏要把花赏到“落花流水春去也”,结局却落得一派苍凉,还有什么心情回味佳韵?这两种人要么不及,要么太过,所以总给人生多多少少留下了些许缺憾。要知道,没有谁的人生有回头路可走,有些缺憾会在你心头萦绕一辈子,关键时刻的一招不慎甚至会毁掉你一生的大好前程。既不能委屈自己,也不可为所欲为。那么,人生的路怎么才能从容而过?唯有透彻地领悟中庸做人的哲学才能左右逢源,处处和谐圆融。
中庸的原则就是按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事,营造一种利人利己,充满爱的美好环境,使人活得放心、活得轻松。也就是做一个心性相融的人,把握人际关系的主旋律——仁者爱人,互敬互助。如果你一味地不计后果走极端、违心逆性、损人利己,那么你迟早会一身伤痕、一身疲惫,最终被社会、被时代所抛弃。在历史上,中庸之道曾一度被视为一种腐朽思想而被人误解。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中庸不是消极地逃避,更不是诡异、奸猾的代名词。中庸是一种中正和谐的精神境界。在今天这个处处讲究和谐为道的社会氛围中,中庸更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俗话说:君子以和为贵,和气方能生财。“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更是中庸做人之道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这种做人哲学的立足点就是社会环境的稳定和谐调。能以此为基调,各项事业自然兴旺发达。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这样做也避免了种种过激和对抗行为,减少了人际摩擦与内耗,从而使你更具竞争力和创造力。最后,愿大家都能用智慧的眼光审视中庸做人的哲学,让我们在中庸和谐的氛围中探究人生的真谛。
作者2007年8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