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升职加薪,是每个理性的职场人士梦寐以求的事情。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升职加薪就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意味着自己的劳动得到单位的认可,这正是职场人士所孜孜以求的。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升职加薪呢?本篇从职业培训、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处理职场中的各种各样的人脉关系谈起,用经济学的理论教你如何在职场中表现、提高自己。相信通过本篇的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经济学的理论,老板将心甘情愿地为你的进步埋单!
六、快速升职加薪的经济学原理
只要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希望能够快速升职加薪。因为在物价高涨的今天,普通人的收入真是不够消费:大葱10元1斤,樱桃40元1斤……这样凶猛的物价一般人真有些“吃不消”。因此,只有增加你的收入,才能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但是,为什么很多人依然在职场中原地踏步、长期没涨工资呢?为什么有的人却能捧得职场中的“金饭碗”呢?本章就这些问题一一给你解答。
1.通货膨胀在慢慢侵蚀你的收入
对于每一位职场人士来说,年末最值得期待的事就是能得到一个丰厚的“年终大红包”,以犒赏自己一整年的辛苦和努力。刘先生也是如此,每年年终的时候公司都会分派一个红包,表达一下对员工的心意。去年,刘先生的年终奖金是3万元,今年年底再次接到红包的时候,刘先生打开一看,还是3万元。
“今年的商品价格上涨不少,但是,年终奖却没涨。同样的钱,购买力越来越低,这难道不表示拿到的奖金在减少吗?”刘先生抱怨道。
的确,由于通货膨胀的侵蚀,如果每年年底的年终奖不能随着物价的涨幅一起上涨,那么,年终奖就意味着变相下降。因此,年终奖跟着物价一起涨,这才是最合理的发放办法。
事实上,通货膨胀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已经成为老百姓公认的事实。首先,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2年全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2.7%。
我们几乎在每个月中旬都会看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个月的CPI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经过权威部门认证的,具有一定的说服力。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CPI升幅过大,表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中央银行会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抵御风险,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的一年内,CPI上升5%,这就表示,生活成本比去年平均上升5%。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的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5元的物品及服务。一般说来,当CPI的增幅大于3%时,被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的增幅大于10%时,被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通过图6—1可以看到在这一年的时间里,CPI在月度同比中均在上涨,其中1月份最高,同比上涨了4.5%,也就是说,2012年整年都在遭受不小的通货膨胀压力。
通货膨胀(Inflation):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当通货膨胀压力巨大的时候,对于职场人士的工资有何影响呢?一般来说,社会的通货膨胀正是造成职场人士工资收入的实际支付能力缩水的原因;除此之外,企业对于员工的实际工资收入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物价上涨很多,而实际工资收入没有变化,将导致你的购买力降低和可以交换的商品大大减少。
“现在的1000元等于30年前的28元。”看到这一句话你可能会感到非常震撼,或者会大呼“不可思议”,可是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如果你不相信的话,那么我们就来认真计算一下,现在的1000元究竟相当于30年前的多少元。
首先,看看生活中的食品价格。30年前的大米、面粉价格一般在0.17元左右1斤,现在的价格在1.30元左右1斤,上涨了接近8倍,这个数字就已经很惊人了,但是,副食价格的上涨更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斤上涨到平均1.50元/斤,涨了30倍;牛羊肉的价格则达到原来的10倍以上;食用油大概也涨了7倍。再看一下水产品,以鱼类为例,由原来的平均0.20元/斤上涨到现在的平均5元/斤,上涨了25倍以上。如果将海参、鲍鱼、对虾、螃蟹等高档水产品作为参考,它们的价格增长在75倍以上。综合以上分析考虑,如果用加权平均法计算,食品价格增长18~20倍应该是很客观的了。
其次,看一下服装等物品,毕竟“衣、食、住、行”中衣服是排在首位的。目前来看,现在一套不错的衣服也得300~500元,而在30年前,20 元以内就可以买到,因此,衣服的价格相对于30年前上涨了至少18倍。当然,你可能会说,地摊上的衣服很便宜,有的衣服15元就能够买到。但问题是你穿的衣服都是从地摊上买的吗?“上班族”有时候还需要穿着打扮得正式一些。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讨论的仅仅是平均消费水平。
接下来看看“衣、食、住、行”中的“住”。根据数据显示,30年前的住房几乎没有花钱买的,很多人都是租住,租金很便宜。有的单位还有住房补贴,平均每个月租金也就3~5元。而现在的大城市里,平均房租也要每个月1500元左右。可能有人会说,我住房不用花钱,因为房子被我买下了。但问题是,现在的房价有多贵?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100万元也就只能买到郊区的房子了。因此,房租价格几乎上涨了好几百倍!除此之外,租房的同时还有水费、电费、煤气费等费用,这些费用上涨都不止50倍。
再来看看“衣、食、住、行”中的“行”。假设你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是5分,现在的车票是1元,整整上涨了20倍。如果你开私家车,且不用说成本,买车、买保险、停车、洗车等,额外费用数不胜数。
以上的“衣、食、住、行”都分析完了,接下来谈一下我们身边的医疗和教育等问题。
30年前,工人看病,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花钱少。但是,如果现在你生病了,需要去医院治疗,要花多少钱呢?30年前,感冒这种普通疾病1元左右就可以治好,即使输液最多10多元,而现在输液至少要花费几百元。如果病得比较严重,几千、几万元的医疗费也是非常常见的。如此看来,和30年前相比,医疗费用上涨了80~100倍。
最后,来看一下教育问题。众所周知,30年前的教育几乎是免费的,只要你能够考上大学,几乎一分钱都不用花。但是,反观现在,大学生的学费一年几千元,高的甚至可以达到上万元,这样看来,教育费用很可能上涨了300倍以上。
综合以上的分析,如果把衣、食、住、行、医疗和教育等加权平均计算下来,3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费用应该增长了25~30倍。如果这样计算的话,现在的1000元最多等于30年前的28元,甚至比这个数字还要更低一些。
我们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新闻:一位老婆婆不舍得花钱,33年前在银行存了400元,到现在才取出来。等她连本带息一起取出来时,发现一共才800多元。33年前的400元都够买一套房子了,现在从银行取出来的800多元只勉强够一个月的生活费而已。也就是说,在这33年里,这位老婆婆的一套房子没有了,被残酷的时间和通贷膨胀“吃掉了”!
下面看一下全国范围内劳动人民近几年来收入的变化情况。
这是2005~2010年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增长率,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城镇就业人员的收入增长波动其实并不大,速率非常缓慢。
众所周知,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职工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实际工资则是指职工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也就是扣除通货膨胀之后的实际的购买力。由于通货膨胀在很长时间内存在,因此,名义工资一般呈上升趋势,而实际工资则有时提高有时降低。
工资:雇主或者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从图6—2中发现,城镇就业人员的劳动报酬名义增速并不快,而实际增速则有震荡下跌的趋势。
2000~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收入。在图中可以看到,这10年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名义工资收入仅仅增长了18%,而人均实际工资收入仅仅增长了14%,和这10年来的物价涨幅、通货膨胀率相差实在是太远了!
“现在的1000元等于30年前的28元”,让我们牢记这个残酷的现实。为了让你的财富不再缩水,你的金钱不再悄悄“溜走”,职场人士必须要寻求帮助来使自己升职加薪,这样才能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
2.你的工资为何总是不涨——内卷化效应
王姐在一家单位工作了将近10年,始终停留在行政专员的职位上。和她有相同资历的同事早已升任经理和主管,她却还只是个普通员工,这让她对自己的境况非常不满。有时,她对周围的朋友抱怨:“别人都早早升迁了,和我一起入职的李某都升为总监了,刚来没多久的小邓也当上主管了,为何只有我的职位没有变化?真是运气太差了!”朋友劝她说:“虽然没有升职,但是,这个工作比较稳定,你可以找领导要求给你涨工资啊!”
王姐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于是就找领导谈了一下,说自己兢兢业业工作了这么多年,工资却从来没涨过,让领导帮忙解决一下工资问题。领导答应说要考虑考虑,但是,过了几个月,加薪的时间节点已经过去了,王姐的工资单仍然没有丝毫变化。
为何王姐的工资始终没能上涨,是她得罪了领导,还是工作态度不好?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在于,多年来她一直从事相同的工作,从来没有变化过,因此,领导认为她的使用价值和现在的工资相等,如果给她涨工资,就超过了她的使用价值。
在职场中,很多人都会存在这种常年工资不变、原地踏步的现象,其实,这是陷入了经济学中的一个怪圈。这种长期原地踏步的现象,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来描述,就是“内卷化效应”。
内卷化效应:一个社会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自我消耗和自我重复。20世纪60年代末,一位名叫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的美国人类文化学家曾在爪哇岛生活过。这位长住风景名胜区的学者,无心观赏诗画般的景致,潜心研究当地的农耕生活。他眼中看到的都是犁耙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生态农业在维持着田园景色的同时,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这位学者把这种现象冠名为“内卷化”。
大至一个社会,小至一个自我,一旦陷入内卷化状态,即身陷泥沼,无力前进。
在职场中,这种原地踏步、不再前进的“内卷化效应”也是经常存在的。例如,同样在一个单位供职,有的人几年一个台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而另一些人却原地不动,多少年过去了却一切照旧。在这个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倍增的社会里,职业生涯停步不前就意味着倒退。内卷化效应对每一个人的资源消耗都是巨大的,包括时间、精力和意志。只有充分发挥自我的力量,改进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走出内卷化效应的泥沼,为自己的职业开拓出新天地。
职场中“内卷化效应”的事例比比皆是。例如,张先生在上海一家IT公司做人力资源经理助理已经4年了。每年公司都在不断招聘新的员工,他身边的同事也一个个升迁。而他仍然做经理助理,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职业生涯没有丝毫转机。
面对职场上的这些司空见惯的“内卷化”现象,人们不禁要问:
这些人为何停步不前?是缺少职场晋升的天分,还是命运捉弄?
根据调查研究后发现,遭遇职场“内卷化效应”的人士一般都会存在这样的特点:参加工作后不再进修,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规划,也不愿意花费时间成本和劳动来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以及维护必要的人脉关系。正如很多人所说的:“付出不一定会得到,不付出一定得不到。”如果你在职场中不愿意继续付出你的劳动和时间去学习知识和维护人脉关系,那么,如何才能获取职场中工作之外的收益和进步呢?这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正在受到这种“内卷化效应”的影响,自己却丝毫没有察觉,仍然在浪费着自己的职场生涯。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改变“内卷化效应”,打破职场中原地踏步的怪圈呢?下面运用经济学的原理教您“4招”。
(1)用经济学理论做好你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场中的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一个预期,如果这个预期没达到,那么人们对自己目前的状态就不会太满意。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我们是不快乐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成就自我,使自己的职业发展成功。职业成功是人生成功的关键,如果你的职业能够快速成长,那么就意味着你的劳动和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由此你得到的工资、奖金等薪酬将会大大增加,而这些会改善你的生活品质,也会给你带来满足感。相反,如果你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像无头的苍蝇一样,看不清方向,自然得不到丰厚的薪酬。
此外,对你在职场中的价值要有清醒的认识:
你的市场价值究竟有多少?
你对单位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带来多少收益?
你的工资与你的使用价值相符吗?
你目前在职场中的绝对优势是什么?
你的短板有哪些?还需要做怎样的改善?
综上所述,职场中的每个人都渴望幸福,期望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实现收益的最大化。聪明的人会在职场中有效地协调,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权衡利弊,在一个由收入、地位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到一个最大值,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经济学理论。
(2)做好时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