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梅东山五祖寺是著名禅宗寺庙,也是惠能受戒地。听说寺前一廊桥的门楣上有三个字:放下着。我没有去过这个寺庙,但对“放下着”三个字却有一种特别的感受。禅学的深奥我不懂,只知道凡人的生活中学会“放下”确实非常重要。记得读过的《拉封丹寓言》中有一头布利丹毛驴,它面对两大捆干草,但只能享用其中的一捆,必须作出选择。于是,它围着两捆干草不停地转。一会儿看看这一捆好像数量多一些,一会儿看看那一捆又似乎更新鲜……转着转着,哪一捆都舍不得放手,最后竟然饿死在干草旁。
布利丹毛驴的苦恼,反映了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即你想获得一个机会,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这个“成本”就是要舍得放下一些东西。其实,“舍得”一词,说的就是要有“舍”才能有“得”。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带来了资源的配置问题:你是取熊掌而舍鱼,还是取鱼而舍熊掌?你是取利禄而舍情感,还是取情感而舍利禄?你是取权位而舍专业,还是取专业而舍权位?……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个这样的两难选择,问题是你只能择其一,而放手另一。这种抉择之不易,在于它并非出于一时喜好,或失于一时谋划,而是深层地反映一个人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植根于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之本质所在。
我曾经有过许多爱好,但深感自己的智力平平,“资源有限”,在如何合理配置时有过很多纠结和彷徨。我酷爱绘画,又一度喜欢音乐,学过二胡、琵琶,之后又迷恋上了中国象棋,还在习练书法上花了些时日……当了区校副校长后,又一度为是否放弃语文教学而一心抓好管理所困顿。但最后还是选定了语文教育研究。显然,这些都是我的所爱,但如何分配我有限的精力(资源),还得遵循“岗位成才”的理性分析,在不误管理的同时,决定终身从事小学语文教育。2010年是我从事语文教育60年的生命节点,为了纪念,我撰写了50余万字的《周一贯语文教育60年》一书并正式出版。如果上苍假我以健康,我想做到2020年乃至更后,直到生命的终结。为达此目的,其他都可以放手。
记得是2010年的暑期吧,江苏名师吴勇带领他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专程来绍兴造访容膝斋。临别时,要我将在交谈中提到的那句话写成条幅相赠,以装裱张挂在他们的工作室墙上。盛情难却,我只好以不入流的毛笔字书写了“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勤奋做人,低调处世,做一名终身的语文教师!”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艰难,难就难在要“只做一件事”而且要坚守终身上。人的精力有限,你若想做得比一般好,就不能“等闲做之”,所谓“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等战略意识,其意用于做事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必须“舍得放手”。有人戏说人生的“四项基本原则”是“懂得选择,学会放下,耐得寂寞,经得诱惑”,还是颇有哲理的。
据说在印度南部的马哈尔丛林里,人们常用的一种捕捉猴子的工具十分简单:一个被安装固定的盒子里,装有猴子最爱吃的核桃,盒子上开了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但抓好满把的核桃后就抽不出来了。猴子的习性是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这样,人们就常能轻易地捉到猴子。
“取”固然是一种能力,但“舍”更是一种智慧!当你手中抓住一种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点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才有机会选择别的更有价值的东西。可惜猴子不是人,没有这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