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一战的空中战场,英国人难忘的是被称为“危险的骆驼”的“骆驼”F1双翼战斗机,法国人难忘的是世界上第一位王牌飞行员罗兰·加洛斯,而德国人难忘的则更多一些:有制造了一战空中战场所谓“福克灾难”的福克Dr-1三翼战斗机,有“王牌中的王牌”美誉的“红男爵”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这些都是他们心中永远的骄傲。正是这两者的结合锻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留下了一段空中骑士的梦想与憧憬。
年少时光
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于1892年5月2日出生在德国布列斯劳的一个贵族家庭。作为这个家族的长子,里希特霍芬继承了家族世袭的男爵爵位。这位男爵相貌英俊,体格健壮,性格坚毅,行动果敢,颇有骑士风采。他是如何成为一战中最具传奇色彩的飞行员?这得从他年少时代说起。
和所有容克贵族出身的子弟一样,里希特霍芬11岁时就被送入了少年军校接受军事教育,后来又进入了皇家陆军学院深造。在学校中,里希特霍芬的成绩相当优异,无论是文化课,还是实弹射击,都算得上出类拔萃,其高超的马术技巧还多次为他赢得了学校的奖学金。
1911年,刚刚毕业的里希特霍芬被分配到了皇家第1骑兵团,一年后就被晋升为少尉。值得一提的是,里希特霍芬一生都和红色非常有缘,第一骑兵团的标志就是血红色。不久,一战爆发,当时骑兵已经成为了公认的“夕阳兵种”,他们在马克沁重机枪和堑壕面前根本无所作为,里希特霍芬所在的部队被派去负责后勤补给。然而年少张狂的里希特霍芬却不满足于没有硝烟的生活,他决定改换门庭,到天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战场,并申请调往战事正酣的西线战场。
空中骑士
当时,就空军数量而言,协约国占优势。德国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于是以尖子飞行员编成狩猎小分队,期望利用其机动灵活的特点保持住空战的主动权。1915年,23岁的里希特霍芬如愿地加入了德军最精锐的第2狩猎中队,这个中队的领导者是有“天才飞行员”之称的奥斯瓦尔德·波伊尔克。在波伊尔克的飞行生涯中,他一共击落了40架敌机。里希特霍芬视波伊尔克为其毕生崇拜的偶像和导师。
在那里,他很快就显露出他的飞行天赋——在只接受了24小时的飞行训练后,他就独自驾驶飞机冲上了云霄。如果忽略掉他在降落时把飞机起落架摔坏的小瑕疵,他的果敢风格足以让任何一个老飞行员给予赞许的掌声。里希特霍芬就曾这样说过:“我是一个猎手……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空中的殊死搏斗更浪漫的事了。”
1916年9月17日,里希特霍芬在法国战场上击落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架敌机。为了庆祝这个第一次,他写信给柏林的一位珠宝商朋友,定做了一只银杯,在杯上刻下了击落敌机的日期和型号,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了很久。
到了1917年1月,已经有16架敌机被里希特霍芬送进了地狱。1月12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自向里希特霍芬授予了一枚象征最高荣誉的蓝色马克思勋章,并任命他为德国第11狩猎中队的指挥官。里希特霍芬来到自己的中队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战斗机涂成了猩红色,他的举动被手下的队员们群起效仿,这个举动为他本人和他的中队赢得了“红男爵”和“红色中队”的称号。在三个月后开始的阿拉斯战役中,第11狩猎中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他们击落了80架以上的英军飞机,仅里希特霍芬一个人就击落了21架,以至于英国人将1917年的4月称为“血腥四月”。
Dr-1三翼战斗机的诞生
福克Dr-1三翼战斗机是里希特霍芬的最后座驾,它的出现也与里希特霍芬密不可分。1917年1月24日,里希特霍芬驾驶信天翁DIII双翼战斗机执行日常飞行时,飞机的下部机翼竟自行折断,这已经不是这种飞机第一次出现此类事故。4月8日,里希特霍芬的队员驾驶这种战斗机也出现了机翼折断。里希特霍芬大为光火,给柏林方面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抗议信。飞机设计师安东尼·福克读到了这封信,立即赶往前线察看损坏的飞机,还顺便察看了英军的索普维茨三翼飞机。返回后,他开始对信天翁DIII双翼战斗机进行改进,于是便有了福克Dr-1三翼战斗机。这种飞机翼展相对较窄,因此具有极佳的机动飞行性能,最适宜与敌机进行近距离格斗,由此获得了许多艺高胆大的飞行员的青睐。一战中,几乎所有德国空军飞行员都驾驶过这种机型的飞机。
红男爵的“座驾”
1917年6月,里希特霍芬被任命为第1狩猎联队的指挥官。从1917年8月开始,他的座机换成了德国福克飞机公司生产的福克Dr-1三翼战斗机,并在机身上涂上红颜色和螃蟹图案。这种单座单发的三翼战斗机的外形虽然古怪,但配备着一台110马力的发动机,让它成为了一战中机动性能最强的战斗机之一。此外,它的机头还装有两挺7.92毫米口径的风冷机枪,火力远在英法两国战斗机之上。到一战结束,德国空军的福克Dr-1三翼战斗机一共击落了1300架协约国飞机,堪称一战中战果最多的一款战斗机。
为了发挥新战机的特点,同时弥补空军数量的劣势,里希特霍芬发明了一种名为“空中马戏团”的战术:就是将几架福克Dr-1三翼战斗机编成圆圈队形,当一架飞机攻击前方敌机的时候,总有一架己方的飞机保护它的身后,整个过程犹如马戏团的表演。
此时,德国军方为了维护里希特霍芬不败的声誉,专门规定,除非发生紧急情况,否则禁止联队长亲自驾驶飞机作战。可天性不受拘束的里希特霍芬总能为自己找到升空作战的理由,一向以军纪严明著称的德国军方对里希特霍芬这种违抗命令的行为也无可奈何。里希特霍芬驾驶着福克Dr-1三翼战斗机穿行在整个西线战场的上空,犹如一团燃烧的火焰,四处滚动。
骑士之死
1918年4月21日,对于德国空军而言,这是一个悲痛的日子。
这一天,里希特霍芬驾驶着他那架标志性的红色战斗机追踪一架英国战斗机。这是一次死亡飞行,当他飞到索姆河战场的英军控制区时,一颗从他身后射来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而这颗直到今天都没能查出究竟出自谁手的子弹要了里希特霍芬的性命。里希特霍芬和他的飞机坠落在一片田野上,这一刻,时针指向上午10时35分。
红男爵的时代结束了,他最终的战绩是击落了整整80架敌机。这一空战成绩超过了一战时期的任何一位飞行员。在不到两年的飞行战斗中,他给协约国飞行员带来了莫大的痛苦和战栗,英国战斗机飞行员爱德华·曼诺克在听到他的死讯后就曾说:“我希望他从空中一直被烧到地面。”
1925年,里希特霍芬的弟弟将他的遗体带回了德国。他被安葬在了柏林伤残军人公墓中,那是德国军事精英们死后的聚会之所,按照传统,只有最杰出的将领和士兵死后才能在那里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