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嘉树十分气恼,他狠狠地说了孙中山,企图解除婚约,理由是宋庆龄尚未成年,又没征得父母同意,但他失败了,于是和孙中山断交,和宋庆龄断绝了父女关系。当时革命党内许多人也反对孙宋结合。
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是中国国民党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两人的革命生涯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此以后,宋庆龄成为孙中山的忠实伴侣和得力助手,两人患难与共,互相支持,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献出各自的全部力量。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国民党后来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婚后,宋庆龄跟随孙中山十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时,她因流产而终身未育,她支持国共合作,孙中山去世时,她守候在旁,是孙中山遗嘱的见证人之一。
1916年3月,宋庆龄和孙中山自日本返回上海。自此以后将近10年中,孙中山继续领导革命,其间数度蛰居上海,著书立说,或开府广州,主持政务,夫妇常在一起。宋庆龄与孙中山在一起工作,她“辉煌的头脑、充实了她丈夫的头脑,完成了他更伟大的人格。”
当他们回国后,孙中山南下广州任大元帅,领导第一次护法运动。由于受到军阀和政客的排挤,愤而辞去大元帅职务。这时孙中山困居上海,一筹莫展,极度苦闷,好似陷入绝望境地。宋庆龄对孙中山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在精神上鼓励孙中山振作起来。她说,“争雄的武人终是少数,广大民众的心是一向着先生的。”她殚思竭虑,帮助孙中山总结经验,唤醒民众,继续前进。
宋庆龄深知孙中山爱好读书,随时帮助他收集有价值的书和报刊杂志,协助孙中山查阅资料,著书立说。从1918—1919年间,孙中山闭门谢客、撰写文稿,决心改变现状。这期间的著作,都包含着宋庆龄的心血。她还帮助孙中山起草许多电函稿,做英文翻译,勤勤恳恳地尽到秘书的职责。她还加紧学习德文、俄文,为和苏联联系做准备。
孙中由和宋庆龄对列宁十分钦佩,这期间,宋庆龄多次帮助孙中山与苏联联系。1918年,孙中山与列宁开始往来电函。1922年,列宁和孙中山之间第一次建立了直接联系。宋庆龄说啥:“在通信往来当中;这两位伟大韵革命战士在争取大类自由和进步的斗争中携起了手来。
历史事实证明,孙中山和宋庆龄结合在一起,的确“能够成就他们分居时所不能成就的事业”。
1920年11月25日,宋庆龄随同孙中山离开上海重返广州,恢复军政府工作。二人临时住在新亚酒店,后移至粤秀楼。1921年4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正式政府,总统府设在越秀山南麓。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0月2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计划集师北伐,宋庆龄在后面积极配合孙中山的军事行动,发动妇女组织“出征军入慰劳会”。同时,宋庆龄动员各界人士,募集到巨额慰问经费,组织慰劳队到前线慰问出征的战士,随后由人护送到桂林。
在桂林,孙中山和宋庆龄会见了列宁派来的代表马林。正在北伐军顺利进军的时候,孙中山亲自培植起来的部属陈炯明在后方密谋反叛。1922年5月18日其部将率重兵乘虚潜入广州,广州气氛非常紧张,粤秀楼近处驻满陈炯明部队。为扭转局势,宋庆龄与孙中山不得不迅速赶回广州,了解到陈部确有谋反迹象。6月12日,孙中山在广州举行记者招待会,希望陈炯明所部退回东江原防。然陈叛迹日著,数名要员、华侨被杀,事态十分严重。15日晚,陈炯明部队已经开始包围总统府。孙中山得知陈叛变的确切消息时,十分伤心,“悲愤得欲以身殉职”。
6月16日凌晨两点,孙中山得到秘密报告,陈炯明部队将攻击粤秀楼,情势危急。宋庆龄正在酣梦中,忽被孙中山叫醒,要她随他一块撤离险地。宋庆龄顾全大局,临危不惧,认为若同孙中山一同行动,易被叛军发现。因此,坚持留下来掩护孙中山秘密撤离。并深情地看着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没有你!”卫士们都劝宋庆龄赶紧撤离,但阻挡不住她的决心。孙中山不得已才答应先行。但是令50名卫队全留守府中,自己只身逃出。孙中山两次避过叛军耳目,终于到达黄埔永丰舰上,按事先约定,鸣炮三响,以示安全抵达永丰舰。震撼夜空的三声炮响传到粤秀楼,宋庆龄和卫队人员才松下一口气。
在孙中山走后半小时,忽然炮声四起,叛军开始向粤秀楼发起进攻。叛军占据山地,居高临下,左右夹击,还疯狂地喊着:“打死孙文!打死孙文!”由于四周漆黑,看不出敌兵,小卫队暂未还击。黎明时,卫队开始用来福枪和机关枪与叛军对射。奋勇抗击,击退叛军三十余次的进攻。叛军又用炮猛轰粤秀楼,洗澡房被炮弹击毁。但卫队仍英勇作战,毫不畏惧。8时许,子弹快打完了。由于孙中山已安抵永丰舰,此时留在山上也没有意义了,宋庆龄决定下山。
于是,两名卫士和姚队长他们四人,循着天桥往前爬行。流弹在空中飞鸣,有一二回正从宋庆龄的鬓部穿过。当他们刚刚穿过天桥,天桥就被叛军炸塌。姚队长中弹倒下,两位卫士把他抬入总统府后院进行包扎。当他们来到总统府时,周围净是炮火,宋庆龄刚走出总统府房间,房屋顶就被炸塌。自晨8时到下午4时,宋庆龄他们无异藏身于炮火连天的地狱里。
下午4时,广州卫戍区司令魏邦平派副官到总统府来讲条件。卫兵提出的条件第一就是保证宋庆龄的安全,但那个副官说他不能担保宋庆龄的安全。这时,两层铁门被打开,叛军一哄而入。在一片混乱中,宋庆龄冲出大门,并急中生智,把手中包裹里的东西撒在地上。她利用叛军们抢钱物之机从人丛中远出。宋庆龄此时身怀有孕,行动不便。逃出大门后,宋庆龄凭着机智勇敢,多次躲过叛军,艰难地走到沙面一位友人处休息,后又乘电船到达岭南大学(今中山大学校址)校长钟荣光家里。由于过度紧张和劳累,宋庆龄在钟荣光家里流了产,这是“一生惟一的一次妊娠”。
以后,宋庆龄安全转到黄埔岛,登上永丰舰。宋庆龄后来说:“我终于在舰上见到了孙中山,真如死别重逢。”经过这次惊心动魄的枪林弹雨的洗礼,宋庆龄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强,所以后来她身陷逆境时,总是临危不惧,威武不屈。
宋庆龄在这件事中表现出的临难应变和大义凛然及几年来辅助孙中山南征北战的功绩,受到了革命党人及广大官兵的衷心爱戴国民党中一些原来对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不满的党员,也开始对宋庆龄刮目相看。
陈炯明叛变,宋庆龄广州蒙难,因惊恐疲惫交迫而导致流产,以至于终生未生,这对于一个女性来说,不但在健康方面受到严重的损害,精神上所蒙受的创痛,尤为严重。但宋庆龄毕竟是一代伟人,她具有博大的胸怀和真诚的爱心。一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她心中装着成千上万的儿童,长期致力于妇女儿童福利事业,疼爱孩子,为全中国的儿童献出了她那博大的母爱。
在中共帮助下,中国国民党于1924年1月20日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月23日,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宋庆龄坚决拥护孙中山在宣言中确立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
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电遨孙中山北上解决时局,段祺瑞、张作霖也假意欢迎。
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及随员二十余人登上了永丰舰,离开广州北上。行前,指令胡汉民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令谭延闿办理大本营事务,主持北伐军事。下午3时,永丰舰抵黄埔,蒋介石率全校师生列队在校门恭迎。在此之前的11月3日,孙中山先生来校向全体师生做了长篇的告别演说,表达了他对黄埔全体师生的殷切希望。
孙中山在军校检阅、巡视后登舰北上,行前曾对军校校长蒋介石说:“此次赴京,明知其异常危险,将能否归来尚不一定,然余之北上,是革命,是为救国救民而奋斗,又何危险之可言耶?”蒋氏闻罢说:“先生今日何突作此言耶?”孙中山答道:“凡人总有一死,只要死得其所……今有学生诸君,可完成吾未竟之业,则可以死矣!”
由于多年艰苦的革命工作,孙中山积劳成疾,已患有肝癌,但他为了谋求国家的和平统一,为了完成其毕生以求的救国救民之志,不计病痛与危险,视死如归,毅然扶病北上,致使黄埔话别,一语成谶。
孙中山在北上的旅途中,不断接见记者和中外人士,发表演说,宣传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他旗帜鲜明的主张,博得各界人士的拥护、同情和支持。
在孙中山北上途中,北京的政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冯玉祥一派已受到排斥,退回张家口。作了临时执政的段祺瑞公然发表致外国使团书,表示尊重帝国主义已取得的不平等条约,宣称“外崇国信”,拒绝孙中山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主张。12月24日又针对孙中山提议召开国民会议的号召,准备召开所谓的“善后会议”。这是一个官僚军阀政客的分赃会议,排斥一切人民团体的代表。
段祺瑞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和孙中山的极大愤慨。这使重病在身的孙中山,肝病更加恶化了,12月间抵达天津时已卧病不起了,但他仍顽强地同病魔作斗争,不断地接见代表,宣传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打倒帝国主义及封建军阀的革命主张。在病榻上,他义正辞严地怒斥段祺瑞的代表:“我在外面要废除那些不开等条约,你们在北京,偏偏要尊重那些不平等条约,这是什么道理?你们要升官发财,怕那些外国人,要尊重他们,为什么还来欢迎我呢?”当那些代表劝孙先生言辞不要“太激烈”时,孙中山愤怒地回答他们说:“假如不打倒帝国主义,我就不革命了。”
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风尘仆仆到达北京,共产党人李大钊、北京政府的委员、各大学的校长、各团体代表及各界群众约30万人,前往火车站迎接,但是病情在不断恶化的孙中山已不能对热情的人们发表演说了,到北京饭店下榻后,发表了书面的《入北京宣言》。
1月26日,孙中山病危,被送协和医院,住301号病房,当天下午6时,由该院外科主任邰东尔医生施行手术,院长、孙中山的好友刘瑞恒协助。开刀后,用肉眼即可看见孙中山的肝脏已坚硬如木,无法治疗,只有重新缝合。2月6日开始,接受镭锭治疗,先后历40余小时,至17日止,病情如故。18日中午,孙中山出协和医院迁入铁狮子胡同行馆,改服中药,亦无效果。每逢友人、同志前来探视,孙中山常老泪纵横,叹息不已。
22日,孙中山病情转剧,准备留遗嘱。其中给国民党同志的遗嘱由孙中山口述,汪精卫笔录并修改(如将口述的“联合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共同奋斗”改为“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家事遗嘱亦由汪精卫笔记,孙中山革命一生,手经钱财无数,而逝世时却是个穷人,其家事遗嘱云: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孙文
还有一封致苏联政府信,由孙中山用英文说出,鲍罗廷、陈友仁、宋子文、孙科笔记。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一代革命导师,为中华民族解放奋战一生的伟大领袖与战士孙中山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闭上了他那渴望看到祖国独立富强的眼睛,离开了他热爱的世界,终年59岁。马湘请来理发师为孙中山理发,剪下来的头发,宋庆龄用玻璃盒装好留作永远的纪念。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这是宋庆龄在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
1929年5月,耗资一百多万元的中山陵建成,国民政府决定将孙中山遗体由北平西山碧云寺暂厝地移葬新陵。国民政府特命蔡元培、宋庆龄等赴平接灵。S月22日,孙中山遗体重殓易棺。26日,孙中山灵榇奉移南下,28日安抵南京。6月1日,正式举行奉安大典,蒋介石主祭。孙中山遗体安葬于紫金山麓他自己择定的墓地之后,虽历经战乱,江山易主,孙中山的英灵一直安息于南京中山陵。
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与其妹夫蒋介石分道扬镳,毅然到了莫斯科,与共产党人站到了一边,开始反蒋拥共,开创新中一国的伟大事业。
宋庆龄的外表看来很柔弱,按一般人想,她应该受到孙中山的保护的,而不是投身到艰险的革命斗争中去,而事实上,宋庆龄不仅在孙中山在世时不依靠他的保护生活,相反却是她反过来保护孙中山,而且在孙中山去世后,她认为坚持三大革命政策,继承和发扬孙中山遗志,为中国人民和平事业而奋斗,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1925年4月,宋庆龄由南京回到上海,由于她连日来哀伤,疲顿过度,以致病倒,但她没有被哀伤和病痛所压倒,而是振奋革命精神,继承孙中山的遗志,投入到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去。她积极地向国内外介绍孙中山的遗嘱,解释新三民主义精神,深切地注视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
孙中山在世时,孙中山从未予宋庆龄任何公职名义,她活跃于中国政坛上,那是孙中山逝世后的事,但我们不能否认宋庆龄那时所做的政治贡献。
1927年1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其间,蒋介石反共迹象日益明显。他在南昌召开“军务善后会议”,决定北伐军总司令部“暂驻南昌”,以对抗国民党中央迁都武汉的决定。2月9日,国民党左派,在武汉召开会议,决定反对独裁,与新右派斗争。3月,国民党在汉口举行二届三中全会,宋庆龄被选为5人主席团成员,与毛泽东、林伯渠、恽代英和何香凝等重申孙中山三大革命政策,通过一系列决议,限制蒋介石独裁。
1927年,是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蒋介石于3月6日制造赣州惨案,16日又以武力解散南昌市党部,17日捣毁九江市党部和总工会,23日残酷杀害安庆革命同志。这时,小妹宋美龄要嫁给苦追求她5年的蒋介石,宋庆龄坚决反对小妹与嗜血成性的蒋介石结婚,并试图保护小妹。但宋美龄并不领这个情,宋庆龄又要求弟弟子文回汉口跟着革命走到底,却得到了子文的婉言拒绝。后来,形势日趋恶化,蒋介石接着又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血腥屠杀。
在这革命的紧要关头,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宋庆龄坚定不移地站在人民一边,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迎着反动的逆流挺身而出,与国民党许多左派人士及共产党人毛泽东、董必武、林伯渠、恽代英、吴玉章等联名在汉口《民国日报》上发表讨蒋通电,历数蒋介石反对国共合作,惨杀工农民众的罪行,痛斥蒋介石是“总理之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