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然“蒋介石赐死”和“蒋经国害死”之说均无确实证据,牵强附会的成分居多,但是,联系到蒋家宫闱秘史上层出不穷的“以政治牺牲亲情”的“冤、假、错”案,又很难说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之谈。总之,石静宜的死因仍然是一件有待彻底澄清的悬案!
蒋纬国与石静宜的夫妻感情一直很深,当他在美国获悉噩耗,悲痛欲绝,立即中断进修、考察,返台料理丧事。后来,为了纪念亡妻,蒋纬国在台北原“装甲兵之家”旧址,办了一个“静心小学”、“静心乐园”,并在台中办了一所“静宜女子英专”,随后又有“静宜中学”。在这些学校,蒋纬国违反了军人不能在社会兼职的规定,都亲自出任董事长之职,长达20年之久,以寄托他对石静宜的深情厚意。而且,对亡妻的怀念甚至直接影响到他后半生的婚姻生活。
二、蒋纬国的第二任夫人邱爱伦
1955年,丧妻后的蒋纬国在孤独中偶然结识了一位中德混血儿邱爱伦小姐。邱爱伦原籍广东,生于1936年,比蒋纬国小20岁,其母是德国人,父母早年分居。当时她正在台湾读高中。邱爱伦既有西方女子的美貌,又有东方女性的气质,人品之佳不在石静宜之下,蒋纬国一见倾心。经过半年的交往,两人即在台北订了婚约。订婚之后,邱爱伦即赴日本学习音乐。两年以后,邱爱伦在日本完成学业,他们决定正式举行婚礼。邱爱伦的父亲、国民党前“中央信托局”副处长邱秉敏提议婚礼在台北举行,蒋纬国也有此意,但蒋介石却不赞成。蒋介石认为在台北举行婚礼,必然张扬铺张,他提议在日本成婚。无奈,蒋纬国只得遵从父命,去日本完成大礼,他的同父异母兄弟戴安国陪同前往。
1957年2月,蒋纬国与邱爱伦在日本东京联合教堂举行婚礼,戴安国以兄长身份主持。1957年3月,新婚夫妇返台。
1963年,独子蒋孝刚出世。中年得子,给蒋纬国无尽的安慰,也给新组建的小家庭增添了欢乐。时年已75岁的蒋介石也为此欣喜异常。
然而蒋纬国和邱爱伦的夫妻感情也不过维持了10年。短短的10年间,夫妇两人的感情由热烈、平淡到恶化,处于分居状态。到蒋介石去世、宋美龄赴美居住时,邱爱伦随同宋前往“服侍”,一去不复返。有人说是蒋纬国长邱爱伦20岁,老夫少妻是婚变的原因所在;有人说邱爱伦的浪漫个性与严谨、刻板的宫廷生活的冲突,是两人分居的原因所在;有人说邱氏的兄长邱廷亮因一政治事件被国防部长蒋经国手下的军法部门判刑6年,蒋纬国说情不利是未寿双双闹翻的原因所在;也有人说蒋纬国与“华视”的一位女明星“过从甚密”是家庭风波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前3种原因都有。“老少配”在后来生活中往往引出感情危机,特别是邱爱伦看不惯蒋纬国对石静宜的怀念,蒋纬国又到了需要老伴照顾的年龄,对前妻的怀念有增无减,同邱氏的距离逐渐增加。其次邱爱伦和石静宜在性格上有相同的地方,很难为蒋介石、蒋经国接纳。第三蒋经国已有利用“借款案”整治旧弟妹的先科,“邱廷亮案”无非是故伎重演,借“公”事“公”办来压邱爱伦,要新弟妹循规蹈矩。至于第三者插足,那是发生在夫人邱爱伦已去太平洋彼岸之后,只能算是夫妻关系继续恶化的因素,而非夫妻不和的初因。邱廷亮获释后,蒋、邱两人的感情有所缓和。
蒋纬国壮年丧妻,二度婚姻失败,晚年夫人,儿子均不在身边,凄凉、孤独地过着独居的生活。1997年9月,蒋纬国在台北病逝。在蒋纬国病重期间,邱爱伦曾悉心照料,料理完丧事后,邱爱伦再度赴美,时常陪伴宋美龄。
三、三位养女和女婿
蒋介石自己没有生女,却有三位养女:蒋建华、陈瑶光和毛信凤。
在上海淡水路一座清幽雅静的住宅里,居住着一位已届九旬高龄的独身老人。这位老人就是蒋介石的义女蒋(后改姓陈)瑶光的丈夫陆久之。按辈分、论常理,这位陆久之应当算是蒋介石的“女婿”。
1946年冬,正是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故、疯狂叫嚣“五个月之内打垮共军”的最后的日子。那是蒋介石的军队最为强盛的时期,在美援的支持下,蒋介石下令对东北各解放区再次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并动员大军包围了陕甘宁边区,妄图一举攻克中国舞产党的腹心,彻底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
这样,在有美国的支持怂恿下,蒋介石挑起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面大内战。
1946年冬,是蒋介石“平生最快意”的日子之一。蒋介石被全面进攻所取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急不可待的召集“国民大会”欲使自己的独裁地位得到“宪法”的认可。就在这时,陆久之与陈瑶光举行了婚礼。
众所周知,蒋介石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蒋经国、一个是蒋纬国,没有亲生女儿。但是他有三个义女。
第一个是蒋建华。她的父母不知是何许人。一天清晨,蒋介石的发妻毛氏打开丰镐房后门,忽闻门边有婴儿啼哭之声,低头一看,原来是刚出生的弃婴。她抱起一看,小孩嗷嗷待哺,顿生怜悯之心,即抱入家中,找人喂奶,收做养女。成年后,由毛氏做主,亲上加亲,嫁与蒋介石同父异母胞姐蒋瑞春的孙儿宋明义为妻。1938年初,蒋经国主政江西赣州,即把宋明义带在身边工作。1949年随去台湾,宋曾任台湾中小企业银行董事长。蒋建华抗战胜利后却患肺病去世。
第二个是陈瑶光。她是广东一位华侨的女儿。1924年9月出生于广州平民医院,其母生了多胎,都是女儿,见生下的又是女儿,不想再要,意欲送人。适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到这所医院参观,闻此讯息,知陈洁如没有生育,希望领养一个孩子,就马上打电话给她。陈洁如赶到医院,见婴儿白胖可爱,征得蒋介石的同意,抱回家中,当做女儿。陈洁如给她取了一个奶名,叫“陪陪”;以后蒋介石以一星座之名名之,称“瑶光”。瑶光刚满3岁,蒋、陈离异,陈洁如赴美“考察”,陈瑶光由外婆抚养,改姓为陈。瑶光长大后,嫁给一个姓安的朝鲜人,生下两个儿子,抗日战争胜利后,安某不知去向;以后由好友周安琪介绍,再嫁于汤恩伯的高参兼《改造日报》社社长陆久之。
第三个是毛信凤,她生于奉化县岩头村的一个富裕家庭,与毛福梅同族。蒋介石与岩头有很深的渊源。他曾两次在岩头就学,岩头又是他的岳家,所以一个小小岩头村,民国时期出了五个国民党将军。毛信凤幼遭不幸,父母同时双亡。她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悲不自胜,喝盐卤自尽殉夫,毛信凤一夜成了孤儿。蒋介石的老师毛思诚,看到这个孤苦无依无靠的侄孙女,非常同情,便把她领过门,认作孙女,承担起扶养的责任。
毛信凤逐渐长大,聪明伶俐,深得毛思诚钟爱。一年蒋介石回乡扫墓,到岩头村探望老师,毛思诚向他提出,想把毛信凤给他当过房囡。毛思诚与蒋介石的关系非同一般,黄埔时期,蒋介石把他邀到幕后,担任秘书;北伐进军,蒋介石委以北伐军总司令部上校文书科长要职;南京政府成立,蒋介石安排他担任中央监察委员;抗战前夕回乡,蒋介石给他带回一批手令、书信、日记、委任状等重要资料,请他为自己编写年谱。他所著的《民国十五年以前的蒋介石先生》,是研究青少年时期蒋介石的最重要的著作。蒋介石听这位老师一说,马上慨然答应。于是拣了一个好日子,毛思诚领着毛信凤到溪口蒋宅举行拜父仪式。蒋介石坐在丰镐房大堂的太师椅上,毛信凤恭恭敬敬地向他行了三个鞠躬礼,羞答答地叫了声“阿
爹”。蒋介石高兴地伸出双手,将她扶起,接着从马褂口袋里取出一个20元银洋的红包,塞到毛信凤的手里,作为见面礼。1941年,毛思诚在故乡病故,毛信凤与蒋介石的关系也随之中断。
新中国成立后,毛信凤在上海盲人学校教书。一天,她到表弟袁巨高家里走亲,亲口讲述了认蒋介石为过房爹的经过。
陈瑶光为陈洁如养女,嫁婿陆久之。陆为汤恩伯少将参议,为共产党工作,后滞留大陆。
蒋介石这三位义女当中,最出名也最为世人瞩目的就是蒋(陈)瑶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