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记忆研究学家杰尔逊曾利用了三年的时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的研究对象是一个高一班的全体学生,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看看这些孩子是如何来利用自己的时间,进行记忆。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长,他也在不断地研究。高考结束后,他发现:同样的时间所产生的记忆效果,对不同的人来说往往很大的相差。其实,这里只是一个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一直名列前茅的这个孩子,并不是他比别人聪明千倍或是万倍,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比别人会合理地安排时间。他知道早晨是人记忆的黄金时间,利用这一时间记忆外语单词、课文及语文中的字词,背诵一些内容会有较好的效果……。
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但只有能抓紧时间、合理利用的人才能够成为时间的主人。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善于交替用脑,对我们的记忆也很有帮助。
如果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大脑就会疲劳,它所引起的最显著后果,就是破坏学习的良好心理状态,导致学习效率降低。怎样才能防止大脑疲劳,使心理状态维持在最佳的程度呢?要变换工作方式和学习内容。18世纪法国某杰出的思想家在他的自传中写道:“应当承认,我不是一个生来适于记忆的人,因为我用功时间稍长一点就感到疲倦,我甚至不能连续半小时集中精力于一个问题上。如果我记忆一位作家的著作,刚读几页,我的精神就会涣散,并且立即陷入迷茫状态。即使我坚持下去,也是白费,结果是头昏眼花,什么也看不懂了。但是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毫不间断,我也能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寻思下去。这一问题可以消除另一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大脑。于是我就在我的计划中充分利用我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因为学习是由大脑的不同部位支配的,变换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可以使大脑皮层的某个部位由抑制状态转为兴奋状态,从而解除神经细胞的疲劳,使大脑得到休息。一般来说,一门功课记忆时间1—2小时左右为宜,换记另一门功课时,中间最好休息5—15分钟,这样既可减少前摄、倒摄抑制,又可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时间的分配上还要注意,像饭前饭后等一些较短的时间,最好用来记一些外语单词、历史年代等偏重记忆的内容,而上午、下午和晚上较长的时间,可用来复习数、理、化等偏重于理解的科目。
一般的同学对时间的利用往往只注意整段时间,而忽略了零碎时间。殊不知,科学地利用零碎时间,既不会使大脑疲劳,又不影响别的工作和学习,能大大提高复习效果。利用零碎时间的诀窍:一是重视,二是坚持。具体的方法,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中自己摸索。
俗话说:“动中有静。”当一个人处在陌生的人群中,所感受到的孤寂感比独处时更为强烈。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在一个和自己无关的场所里,周围的喧嚣会形成一种压迫感,导致一个人的注意力倾向于自己的内心。因此,人在等车或乘车显得孤寂时,正是记忆事物的最佳时机。
人总有让别人等你的时候,也有你等别人的时候。就餐排队时,买票排队时,候车时,都是你无事可干又无可奈何的时候,这时候,最好口袋里放一本写着记忆内容的小本子,抓紧时间学习与记忆。
下面介绍几条有效利用时间的原则,供同学们参考:
1.信息原则。没必要的信息就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恰当决定。
2.目标原则。确定目标十分重要,因为在不清楚自己到底该朝哪个方向努力时,很容易误认为所有的路都会通向成功。
3.行动原则。任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具体行动。
4.协作原则。所有聪明的管理人员和领导人物,都必须学会将一部分责任分给其下属人员去承担。
5.集中原则。如果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重点处理某一项工作,其效果会比你同时处理多个问题要好得多。
6.倡导原则。如果你希望发生某种情况或出现某种局面,你应该积极做出行动。
7.计划原则。如果你提前为某事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其结果一定会更令人满意,并往往比预期的还要好。
8.守时原则。如果你自己不遵守时间,也不要指望别人遵守时间。
9.简单化原则。当你有多种方案选择时,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好的。
10.矜持原则。一位优秀的管理人员在面对任何人的种种要求时,他绝对不会总持迁就态度。
11.形象思维原则。只有锻炼出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才能及时察觉任何风吹草动,防患于未然。
总之,如果不是在劳逸结合、改进方法、提高复习效率上下功夫,而是在拼体力、开夜车上打主意,是不可能把复习搞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