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不会使我们幸福或不幸,它只是提供材料和种子而已。
苦难是每个人在生命中的必修课,几乎所有的生命问题,都与会不会挑战苦难的问题有关。许多自杀者,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由于缺少挑战苦难的能力,而导致放弃生命。要超越“苦难”,必先超越“逆心”。“逆心”者,是对所面对的处境、所发生的事情,非理性地进行抗拒、排斥的心。
班纳德是一位德国老人,在风风雨雨的人生中他共遭受了150次磨难的洗礼,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人同时也成了世界上最坚强的人。
在他出生13个月时,便摔伤了后背,而后又跌断了一只脚,再后来爬树时伤了四肢;一次骑车时,忽的一阵大风,不知从何处而来,把他吹了个人仰车翻,膝盖受了重伤;14岁时掉进了垃圾堆差点窒息;一次,一辆汽车失控,把他的头撞了一个大洞,血如泉涌;还有一次他在理发店中坐着,突然一辆飞驰的汽车驶了进来……
在最为倒霉的一年中,他竟遇到了17次意外事故。
但是更令人惊奇的是,老人依旧健康地活着,而且心中充满了自信。的确,在历经了150多次生命的磨难的洗礼后,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愈挫愈奋才会愈坚强,愈难愈弃只会愈悲绝。生活的磨难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也可以让我们更坚强,如果能够顽强地面对坎坷,笑对人生,那么还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呢?
看到了班纳德的达观与顽强、快乐与幸福,有谁还会抱怨命运不公,有谁还会怨天尤人呢?大自然让人们在奋斗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壮大与进步。这个过程是痛苦的经验或是深刻的体验,要视一个人的态度而定。森林中最能争夺养分的树木才能成为参天大树,久经风雨才能成为栋梁之材。在乡村,我们常常能够看到那些木材商们,在砍伐了树本后,总是将它放在露天的空地上任随风吹雨打。因为它们受过磨难而不腐朽,就会有足够的力量抗拒最沉重的负担。
《牛津格言》中说:“如果我们仅仅想获得幸福,那很容易实现,但是,我们希望比别人更幸福,就会感到很难实现,因为我们对于别人幸福的想象总是超过实际情形。”
具有强大信念的人,是生活的幸运者,因为他们从小养成了一种良好自信的心理。这种心理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能够承受各种考验、挫折和失败。敢于争取最后的胜利,这种信念,使他们一辈子受用不尽。
斯蒂芬逊,英国蒸汽机车发明家。他的父亲是一名蒸汽机司炉工,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他们全家8口,靠父亲的一点工资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斯蒂芬逊8岁就开始去放牛了。斯蒂芬逊从小就对那轰隆隆转动的机器有莫大的兴趣。每当去煤矿给父亲送饭,他总是围着机器看个不停。他憧憬着自己成了一个大人,像父亲那样操纵着巨大的蒸汽机。放牛的时候,他喜欢捏泥巴。他捏的既不是兔子、小狗这类动物,也不是锅、碗、瓢、盆这类炊具。他捏的是机器,是蒸汽机的模型,其中也有锅炉、汽缸、飞轮。
14岁那年,斯蒂芬逊真的当上了一名见习司炉工。能亲自操作机器,他很高兴。但光是操纵,又觉得不过瘾。他脑子里老是琢磨着:这机器是怎么转动起来的?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有一天,别人都下班回家去了,他却说要留下来擦洗机器内部的灰尘。蒸汽机被他拆开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细观察了一遍,但装配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了。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强把蒸汽机安装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胆,担心这机器明天转不了。谁知道第二天一发动,那台蒸汽机比平时转得还要好。他经常这样拆拆装装,对机器的结构熟悉透了。
不久,斯蒂芬逊产生了自己制造机器的愿望。由于他没有文化,无法画出设计草图,就用泥巴做成机器模型,仔细琢磨。他感到没有文化很难进行创造发明,于是,他在17岁时便报名读夜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起。斯蒂芬逊每天晚上都和七八岁的儿童坐在一起上课。他像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的仙鹤那么突出。
“嘻嘻,戆大!”
“嘿嘿,笨蛋!”
从夜校的教室外面,常常传来这样的讥笑声。他们讥笑这位“大学生”并没有在念大学,却是在念小学。
然而,斯蒂芬逊不怕羞,不怕讥笑,甘愿坐在小学生之中,从头学起。
斯蒂芬逊白天要到矿上上班;为了多挣些钱养家糊口,休息时间还要替人家修理钟表、擦皮鞋,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可是到了晚上,斯蒂芬逊总是第一个进教室,专心听讲,埋头学习。放学以后,别人都睡了,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复习功课、做作业。
经过几年苦读,斯蒂芬逊终于甩掉了文盲的帽子,并掌握了机械、制图等有关知识。从此,斯蒂芬逊便插上了起飞的翅膀,飞翔在创造发明的天空中。
生活历练了斯蒂芬逊的毅力,培养了他的自信心,使他产生必须成功的信念。
人生的磨难则可以强化人们的精神和意志,迫使我们向前,引导我们通过逆境的考验,最终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