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我们来谈谈共产党员在学习和创新方面的形象问题。
共产党员是走在时代和群众前列的先进分子,而推动其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动力则来自于学习,来自于创新。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而言,如果不注重学习和创新,就会停步不前甚至倒退;而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如果不注重学习,不善于创新,就难以确保始终走在时代和群众的前列,就难以确保始终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强调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强调要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必然要求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每一个党员成为“学习型党员”,每一个干部成为“学习型干部”,以此带动全社会,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党,就是强调植根人民、造福人民的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强调建设创新型政党,就是强调新时期面对新问题的解题方法。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形势和任务,也为共产党员加强形象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必须树立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进取形象,努力成为“学习型党员”、“创新型党员”。
这一章,我们从中国共产党坚持学习的优良传统、党员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等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重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重视学习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每当革命和建设发展到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全党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时候,更是特别强调加强学习,特别注重开展集中的学习教育活动。
在此,让我们稍微展开,简要地梳理一下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史,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中,全党范围的较为集中而成功的学习教育共有九次:第一次是延安时期的整风学习运动;第二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关头,全党由学习战争转向到学习经济、学习管理城市;第三次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为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工作大局,全党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开始重新学习;第四次是中共十四大以后,全党对邓小平同志理论进行集中学习;第五次是中共十五大以后开展的“三讲”教育活动;第六次是新世纪初以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学习;第七次是2005年以来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八次是2006年以来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第九次是中共十七大后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回顾中国共产党集中学习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集中的学习教育都有力地推动着党员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力地推动着党的事业的发展。
第一次是延安时期。当时,中国革命由过去的十年内战转入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党内结束了错误路线占统治地位的历史,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得到全党拥护,毛泽东思想正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要采取正确的战略策略,团结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二是消除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的影响,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认识,以推动革命的发展。为完成这些任务,毛泽东同志写了《新民主主义论》等许多重要著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了指导全党的集中学习,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等一系列文章,开展了以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以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以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为主要内容的延安整风运动。主要是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通过这次集中学习教育,全党认真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总结了历史经验,肃清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的影响,真正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对于统一全党的认识和增进全党的团结,对于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第二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但也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历史转折,这就是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由旧中国向新中国的转变,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主要在农村进行革命向主要在城市进行建设的转变。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号召全党为迎接崭新的任务和挑战,重新学习。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乞讨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针对当时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偏低的实际情况,中央下发了一系列决定和指示,加强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学习,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这次集中学习,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了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干部的实践能力,对于迅速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第三次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为标志,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全党又开始了一次重新学习。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深入展开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邓小平同志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邓小平同志指出:最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要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要克服保守主义和本本主义。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几百个中央委员、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要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在这种形势下,一次新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就掀起来了。这次集中学习,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干部储备,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第四次是中共十四大以后对邓小平同志理论的集中学习。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在全党掀起学习邓小平同志理论的新高潮。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在这个理论指导下,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随后,中央组织出版了《邓小平同志文选》第三卷,并专门作出了《关于学习〈邓小平同志文选〉第三卷的决定》。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同志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认真落实十四大精神,学习和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同志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号召全党要高举邓小平同志理论的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1998年6月24日,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理论的通知》;7月专门召开了学习邓小平同志理论工作会议,在全党范围内掀起了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理论的新高潮,邓小平同志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第五次是中共十五大后开展的“三讲”教育。1997年中共十五大对新时期党的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强调要从严治党、党要管党,特别强调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中共中央分析了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放弃世界观改造和党性修养的结果。为此,1998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的意见》,在全党开展了“三讲”教育。从总体上看,“三讲”教育活动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基本上达到了中央的要求。
第六次是新世纪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学习。这次集中学习主要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领会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中共中央先后出版和发表了江泽民同志的《论“三个代表”》、《论科学技术》、《论党的建设》、《论国防和军队建设》、《江泽民同志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等著作,中宣部编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写了《江泽民同志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学习纲要》等。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新高潮,切实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对‘三个代表’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做到在学习‘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心同德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第七次是2005年初开展的全党范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中共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此之前,2004年11月7日,制定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2005年1月14日,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发表了讲话,对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在党的建设理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2005年4月在山东考察工作时,他提出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整个学习教育活动分三批进行,从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目的。
第八次是2006年以来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以后,社会反响强烈,普遍接受。中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委先后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随着整个学习活动的深入进行,知荣辱、明是非、树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第九次是中共十七大后在全党范围内分批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中共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度重视。胡锦涛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通过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为了切实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央决定先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自上而下分批展开。这次活动以正面教育为主,突出实践特色,坚持群众路线,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信心和能力,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起到了加油助推的巨大作用。
通过以上简要回顾,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党的事业无止境,共产党员的学习也无止境。
二、共产党员的学习问题至关重要
在这一节里,我们着重谈谈共产党员学习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重点。
共产党员要树立善于学习创新的进取形象,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决定了共产党员必须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否则怎么能作为先锋队的成员,走在群众的前面,走在时代的前列呢?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宗旨也决定了共产党员必须不断学习创新,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文化知识素质和综合能力,否则,即使有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愿望,如果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也难以中践行好党的宗旨,又怎么能树立起合格党员的良好形象呢?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实现是一个艰苦长期的历史过程,只有分步完成各个历史阶段的任务目标才能逐步实现,而共产党员是完成这些任务目标的先锋者和主力军,只有不断学习创新,才能担当起各个阶段的历史重任,胜任“先锋队员”的角色。
列宁说过:“要是知道自己懂得太少,那就要设法使自己懂得多一些,但是如果有人说自己是共产主义者,同时又认为自己根本不需要任何扎实的知识,那他就根本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他强调,只有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毛泽东同志1939年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曾经谈到党的队伍中由于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而存在的“本领恐慌”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党的历史一再证明,什么时候党内形成了努力学习创新的良好风气,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就会得到较大提高;相反,一旦忽视学习创新,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他还说:“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那一次我们学得不坏,进城以后,很快恢复了经济,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这些年来,应当承认学得不好,主要的精力放到政治运动上去了,建设的本领没有学好,建设没有上去,政治也发生了严重的曲折。现在要搞现代化建设,就更加不懂了。所以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可以看出,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善于学习是一个优良传统;而今天,对每个共产党员来说,善于学习、实现创新,则是一个新的课题。
从时代发展来看,共产党员要树立善于学习创新的形象也是由社会发展进步和各项工作对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能力需求所决定的。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强调,要大力推进建设学习型政党,要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通过全体党员的勤奋学习,推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党的一分子的党员当然要善于学习创新,否则就不能成为一名学习型党员,就难以成为党的合格的一分子。建设学习型社会,党员要走在前列、学在前头,不善于学习创新怎么能行?当前形势发展很快,各种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如果不努力学习,知识浅薄,能力欠缺,就无法做好工作,就有落伍的危险。共产党员不仅要重视学习、勤于学习,而且还要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文化科学知识学到手,更有成效地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做好工作的本领。可以说,要想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必须重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加压”、“充电”。周恩来同志提出的“活到老、学到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目前,我们正处在加快改革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各项工作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坚持学习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才能科学分析矛盾、有效解决问题,才能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和责任,从而树立起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树立善于学习创新的进取形象,必须对学习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有的人可能会说,学习问题是老生常谈,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都很清楚了,还用一谈再谈、反复强调吗?实际上也不尽然。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在有些人那里还是存在的。因此,必须认真审视,反复强调,对学习问题本身有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首先,共产党员的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终生的课题。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认为自己学历高,是大学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在校就读时所学的那些知识已经足够用了,至少也能抵挡一阵子,因而只埋头工作,不注意跟踪学习新知识,不注重重新学习。应该认识到,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瞬息万变,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知识更新很快,无论任何人,也不论你是大学生还是硕士生、博士生,如果不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加强学习,都将会落伍的。要想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必须重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其次,共产党员的学习不仅仅是提高个人知识水平的小问题,而是事关党的工作大局和国家发展的大问题。在现实中,有的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主要在于他们总是认为知识是自己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没有把学习同党的事业联系起来,因而情绪好时就学一阵子,遇到什么烦心的事情,情绪不好时,就放松了学习。共产党员必须认识到,学习决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同党的整个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学习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共产党员的学习,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增长知识,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提高文化知识修养,而是一个关系到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学习问题。只有这样,学起来才有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才有持久的动力。
第三,共产党员的学习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约束”,而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硬任务”。在现实中,有一些党员、甚至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总是以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是实的,而学习是个软约束,是虚的,因而急于在工作中干出成绩来,而不愿意在学习上多下功夫,认为只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了,出政绩了,学与不学不要紧,学多与学少不要紧,学好与没学无所谓。其实,这是十分错误的。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不注重学习,整天忙于具体事务,就有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种庸俗化甚至变质的危险。我们可以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党员正是由于放松了学习,思想境界逐渐变得庸俗起来,精神境界逐渐出现滑坡,以至于抵御不住金钱美色和酒绿灯红的诱惑,最后跌入了犯罪的深渊。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坚决克服“学与不学无所谓”的错误思想,自觉地认识到学习决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约束”,而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硬任务”。
以上谈的是学习问题的重要性。那么,共产党员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决定的。
上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际上一些人断言“马克思主义终结了”、“社会主义失败了”;国内也有一些人产生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到底能走多远”、“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困惑。面对种种蛊惑和疑虑,邓小平同志坚定地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实践使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党的事业前进的旗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因此,共产党员加强学习,首先必须学好政治理论,重点是要学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一位法国学者说,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也就没有将来;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近年来世界上兴起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在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等评选活动中,马克思都以高票位居榜首;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就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它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不谋求任何私利、不抱有任何偏见,是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恩格斯说过:“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历史上,也曾经有过种种同情、关注人民群众的思潮和学说,但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一位德国作家在谈到19世纪以来的历史巨变时说,没有工人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马克思,当今世界5/6的人口将依然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状态之中。正因为马克思主义鲜明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所以它一经产生,就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
要通过学习,认真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坚持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学说,而是需要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曾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但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邓小平同志强调,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批判的、发展的,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反映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始终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中国人民正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长期奋斗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近代以来,为拯救民族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尝试过、寻觅过西方的各种思想武器。西方的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等,都在我国先后出现过甚至流行过,又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因为它们都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以科学的宇宙观,为中国先进分子提供了“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引领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指导作用。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这种坚持是“必须”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要坚定不移。对每个共产党员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是终生的必修课,这个学习和实践过程就是强筋壮骨的过程,也是共产党员形象建设的有力支撑。
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和文风”。共产党员树立善于学习创新的进取形象,必须注重学风问题。这是因为学风问题不仅影响到学习的成效,也关系到党员的形象。那些不注重学习、不真正学习或为学习而学习的党员,很难想象他们在人民群众中能有什么好的形象。
那么,共产党员应当发扬什么样的学风呢?答案很明确,就是必须认真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当前,一些党员在学风方面存在问题,简要分析一下,主要表现为: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太深奥、太遥远,科技知识太高深、太繁多,难以学懂、学不进去;有的认为自己又不是理论上的专家学者,稍稍读点马列著作,读点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和习近平的著作或讲话,读点中央文件,读点党报党刊上的社论,就行了,就够用了;有的为学习而学习,走过场,装门面,粗粗读过就算完成学习任务,根本不考虑什么运用问题。学风上的问题,归结起来看,一方面是不重视学习,特别是不重视系统深入地学习;另一方面是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脱离,搞形式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对这两种思想倾向的影响和危害,决不可小觑,这也是每个共产党员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避免的。
中共中央强调指出,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中国共产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大力弘扬这一学风,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可以说,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关键是两点:一是要善于学习。我们正处在一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融合较量的新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学习现代经济、科技、文化、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不下真功夫、长功夫、苦功夫认真学习研读,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的。读过了,不等于真正读懂了;知道了个别结论,不等于明白了全部原理;记住了主要内容,不等于掌握了科学体系。因此,要下真功夫来学习,还要坚持科学的方法来学习。二是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善于运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理论联系实际,关键就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关键是把学习到的一些现代经济、科技、文化、法律、管理等知识应用于具体工作中去。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概括来讲,主要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是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坚持的一个首要原则。解放思想是在尊重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上的解放思想,而不是什么胡思乱想,其根本目的是使思想理论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实事求是是在解放思想前提下的实事求是,而不是什么本本主义,其最终结果是促使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宝贵的理论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坚持这些原则,就是要求在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动态统一,最终达到以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二是要坚持有的放矢、学以致用的原则。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坚决抛弃形式主义和本本主义的学习方法,时刻牢记应用的目的和实践的要求,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解决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要坚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则。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和发展的实际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牢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四是要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原则。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始终是共产党人十分重要的任务。两者是彼此联系、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学习理论时,要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自觉清除主观主义、形而上学以及个人主义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打牢理论功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思想、认识不断符合发展着的实践的要求,为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奠定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和知识本领,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惟一有效的办法,就是真正下苦功夫学习。毛泽东同志曾经号召全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夫学习。”他说:“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我们现在许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不好。应当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下”就是要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只有先下决心才能学好;“苦”就是要真正坐下来,耐得住寂寞和孤独,要克服浮躁情绪,不能“蜻蜓点水”,满足于一知半解;“功”就是时间、功夫,就是要挤时间,少应酬,多读书,要有一种“挤”的精神。有的人也许会说,现在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没有时间学习。这个问题,关键看你怎么去处理。古人云:“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要养成乐于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的好习惯,把学习看作是工作和生活以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珍惜每一寸光阴,抓住每一份空闲和时间,坚持不懈地学,持之以恒地学,全面系统地学,不断提高素质,自觉加强修养。目前在学习过程中,尤其要善于学习那些应该学习而我们还不太懂的东西,要潜心钻研,而且要钻得进去,学得明白。要有一种虚怀若谷的胸襟和不耻下问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难解难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有关的内行、专家们请教,从他们那里汲取营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总之,只要下苦功,认真钻进去,没有弄不懂的学问,没有掌握不了的知识。
四、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
共产党员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实践能力,使实践的过程变成在创新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因此,我们说,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是每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
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是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宣称,不仅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还要建设一个新世界。共产党员要想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和群众的前面,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锋队员和攻坚力量,必须具备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这是因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任务在变化,工作难度在加大,如果不会创新,仅仅依靠老思路和旧办法,难免会被时代所淘汰,落在群众的后面。因此,共产党员应该具备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应该树立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良好形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全新的事业,如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建设和发展的实践,需要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在探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以教条式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设想当做近期目标,搞起了“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和“超越阶段的社会主义”,而没有从中国社会主义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认真剖析自己的错误和失误,重新确立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没有固守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了以往马克思主义者没有提出的新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提出了以“三个代表”为核心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从新的实际出发,说出了具有科学依据和时代精神的新话,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新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新的实际,根据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之路、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深刻地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根据实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境界,才形成了中国共产党进入新时期所必须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实践表明: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以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巩固执政基础、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一条基本经验。
共产党员具备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现实需要。这是因为,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和独有品格,历史的发展也昭示我们:一个民族,只有在不断创新中,凝聚力才能不断增强;一个国家,只有在不断创新中,生机活力才能不断焕发;一项工作,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不断增强生命力。因此,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只有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推动思维方式、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各方面的创新发展,才能不断推动各项工作的大突破,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要想具备创新的精神品质,必须学会创新的方法。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这是进行各项工作创新的根本和保证。善于进行工作创新,就要善于探索工作规律、遵循工作规律、运用工作规律。除此之外,还要善于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推进工作创新。也就是说,要有先人一步的思想和思维,超前分析、思考和研究,要有高人一筹的眼光,科学预测、准确判断和正确决策。具体来讲,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以求实的态度发现问题。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问题的单位是不存在的。一个单位的干部纵然有天大的本事,其单位也仍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况且,各项工作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发现问题、制定措施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共产党员必须敢于正视问题,破除讲问题怕砸“牌子”,亮家丑怕丢“面子”,揭短处怕失“位子”的思想,查找问题不仅标准高,而且要求严,态度实,敢较真。特别要把那些关乎全局的倾向性问题、关乎根本性、长远性建设的问题和关乎当前建设的潜在性问题作为突破口,实现各项工作创新。
二是要以开放的思维搞好结合。工作创新是挑战性的工作,是在新的观念支配下,运用新的方法,开启新的途径,实现新的目标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工作要实现创新,必须要深知上情、熟知下情和了解“行情”,在三者结合点上下功夫。因为,上级的精神是工作创新的依据,下面的情况是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精神的依托,其它地方、部门的工作情况将为工作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三是要以科学的方法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做好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实现工作创新的重要条件。以科学的方法搞好调查研究,就是要把工作自身及其环境条件摸透,形成科学正确的工作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牢牢地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搞清当前工作的外部环境、内在要求和工作对象的新变化,形成工作的预见性思路。要着眼于具体工作的落实,形成工作的可操作性思路。要在求真求新的基础上,形成工作的科学性思路。
要想具备创新的精神品质,关键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党员、一个干部是不是勇于并善于做好工作,能不能很好地实现工作目标,促进各项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不仅是这个单位、这个部门、这个党员、这个干部事业心、责任心的体现,更是其本领素养和工作能力的充分体现。因为,各项工作是我们的思路和措施见之于客观工作对象的过程,是以工作者的素养和能力为基础和前提的。如果缺乏本领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想做好工作的意识再强烈,也只能是临渊羡鱼、望洋兴叹、徒唤奈何,甚至可能会走向事物的反面。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一些人的所谓创新举措,不仅没有实现预期的目的,反而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就是明证。当前,我们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和谐发展,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更复杂,对每个党员、尤其是每个干部的本领素养和工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切实的行动。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本领素养和工作能力,就必须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学习和思考是所有人提高素养、增长才干、开阔思路、提高能力、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对所有人而言都是毋庸置疑的,而对于党员、党的干部做好工作而言,则尤为重要、更加紧迫。时代总是在不断地前进,当前社会前进步伐加快了,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层出不穷。由于事物变化速度的加快,更替周期的缩短,某些经验的价值在新的时代里也不像以往那么重要了,仅仅依靠经验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只有与时俱进地学习和思考,才能够不断地对新的事物加以分析、了解和掌握,从而找到新的更加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不如此,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本领恐慌”。对书本的学习固然重要,但社会实践更是提升本领素养和工作能力的大课堂和大舞台。因为,一方面,学习思考的东西只有付诸实践才能接受检验和体现价值;另一方面,各项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是主观付诸于客观的活动。因此,实践是考验、锤炼和提升共产党员素质的主要载体。为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了跟得上飞速前进的时代,每个党员都必须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更加紧迫的使命感,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在坚持不懈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展现善于学习创新的良好形象。
总之,共产党员要树立学习创新的进取形象,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提高、提高、再提高,在实践中坚持学习,在学习中实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