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暑假,七月,我去日本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在东京工作学习的北邮校友聚在一起欢迎校长。我于是见到一位留学日本18年的赵伟,他是原无线电工程系毕业后赴日留学的,获得日本的硕士学位后到一家电子医疗器械公司工作。多年的潜心专研,发明了电磁脑肿瘤手术刀,找到了一种利用电磁波能量将肿瘤细胞蒸发的手段,已经临床应用在日本、欧洲、美国等地。今年五月,这项发明荣获日本医疗器械协会科技成就奖。试想,假如他念书的时候只管有学分的几门课,假如他工作后的阶段目标就是完成基本工作而不被炒鱿鱼,他应该不会有这样重大的、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发明。就在昨天晚上,正当我准备这篇讲稿的时候,他从东京打电话过来,说他已下定决心,回国创业。
下个月,待“十一”长假一过,我将为大家请来另一位里程碑人物,英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DavidPayne教授,他现在是南安普敦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主任,这是在光电子和光通信领域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研究中心。你们当中或许有人熟悉,这所大学的EE学科水准几十年来一直在英国排名第一,在世界也排在前几名。佩恩教授曾在1983年应叶培大校长的邀请,访问过北邮,那时候三十七八岁的佩恩博士向中国同行介绍了他的几项特种光纤的发明。今天,他已经是世界着名的教授,叶培大教授和我最近向校学术委员会推荐,授予他北邮名誉教授称号。
让我们来看看佩恩教授当年是怎样攻读博士学位的。他读博士读了几年?你们猜?八年!在这八年中,他发表了34篇优秀论文,直到大学学籍管理注册年限即将过期,他才用这34篇论文为主体,加上一个前言,再加上一个附录,形成了博士论文,通过答辩。
在我们身边,总有不少人喜欢谈论天才。说几岁就学会了什么,说13岁就能上大学,说高考状元多荣耀,说只用两年完成博士论文那有多能耐,等等。青少年时期聪明一点,当然不是坏事,正好比田径赛场上起跑快是件好事一样。然而,做事业的道路毕竟不是跑60米、100米,那可是比马拉松更为长远的赛程。不仅起跑快不见得获胜,就是途中领跑了好几圈的人,也未见得能坚持到最后、笑到最后。
我可以断定,没有一个里程碑人物会认为自己是天才。我们敬爱的老校长叶培大教授,从来不提他当年怎样在全国青年才俊的选拔中名列前茅,因而被派往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大家所熟悉的叶先生,就是那位从事教育工作67年仍不肯休息,迄今九十高龄照样坚持每星期几个小时与年轻助手研究生们研讨学问的孜孜不倦的学者。
与佩恩教授一起工作过的人们也都知道,从博士生开始一直到教授,他总是早晨第一个到办公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就这样,他从那34篇作第一作者的论文开始,到如今,一共发表了多少篇论文?600多篇!并且,论文的引用率,英文叫Citation,多年来一直在全世界排在前列。
1990年,佩恩与他的导师、当年的中心主任甘柏林教授一起,因为领导了光纤放大器的发明研究,荣获Rank奖,隆重的颁奖仪式安排在伦敦举行,颁奖人是撒切尔夫人。我有幸应邀参加了这次盛会,记得当年佩恩教授讲演的第一张PPT片子就是全体参加过这项发明研究工作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名单。里程碑的故事大致都是这样:荣誉是大家分享的,雕像只能采集一两个人的模样。
再看文顿·瑟夫教授,TCP/IP因特网协议当年是他领导制定的。几十年过去了,算起来他也应当是60多岁的人了,但是他同样没有休息,从IPV4到IPV6,为因特网发展,一年又一年地辛勤工作着。前年来我们北邮作报告,面对我们的研究生们,那么认真、那么谦虚、那么热情。现在他又在干什么?他在领导一个小组,设想着地球以外的未来星间因特网架构。
亲爱的同学们,因为领域的不同,要求工作者具备的素质和知识结构会有很大差异;即使同为科技领域,那也是门类科目繁多,隔行犹如隔山。但是那些在做事业的道路上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特别是那些里程碑人物之间,总还是可以发现有一些共性特征的。第一,他们都具备为人类进步事业献身的精神;第二,他们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有着远大的追求目标;第三,他们时时刻刻对自己都是高标准要求。我想至少是这三条,不知道你们大家相信不相信。
谢谢大家。(热烈掌声)
诚者,天之道也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同学们,早上好!
最近有三份材料放在我办公桌上。第一份是关于大学生助学贷款违约情况的简报。据中国工商银行北京XJK支行统计,它所分管的五所高校目前已进入还款期的毕业生计3111人,拖欠还款的违约率高达386%。第二份是关于中国学生造假问题引起美国教育界密切关注的消息。半年前,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披露一名来自中国WH大学的学生,伪造成绩单和三份推荐信,凭空捏造出7门根本没有修过的课程成绩。事情败露后,学校取消了他的博士生入学资格,该生所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印弟安那州伯拉大学也立即作出开除学籍的决定。第三份是最近的文化先锋网站(www.whxf.net)关于大学生就业协议违约情况的报道。称天津市各高校毕业生撕毁就业协议的比例达10%,不少用人单位违约罚金甚至已提升到1万元。三月初NK大学的就业洽谈会,校方采取了控制措施,不准已签约就业的毕业生入内。
对于第一则简报我要说明,如果毕业后未能立即就业,还贷有困难应当可以理解。很多发达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先由国家承担贷款利息,待毕业生就业以后再偿还本金,但是据统计,这五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因此可以断定,绝大部分的违约并不是因为无力偿还。
对于第二则消息,中国的一家着名新闻社这样评论,“一些中国人在国内向来以耍小聪明而洋洋自得,甚至专于弄虚作假之道,且经常以此讨得许多便宜。这种人出国后也不忘玩弄这些小花招,却不想露了马脚。”
对于第三则报道,媒体采用了这样一些评论:“不惜放弃诚信的原则”;“使得用人单位措手不及”;“对学校造成不良影响,有的用人单位从此不再到该校招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大学生的诚信危机还可以列举多一些的表现形式,例如考试作弊、作业抄袭、代笔捉刀、冒名顶替等等。要说真正恶意的犯法违规,在大学生中毕竟是极少数,但是持有一种不以为然的玩笑态度也真是大有人在。QH大学的最近一个抽样调查答卷说明了这种倾向:游泳馆,本校学生收费10元,校外人员30元,问:如果校外朋友来游泳,你是否会去借一个同学学生证给友人,买一张优惠票?答“是”的学生高达70%。现在大家可以明白,既然有这样大比例的人群对“诚信”的原则视为儿戏,那么,毕业时有一部分贷款人拖欠还贷,有一些人同时与2~3个单位签约,再有几个到外国去的人遭到惩罚,这样的结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北邮毕业生的品质向来是备受社会称赞的。学生处的老师告诉我,北邮毕业生还贷违约率要比38%低很多很多,是全北京市最低的,可惜距离零违约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学位文凭和成绩单方面弄虚作假的迄今尚未发现,但推荐信的伪造我已经知道一例,那是冒充我的签字。那封从国外大学寄来让我确认的信件我至今仍然保留着。至于就业协议违约,我估计北邮也是会有的。有位教授今年对我说,再也不愿意写信或打电话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因为他们到后来会不去那个单位,让推荐人面对尴尬。
历史也好,现在也好,社会总是认为大学生是栋梁之材,他们知识最丰富、思想最开放、举止最文明,他们被称为“天之骄子”。正因为如此,当大学生中的一些人显示出诚信危机,社会就会给予特别的关注和重视。
如果说黑暗岁月中大学生是追求光明的先锋,战争年代里大学生是冲锋陷阵的勇士,那么,和平建设时期的大学生应该认真考虑怎样真正成为社会中坚。
一年前我讲过,一部分学生拖欠还贷是助学贷款事业的定时炸弹。果不其然,就因为那一个386%,2003年秋季入学的北京市各高校的新生,至今还没有一个同学能够得到银行的助学贷款。人们没有理由去指责银行。社会应当谴责的是那些借贷了国家银行的钱,如今又有了较好收入却拖欠还款的不良行为。试想,一个马路阴井盖被窃,盗窃者换得的不过是几十元的废铁钱,但他们要遭受多少抨击?一个大学生借贷的国家银行的钱,少说也有一、二万人民币吧,这些大学生怎么就可以若无其事、心安理得?今年的助学贷款,政府、大学和银行正在协商之中,相信会得到妥善解决。但是,假如一旦国家的助学贷款制度真的毁在一些恶意拖欠的大学毕业生手里,那么后来的低收入家庭的优秀青年上大学的路将会变得多么艰难?
我们相信,社会的诚信风气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和法制的健全而得到改善,更会因为有一大批优秀青年的模范行为而从根本上改观。美国1990年的助学贷款拖欠率也曾高达224%,经过十多年的全社会的努力,到了2001年,下降到5.6%。
不敢说,大学的好坏就可以用学生的诚信程度来评判,但是一个大学的社会声望、它的教学和科研成就确实是与学生的品德紧密相关的。1999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像普林斯顿、哈佛这样的好大学,它们毕业生的贷款拖欠率几乎就是零,真让今天的北邮心服口服,自愧不如。所以我现在想,与其说一流大学的主要标志是他们的毕业生中出了多少总统、首相,多少科学家、企业家,还不如说一流大学总是在踏踏实实地培养成千上万个诚信的人、刻苦的人、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至于社会把他们中的哪一位,在什么时候、什么岗位上造就成为杰出人物那是会带有偶然性的;然而,在这样的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中产生出一批杰出人物则是必然的。
已经有不少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做过详尽的研究,从长远的观点看,锦绣前程还是属于那些恪守诚信的人。那种玩世不恭、耍小聪明、占小便宜的人,到头来是毁掉自己的前途。当社会逐步建立起个人金融诚信档案,当银行把投资贷款的审批、买房按揭的签约和留学贷款的发放与每个客户的诚信记录联系起来,那些人就会知道今天对于诚信原则的背弃要为将来付出怎样的代价。当一个小骗局被拆穿,当一份假证明被识破,那些人就会看见自己的路是真的已经走到尽头。
似这般用个人的毁誉利害来规劝青年,或许是带了些功利的色彩。中国古代的哲学名着《中庸》的格调更高:“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就是说,诚是社会的基石,是做人的根本,是最高的道德。
当然,《中庸》里讲的这个“诚”字,我理解,不仅是诚信、诚实的概念,还含有对事业的忠诚,对信仰的虔诚。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我想,今天毕业的北邮博士、硕士就应该是这样“至诚”的人;你们的人生追求就应该是奋斗不息、厚德博学、成就高明、经纶天地。
再过两个星期,就是康德逝世200周年纪念日,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中说过这样一段名言警句,后来人们把它篆刻在他的墓碑上:“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同学们,社会培养了我们,大学教育了我们,我们既要理解、征服头上的星空,也必须坚持、恪守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是我们双重的社会责任。
谢谢大家。(热烈掌声)
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以后,母校希望在茫茫人海中能将你们重新辨认出来,那是由于你们对社会的杰出贡献。
七月的高等教育,关注两件大事:高考与就业。七月北京最开心的中学校长是谁,要等高考以后才能揭晓。要问七月北京最高兴的大学校长是谁,恐怕我应该是其中一个。(掌声)因为,今年大学毕业一次就业率统计数字已有透露,北邮研究生100%,全市第一;(掌声)本科生96%,全市并列第一;(掌声)高等职业技术大专生90%,还是北京市第一。(热烈掌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部分毕业生离校以后继续寻找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是很正常的,据我了解,剑桥大学的一次就业率通常为70%。但这并不是说,一所大学可以不关心毕业生的就业。恰恰相反,北邮一直将毕业生的就业当成是自己办学的关注焦点。
大学毕业生,或工作,或攻读更高的学位,都应该算是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此以前,你们是小学中学大学,宿舍教室食堂简单的学校生活模式,毕业以后你们面临的第一个人生课题是:适应社会。
“社会”是个很复杂、很难定义的概念,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来开展“适应社会”这样的讨论。正如大家学习了十几年数学,不一定说得清“数”的概念。
社会是一个区域,它有自己的地理、气候、食品和自然资源。只有适应社会自然条件的人才得以生存。社会是一个人群,分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务或者说不同的阶层,一个没有对社会做出过劳动贡献的人,社会不会接受他,不允许他依靠救济赖以生活。社会是一个系统,有它严格的游戏规则:法律、规制、章程,社会不能原谅甚至要制裁违背系统游戏规则的个人。社会人群间的联络沟通靠语言,不能理解、不能使用社会群体语言的个人实际上与社会处于一种绝缘的状态。社会有一套传统:它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不尊重社会传统的个人会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
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明白,社会不会再像老师那样,欣赏你的天真清纯。社会将会关心但不会迁就你这样一个年轻的新成员,社会要求你遵守规则,社会期望你劳动、贡献。社会与自然一样奉行一条法则:适者生存。
社会的经济在发展,资金的投向一年年在转,学术研究的热点一年年在变,新的学科、新的岗位不断涌现,旧的技术、旧的行业逐渐淡出。所谓适应社会,要求年轻的大学毕业生调整自我的专业方向和就业选择,让自己的才华和特长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谐地合上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