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决策的概念
关于什么是决策的问题,众说纷纭,争论很多。有的说,决策就是作决定;有的说,决策就是管理,管理就是决策;有人认为,决策就是选择;还有人认为,决策指的是人类社会中与确定行动目标等有关的一种重要活动。一般认为,决策就是领导“拍板”。所有这些说法都是从决策的不同角度说出了一定的道理。目前,比较趋于一致看法有两种:一种是由科学管理创始人之一、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美国科学家赫·阿·西蒙(H。A。Simon)提出的“管理就是决策”;另一种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提出的“决策就是作决定”。这两种看来截然不同的定义,却从不同角度深刻地揭示了决策的基本内容。
我们认为,决策就是对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所作的决定。在这里,实践指的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恩格斯说:“意志自由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做出决定的那种能力。因此,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而犹豫不决是以不知为基础的,它看来好像是在许多不同的相互矛盾的可能的决定中任意进行选择,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55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显然,决策是见之于客观行动的主观能力,是一种主观意志的表现,它不应包括客观实践。这种主观能力不是存在于幻想之中,也不能摆脱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而独立存在。人们对问题的判断和作出决定的能力,是以它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为基础的。所以决策就是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制定出我们未来实践的行动方针和计划,并用其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世界。
这种见之于客观行动的主观能力确立于行动之前,是对未来实践活动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所作的决定。对于过去的实践活动,只能根据实践的结果,对其指导实践的意图进行分析和检验,即经验总结。实践的结果如符合实践的理想和意图,即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则证明决策是正确的。如果实践的结果没有达到主观的愿望、理想和意图,即主观和客观不相符合,则证明决策是错误的。对于过去的实践,显然无所谓决策;对于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也无所谓决策,因为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也一定是在主观意图、理想、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确定之后才进行的行动。如果在实践中并未发现实践活动与行动意图的偏差,当然就不能轻易地改变行动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所以,现在正在进行的行动,也无所谓决策与否。因此,决策是对未来实践活动的理想、意图、目标和方向的原则与方法所作的决定,是将要见之于客观行动的主观能力。
这种主观能力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它历史存在的必然性,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在资本主义议会制度下,个人的主观能力逐渐被领导集团的主观能力所取代。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团体的主观能力逐渐向更大范围扩大。在社会主义时期,尤其到了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已不再是人类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社会达到高度文明,人类智慧高度发展,屈服于奴隶般的劳动分工已不复存在,那时,团体的主观能力就成了团体成员的主观能力。领袖、将帅人物的主观能力集合了全体成员的主观能力,是团体成员主观能力的体现者和代表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决策的本质及其哲学意义乃是在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这个矛盾对立统一体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主观或理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对未来实践的驾驭能力,即恩格斯所说的“意志自由”的能力。对于决策的混乱认识,固然与对决策的认识模糊不清、概念界定不够有关,同时也与对谁的未来实践含混不清有关。对于主观能力见之于客观的实践行动,可能是个人的实践行动,也可能是集体的实践活动。
因此,决策还有一个范围划分问题,即是个人决策还是团体决策。对于个人决策而言,主观能力显然指的是个人的主观能力。个人的理想、意图构成了他的生活的目的和抉择行动的方案,指导他未来的实践,所以个人决策显然是指他自己的主观能力,即对客观的认识及其对未来行动驾驭的能力。显然,个人决策也不排除决策者找一些亲朋好友商讨一些办法或对策,从而吸收一些他人的主观能力。团体决策是指谁的主观能力呢?这里有三种可能:领导者个人的主观能力;团体的、领导集团的主观能力;领导者与团体成员主观能力的结合。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团体决策中,领导与团体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和复杂事态变化的加速,个人在决策中的地位越来越小。社会发展已经证明,个人主观能力逐步走向团体的主观能力。但是,唯物主义者绝不否认领袖及将帅等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唯物主义者不但承认历史是群众创造的,而且还承认人类生理禀赋上的先天差别。从这个观点出发,把决策认为就是领导者个人“拍板”决定,显然是错误的;同时,把今天的决策认为是大家说了算,或谁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同样也是错误的。前者是把团体的主观能力寄托于领导者个人独断专行“拍板”定案、“个人说了算”等错误做法。这不但不能发挥团体成员的主观能力,也不能发挥其在未来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当然,完全否定权威,否定领导者的个人作用,否定团体的共同目标,就会使团体涣散,因而团体的决策更是无从谈起。
二、决策研究与决策学
人类决策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有人类的决策活动。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有目的的行为,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这个“有目的的行为”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在人是行动之前构成的支配行为的理想和意图,正是决策过程的成果。根据事物的复杂程度,这一过程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对于简单的决策过程,在行动之前先想一想就行了,而对于较复杂的决策过程,在行动之前就要深思熟虑地研究和考虑一番。这种在人的行动之前想一想和慎之又慎的研究、考虑,不管人们是否自觉,都属于决策过程。
(一)决策研究
意志是人的行动的前导。不管你是否认识到,每一个人的行动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意志支配之下进行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把决策看成是一种意志作用的表现。把这种意志作用的表现上升到自觉的、科学的理论上去,从而获得意志自由,就是决策研究。决策尽管是主观能力,但绝非是空想,它是在人们对过去和现在实践的认识并对未来做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见之于客观行动之前的主观能力,并以目标、方向、原则、方法、途径、方针、政策、策略、计划等形式指导未来的实践。
由于事物(系统)的庞大、复杂和多变,故以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等反映出来的人的主观能力,决不是一拍脑袋、灵机一动就可以获得的。由于面对复杂的现实以及由于人们决策的失误而带来的巨大损失,使人们开始对如何正确决策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研究寻求决策的方法和规律,并逐步认识到科学的决策以及重大方案的制订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它自身的规律,对这种规律的研究就形成了决策科学。从这种意义上说,决策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为获得正确的主观能力及其表现形式(包括方针、政策、规划、目标、方向、原则、方法、途径等)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正是发挥人的(个人的和集体的)聪明才智的过程,也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决策研究乃是应用决策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去探索和研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各重大领域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重要问题在各种情况下的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揭示它们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分析其发展过程与所需要的条件,研究并制订出最佳的发展方案,提供可供选择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与方法,用以指导人们的行动和实践。
决策研究的对象,概括地说,就是人的行为所能波及的一切自然系统、社会系统。这里所说的“人的行为所能波及的”含义是指某些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由人的目的产生的行为对这些系统的影响,并使这些系统及其产生的影响达到人的目的。反之,如果人的行为根本无法波及的系统就不可能构成决策研究的对象。例如,地球是否绕太阳转动,根本就不需要人来决策。因为对这个自然系统,人的行为目前还不可能波及,更不要说改变地球转动的快慢来达到人的某些目的了。显然,对这样的自然系统,人的行为根本无法波及。
(二)决策研究的发展与决策学的产生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为生存而斗争的劳动实践中,产生了早期的朴素的决策思想。文字的产生,大大促进了决策活动的发展,并使人类的决策活动发生了突变。文字使人类决策活动的成果从只存留在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发展到可以长久记录下来。实际上,这就构成了一次次决策的完备的全过程。这是人类决策历史也是人类实践活动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它把人类千万年来的理想和实践结果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从口传心授变成文字形式的记载,不但能使人类智慧结晶广为流传,而且不因前人的消亡而失掉。这就使人类的智慧加速了累积并逐渐形成了游离于人的思维与记忆之外的“智慧海”。后人可以从中吸取必要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又不断地丰富这个智慧的海洋。这种游离于人的头脑之外的智慧海洋中的理想、意图等,正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深化。
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决策活动,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是人类决策(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目的、方法、技术、经验、教训等)的历史。但是,这些历史上决策的共同特点是,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都没能超出个人超群才能的界限。也就是说,决策的正确与否,是与决策者、领导者的才能、技艺相联系的,亦即决策还表现为领导者超群的艺术,并没有达到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而被多数人所掌握的程度。实践证明,尽管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的范围内(不同决策对象)一时一刻也不停地做出大小不同的决策,但是并没有从中抽象出决策的普遍规律。正因为决策是一种最普通、最一般的现象,所以它就更具有普遍性,也就更加难以抽象与概括。真正的决策研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的经营者在相互竞争中逐步认识到决策正确与否是与整个企业生命相关的大事。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的严酷事实,从两个方面教育着人们,使人们开始清醒起来。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决策者的决策正确或错误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商品流通渠道的扩大,使得决策正确与否所带来的成功与失败,迅速地显现在大多数人的面前,而且,这种成功与失败的后果,也不像过去那样表现出微不足道的差异。这一点使人们的头脑清醒了,并深刻认识到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发展与停滞(倒退),其根源就在于决策者经营得好坏,而经营好坏的关键就在于决策的正确与失误。
为了更有效地把握住动态变化的今天,以掌握不定的未来,决策不应再是少数人超群的领导艺术了,而应逐渐程序化、规范化。简言之,要求决策达到易被一般人所掌握的科学化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1903年至1930年,美国人泰勒(FrederickW。Tayor)和甘特(HonryL。Gant)等人首先提出了科学管理,用以代替只适合于手工业生产经营状态的传统管理。这种管理已经注意到企业职能的组织形式,以工资的多少等奖惩办法激励工人工作,从而提高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等重要问题。其根本目的是无止境地追求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了适应生产、科学和战争的需要,为使领导者能够把握瞬息万变的动态过程,迅速及时地做出正确的抉择,各种决策方法(运筹学、博弈论、系统分析、系统工程学、网络技术、现代数学等)也相继出现。与此同时,决策的辅助工具和有力手段(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等)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些决策方法与决策手段相结合为决策学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决策学提供了严密的理论基础。特别是仿真技术、模拟理论的出现及其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配合,为进行社会的“模拟试验”如社会经济模拟等带来了可能。通过模拟计算,可以获得动态系统定量的最佳方案,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咨询。正因为如此,决策学才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深入研究这门科学。如:美国成立了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有一批决策研究机构(如兰德公司、拉默·伍德里奇公司、斯坦福研究所、赫德森研究所等)先后成立;英国成立了伦敦战略研究所;法国成立了计划研究与发展部。这些专门的决策科学研究机构,在社会生活中成为各界决策人物的“智囊团”和“智力库”,为国家和各界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咨询。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决策学开始通过教育而向社会普及。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决策学是研究、探索和寻求做出正确决策的科学,是为决策提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它不但研究决策学的范畴与概念、决策要素、决策结构、决策理论等基础研究,还要研究做出正确决策的决策原则、决策方法、决策程序、决策组织等。决策学着重研究在主观能力与客观实践这个矛盾对立统一体中,人的主观能力如何正确地认识、驾驭和控制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与发展,并使其为人类带来某些利益,同时又能防止近期和远期未来的不利后果的理论与方法。由此可见,从科学的广延性及应用的广延性上来说,它几乎涉及所有学科,又涉及每人和每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三、现代决策的发展趋势
决策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决策学的理论,二是决策学的应用。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飞速发展,决策研究越来越重要。现实的需要,要求决策研究迅速普及。常规性决策在它的方法、手段与技术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正在朝着准确性、高速性和高经济收益性方向发展。对于非常规决策来说,多属于战略性、关键性问题的决策。虽然它同常规性决策相比数量上要少一些,但它在社会政治与经济的管理中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决策活动发展的历史证明,决策活动从方法上看由个人的、定性的决策发展到规范性的决策,再发展到定量的决策。从目前的决策研究看,决策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值得重视和关注。
(一)个人决策向团体决策发展
决策与管理所面临的任务就是如何更有效地把握住动态的今天,以掌握不定的未来。当代科学技术为生产和生活实际提供的高速性,要求人们的各种决策活动要快速完成,否则就会失去控制而造成巨大的损失。用英国社会学家维克斯爵士的话来说就是:“变化速度不断加快,而能够做出进一步响应的速度却不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加速度,这就使我们愈益接近那跨过去就会失去控制的门槛。”这种高速动态变化的现实不但正在社会各个领域而且还在各个角落展开,这就要求决策与管理从传统的、个人的手工业方式向集体的、协同配合的、自动化的方式前进。这是现在与未来的决策管理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现代社会生产的精微性、宏大性、高速性、瞬变性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平均智能水平的极大提高,要求现代的决策与管理由个人决策向团体决策的方式发展。唯物主义者不否定人与人之间生理禀赋的差别,但在得到同样良好教育的条件下,会使社会的精英分子与世人在智力上的悬殊差别逐渐缩小。靠天才的“超人”决策艺术的决策时代已经逐渐变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必然是现代科学决策。真正的文明时代就是专家个人决策向集团决策过渡的完成,这一过渡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定性决策向定量决策发展
当代的科学技术与当代新数学在决策与管理活动中的结合大大地扩大了人们的主观能力。这首先表现在人们能把大量的不确定性的决策与管理,经过严密的系统的理论分析,配合当代仿真技术与模拟理论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转化成一定程序的确定性决策。这是定性决策向定量决策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这种不确定性决策与管理向自动化程序决策与管理的发展和普及的过程,也正是定性决策向定量决策发展和普及的过程。另一方面,人类的决策与管理活动面临着被决策的系统还有日益庞大和日益复杂的一面。对庞大和复杂的动态系统进行逻辑分析,最有效、最迅速的方法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定量的逻辑分析。从对事物定性的认识到抽象出定量的概念,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进步。尽管在今天决策活动中还有大量的因素不能用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仍需决策者做出定性判断,但是通过定量地分析在决策活动中所提供的大量数据,可为决策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提供可靠的咨询。而这些现在还不能定量分析的因素,正是人们研究如何定量化的对象。模糊数学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数学。
决策的本质是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因此它就不能不受人的主观认识能力的限制。所以,要想把一切现实因素均能给以定量化的描述,那只能是一种奢望。元的多义性原理指出,在真实的决策中,决策的对象往往包括许多因素,而把这些因素全部抽象成数学(符号)概念,并构成一种包罗万象的数学模型,不但不可能,而且也无必要。近代决策活动的实践证明,尽管定量的数学分析结合电子计算机在决策活动中能将许多因素全部进行比人的头脑更精密的高速的逻辑推演、分析、归纳、综合与论证,但是,它绝不能代替人的创造性思维。因为逻辑分析的正确结论早已孕育在逻辑分析与演绎的前提之中了。这就是主观的创造性逻辑思维与近代利用电脑系统的数学定量分析相结合所构成的头脑风暴法、前置方案法、电影脚本法、德尔菲法、系统分析法等决策活动方式。总之,决策和管理的活动在遵循着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道路前进。决策活动的定量发展与普及,为决策与管理活动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而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将把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三)单目标向多目标综合发展
单目标向多目标综合发展,也是现代决策活动由个人向团体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传统的决策活动中,最大的决策是同决策者个人的直接利益相关联的决策(决策者往往也是企业的所有者)。今天,这种情况正在变化。由于企业的巨大,决策者常以集团的面目出现,经理的决策活动与企业股东的所有权往往是不相干的。决策者虽然决策正确,企业利润增加,从而职工增加薪金,但并不导致决策者个人利润财富的增加。事实上,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现代工业化的国家里,大公司和联合企业、社团的决策者(集团)在制订各种决策方针时,利润目标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决策目标。
决策者在决策时要考虑许多因素。如:为股票持有者增加利益,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为消费者提高生活及文化水平。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竞争对手、政府集团、个人的压力以及一般的公共社会准则、道德、心理影响、法律规范等。在这里,我们还必须着重指出,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单纯追逐经济利益的多目标综合决策,也已经暴露出失败的征兆。所有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现代决策活动的目标不但不是单一的,而且就是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多目标综合也是容纳不下的,目标要容纳更广阔的社会的、非经济的领域。这意味着目标本身也构成了一个难以确定的庞大系统。它进一步说明了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综合发展是人类决策活动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战略决策向更远的未来发展
单目标的决策实施,随着科学和生产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弱点、不足以至错误。这种弱点、不足和错误造成的后果,则是长远的,害处有时抵消甚至超过近期带来的利益。为了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草原被开垦,粮食所增无几,然而却大大改变了环境和气候条件,开垦的草原变成了沙漠,使得风沙内侵,危害了内地城乡,最后还要影响到粮食生产本身,反过来又驱使人们不得不花费更高的代价进行沙漠改造和种植植被。所以,集中着眼于当前的决策,同时又向更长远的未来思考,是决策学发展的又一种趋势。这是人们在时间序列上认识长系统链约束的必然结果。
为了使决策活动的时域向远延伸,决策者不但要把握过去和现在的信息,而且要经过科学的预测,通过时间序列系统链的约束分析,掌握未来信息,理性地认识遥远的未来。决策是对未来实践的方向、原则、目标、方法等所作的决定,所以,决策从本质上说乃是未来的,而未来又是有多种可能性。要决策,就要认识和把握遥远延伸的不定的未来。可见,决策向遥远未来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