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云笑了起来,说:“那人就是你呀!”
李敖拥住了会云,仔细地亲吻着她的眼睛和鼻子,最后堵住了她的嘴。
李敖说,这就是奇迹。会云说,这就是神秘。
李敖和会云的感情发展出乎周其新和萧孟能的意料之外,萧孟能有一次对李敖说:“Martha是台大高材生,周其新花了大价钱请过来,如果你们的关系发生什么意外,让刘小姐伤了心,她会离开周其新公司的,这会让其新很惋惜的。”
李敖不解地看着萧孟能,萧孟能又补充了一句:“李敖。我不会干涉你的私生活,不会的,我的意思是祝福你们,好好待Martha,让她开心,这对其新有好处!”
李敖理解了萧孟能内心的矛盾和顾忌,但他没有回答萧孟能,他觉得连萧孟能这样的人也如此神经过敏,足实有些可笑了。
李敖对会云如何,自己心里最清楚。他喜欢女人,但他不是如萧孟能想象的那么随便的人,他爱会云,他爱她的清纯和美丽,也爱她的善良和灵气。
在李敖隐居的日子里,会云知他最深,爱他最多,护他最力。有一段时间李敖一连五个半月不下楼,都是会云照顾他的。为此李敖常常独自感慨:会云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
李敖结束隐居生活,复出文坛,最高兴的自然是刘会云,这个深爱着李敖的女子,从街上买来了一大堆刊登李敖复出消息的报纸,把李敖都快吓坏了。当1979年下半年电影明星胡茵梦闯入李敖的生活后,会云便从李敖的生活中消失了,她去了美国。
会云去了美国后没几天,9月18日,《中国时报》发表了李敖的歌词《忘了我是谁》: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看了心里都是你,
忘了我是谁。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看的时候心里跳,
看过以后眼泪垂。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不看你也爱上你,
忘了我是谁。
此歌词后由新格公司作为“金韵奖”第一名推出,由邱晨作曲,王海玲演唱。李敖认为,这个时候发表这首歌,正好表达了他对会云的思念之情。
六、倦鸟思归,爱有归宿
1982年2月10日那天,李敖刑期已满,走出了土城监狱的大门。他重新回到敦化路上的金阑大厦,又开始了写作生涯。在这几年里,李敖准备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培养他和王尚勤的女儿文文。李敖准备在文文中学毕业以后,将她送到美国去读大学。与此同时,李敖也为从美国不断传来的消息而忧虑:王尚勤和文先生的婚姻也亮起了红灯。他们常因为许多生活小节而发生争吵。虽然这时的王尚勤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虽然她已经决定在美国长期定居,可是,李敖仍在挂念着她的近况。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将文文送到那里去,让已经长成大姑娘的文文在自己生母的呵护之下留学成才。
李敖来到路旁一个公交车站。
忽然,李敖的眼睛一亮,他发现就在距自己不远的地方站着一位女学生。冷眼一看,很像他从前的小情人小蕾!那女孩子侧身而立,正在利用候车的时间阅读一本杂志。李敖从那白底黑道的封面上,一眼就看出是他在土城监狱时编发的《李敖千秋评论》丛书第三期。再看那读杂志十分投入的女孩子,身高几乎与小蕾相同,也有一米七以上,颀长而丰满。一头乌黑柔软的披发,映衬着一张白皙浑圆的鹅蛋脸。李敖感到她很清纯可爱。特别是她读书的神态几乎与小蕾一模一样。李敖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地走近了女孩子。
他发现她正在看自己写的《中国文学史中的异源合流》一文。那是李敖在1981年春夏之交写的论文,那是他入狱以前最后发表的文章,没有想到事过一年以后,这个陌生的女孩居然会在大街上阅读着自己的文章。李敖的心里一热,开口问道:“小姐,你觉得这期《千秋评论》办得好吗?”
女孩子回头瞟了他一眼,没有理睬李敖,又去看手里的杂志。
李敖的眼睛一亮,他看得出女孩对他办的杂志很关注,也看出这是一位气质非常高雅的女孩。特别是她那双秋波闪动的大眼睛里,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孤傲。李敖看了她—眼,再问:“我写的文章怎么样,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没有?”
“什么?”本来无意与李敖搭讪的女孩,再次抬起头来用一双惊奇的眼睛凝视着站在对面的李敖,说:“你写的文章?难道你会是李敖?”
“我为什么就不能是李敖呢?”
姑娘摇晃着头,反复观察着李敖,不相信地说:“你不像,李敖应该有文人的气质,可是你有些流气。再说,李敖现在不可能出现在大街上,他现在在监狱里,请你不要冒充名人!”
李敖见这高傲的少女用不屑的眼神望着他,心里既感到生气也感到好笑。他上前一把将那本自己编的《千秋评论》夺下来,说:“姑娘,你好好看看,我到底和这书上面的照片有无区别!我对你说,李敖早就出狱了。他这次只坐了半年牢,他已恢复了自由。现在站在你面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敖啊!”
就在姑娘凝视他的时候,一辆公交车驶了过来。附近候车的人都挤上了车,可是那个文静的女孩子却忘记了上车。刚才她还认为这个陌生人与她心目中的李敖相差十万八千里,可是当她重新打量李敖,再和手中《千秋评论》扉页上的李敖照片对照一看,漂亮的大眼睛里立刻现出了惊喜的目光。
“呀!原来你真是李敖?他可是个大作家啊!”姑娘马上变得热情起来,刚才那股倨傲之气不见了。但是,在姑娘心里仍然有一个解不开的疑问:大名鼎鼎的作家李敖怎么可能出现在大街上,怎么可能与自己主动搭话呢?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李敖笑笑:“李敖确实是个作家,可是他也是个普通人啊。”
姑娘亲切地说:“李老师,见到您真是我的荣幸。早在读初中的时候我就喜欢读您写的文章,我上大学的头一年刚好您的《李敖全集》出版了,我是用自己节省下来的奖学金买了一套。现在还放在我花莲的家里!”
“你的家也在花莲?”李敖忽然想起了王尚勤。花莲曾经是李敖魂牵梦萦的地方,没想到面前这位像小蕾的清丽少女,竟然也住在那常年会有台风登陆的东部城市。
“是啊,还有谁也住在花莲?难道您有什么亲友住在那里吗?”
“不不,我的亲友早就不在那里了。可是花莲是我一直想去而没有去成的地方。”
“花莲可是个好地方呀!有许多天下少见的风光。特别是那里有著名的鲁阁幽峡,什么时候您到我的家乡去看看好了,那里有许多人喜欢看您写的书。”
“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有人特别喜欢您写的《独自下的传统》。那时我还小,到书店里去看抢购的场面很感人。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台北有一位叫李敖的大作家,可是没想到今天我会见到您!”
又一辆公交车驶过来了,可是姑娘和李敖又放了过去。他们似乎早在上辈子就是老熟人、老朋友了。虽然她的年龄比李敖年轻了近三十岁,可是,他们的交谈却显得十分融洽。他们站在公交车站的候车台上,谈了很长时间,直到姑娘的肚子饿得咕咕响的时候,她才发现夏日的晚霞已染红了天边,才知道不能再在这车站上浪费一位作家的时间了。姑娘不无歉意地告辞说:“我要回学校了,现在您也该回家了,真对不起,为我您在这里耽误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李敖说:“不行了,现在你就是回学校去,也怕早就过了吃饭的时间。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请你吃顿便饭吧!”
姑娘的脸色红了:“不,这怎么好意思呢?您现在连我的名字也不知道,如此萍水相逢,我怎么可以吃您的饭呀?”
李敖说:“你叫什么名字,你可以现在就说嘛!对了,我还没问你在哪一家大学读书呢!”
盛情难却,姑娘只好随他向附近的饭店走去。路上,她告诉李敖说:“我在文化大学读美术系,马上就要毕业了。我的名字叫王志慧,小名叫小屯!”
“小屯?!这个名字太好了!小小的屯子!我们东北老家有许许多多的乡村,都叫小屯子,你的这个名字叫我马上就想起我的故乡啊!”李敖高兴得神采飞扬。只因为王小屯这个半土不洋的名字,忽然将他们之间的关系拉得更近了。王小屯也不再像初遇时那么腼腆矜持,李敖的平易近人和渊博的学识不能不让王小屯心动。
他和她一路交谈着,不知不觉地来到路旁一家名叫“罗曼蒂”的法国大餐厅。
李敖和王小屯边吃边进人了倾心的交谈。他和她谈得那么投机、那么融洽。从小喜欢文学却投考美术专业的王小屯,在学识渊博的李敖面前,变成了一个虚心的小学生。她感到今晚的邂逅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幸运的开始。这顿饭一直吃到夜深人静,她和他还言犹未尽。可是,餐厅要下班了,王小屯只好和李敖依依分手道别。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李敖和王小屯开始了长达八年的爱情长跑。这期间,李敖又一次从事业的低谷中挣扎出来,重新成为了台湾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在李敖的熏陶和影响下,天资聪颖的王小屯在文化大学毕业以后,投考了中兴大学的中文系。1992年3月8日那一天,王小屯终于成为了李敖名副其实的妻子。李敖在经历了大半生的风风雨雨以后,总算最后找到了他最理想的爱人,真正组成了一个和美温暖的家庭。在他们新婚的时候,李敖请来陈兆基等四位朋友做他和王小屯的证婚人。李敖亲笔在他们的结婚证书上写下四句话:
证人从老,
证书从俗。
正朔从伪。
三从出炉。
这是四旬寓意深刻的话,也是李敖多少年来对自己终身大事的系统概括。
不久,李敖又喜得一女一子。在李敖步入知天命之年以后,他的多彩人生又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让李敖难以忘怀的是,他在第二次出狱后不久——1984年春天,他终于得到了萧孟能当年诬陷他并让他无辜蒙冤的铁证,以萧孟能犯有“窃占罪”提起诉讼,历经几审,当年的10月10日台湾“最高法院”判处萧孟能犯有伪造公文罪和窃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李敖又在那曾经败诉的法庭上与仇人对垒。他记得在那次最后的庭审之前,在法庭外边等候开庭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个女人向他飘然走来。她穿着他所熟悉的黑色裙子。白色的短衣。她仍然像在新城萧家初见时那么漂亮。胡茵梦的面色有点惨白,她站在庭前远远地向坐在椅子上的李敖凝视着,眼神里有些迷惘。胡茵梦身后紧紧跟随着一个人,他就是萧孟能。原来胡茵梦又是来为萧孟能的官司出庭作证的。
李敖没有再怪罪胡茵梦。因为她现在早已不是他的妻子了,她完全可以以陌生人的身份出庭,替她认为值得同情的任何人作证。
“李敖…”胡茵梦怯怯地走向李敖。李敖也不回避,因为回避也来不及了,他只好站了起来。半晌,还是胡茵梦先开了口,她说:“你老了!……”
李敖笑了笑:“和你一样老了!”
胡茵梦苦笑:“你看我的头发剪短了。”
李敖说:“你当年不是预言要当尼姑吗?还应该剪得更短一些才是!”
胡茵梦不想和他斗嘴,只朝李敖浅浅地笑了一笑,转身轻盈地离开了,独自向着法庭走去,那是她必须要去的地方。因为几年前她为萧孟能所作的伪证,今天必须由她出面澄清。
随她走上前来的是萧孟能。他不敢和李敖的眼睛对视。他想走开,却又让李敖迎面拦住了,李敖无意在这种时候去难为萧孟能,他仍旧以从前老朋友一起谈话时的口气,对他拍拍肩说:“孟能,你没有想到吧,你先前告我坐了六个月的牢,今天我也要告你坐六个月的牢。如果法庭当真这样宣判,那么就是天理人心使然。因为我们的恩怨这就扯平了!”
萧孟能尴尬地笑了笑,想走,被李敖一把扯住了,说:“孟能,你放心,我会对得起你的。将来有一天你死了,小R不理你的时候,我们朋友一场,我还会买个金棺材送你的!”
萧孟能听了李敖的话,欲言又止。他忽然觉得自己的嗓子被什么东西给卡住了。他心里有许多的痛悔、失望和自疚,他觉得在李敖的面前抬不起头来,就在他难堪万状的时候,法庭里传来了法警敲响的铃铛声……
烟尘弥漫千重雾,
辛苦或先楼前树。
达者无为无不为,
且为后世铺长路。
这是李敖在出狱后信笔写下的诗。有时候他在无事的时候也会思念从前和他一起生活过的女人。胡茵梦更是李敖不时想着的人。可是,不知为什么,他再也看不到她主演的电影了。
好在李敖不断有新的慰藉。他和王尚勤所生的女儿小文终于去美国留学了,她可以在自己生身母亲的身边安心就读了。1994年李文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还拿了一个教育学士的学位。王尚勤也终于在和文先生共同生活了十五个春秋以后分手了。只是让李敖始终牵挂不已的是,他在最困难时期的情人小蕾,虽然就和李敖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可是,这么多年来,李敖却再也不曾见到她那熟悉的身影。
小蕾今在何处?也许她是隐居在台北这个三面临水、一面傍山的城市里,有意不再与李敖相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