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37200000019

第19章 有氧信息时代的英雄们(1)

十.如日中天的“学术超男”

1.“学术超男”易中天

2006年,中国媒体最关注的公众人物既不是“超女”,也不是芙蓉姐姐,而是在百家讲坛上叱咤风云的学者——易中天。

凭借着《汉代风云人物》和《品三国》两部系列作品(包括音像和图书资料),易中天在中华大地上刮起了一股文化风。一时间,三国故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电视观众和读者们像追逐娱乐偶像一般追逐着这位学术明星。而易中天的《品三国》系列书籍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市面上凭借着庸俗的炒作手段勉强支撑销量的所谓畅销书系远远地甩在后面,并长时间地霸占着畅销书排行榜的榜单前位。

为什么原本阐述学术话题的著作能受到普通大众的追捧?为什么原本是传播学术思想的电视节目会成为万众瞩目的黄金栏目?易中天的成功是否隐藏着什么秘密?

易中天是我们这个有氧信息时代最典型、也是最杰出的有氧信息制作英雄。虽然被冠以厦门大学教授的头衔,但易中天的知名度和受关注程度却远远超过其他的学者和教授,其中的奥秘并不完全在于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在肯定易中天先生的学术实力之余,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中国,比易中天学术功底更为深厚的学者大有人在。易中天自己也坦然承认这一点。

但我们同样应该清楚的是:即便学术实力远超过易中天的人,也很难取得和他一样的成功。因为易中天的成功,并不是单纯学术意义上的成功,而是信息传播方式的成功,是有氧信息的成功,这种信息传播方式上的竞争与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观点上的竞争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更重要的是,易中天要面对的传播对象和传统学术交流的传播对象也不在同样一个层面上。因此,要想破解易中天的成功之谜,就不能在学术的层面上转圈圈。只有对易中天的信息传播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才能真正拨开迷雾,看清学术超男的真正致胜法宝。

在厦门大学,易中天究竟怎样备受学生的喜爱,我们并不知晓。但我们确实地知道,易中天这个名字“如日中天”是从他登上百家讲坛栏目开始的。

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争论着“究竟是易中天捧红了百家讲坛,还是百家讲坛捧红了易中天”,这个问题显然不能简单地做出回答。没有百家讲坛这个吸引眼球的平台,易中天的影响力也许要经历更长的时间才能凸显。但没有易中天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学者,百家讲坛又怎么会成为吸引眼球的平台呢?我们很难比较二者对彼此的影响究竟谁大谁小,比较公允的看法是: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达成了共赢的结果。

当我们在《百家讲坛》里欣赏易中天先生风趣幽默的语言时,大概不会想到,早在1988年,易中天就撰写了《〈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这样学术性极强的作品。易中天首先是一位严肃的学者,其次才是一位温和的文化普及者。虽然这些严肃的学术著作提升了他在学术圈的影响力,但这些著作并没有让更多的圈外人关注到他。与他的学术著作相比,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所讲的东西显然更加通俗化、大众化、轻松化和趣味化。无论你拥有多少历史知识,都能听懂他的讲座。这并不是出于偶然。按照百家讲坛某工作人员的说法,百家讲坛的主要受众定位在中学生层面。百家讲坛的栏目制作方给学者们提出的要求是:要让中学生听得懂。

事实证明,这个要求是极其正确的。以中学生作为目标观众,实际上就是要求学者们降低门槛,减少术语的运用,关注到孩子们可能感兴趣的部分并加以放大,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让节目的制作者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做法最终吸引到的最主要的观众群体却并不是中学生,而是为数众多的成年人。在百家讲坛成为最吸引眼球的栏目的日子里,正是这些成年人在电视机前忠实地守候着。当易中天先生出版自己的大作《品三国》后,正是这些成年观众或准成年观众充当了购买的主力军。

从常规思维的角度讲,这种的结果无疑是出人意料的。但是从有氧信息传播的角度看,这种结果完全是必然的。假设你在墙上挖一个洞,如果你能让网球通过的话,那么乒乓球也一定能通过,而且更顺利。在信息传播领域,扩大影响范围的最保险的方式就是把你的洞挖得足够大,让尽可能多的人通过。

把狭窄而艰深的学术通道挖得更加宽敞明亮,让普通大众也能从中获益,是《百家讲坛》的宗旨。这一点听上去似乎很容易,却并不容易做到。

2.易中天与《汉代风云人物》

《汉代风云人物》是一档讲述西汉历史的电视节目,实事求是地讲,如果真的希望彻底研究一下这段历史的话,最好的办法也许是阅读《史记》和《汉书》,而不是看电视。但百家讲坛面对的主要观众并不是通读过《史记》和《汉书》的严肃观众。很多人在观看这档节目时,甚至对西汉的历史一无所知。这种情况的存在,虽然决定了易中天不可能在学术性上对节目有过高要求,却也给易中天以很大的发挥和创造空间。

讲历史,从来都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讲事,一种是讲人。

以事为中心讲解历史,就和正统的历史教学差不多,从公元前到公元后,一年一年讲起。这样的讲述方式虽然很全面,但趣味性不浓。收看百家讲坛的大多数观众并不是抱着全面了解西汉历史的目的坐在电视机前的,当他们发现自己正在收看的是类似于正统历史教学的编年史时,手中的遥控器很可能会转向。所以,易中天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讲解历史——讲人。在《汉代风云人物》中,易中天讲晁错,讲袁盎,讲窦婴,讲韩信,讲刘邦。把历史事实连接在一起的,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这与简单罗列的枯燥的史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哲学里讲,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没有任何人能够脱离人际关系而存在。哪个没有朋友,谁又没有敌人?尤其是在历史舞台上表演的历史人物们,其人际关系就更是错综复杂。把这些延展性极强的人际关系理清楚,无论对演讲者,还是对观众,都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易中天在《汉代风云人物》中充分利用了这种人际关系的延展性——袁盎的故事是从晁错引出来的;韩信的冤死又为刘邦的登台埋下了伏笔。这种利用历史人物关系的延展性来组织历史讲解的方法,使得整个讲解浑然一体,十分自然。

我们现代社会常说的一句话是“对事不对人”,一般说这句话的都是领导或者老板。但扪心自问,我们生活中更多的时间都是“对人不对事”。任何事都是由人引起的,没有人就无所谓事,历史就更是如此。历史评价,首先涉及到的,就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史记》也好,《资治通鉴》也罢,作者的评价大多都是冲着人去的。

对专家来说,最难做到的事情之一是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术语保持敏感,以及对非专业人士的接受能力保持敏感。也许你也曾经听过那种“术语满天飞,哈欠满地打”的学术讲座,如果你不是该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的话,相信周公很快会把你叫入梦乡。而那个满口术语的家伙还在自我陶醉地进行着演讲。

与大多数人猜测的相反,那些习惯于频繁使用术语的人未必是想要卖弄自己的学识——他们甚至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在使用大量的距人于千里之外的术语。当人们失去继续聆听的兴趣的时候,他们也许会一头雾水,以为是自己的学术观点并不被人认可。这些人长期生活在使用术语的环境中,术语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普通话。更重要的是,术语的使用可以大大简化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一个需要几十个字才能解释清楚的现象,只要两个字的术语就可以高度概括,换作你是他们,你会选哪个?渐渐地,他们已经懒得去解释他们所熟悉的大部分术语。甚至,在潜意识里他们把自己掌握的术语当成了人人都应该懂得的普通话。

但术语毕竟不是普通话。每多使用一个术语,就意味着多一分失掉观众的危险。这则有氧信息的铁律,易中天十分清楚。所以,在《汉代风云人物》以及其后的《品三国》中,易中天一直在积极地贯彻有氧信息的“简单化”原则,极力避免使用术语。对于任何可能导致观众理解困难的词汇,易中天都会做出详细而生动的解释。

比如易中天讲晁错时,曾介绍过一个替晁错喊冤的大臣,他叫邓公,官位是“谒者仆射”。这里的“谒者仆射”便是一个中国历史中的术语,不专门研究历史和古汉语的人是不会明白这个名词的意思的。而易中天又是怎么解释的呢?他说:“用现在的话说,相当于副部级。”这个解释已经浅显得不能再浅显了。不要说中学生,恐怕小学生也一样听得懂。

“简单化”原则和“受众导向”原则的贯彻,让易中天的讲座降低了门槛。但想要留住观众,仅仅凭借着这些方法还不够。为了尽可能吸引观众,易中天还十分巧妙地使用了诸多手段将枯燥的历史包装得趣味横生。这也是有氧信息至关重要的原则——“趣味性”原则。

易中天先生显然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他非常善于将简洁枯燥的史实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

幽默是有氧信息的一个重要元素,但却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元素,因为幽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天分。后天学习也许能提升一个人理解幽默的能力,却很难让他学会制造幽默。很幸运,易中天不仅仅是一位严肃的学者,他同时也是个非常幽默的人。

这一点,在《汉代风云人物》讲韩信一节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易中天曾讲到韩信身上有一把祖传的宝剑,当解释为什么身背宝剑是贵族身份的象征时,易中天这样说道:“我们看武侠小说,大侠用剑,你看有没有一个大侠用斧头的,或用两把铁锤?不成体统,只有一身长衫,手上拿一卷书,这儿配一把剑,风流潇洒,剑很高贵的。”一边说,一边还配合着动作。真是声情并茂。

讲宝剑的高贵非要拿武侠小说做例子吗?非要配合着动作“扮演”大侠吗?当然不是,但这样做一定会比单纯的讲解吸引更多的观众,你说是吗?

当谈到韩信青年时代的生存状态时,易中天更是毫不吝惜地使用现代大白话:“招募低级公务员的时候大家都不招他,他也不会做生意,整天挎把剑,啥也干不了,到处混饭吃。”联想韩信后来叱咤风云的形象,易中天的这种描述在体现其平易近人性格的同时,也加大了人物前后的反差,幽默效果自然出来了。

韩信投奔刘邦后,并没有立刻受到重视。易中天说,刘邦一开始只是给了韩信一个“连敖”的工作。连敖是什么呢?“就是接待员,公关先生,韩信这个人长得比较体面,是一个帅哥。”

我们都知道帅哥往往是年轻一代才愿意使用的词汇,易中天把韩信形容成帅哥,在增添表达的幽默感的同时,无疑也让青少年观众对他的印象加了一分(永远不要忽视共同语言的力量)。

后来韩信觉得自己不受重用,跑掉了,萧何去追,等到萧何回来时,刘邦生气了。易中天是怎么描写刘邦生气的呢?他有没有说“刘邦脸色铁青,胡须乱颤”之类的套话呢?没有。为了加深观众的印象,易中天说“刘邦一看萧何,浑身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你他妈跑哪儿去了?”

在我们的印象中,学者一般是不讲粗话的。所以,偶尔听到,除了惊讶外,我们也会觉得挺有意思。易中天先生为什么要为刘邦的台词加上一句国骂呢?

历史上刘邦是一个言行粗俗的人,为了羞辱儒生,他甚至会往人家的帽子里撒尿,你说这样的人不是流氓是什么?也难怪有人叫他“流氓皇帝”。你想想流氓生气的时候能说什么?虽然古人的国骂和现代人不会雷同,刘邦本人也绝对不会说出“你他妈”这样的字眼。但是,刘邦骂人是绝对符合他的性格和当时的心情的。易中天先生使用的国骂为观众们生动、神似地描绘了刘邦的形象。

后来,刘邦在萧何的劝说下,终于封韩信做了大将军,并和韩信谈论夺取天下的事情。韩信为刘邦分析当时的战略形势时,谈到了西楚霸王项羽的缺点。在这里,易中天又创造性地为韩信设计起台词来,说“项羽小气……印铸好了以后,项羽捏到手上,他舍不得给,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磨过来磨过去,最后磨得这一个方印都磨成圆的了。”

我们当然知道韩信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这句让我们捧腹的台词完全是易中天先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可是历史上项羽吝于封赏也是真实的,所以即便说得有些夸张,也是有历史依据的。

除了通过“联系兴趣点”手段来制造幽默气氛外,易中天充分利用了有氧信息的另一个重要原则——节奏明快。

在这个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时代,如何把握信息传播的节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传播的节奏太慢,会让人失去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可节奏太快,又会让人无法跟上信息传播者的思路,最终也会导致受众放弃。合理而明快的节奏是最佳的选择,而在信息节奏的把握上,易中天先生做得非常出色。

3.易中天与《品三国》

《品三国》是百家讲坛的黄金招牌,很多电视观众认识百家讲坛就是从《品三国》开始的,其在百家讲坛创下的收视率至今没有其他同类节目可以打破。根据同名节目编写的《品三国》系列图书更是创造了国内图书出版界的纪录,很多书店甚至卖到脱销。可以说,在历史类题材的讲座中,《品三国》创造了一个神话。也正是凭借着这个神话,易中天才成为了举国皆知的学术偶像。

《品三国》这个节目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汉代风云人物》的延续。与《汉代风云人物》相比,《品三国》是一款更为彻底地贯彻有氧信息原则的节目。它在继承《汉代风云人物》优秀基因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能够吸引观众的有氧信息元素。

在讲《汉代风云人物》时,《汉武大帝》在国内的影响还比较大,所以在节目的开篇部分,易中天就引用《汉武大帝》以增强信息的“时代感”。在讲《品三国》时,易中天继续遵循“用熟去生”的原则,一开场就引用了妇孺皆知的一首诗词——苏东坡的《咏赤壁怀古》,并在现场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遍。

百家讲坛荟萃了国内众多知名学者,但是在百家讲坛上朗诵诗词的人并不多,能够饱含感情地朗诵诗词的人就更少。易中天采取朗诵的方式表达苏东坡的诗词,本质上是一种表演。有氧信息是非常强调通过表演的方式来传达信息的。再平凡的信息,一旦以表演的方式表达出来,也会吸引大量的注意力。尤其是,当这种表演出人意料的时候,效果就更好。

人类的天性让我们总是对意外充满期待。以讲历史擅长的易中天朗诵诗词就是一种意外,而且这种意外的表演也的确收到了易中天意料之中的效果——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这种掌声在整个百家讲坛栏目中都是不多见的。

当然,易中天朗诵这首诗词并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也不单纯是为了展现他的朗诵功力,更加重要的是,为了引出一个人——周瑜。

同类推荐
  • 解放生命

    解放生命

    考尔的每部作品都短小精悍,主题鲜明,虽是百年前的作品,但结合当下我们经历的金融危机、全球变暖、地区冲突、民族冲突、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压力等诸多问题,重温其作品,能给迷茫中的人们带来一些宽慰和找到生活的本真,告诫人们在经济社会里,追求成功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我们追求成功的目的。
  • 天使就在你身边

    天使就在你身边

    本书通过101篇感人的心灵故事,如一罐罐香浓暖心的鸡汤、一股股清凉解渴的山泉、一块块填补胃肠的面包,解救人生风雨中那些孤独的、麻木的心灵,打开一条通向春天的小径,一扇扇通往天堂的心窗。
  • 史玉柱内部讲话

    史玉柱内部讲话

    史玉柱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一蹶不振的创业,成功和规模,不能避开风险,创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唯失败才让“二次创业”走得更好更稳。创业不时刻需要一颗理性头脑来规划蓝图,更需要秉持一颗百折不挠的心将梦想落实于行动。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在成功面前忘记风险,如规模过大,战线太长,忽略现金流等等,纵观商海风云,每个失败的创业明星企业都有某些致命的关键风险问题。只有具备风险管理精神的企业才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愈挫愈勇,只有秉承“东山再起”胸怀的企业才能走得更高更远。韧性创业“英雄”史玉柱,是如何指引巨人王国,使其成为死而复生,缔造企业神话的呢?相信你从这本书可以找到答案。
  • 如何发挥你的最大优势:潜能

    如何发挥你的最大优势:潜能

    这是一本比其他同类书更给人启迪与指引的经典,作者科利尔并未向你鼓吹什么个人的观点和主张,也没提出一些让人深不可测、难以实施的法则,尽管这本书已经出版了50多年,但其阐述的这些精神法则至今仍然管用!本书的核心主题是,只要你能想到和相信的东西,你就可以实现,作者通过无数有力的事实向读者证明了这一朴实的真理。本书是科利尔继《SecretofAges》(中译本《成功是一种信念》)一书后的另一本经典之作,常销数十年之久,并被译为多国文字,影响和改变了几代西方人的思想与生活。
  •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情感名言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情感名言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热门推荐
  • 一个民谣歌手的日记

    一个民谣歌手的日记

    民谣很穷,一把吉他。民谣很富,四海为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生活中的管理学

    生活中的管理学

    本书深入浅出的举出一些管理与生活紧密结合的例子,相信对于读者了解我们的生活以及其与管理的密切关系会有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吧,掌握未来的钥匙,开启美好的生活。
  • 剑逆神皇

    剑逆神皇

    星空浩瀚,宇宙苍茫。昆仑界存在于这茫茫宇宙中不知千万年。天地灵气在这片广袤的大陆汇聚,滋养着这片神奇的土地。时光荏苒,岁月沧桑。神的逍遥,仙的飘逸在昆仑界成为亘古不变的传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惊涛拍岸、白雪纷纷。大陆中到处是神奇壮观的风景。雕楼画栋的城池,神秘莫测的宗门,芸芸众生膜拜着神皇,追寻着飘渺的永恒······
  • 觉醒之武道至尊

    觉醒之武道至尊

    神武血脉,君临天下,金刚之身,问鼎苍穹!仗剑四方,笑傲苍天,神挡杀神,佛阻灭佛!
  • 穿越之东边飘来一片云

    穿越之东边飘来一片云

    直男田雨穿越了,穿到了满是汉子的世界,然后一路种田的故事。从小爹不疼,么么不爱的,田雨艰难的活到了十岁,然后果断被卖掉。被卖之后,他的人生仿佛开了挂,遇上了好人家,遇上了贵人,生活无忧,后来又大难不死,与竹马喜结连理。标准的种田文,小甜文,结局肯定HE。
  • 活着再见:我们曾执行过的特殊任务

    活着再见:我们曾执行过的特殊任务

    军校还没有毕业,“我”便在一次特殊筛选时被选中,加入了一个神秘得“我”到现在都不清楚的特殊部门。在经历了“枪毙死刑犯”“缉查私造枪械团伙”之后,“我”的战友一个个牺牲,“我”也在这些残酷训练中慢慢成长。最后,“我”接受了上级命令,前往金三角的监狱卧底,开始了一场无间道式的特殊任务。
  • 什么时候我才能成为大佬

    什么时候我才能成为大佬

    他不想打打杀杀,只想赚赚钱··可这样如何才能在强者如云的世界成为大佬!
  • 诸天乱入群

    诸天乱入群

    曾经的九州大帝楚怀香穿越到地球变成了一条狗,浑浑噩噩一年后,苍天感动,系统加身。只是这个系统貌似有点怪,等等“东方不败”“傅红雪”“女帝水云姬”“天蓬元帅”卧槽?!系统你确定这些货是我的群员?楚怀香扇了自己一巴掌,嘶!挺疼。
  • 101绝密爱恋

    101绝密爱恋

    凌乱的头发,红红的嘴唇,欲求不满的眼神再加上衣衫不整……他们家的BOSS这是被人给强暴了么?究竟是谁有这么天大的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