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既不是一个成功的投资家,也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我觉得我过去可能还想往实业家的方向发展,现在实际上是一个投资者,说难听点儿就是一个资本家的身份。“巨人”已经是一个资本领域的品牌了,我更喜欢“资本家”这个职业。
——史玉柱给自己的人生定位
背景分析
史玉柱认为,自己早已实现从一个做实业的企业家向做投资的资本家转变。在巨人投资有限公司筹备成立期间,史玉柱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新的巨人公司将是一个投资控股公司,我将出任法人代表,以生物制药、保健品为主,还是私营企业性质。巨人的牌子还要用,尽管它存在着许多污点。我的主管产业一定只有一个,在无风险的大前提下以参股的形式有限介入其他行业。”
史玉柱旗下产业众多,其中包括“巨人”、“健特”、“四通”、“《征途》”等,但是史玉柱的名片上只标明“巨人集团巨人投资公司董事长”一个头衔。史玉柱说,自己的事业主要就是以这个投资平台为起点,一步步向外参股。他强调,巨人这块都是自己的,下面的子公司开始有高管和合作伙伴的参股,比如《征途》,巨人投资了主要部分,还有二十几个高管持股。
史玉柱认为:“搞投资的更需要低调行事,无须任何宣传。”因此,尽管他非常擅长营销,经常让自己公司的产品广告在媒体上出现,但对资本运作和项目投资,他非常低调,往往是项目成熟之后外界才知道相关消息。
2003年年末,史玉柱将“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商标知识产权及75%的分销网络以11.71亿港币的价格卖给四通电子,也就是后来的四通控股。由于手里拿着大量现金,他又一次产生了投资的冲动。再三权衡之下,他决定投资银行业,并成为华夏银行的第六大股东,中国民生银行的第八大股东。
可是,在史玉柱给自己定位为“资本家”的时候,有些人认为他在投机。已经软着陆的史玉柱吼道:“我永远不会套现走人。”
他说:“在通过脑白金完成了基本积累后,我投资了金融,因为不想犯错误。但这块居然也有负面声音,说我们炒股票,搞投机。我拿着华夏跟民生股份四五年了,没卖过,这怎么算投机?从正面可以说很有眼光,但我做啥事都有人从负面说。当年我还债,80%的评论也是负面的。”
除此之外,史玉柱还将巨人的业务构成进行了划分,他说:“我一个是还在做保健品业务,(保健品)销售网络我们是75%在香港四通控股里面,25%还在我们自己手里;另外一块在做银行的投资,投了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这是为了公司资金可流动性的需要,我们必须放一部分资产作为可变现的现金储备。还有就是网络游戏。”
由此可见,此时的史玉柱并非当年巨人大厦时期的“吕蒙”,他的理性似乎已经达到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有着非常清晰的投资思路。对此,他表示:
“任何一个行业今年赚钱明年未必能赚钱。回过头来看这10年来的洗衣机、电视机行业,当时是很赚钱的,但是目前来看,没有一个成为朝阳产业,最后搞得大家都不赚钱,所以一个企业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但是搞多元化也不行,至少我认为自己不行。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结合比尔·盖茨与李嘉诚的路子:集中几乎全部的人力投入主营产业,集中一半的财力投入主营产业,留一半的财力投入容易变现且不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其他产业。当主营业务出现危机时,可以通过这一块在现金流量方面给予支持。”
史玉柱对“李嘉诚+盖茨”的模式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比尔·盖茨做专业领域的“纵”,李嘉诚做投资规模的“横”。前者死认准一个产业,在一个产业做透,使股价迅速增值,而后者是看什么行业赚钱便做什么,涉及的行业有几十个。李嘉诚是以投资家的身份,通过高明的投资手段、严密的项目论证,使其集团规模扩大的。这两个企业领袖人物,是他一直在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巨人大厦失败之后,史玉柱凭借脑白金不仅还清了老百姓的债,还获得了丰厚利润,使手上的现金越来越多。很快他便捕捉到了银行的机会。所以在外界还在讨论保健品生命周期的时候,史玉柱手里已经握有22亿银行股票。
除了保健品、银行业之外,史玉柱一直没有放弃IT行业。对他而言,网游是逃避现实的另一个江湖,“在那里大家不分高低贵贱,没有什么烦恼。”软件程序员出身的史玉柱在房地产、保健品、银行等领域转了一大圈之后,以这种近乎完美的方式回归IT产业。“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感觉很好,退休前我只会做这一件事。”
拓展分析
史玉柱认为:全国性银行不会破产,首先是管的人多,上市银行有证监会管它,银监会管它,股民在管着它,相对来说它犯错误的概率要小一些。全国银行真要出问题了,国家要管它,因为牵涉到稳定问题。所以,考虑到这几个因素之后我们投资上市银行。
融资困境,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绊脚石。从某种角度上说,民营企业家通过参股融资,并购金融公司的方式,是一种可操作性极强的解决方式。这样可以不提高财务杠杆,用资本化的方式,便轻松地完成企业的资本要求。对于大多数规模无法达到上市公司要求的企业来说,这是除去囤积现金,提高风险准备外比较好的一种方式。
同时,这种资本融通机制也是一种实现企业价值多元化,降低经营风险的好方法。当代大多数跨国公司都采取资本多元化的方式,实现企业经营的稳定。
在投资组合上,采取稳定和注重长期投资的策略,也有助于实现公司本身的价值。这在国内不少企业的经营中,也可以看到成功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