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清朝是中国历史军事技术最无成就的一个朝代:军事技术最缺乏自主创新、在被外国列强用武力打开国门之前,清朝的军事技术非但停滞不前,而且比起明朝都大幅倒退。如果说,一场战争的胜败取决于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话,那么,一场战役的成败绝大部分会取决于武器。晚清与外国打得每一场战役其实都输在武器上,而与其他形而上的因素无关。那么,清朝的武器为什么会落后呢,其军事技术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发明家戴梓的结局完全可以说明,清朝的军事技术之所以落后,完全是因为满清政府的愚蠢。
1、发明家戴梓
戴梓出生在思想活跃的杭州,其父是明末的火器制造专家,由于受父亲影响,戴梓自幼便醉心火器研制。满清入关后,他投身于清军。当时,康熙正在统一天下,戴梓为八旗军创制和装备了“威远将军炮”、子母炮,这些先进武器在击败“三藩”和准葛尔势力时立下了非凡的功劳。在平定准葛尔叛乱时,戴梓向康熙献上了一种连环铳,它一次可发射二十八颗弹丸,其原理与现在的机关枪完全一致。叛乱份子们手拿着大刀长矛在这种机关枪的火力下冲锋,其下场可想而知。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戴梓不仅没有因此获得赏赐,反落得一个让人扼腕长叹的命运。此命运的造成表面来看,是因为外国科学家南怀仁的嫉妒。当时,戴梓用了八天的时间,便仿造出一种欧洲发明的新式大炮,而饭桶南怀仁花了一年时间也没有仿造出来。按照现在的理解,照葫芦画瓢本该是最简单的事情。可南怀仁就是画不出来,大概是因此,南怀仁很是愤恨,在削平葛尔丹势力后,他向康熙帝诬告戴梓私通日本。据史料记载,康熙因此而“听信谗言”,将戴梓发配了辽东,由此而终结了他的武器研制生涯。戴梓到辽东后,只好以卖字画为生,一生贫寒,郁郁而终。
现在来看,戴梓的名气并不是很大。好多人并不知道中国还有这样一位军事天才,险些就让中国的军事技术像人口一样领先世界。但在当时,特别是康熙四处平天下之时,朝廷上下对此人(他的官职并不大,用现在的话来将,不过是一个后勤中级领导干部)可谓知根知底。因为他能用自己设计的武器以最小的代价换得最大的胜利,在满清兵力并不多的情况下,他无疑就是救世主。
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吹捧还是客观事实,康熙皇帝决不是一个缺乏判断力的君主。他不可能不知道戴梓的才干远在南怀仁之上,以他的英明,他为何仅凭南怀仁一面之辞就给戴梓定罪?一向渴望、尊重人才的他难道不知道戴梓是天下无二的人才?康熙皇帝为何容不得戴梓,却能够容留和重用比戴梓的军事发明平庸出数百倍的南怀仁呢?
如果我们了解满洲统治者对汉人的变态的防范心理,其原因就一目了然了。南怀仁的嫉妒只不过是为康熙的防范心理加了个注解而已。
康熙在平三藩、征服准葛尔、夺取台湾三次大战后,大清江山已稳如泰山,在这位武功已达到鼎盛的帝王来讲,飞鸟尽,良弓自然就要藏起来。戴梓的发明已经没有用处了,相反,他的发明对大清朝来讲反而成了一种威胁。按照满洲权贵的思路:戴梓可以给自己发明机关枪,他也可以为自己的敌人制造。这些人见识过机关枪的威力,他们无法接受万一对手有了这种武器后的现实。他们不是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的现实,而是把这种现实彻底扼杀掉。
所以,戴梓的结局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事实上,戴梓应该感到万幸,他的主子康熙帝还算仁厚,留住了他一条命,辽东虽然寒冷荒芜,但毕竟他还活着。
另外,戴梓受到被流放的命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是汉人;而南怀仁不是汉人,是个“非中国人”,这大概正符合了满清统治者的自我定性认识,他觉得相对于汉人,这个“非中国人”是自己的同类。
满清统治者将戴梓“活埋”,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这种不可估量在后来对外战争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现。每场战役的屡战屡败让早已腐朽的满清政府更加雪上加霜。
康熙之后,自命“十全老人”的乾隆见满洲八旗军因为严重腐化而战斗力下降的时候,为了挽救满洲的“弓马”根本,使其不致失传,在当时欧美正值工业革命,火器突飞猛进之际,他居然愚蠢地下令八旗军废用大炮等热兵器,以增强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的使用能力。我们今天可以知道,乾隆的荒唐与愚蠢,不是我们所能想象出来的。
戴梓出生错了时代,同时也选择错了服务对象。他不知道自己所服务的满清是一个自诩为愚蠢与荒唐的朝廷,那么,这种愚蠢是怎么来的呢?是他们与生俱来还是后天自学成材的呢?
一切事情都应该晚明开始说起。
明朝的火器水平
早在明朝时,中国的兵器水平并不落后于西方,尤其是在火器上。当大明帝国主宰于中华时,中国的火器生产和应用程度超过了之前的历朝历代。明朝自主创制了地雷、水雷、喷筒、手铳、大炮等数十种火器。
当然,这种火器的发展还是因为受儒家传统重文轻武的影响,汉族军人普遍没有突出的骑射功夫。因此,明朝军队对冷兵器作战能力并不擅长。而要对付北方牧、猎民族,明军只好求助于火器。到了明中期以后,由于军队腐败,明军的战斗力就更加依赖于火器,明政府也就更加注重火器的研发和引进。
事实上,从明朝中期开始,欧洲的火器研发与使用能力就开始超过中国,但因为明朝积极应用火器的国策,军事装备的热兵器化仍然加速前进。这种加速主要表现在从葡萄牙那里学会了火绳枪,从日本那里学会了鸟嘴铳。
明代嘉靖到万历年间,明政府在大量制造火绳枪炮的同时,还全面发展了各种传统火器,包括改制明代前期的各种火铳,创制了快枪、多管铳、虎蹲炮,发展了利用火药燃气反冲力推进的火箭类火器和火球类、喷筒类、火禽火兽火车攻战类等各种燃烧性火器,创制了各种爆炸弹和地雷、水雷。这些火器连同引进的火绳枪炮,另外,明朝自己也积极培养火器方面的人才。明神宗时期的火器研制家赵士桢用了十五年时间除仿制成土耳其式噜密铳外,还研制成挚电铳、三长铳、双叠铳、迅雷铳等多种单管和多管火绳枪,他的成果受到明政府的广泛应用,他本人亦被嘉奖,明军对火枪的应用至此上升到一个新阶段。
天启年间,为了抵御满清在辽东的凌厉攻势,明政府向葡萄牙购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大炮————红夷大炮,并且仿制成功,大量地装备到了明朝的关宁军中。在1626年的宁远之战中,宁远城的十一门红夷大炮把努尔哈赤打得满地找牙。满清之所以长期攻不下明朝在辽西军事要塞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明军的大炮。
火器的应用,就要求军队的建制必须跟得上,随着火器的逐渐广泛应用,明军开始向适应火器作战的方向调整:在明成祖时期,明军就设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炮兵营——神机营。明朝末期,又建成了车炮营、鸟枪营、骑炮营和火器补给营等。神机营以外的部队,百分之十以上步兵都配备火器,明朝末期时,这个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二十。
由于明朝对火器的积极态度,明朝末年,明军的装备与世界最先进的西欧国家差距微小,明末时,明军与葡萄牙、荷兰发生了几次军事冲突,明军用火器打败了对手。如果明朝的统治能够延续下去,到十九世纪的时候,中国军队的武器,绝不会象鸦片战争时的清军那样,被打得哭爹喊娘。
明朝末年,中国军队向近代化转轨的萌芽已经依稀可辩。可惜,这一转轨的萌芽随着满清的入主中国而胎死腹中。
满清为什么这么愚蠢透顶,通过戴梓被活埋事件,我们已经略知一二。那么,他们这种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
何以愚蠢透顶
清朝是一个没有军事技术的朝代,这些野蛮人进入中原后,还用着他们曾经的野蛮方式来进行军事统治。他们还死死抱着“弓马取天下”的冷兵器观念不放。
当然,并不是满洲人一生下来就有这种观念的,这种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是:满清的强劲铁骑屡次击败在军事技术装备上优于自己的明军,并且最终征服了中国。
他们望着天下举着破烂的弓箭哈哈大笑,他们以为自己是凭着手中那张破烂弓箭打败火器装备的明朝军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满洲人对于当时先进军事技术————火器的研制、生产、应用,是不可能重视的。
在他们看来,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大炮抵挡不住细得可怜的箭的进攻。事实上,明朝之所以败亡,远不仅是因为满清的军事进攻,而是几种极为不利的因素合力的结果:饥荒、瘟疫和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拖住了明朝抗清的后腿,并且大大消耗了明朝的元气;崇祯帝朱由检连续的愚蠢决策使明政权自毁长城,丧失了凝聚力,导致大批军队倒向满清和李自成。
明朝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火器无用,而是因为明朝武器的优势已经不能弥补这几种不利因素造成的损害。反过来讲,如果不用火器,明朝灭亡会更快。没有火器,明军根本不可能把满清挡在辽西十八年之久,努尔哈赤肯定不会被大炮炸成偏瘫而活活气死。他那个时候难道不知道大炮是有很大威力的吗?他的死其实一点价值都没有,他在临死前应该告诉他的后代们,相信大炮。可他说的一番话却告诉他的后代,之所以自己被气死,就是因为天不照顾他。
另外,从戴梓事件上,我们可以看到,满清统治者对汉人的防范之心是非常大的。作为异族入主中原,清朝统治者对汉人反抗的恐惧心理自然敏感而强烈。而想要镇压汉人的这种反抗,他们想到的第一条就是防止先进的军事技术装备落入汉人手中。因为担心,所以惊恐;因为惊恐,所以将其泯灭。
满洲人虽然不相信火器能决定大局,但他们却尝过火器的厉害:在入主中原之前,成千上万的八旗兵在攻坚战中被明军用火器击毙。他们想得却不是自己得到这些火器,而由于自卑心理,他们不希望别人得到。这种思维方式让人感到惊讶与愕然,就似乎是一个马桶,因为害怕被别人先占上,就决定要毁掉。他们从不想,自己也能制造一个这样的马桶。
早在入关之初,多尔衮就曾立过这样的规定:大炮和火器等当时的先进武器只限于八旗军中使用,清军中的汉军禁止装备。
事实上,从多尔衮本人的角度来讲,这个措施是相当正确的。因为当时投降满清的汉军人数已经远远超过八旗军,这些军队如果拥有有先进武器,一旦降而复叛,八旗军肯定对付不了。另外,多尔衮只让八旗军拥有大炮和火器,可以大大增加八旗军对汉军的战斗力优势,可以更有效地震慑和控制清军中的汉军。
继他之后,历代满清统治者出于对汉军的防范,一直严格施行这一规定,直至鸦片战争以后,因为八旗军丧失战斗力,为了利用汉军镇压农民起义,才有所松动。但是,此时的满清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了。
我们纵观历史,任何一个朝代到最后都会走到腐化这一步,这一步是永远也不可避免的。那么,当一个朝代腐化彻底的时候,在面对外来武装冲突之时,武器就成了重中之重。但清军武器装备的不断倒退,不仅使之无力抵御外敌,镇压农民起义也越来越困难。及至两百多年后,面对太平军的冷兵器,腐败清朝正规军几乎完全没有武器上的优势,满清政权在农民军的凌厉攻势下差一点就被连窝端了。由于八旗军乃至所有的正规军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为了救命,满清不得不允许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组建“湘军”、“淮军”地主团练武装,开始装备外国先进武器,后来为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所迫,又不得不在全国范围内组建新式陆军,一律装备德式武器,所以后来新军起义时,满清政权就像纸房子一样地倒塌了。
满清政权为了压迫汉族而压制武器的应用和发展,乃至压制科技的发展,虽然能够得逞于一时,却弄得国衰民穷,不堪一击,走上了彻底覆灭的道路。在深重外辱和内乱下,为了保命,又不得不放弃对武器、科技的应用和发展的压制,但是,为时已晚,满清政权已经元气耗竭、威信扫地、人心丧尽,在耻辱中灭亡。
满清的作为,正应了一句老话:“害人终害己”。满清的结局留给历史的应该是这样一个教训:靠压制维持政权绝非强国之策,也非长久之计,实乃亡国败运自取耻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