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1900000001

第1章 顺治帝与“缓剃发令”

作为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所遇到的麻烦事肯定特别多。明清交替与以往朝代的交替很不同,少数民族代替汉族让少数民族自己很自卑,让汉族人很愤恨。这些矛盾不仅仅体现在战争、暴乱中,在一些传统习俗上也有种种矛盾。汉族百姓对亡国没有太大的触动,但对身体发肤却冲冠一怒,从而引起了清朝初期的“剃发令”事件,它是清王朝入主中原后的一个片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片段。

1、孙之獬的杰作

1644年,满清军队与明朝大将吴三桂联合将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赶出了北京。大清皇帝顺治入关,定鼎中原。第二年元旦,投降了清朝的明末天启进士孙之獬给顺治上疏,大意是说,您现在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却还是明朝那一套,“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原来,顺治入关后,许多明朝官员都投降了清朝。每当朝贺时,就有满臣与汉臣两班。满员自是剃发留辫,身着满装;而汉官仍是束发冠带而朝。满臣看汉臣很顺眼,汉臣看满臣脑袋后面的那根辫子虽然不顺眼,可也不敢说。顺治也并没有觉得汉官们的头型有多难看。一年多来,大家彼此相安,未生异议。

但孙之獬一提出这个问题后,顺治就开始对这位汉人的“忠心”考虑起来了。其时,大顺军受挫,已不成气候,清军又占领了大半江南的确,天下大局似乎已定。顺治觉得,应该颁布“剃发令”,于是下令:凡是清军所掌握的地区在十日之内,尽行剃发蓄辫。凡是不剃的、迟疑的、上表章请求保存明朝制度的,一律“杀无赦”。在下剃发令的同时,顺治还表扬了孙之獬忠心:不意降臣中有作此说者。

顺治不知道,孙之獬完全是因生气才上的那道疏。此人一投降满清后,就竭尽所能地展示自己忠于新朝廷的决心。首先就是别出心裁地剃发,站进满臣行列里。满臣觉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不让他站在自己的行列里。他碰了一鼻子灰,就想再回到汉臣行列,汉臣又以其剃发,从而完全地成了汉奸而不纳。在愤怒之余,他才给顺治上了一道疏。正是这位汉人的杰作,让几百年后的我们知道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十个血淋淋的字。

此令一行,意料之中的,天下哗然。怕死的人涕泣就剃,不怕死的宁死不剃。原本心理上的满汉矛盾更加激化。据说,“剃发令”下达到各地官府后,各地官府的官员们就令剃匠负担于市,强行剃发。

每个剃匠都提一个挑子,大致形状是这样的:一头是个小火炉,上有铜盆,温着热水;另一头是一个小柜子,抽屉里放着理发工具。沿着小柜子后板正中,竖着一个十字架样的木架。而十字架出头部分就是用来挂人头的。当时,“檄下各县,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语,令剃匠负担游行于市……”所谓“剃匠”,当时都是头戴红缨帽的旗兵,一组三四人。其中一个掌剃头刀,另外两三个人,抱着鬼头刀。接受剃发的用剃头刀,并能享受到诸如热水、手巾的待遇;抗拒剃发的,就只享受一样,冷森森的鬼头刀,最后把脑袋挂在那个十字架的竖杆上,“剃匠”们又继续“游行于市”了。

后人议论此劫时说道:“此皆孙之獬一念躁进而酿此奇祸。”

这位汉人孙之獬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会有如此杰作?早在明朝时,他官至侍讲,禄位在文官里并不低。投降满清后,曾因操练乡勇有功,升为礼部右侍郎,后又领兵部尚书衔去招抚江西。由此看来,无论在哪一朝,他都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往往就是这种人,虽然读了十几年圣贤书,但就是不知道操守是什么东西。他的“处世哲理”就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我们今天看这段历史,虽然是孙之獬提出了剃发主张,但真正把它落到实处的却是顺治。小人物做坏事,虽然与大人物做的坏事相比,只是鸿毛与泰山之比。但他的下场肯定要比大人物悲惨的多。两年后,山东谢迁起义,跑到淄川(孙之獬的老家)把他抓了起来。并杀了他全家,万民称快。正所谓:“怨毒之于人也大矣!”

谢迁为了给天下人解恨,说:“贪得一官,编天下人之发。我现在给你种上头发。”这些并不懂头发是不能种的农民们在他的脑袋上凿了个洞,插了几根头发,孙之獬忍不住疼痛,昏死过去。农民们还不解气,又把他给活剐了。大概就是朝廷所谓的凌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个人,居然用了“之獬”这样的官讳。“獬”,是一种名“獬豸(音会)”的兽。《异物志》说它“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其不直者,闻人论则咋其不正者。”不知孙之獬自己当初起名的本意是否如此,可看他在两朝的所为,的确是名实相符。

2、“缓剃发令”的颁布

中国五千年儒家思想讲的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和“守身如执玉”的基本孝道。孝道又是历代“以孝治天下”的政教主张,帝王们都必须要遵循。在这种思想的教导下,贩夫走卒们都会把生前脱落的头发、牙齿,在死后叫人跟自己的身体一起埋葬,以“还之父母”。

顺治下“剃头令”之前,反抗清军的主要是明朝的残余部队。可当“剃头令”下达以后,诸多老百姓也站到了清军的对立面。在这场留发与留头的对抗中,最悲壮的当数“江阴十日”了。同年闰六月二日,江阴县令方亨严申“剃头令”,江阴的众多乡绅们跪请留发,方大人将他们骂出。第二天,一个叫许用的秀才聚集了一批人在江阴孔庙立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大家先将方大人抓进了监狱,然后推出反对剃发的典史陈明遇为首领,主持抗清事宜。清廷知道江阴人居然想造反后,就派大兵镇压。江阴百姓与官兵坚守城池81天,杀死清兵75000余,有67000人战死城墙上下。城破之日,清兵冲进城里遇人便杀,这种惨绝人寰的杀戮持续了10天。最后,江阴城内血流成河,17万城中百姓全部遇难。一首“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的诗词留下了对江阴死难者的悼念。

“江阴十日”只是对抗剃发令的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也有的百姓以自杀的方式来抵制剃发令。在苏州,一对卖面饼的夫妇,在剃法令下来之后,老头吟唱道:“发兮发兮,白者父之精,黑者母之血兮,吾无发兮其何以见父母兮”。然后,两人悬梁自尽。

还有的誓不做清人,率领族人躲进深山。在浙江温州,有一户姓徐的大户拖羊带牛,拿着必需的农具,在山上盖起了茅草屋,一住就是三十几年,既不让外人上山,他们自己也从不下山。这是一种无可奈何似的清朝陶渊明。

反抗接连不断,顺治也感觉到了本来已经很老实的百姓忽然之间又反对起自己来。他实在想不明白,头发难道还比脑袋更重要吗?

早在他入北京时,就屡屡声言大明并非亡于清军,而是灭于流寇,清朝的天下不是从明朝手里得的。这样说虽似矫情,但却给亡明降臣的脸上蒙了一层“遮羞布”。就是一般士庶,心理上也得到些缓解。但是“剃发令”一下,如同又正式宣布了他们的“亡国奴”的身份。于是举国各地,自然群起反对。顺治不得不考虑剃发令是否真的必须要执行,必须要在这个时候执行。

当时,明朝福王在南京的政权还很有号召力,当时反清的情绪还很高涨,全国尚未真正形成大清之一统。顺治不愿因一个发式问题而使民族矛盾过于激化,于是,曾有一度对“剃发令”宣布缓行。

但只是缓行,而不是不行。在顺治眼里,孙之獬那句“中国从陛下也”还是让他很感动,也很让他热血沸腾。所以,当一位大臣见顺治暂缓剃发令后,觉得自己大显身手,为中原衣冠文化做事的机会来了。此上疏道:“礼之大者,莫要于冠服。自汉至明,制度虽有损益,独臣家服制,三千年来未之或改。今一旦变更,恐于皇上崇儒重道之典,有未备也……”

他的意思很明显,皇帝您现在不是缓剃发令吗?倒不如不执行吧,蓄发得了。顺治觉得这位大臣真是不可理喻,我没有说不“剃”啊,只不过是缓一下再执行。你现在怎么还要“蓄”起来?你看看我脑袋后面,我是皇帝,你们的祖宗说过“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我脑袋后面是这样的,百姓的脑袋后面又另一样,如何符合你们的祖宗圣言?这位大臣明白了,原来所谓缓行,不是不执。

和孙之獬的上疏一样,这位大臣的上疏让顺治大为恼火,“剃发令”更加严厉的执行起来了。

3、剃发令的影响

投降了满清,并对满清入主中原建立了不可磨灭功勋的大汉奸洪承畴对满清的忠心并不比孙之獬差。当他看到因剃发令而风起云涌的民变时,他上疏顺治帝,提出了“三从三不从”主张。主要内容是:男从女不从,官从吏不从,生从死不从。顺治批准了他的请求,也正是这道奏书,让此后的大清朝,汉族女人可以穿明代衣裙、梳汉式发髻,衙署的吏役可以穿汉式差服;死人入殓亦可打开发辫穿汉式衣衫。

这样一来,倒稍稍缓和了平民百姓对异族习俗的抵触情绪。有人可能会说,这是洪承畴做的唯一一件好事。实际上,他眼见满清不可能在头发上做出任何让步,而这种不让步根本无法抵挡亿万汉人对本民族传统习俗的热爱,他的“三从三不从”,正是想为顺治填平民族沟壑而不得的无奈之举。

纵观大清近三百年的统治历史,每一次发生的农民武装暴动,所提出的口号大都是以“复我大汉衣冠”。甚至是叛徒吴三桂后来反清,其公开提出的口号就是反清复汉,恢复衣冠,散辫留发;白莲教起义,上百万教众打开发辫横行江南数省,搅得当时已经是太上皇的乾隆死难瞑目,在临终当年的山庄林下戏题碑上还留下他“二竖获日指,一章捷望天”的哀鸣,由此而后,康乾盛世一去不复返;几十年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偏师北伐撼动京津,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势力囊括全国十三行省的半数以上,实是动摇大清帝国根基的一次最大的农民革命。而加入太平军的首要条件,就是不留发辫。

与太平军性质相同的,如小刀会、天地会、捻军、黑旗军等,都不留发辫,长发随意。这些起义就像斧子一样,时刻在砍着清朝这棵早就腐朽了的大树。

从上可知,终清一代,满汉畛域从未弭平。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满族人能以二十几万人口统治中国近三百年,在大政策上有很多是高于朱明王朝的。从清初撤辽饷、练饷、剿饷的三饷到康乾盛世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从不修长城到平定准噶尔、收复台湾,满族人一直就站在大中华的立场上为君为国的,惋惜一点来讲,他们用牺牲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代价而融入了中华大家庭。可偏偏在相对语言、文字而次要得多的剃发和衣冠上,居然固执得为自己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我们把时间拉到公元1911年,旧历辛亥年,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在隆隆的炮声中只好倒坍。这场地覆天翻的革命之初,国父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口号,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剪发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铁血口号被翻成了“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

可以严肃一点来讲,辫子问题是大清灭亡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种因素早在顺治入关后就注定了。大清能延续近三百年,和它当初入主中原一样,不能不算是一件幸运的事。

同类推荐
  • 水浒英雄

    水浒英雄

    简介宋江求招安,好汉下梁山,河东擒田虎,淮南捉王庆,江南拿方腊,四寇至此完。鸟尽藏良弓,兔死走狗烹,千年有数朝,历代都如此。酒赐一壶,好汉命尽归,群臣齐贺表,君臣唱太平。谁知才数年,狼兵下东京,金人少读书,权谋都无用。供神二十年,用时不得见,求和献女儿,汴梁尽抽空。金兵方退去,满城尽悲声,老汉唤女声,丈夫呼其妻,小儿哭其母,声声人断肠。君臣都不见,继续唱太平。金人还复来,打破汴梁城,君臣落手中。金枝玉叶掉凡尘,凌辱齐来摧人哀。昏君奸臣终得报,百姓无辜遭其罪。天道王法不得显,百姓忍了上千年,一朝戳破神州乱,百生泣血竖儒奔。后世来人号李远,奋然投身欲托天,儒家忠义尽脱去,纵横世间刀枪剑。
  • 《明月照九州》

    《明月照九州》

    我梦中的江南,满目疮夷;我所在的北方,战火连年。曾经的家人兄弟,或已成白骨,或形同陌路,或已成仇敌,或开疆辟土,建功立业。这片平原,这浩莽九州,百年来未曾寻到平安祥和。月亮清冷光辉消逝了,希望的曙光才会照耀天空与大地。不惧世人误解,拼却数载光阴,愿明月照九州,花灯映万家。
  • 泰山王

    泰山王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东汉走向灭亡,群雄逐鹿的年代开始了。诸侯争霸,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是一个有奶便是娘的时代,只要手里有钱有粮食,谁都能成为一方诸侯。秦风最初只想安心当他的寨主,做个逍遥自在的山贼头子,老天爷偏不让他如愿。
  • 大唐旅行社

    大唐旅行社

    月薪一千三的我昨晚睡觉前接到了老板发来的微信通知,公司即日起休假一周(工资按时间扣除)。宅在家里的我破天荒想要出趟远门,迈步进入旅行社,大吼一声:“预算三百五十八元的旅行套餐推荐一下!”众人无言之际,一位白花花胡子的老爷爷说了一句:“要不跟我的团试试?”
  • 特战霸天

    特战霸天

    特战兵王白穿越了这是一段完全陌生的历史。北面虎视眈眈的大正帝国,南面羸弱不堪的大广帝国。巨龙关,大广帝国唯一的屏障,且看王白将特种作战带入这个时代,一步步成长,最终雄霸天下。
热门推荐
  • 往生剑神

    往生剑神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一代风流剑圣枉遭挚爱谋杀,重生后风流归来。
  • 穿越之琴殇

    穿越之琴殇

    真狗血,我穿越到了卫朝?卫朝,一个动荡不安的朝代。不怕,叛乱、反贼,被我几个计谋就搞定。本来想顺便收几个美男,太子不乐意了,还有那啥“丐帮帮主”也捣乱?谁怕,大不了把你们都吃抹干净了,哈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君夜临

    君夜临

    天轨崩塌,异界各方降临世俗界所在的古元大陆。异界人族,魔族,兽族,灵族和鬼族,都对古元大陆虎视眈眈。就在各族纷争之际,武者联盟却不遗余力的通缉一个少年。叶君横刀指天:“这天下,到底该不该救!?”
  • 备忘录

    备忘录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真的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吗?又或者是有些人可以通过一种特定的方式来预知未来。如果这种能力存在,我们又为何不将其加以利用,并预防即将出现的很多灾难。如果那样的话,不是可以挽救很多无辜的性命吗?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告诉我一个确切的答案。于是我只有自己在一边工作的情况下,一边寻找这种超能力。几年下来我已经收集了不少这样的资料,并将它们以备忘录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 一噬雄起

    一噬雄起

    没有严肃的话题只有随心的幻想哈哈哈哈哈哈哈
  • 在动物园漫步才是正经事

    在动物园漫步才是正经事

    故事中的场景,角色,都是普通得就会在你身边那种,但是他们却又有各自特别的地方,才会有这一段不普通的桥段。
  • 绝世妖娆之至尊神女

    绝世妖娆之至尊神女

    她是一个现代的孤儿,偶然死去,凤凰磐涅,她狱火重生!什么?废物?可笑!只不过是她的天才资质没人发现而已!前世今生,缘起缘灭。他生生世世守卫在她身边,默默地保护她。
  • tfboys之浮伤年华

    tfboys之浮伤年华

    十年前,同为千金的她们,遭到了一样的打击,被好心人收养,改名换姓。十年后,她们回来了,开始了一场华丽的复仇,但当复仇进行时,她们爱上了她们,复仇还会继续吗?
  • 暖暖冬至

    暖暖冬至

    这是一个不美好的小故事,总有一些角落蹲坐着一群哭泣捂面的人。他们的面具比谁都笑得灿烂,他们把苦难封进自己的口袋。留下的疤和记忆,让他们忍不住想抛弃自己。幸运的他,有一天遇见同样哭泣却愿意温暖他的小太阳。疤会有淡化记忆会有美好。但身处深渊海沟,总会溺死。对每一个耀眼后的不辞而别,说一句谢谢你,我们再见。
  • 那一千年结束了

    那一千年结束了

    未来的土地上,一群悲剧英雄拼命挣扎出一丝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