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全球鹰高空远程无人飞行器计划是为了提供远程侦察能力的需要而设计的。全球鹰具有从敌占区域昼夜全天候不间断提供数据和反应的能力,只要军事上有需要它就可以启动。
rq-4a“全球鹰”是美国空军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机。作为“高空持久性先进概念技术验证”(actd)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于1995年启动。
actd计划最初由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处管理,1998年10月转由怀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的空军系统计划办公室接管。后来“暗星”计划于1999年1月取消。
“全球鹰”的研制计划分为三部分:设计,研制与试验,部署和评估。
2005年8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接到美国空军合同,于今年秋初提供2架生产型rq-4a。这项2100万美元合同6月2日授予。这些飞行器将加入目前支持全球反恐战战区的先进概念技术验证型“全球鹰”无人机行列。迄今已部署的“全球鹰”在200次任务中飞行了4300多战斗小时。
性能特点
“全球鹰”机身长13.5米,高4.62米,翼展35.4米,最大起飞重量11622千克。翼展和一架中型客机相近,因此“全球鹰”是一种巨大的无人机。
“全球鹰”机载燃料超过7吨,最大航程可达25945千米,自主飞行时间长达41小时,可以完成跨洲际飞行。可在距发射区5556千米的范围内活动,可在目标区上空18288米处停留24小时。
武器控制与电子系统
“全球鹰”可同时携带光电、红外传感系统和合成孔径雷达。光电传感器工作在0.4到0.8微米波段,红外传感器在3.6到5微米波段。光电系统包括第三代红外传感器和一个柯达数字式电耦合器件。
合成孔径雷达具有一个x波段、600mhz、3.5千瓦峰值的活动目标指示器。该雷达获取的条幅式侦察照片可精确到1米,定点侦察照片可精确到0.30米。对以每小时20到200千米行驶的地面移动目标,可精确到7千米。
一次任务飞行中,“全球鹰”既可进行大范围雷达搜索,又可提供7.4万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光电/红外图像,目标定位的圆误差概率最小可达20米。装有1.2米直径天线的合成孔径雷达能穿透云雨等障碍,能连续的监视运动的目标。
技术特点分析与述评
2001年4月22日,“全球鹰”完成了从美国到澳大利亚的越洋飞行创举。要知道,既便是有人驾驶的飞机,也只有其中少数能够跨越太平洋,如大型民航客机。这是无人机首次完成这样的壮举。飞行距离远也使得“全球鹰”可以逗留在某个目标的上空长达42个小时,以便连续不断的进行监视。
“全球鹰”的地面站和支援舱可使用一架c-5或两架c-17运送,“全球鹰”本身则不需要空运,因为其转场航程达25002千米,续航时间38小时,能飞到任何需要的目的地。
“全球鹰”更先进的优点是,它能与现有的联合部署智能支援系统和全球指挥控制系统联结,图像能直接而实时的传给指挥官实用,用于指示目标、预警、快速攻击与再攻击、战斗评估。
rq-4a还可以适应陆海空军不同的通信控制系统。既可进行宽带卫星通信,又可进行视距数据传输通信。宽带通信系统可达到274mb/秒的传输速率,但目前尚未得到支持。ku波段的卫星通信系统则可达到50mb/秒。另外机上装有备份的数据链。
全球鹰飞行控制系统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可自动完成从起飞到着陆的整个飞行过程。
装备情况及型号演变
2005年12月,雷声公司获一项新合同,为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全球鹰”项目生产地面设备。该“全球鹰”项目将支持美国空军rq-4a/b“全球鹰”无人机系统。
雷声公司将制造“全球鹰”的另外一些地面设施,包括发射和回收单元、任务控制单元和有关的地面通信设备。该无人机系统可近实时向战术指挥官提供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从每架“全球鹰”无人机获得的传感器数据,可通过宽频带射频或卫星数据链路传输到任务控制单元。
然后,这些数据分发到现有的指挥和控制系统,或直接发送到已正确装备的战术战场用户或情报使用中心。这次授予的地面设施是来自第4批次“全球鹰”低速初始生产计划。同“全球鹰”地面设施一起,雷神公司的空间与机载系统部还为“全球鹰”生产传感器组件。
“全球鹰”取得的成就
“全球鹰”于1998年2月首飞,在actd计划执行期内完成了58个起降,共719.4小时飞行。1999年3月第二号原型机坠毁,携带的专门为“全球鹰”设计的侦察传感器系统毁坏;1999年12月,三号机在跑道滑跑时出现事故,毁坏了另外一个传感器系统。因此在之后的试飞中,没有加装电子/红外传感器系统。但测试了单独的合成孔径侦察雷达,并获得了侦察影像;2000年3月试飞继续,6月一个完整的“全球鹰”系统重新部署到了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2001年4月22日,“全球鹰”完成了从美国到澳大利亚的越洋飞行创举。既便是有人驾驶的飞机,也只有其中少数能够跨越太平洋,如大型民航客机。这是无人机首次完成这样的壮举。飞行距离远也使得“全球鹰”可以逗留在某个目标的上空长达42个小时,以便连续不断的进行监视。“全球鹰”的地面站和支援舱可使用一架c-5或两架c-17运送,“全球鹰”本身则不需要空运,因为其转场航程达25002千米,续航时间38小时,能飞到任何需要的目的地。
全球鹰在2001年4月进行的飞行试验中,达到了19850米的飞行高度,并打破了喷气动力无人机续航31.5小时的任务飞行记录。这项记录曾经是compass cope-r无人机保持了26年之久的世界记录。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两架直升机于3月16日开始向福岛第一核电站三号机组注水。
当天,美国空军派遣了一架全球鹰无人机从关岛出发飞往当地,以搜集日本核电站的高清图像,甚至有可能派它去细看被破坏的核反应堆和冷却池。这意味着全球鹰无人机能够成像显示最热的点在哪个位置,反应堆的哪个部分也许是最接近破裂处或其他受损地方的,火苗是否被彻底扑灭,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检验不同方法取得的冷却效果。
其实,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已经在日本上空飞行数天,搜集航空数据以协助救援工作。但这可能是它第一次试图协助正在发生的核危机。全球鹰显然非常胜任这份工作,除了是无人驾驶(这就让它不怎么怕核辐射),全球鹰的传感器阵列还包括热红外传感探测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