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63600000041

第41章 水利专家张光斗:渭河灾起三门峡

三门峡水库横在黄河上已经有43个年头了,是黄河上最老的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可是最近,它却遭到国内资历最老的一位水利专家、92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张光斗的质疑。和他持同样观点的,还有80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前水利部部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他们共同呼吁,三门峡水利枢纽应该尽快放弃发电,停止蓄水。为什么这两位中国水利界的泰斗级人物,耄耋之年仍对三门峡放心不下?

水利泰斗质疑三门峡水患

近日,我国水利界两位著名的专家张光斗和钱正英向水利部呼吁,希望三门峡水利枢纽尽快放弃发电,停止蓄水。今年92岁的张光斗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长期从事水利水电方面的教学、科研和设计工作,是我国在这一领域资历最老的专家;今年80岁的钱正英是中国工程院院长,曾先后担任过我国水利水电部部长、水利部部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两位水利界的重量级人物对三门峡水利枢纽的蓄水和发电如此关注呢?

著名水利专家张光斗对记者说:“钱正英副主席和我,我们两个人是老搭档了,都主张三门峡水电站废弃。放掉(水),不要(发电)了。”

记者:你们的理由是什么?

张光斗:全年畅水放低水位,听懂了吗?

记者:你们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主张呢?

张光斗:看到陕西的老百姓,渭河的老百姓太苦了。

张光斗认为,三门峡水利枢纽为了发电,水库的蓄水水位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使得上游地区特别是陕西的渭河流域,泥沙淤积严重。

张光斗说:“上游的渭河泥沙下不来,进不到(黄河)河道,到下面来,所以渭河的河床都抬高了,渭河的河床抬高了以后,堤防修起了以后,就麻烦了,泄冲就出(堤坝)来了。今年洪水大了,(水)就出(堤坝)来了。”

今年渭河洪峰最高流量3700立方米/秒,只相当于三五年一遇的洪水,却形成了50年不遇的洪灾。小水酿大灾,这让老专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么,渭河泥沙淤积究竟严重到了什么程度?我们记者到灾情最重的陕西省华县进行了调查。

三门峡水患

今年渭河流域发生了严重水灾,据陕西省委、省政府统计,陕西全省有1080万亩农作物受灾,225万亩绝收,受灾人口51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2.9亿元,是渭河流域5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水灾害。

潼关高程和三门峡水库有什么关系?如果潼关水位高的话,渭河流速就会减慢,泥沙就容易淤积。而决定潼关水位高低的,又是它东面100多公里的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位越高,潼关的黄河水流也就越慢,泥沙淤积就会越严重,潼关水位也会变得更高。既然如此,三门峡水库水位又为什么会居高不下呢?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治理黄河的第一期重点项目。当时倾全国之力,投资9.42亿人民币修建这个工程,主要就是为了减轻水患。现在无论是水利专家、还是他上边的水利部门,都要求三门峡降低水位。它能不能降?已经成为关系渭河安危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的记者顺流而下,到三门峡水库做了进一步调查。

位于河南省境内的三门峡水库蓄水发电,为什么会对陕西渭河流域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

著名水利专家张光斗提出,三门峡水库应该停止蓄水发电,以减轻上游渭河地区的泥沙淤积。那么渭河流域的泥沙淤积情况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记者赶到渭河水灾最为严重的陕西省华县进行了调查。

遇仙河口桥是渭河防护大堤上一座非常普通的桥,这座桥修建于1961年,当时的桥面,只有现在的河床那么高。由于泥沙的淤积,这座桥在1969年和1974年的时候,两次加高。加高的高度一共达到了6.4米,可以说,遇仙河口桥见证了渭河从一条地表河演变成一条地上悬河的所有的历史过程。

在渭河上的这个桥墩,记者看到,在1969年,该桥加高了3.05米,1974年,该桥又加高了3.35米。而对于生活在渭河附近的居民来说,渭河的升高,他们体会得更深。陕西省华县下庙镇农民徒拴牢说:“那时(过去)河就是我跟你说,河浅浅的。河梁(河岸)就是这么高一点,看看有两三尺高。现在河底子都比那高,比河梁(河岸)都高。”

记者:“现在河床比过去要高多少?”

徒拴牢:“恐怕要高出七尺。”

徒大爷今年70岁,一直生活在渭河边。他告诉记者,每年的渭河水都会在河床上淤下厚厚的泥沙,造成河床越来越高。10月21日,当记者踏上渭河河床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湿漉漉的泥沙。据陕西省华县防汛办公室副主任侯民周介绍,现在记者脚下所踩的这片泥沙就是此次渭河洪水淤积下来的,厚度大约有1米左右。根据华县水利部门的测量,渭河河床目前比地平面高出3米左右,渭河的水位更是大大高过渭河堤坝外的农田和房屋,成了悬在当地老百姓头上的一盆水。遇到雨量较多的年份,渭河水也更容易破堤而出。由于水位高,农田低,一旦洪水下泄,将会造成重大的损失。这就在渭河流域形成了一种奇特现象——小水大灾。

陕西省华县防汛抗旱办公室副主任侯民周:“今年渭河的水并不大,只相当于渭河5年一遇的洪水。但今年形成的灾害比较大,相当于渭河50年(一遇)洪水的灾害。”

一方面要求降低水位排淤,另一方面却必须维持高水位发电。原本集防洪、防凌、灌溉、发电、减淤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三门峡水库,由于设计缺陷,泥沙淤积,现在陷入了两难境地。一碗水、半碗泥,黄河泥沙量之大,是普通人都知道的常识。但是当时主持设计工程的苏联专家却认为,水土保持能很快生效,进入三门峡的泥沙能很快减少,根本没有设计泄流排沙的孔洞。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是当初设计者对水土保持过于乐观,造成了这个工程直到今天仍烦恼不断。其实,就在工程开工不久,1957年6月,有关部门曾经组织过70名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讨论,他们都是当时中国水利工程的权威人士。难道他们都没有察觉三门峡工程设计中的严重缺陷吗?

事实上,渭河在历史上并不是一条淤积严重的河流。记者通过查询陕西省水利志发现,从春秋战国时期到1960年的2500年间,河床淤积厚度仅为16米,平均每100年才淤积0.6米。那么,为什么现在渭河的泥沙淤积速度变得如此之快了呢?

陕西省华县水利局副局长徐金龙说:“主要原因,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潼关高程居高不下。”

潼关高程是水利学的一个名词,表示黄河在陕西潼关的水位高度。渭河在潼关汇入黄河,如果黄河的水位高,渭河的水流就会变慢,水中携带的泥沙会大量沉淀,形成严重淤积。可以说,渭河泥沙淤积是否严重,关键要看潼关一带的黄河水位是高还是低。

据潼关水文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潼关高程是制约整个渭河泥沙问题最关键的因素。

黄河水利委员会潼关水文站站长韩峰说:“如果潼关高程(水位)比较高的话,渭河的泥沙淤积可能就会越来越严重。”

10月22日,当记者在潼关水文站采访的时候,当天的潼关高程是327.94米,而1960年只有323.40米,现在比过去高出了4.5米。记者注意到,近40年来潼关水位的走势,正好与潼关上游渭河流域泥沙淤积的趋势相吻合。据潼关水文站站长韩峰介绍,潼关的水位高,同样是因为泥沙淤积造成的。大量的泥沙淤积在潼关河床,使得潼关的水位不断抬升。而要减轻潼关的泥沙淤积,降低潼关水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三门峡水库的水位。

黄河水利委员会潼关水文站站长韩峰说:“应该说,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水位越低,潼关高程减低的效果越明显。”

渭河在潼关这里汇入黄河,因此如果潼关的水位高的话,渭河从上游流入黄河的时候,就会水流不畅,造成泥沙淤积;黄河水经潼关往东流100多公里,就会进入三门峡,如果三门峡的水位越高的话,从潼关到三门峡的黄河水其流速也会越慢,潼关的泥沙淤积也会越严重,河床因此抬高,潼关水位也会变得更高。那么,三门峡水库的水位高,又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三门峡水库位于河南省境内,是黄河干流上的第一座拦河大坝。黄河水经陕西省潼关县,行程113公里流进三门峡。10月23日,当记者赶到三门峡水库的时候,此时汛期刚过,属于非汛期,但记者了解到当天三门峡水库的蓄水水位是316米,比327.94米的潼关高程仅低12米,黄河水从潼关流经三门峡的这段距离,平均每公里的水面落差不到0.1米。事实上,三门峡水库水位对上游地区的影响,三门峡水库的工作人员并不否认。

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水情分析科科长王育杰说:“三门峡水库如果高水位运用,库区淤积了泥沙以后,就会对上游的(水流)产生回水顶托影响。”

在三门峡水库蓄水之前,黄河在三门峡河段的自然水位只有285米左右,而三门峡水库在建成之后的40多年里,常年蓄水的平均水位一直保持在316米左右,抬升了30多米。在汛期拦洪蓄水,是为了减轻黄河下游的防洪压力,那么在非汛期,为什么三门峡水库还要保持这么高的水位呢?

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水情分析科科长王育杰说:“对我们的企业正常的运行和生存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它有多重要?

王育杰:就是说,如果失去了发电这一块,三门峡枢纽的正常运行就缺乏经济来源,缺乏经济来源,这个枢纽的管理运作就无以为继。

记者:而这个水位就直接决定了你们发电量的多少。

王育杰:是这样,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发电量,或者说我们的正常运作状况。

据王育杰科长介绍,目前三门峡水库每年可发电10亿度左右,收入约为2亿元,这是三门峡水利枢纽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由于汛期黄河水泥沙含量较多,对发电设备的损耗也大,因此三门峡水库主要是在非汛期发电。尽管在非汛期,水库并不需要蓄水防洪,但水力发电需要借助水流落差,通过动能产生电能,因此非汛期的水位也必须维持在一定的高度,因为水位的高低就决定着发电量的多少。而目前三门峡水库共有七台发电机组,其中1至5号机组,在水库水位低于305米的时候无法发电,6号和7号机组在水位低于313米的时候也不能发电。可以说,三门峡水库的水位是三门峡水利枢纽局的一道生死线。

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水库调度科科长张冠军说:“三门峡水库处于一个比较矛盾的局面。”

作为三门峡水库调度的负责人,张冠军对于水位的感受有着最深刻的体会。要发电,就需要保持高水位,但上游地区将因此出现严重的泥沙淤积。但如果降低水位,又无法发电。这样的矛盾是不是无法协调呢?黄河上的水利工程是否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呢?记者来到了和三门峡相隔130公里小浪底水利枢纽进行调查。小浪底位于三门峡下游,是距离三门峡最近的一个大型水库。小浪底水电厂水利调度中心副主任徐强接受采访时说:“小浪底的总库容是126亿(立方米),在126亿(立方米)的库容里面我们有75亿(立方米)的库容,所以说留了这么大库容,在126亿(立方米)占的比例相当大了。也就是对黄河的泥沙问题,专门做了这方面的设计。”

徐强副主任告诉记者,小浪底在高水位发电时并不会导致上游出现泥沙淤积的现象,这得益小浪底工程有泥沙问题的专门设计,然而三门峡却没有这样的设计。

据三门峡枢纽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三门峡在建坝之初,它的蓄水水位是332米,现在的水位是316米,比过去少了16米,但即便是这样,现在的水位还是受到了来自上游地区的强烈反对。那么三门峡工程今天的尴尬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张冠军说:“它主要是由于水库在设计初期对水土保持认识不足,和上游来水来沙情况的认识不足。另外,枢纽自身没有考虑泄流排沙系统。”

记者:能不能跟我们说更具体一点?

张冠军:在设计中,他(设计师)对三门峡大坝是按高坝大库设计的,没有设计泄流排沙孔洞。

事实上,设计上的缺陷在三门峡水库刚刚投入使用的时候,就已经逐步显露。由于没有充分考虑泥沙的问题,三门峡水库刚投入运行,就出现了严重的淤积问题。1964年和1969年,三门峡水库先后进行了两次改建,主要是增设泄流排沙的通道,以缓解淤积程度。但即便是这样,三门峡上游的泥沙淤积问题,还是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记者:当初三门峡工程设计时的一些缺陷现在能够弥补吗?

张冠军:不能全部弥补。

记者:为什么呢?

张冠军:因为它先天的缺陷,靠后天我们的努力已经无法解决了。

对于三门峡的尴尬处境,那些远在上游的渭河流域的受灾群众,他们并不知情。他们只知道今年的雨多、水大,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他们现在希望的是,今年的冬天不要太冷。

陕西省华县下庙镇南解村村民陈水生说:“没有棉衣,棉衣差不多都让水泡了。”

作为一座集防洪、防凌、灌溉、发电、减淤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三门峡水库,由于设计上的缺陷,使得水库发电和上游泥沙淤积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那么,当初的设计方案为什么没有考虑泄流排沙系统呢?而对于目前的困境,又该如何解决呢?

在我国的大江大河中,黄河是一条最难治理的河流,主要原因就是它的泥沙问题。

三门峡水库作为黄河上的第一座拦河大坝,对于泥沙的问题,当初的设计者又是如何考虑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三门峡水库建设的有关背景。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新中国治黄规划中确定的第一期重点项目,当时这项工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黄河的洪水问题。1957年4月这项工程正式开工,到1960年底基本建成,总投资9.42亿元人民币,对于当时的新中国来说,可以说是倾全国之力。

三门峡工程是由苏联专家主持设计,我国的专家参与讨论。当时的设计者认为,水土保持能很快生效,进入三门峡的泥沙能很快减少,因此可用三门峡的高坝大库全部拦蓄泥沙,使三门峡下泄清水来刷深黄河下游的河床,从而把黄河一劳永逸地变成地下河。这样的思路也使得三门峡工程自身没有设计泄流排沙的孔洞。

1960年工程蓄水运行后,泥沙淤积的问题开始显现。到1964年,三门峡库区的泥沙淤积严重影响了渭河两岸,甚至威胁到西安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1964年三门峡进行了第一次改建,增加了“两洞四管”用于泄流排沙;1969年,三门峡又进行了第二次改建,在坝底打开了八个孔洞,进一步增大了泄流排沙的能力。尽管如此,对于遗留问题该如何解决,至今还在继续研究。

应该说,黄河、渭河的泥沙淤积问题,和水土保持工作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当初三门峡工程的设计者,显然对于水土保持过于乐观,这使得三门峡工程在设计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造成了今天水库发电和泥沙淤积的尖锐矛盾。同样是黄河上的大型水库,小浪底就避免了类似的矛盾。据我们了解,1957年6月,有关部门曾经组织了70名专家就三门峡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他们都是当时中国水利工程方面的权威人士。那么,对于三门峡工程设计中的严重缺陷,这些专家发现了吗?

记者查阅了1957年出版的第七期《中国水利》杂志,上面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当时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的综合意见。在这篇文章中,记者看到,与会专家中已经有人提出,三门峡水库的修建,可能会使渭河洪水水位抬高。

著名水利专家张光斗说:“当时修三门峡,我是不赞成的。我认为泥沙可能淤陕西的。”1957年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张光斗正是与会者之一。

在1957年出版的《水利杂志》上,记者看到了张光斗在讨论会上的发言,他认为“工程措施要有弹性,比如坝下可以留些低孔,有备无患”。但是他所强调的泄流排沙意见,并没有被方案设计者采纳。

张光斗:那个时候一边倒,苏联专家说能修,你有什么办法。

今年92岁高龄的张光斗参与过我国许多的大型水利工程,包括三门峡、丹江口、葛洲坝、小浪底和三峡等等。这些工程的照片挂满了他家的墙壁,但记者注意到,这些照片中唯独没有三门峡。

记者:你怎么评价三门峡工程的设计?

张光斗:错误。

张光斗告诉记者,当时在讨论会上还有其他一些人对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反对意见,其中最坚决的是一个年轻的水利工作者,他叫温善章。

张光斗:温善章是反对。可是温善章这个年轻同志反对,挨了很多整。

当记者在河南省郑州市辗转找到温善章老先生的时候,这位80岁的老人手中捧读的书籍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对于过去的挫折,温老先生不愿谈起,对于今天的三门峡水库,他感到的只是深深的惋惜。

温善章说:“我想只能是遗憾。”

温善章是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院专家,在1957年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上,他曾专门就三门峡水电站可能会造成上游地区泥沙淤积问题向有关部门上书。他的意见同样没有被工程设计者采纳。

温善章:最后我只能要求保留意见。到散会我也没有低头。

温善章老先生认为,如果当初的设计者,能够更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尤其是反对者的声音,三门峡水库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尴尬。在这一点上,温老先生认为,三门峡工程留给中国水利史的借鉴意义是深远的。

温善章:这么重要的工程对反面意见特别是反对的话,听取得很不够。有关单位也没有派人和反对者交谈。因为当时没这种制度,也没有这种组织措施。

对于如何解决三门峡水库所引发的泥沙淤积问题,现在仍在争论当中。一派意见认为,重要的是做好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渭河和黄河的泥沙问题;另一种意见认为,水土保持需要时间,而降低三门峡水位是当前能够取得明显成效的方法,应该尽快实行。无论哪一种意见更符合实际,我们希望的是,能有更多的目光来关注那些渭河流域的受灾群众,来关注我们的重大工程,怎样让决策更科学。我们希望,三门峡尴尬不要再重演。

张光斗老人对三门峡工程的评价是两个字,错误。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出现?温善章老人反复强调的就是制度。这个制度是一个能容纳多种意见甚至反对意见的科学的制度。而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最近提出,在利用小浪底工程的前提下,有必要对三门峡水库的运行方式进行调整。把潼关高程降低2米,降到326米左右,是消除渭河水患较为合理、现实的选择。

同类推荐
  • 珍宝:天然珍珠宝石

    珍宝:天然珍珠宝石

    本书介绍了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绿松石、碧玺、雨花石、翡翠、孔雀石、青金石、玛瑙、猫眼石等。
  • 植物知识

    植物知识

    中国古柏很多,树龄也大,所谓“千年松、万年柏”,说明树木中年岁大的以柏树为首。陕西黄陵有相传为黄帝手植的1株柏树(为侧柏),恐为柏树中树龄最大者,株高近20m,主干下围近11m,被中外人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有诗咏之云:“七搂八柞半,巍哉柏之冠,世传远祖植,悠悠五千年。钢枝挺铁骨,铁甲敌炎寒。霹雳难摧志,风高无媚颜。阅历兴衰事,从容向长天。神州衍斯种,世代泽绵绵。”这株柏树就位于黄帝陵轩辕庙大门内。
  • 生物化学教学目标考评手册

    生物化学教学目标考评手册

    《生物化学教学目标考评手册》按单元列出教学目标、考评测试及科学素养读物。教学目标部分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设定了三个不同程度的目标一一掌握、熟悉和了解。“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全面理解,重点记忆并能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能理解和记住概念与特点;“了解”的内容,只扼要介绍有关知识概念或通过学生自学来认识和理解。
  • 野马:重返卡拉麦里(戈壁女孩手记)

    野马:重返卡拉麦里(戈壁女孩手记)

    这是作者十余年来在新疆野马繁殖中心亲历的养马故事,这是作者30多万字日记及观察记录整理而成的曲折心路和野马家族的悲欢离合,书中写的都是关于野马非常动人的故事,笔触细腻,在书中,几乎每一匹野马都有名字:“秀秀”、“黑豹”、“小浪荡”……这个家族有悲欢离合,也有生死之恋,其中有不少片断是对野马感情纠葛的人性化的呈现。让我们一同来倾听这荒原野马的动人故事,体味戈壁女孩的内心情感,阅读这潜心原创的生态文学!
热门推荐
  • 错乱凌天诀

    错乱凌天诀

    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不敢直面感情,在错过后喝醉,浴水重生异世大陆。他是否能够勇敢面对感情呢?他们是否还有机会再度相见?如果相见,一切是否还来得及?敬请期待吧。(本书纯属虚构,不要当真)
  • 当铺诡事

    当铺诡事

    当铺也不是所有东西都能收的,有的时候收下的便是一个大危险。一块极品老坑种,将我卷入一段未知的领域,随后麻烦便源源不断的找来。想逃却完全逃脱不开,这是偶然还是阴谋?请让我翻开已经泛黄的记事本,缓缓向您道来……
  • 从仙界走出个花仙人

    从仙界走出个花仙人

    花无缺只觉得觉得自己实在太难了,穿越到了仙界可仙界毁了。好不容易勾搭上仙女以为自己从此以后走上人生巅峰,却发现自己原来是仙药。为了防止被坏人吃掉,也为了送仙女回家,花无缺无奈之下走上了无敌之路。————此书又名《一朵花的辛酸史》《我和仙女姐姐不得不说得故事》《总有刁民想吃我》
  • 修真之仙缘

    修真之仙缘

    修真天才黄缘在乱葬秘境中意外融入妖莲,沾上了正道所不耻的魔气,被迫逐出缥缈宗门。在那时黄缘便立下誓言,他将要踏足天道,成为天地间的不朽。将那些羞辱我、讥讽我、欲杀我者,斩杀殆尽!
  • 傻子女医官惹人爱

    傻子女医官惹人爱

    某大学医学系的欧小默穿越来到周春国,出府玩的时候遇到司徒蓝星,蓝星对小默一见钟情~~突然王爷府里明希生病了,找了很多太医、大夫都没法治好明希,于是小默二话不说为明希治疗,没几天明希的病就痊愈了!之后明希越来越喜欢小默~~明希进宫上朝发现皇上生病非常严重,连太医都束手无策,随后蓝星就让小默进宫为皇上医治,很快皇上的脸色立马好了很多~~皇上惜才想让小默留在宫里坐女医官,小默说了自己的条件皇上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你这个混蛋王爷,我要休了你!”“什么!欧阳筱默,你竟然敢说出要把为夫休掉这种话!是不是嫌自己命太长了……”“本姑娘有皇上亲手写的圣旨,你敢违抗吗?嗯~~”“是明羽答应的?怎么可能?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吗?”“南宫明希,圣旨就在这儿,你自己看吧!”说完筱默就带着沐熏离开了希王府,而明希眼里充满着不舍……
  • EXO之爱恋

    EXO之爱恋

    她,因为广泛的人际关系进入了演艺圈,随着人气的爆涨,自己也没有时间去和别人相处,直到自己和闺蜜的关系越来越浅,和EXO的关系越来越深时,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爱情和友情的选择当中....
  • 修真世界简史

    修真世界简史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仙侠梦.(力争20)
  • 小人物的观察日记

    小人物的观察日记

    某星级酒店后厨的普通厨师卖力的制作着客人需要的菜肴,但是下班回家之后他却是统领着数千兽人的兽王。虽然这仅仅只是虚拟游戏里的成就,但在这里他似乎才真正有了人生的意义。暗中观察的某废宅心里悠悠的说道,那未必就是游戏而已。
  • 奈笙情

    奈笙情

    “我不求你只有我一人,只要你爱我就好’’“我只为你琴诗作画,只为你……”“意外的来到你身边,虽然只是你的侍卫,但我奢望你的心中能有我的一席之地……”“我穷,我知道我配不上你,我知道我是痴心妄想,我都知道的……”…………“我不一定给的了你们幸福,但我可以给你们,我的爱”本文是一女多男的文文,可能临时会增加几个男主。我第一次写文,有点激动,写得不好的地方表介意。我看过很多作者写文都跟别的作者撞文了,被读者说是抄袭,我有没有撞文我不知道,没看,但是如果撞文了就说出来,不要没凭没据就说抄袭,我一直很讨厌这个现象,我相信有素质的宝宝们是不会这样说的^ω^
  • 神启之日

    神启之日

    咦?我这是穿越了吗?话说这是什么雷?竟然把我劈成了婴儿。咦,我的手好白好嫩哦!........还好,鸡鸡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