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是一种能够适应海洋气候环境的鸟类,而无论于生活习惯、处事态度、生理运行等皆与其他鸟类大有不同。其有着强烈的趋同演化,因此所有海鸟的生态职位均十分类似。而海鸟这一物种最初出现于白垩纪之时,距今有近亿年,但是与现代海鸟之关系并不大。若果论及现代海鸟之远祖,则可以追溯至古近纪时,而亦已有数千万年。
飞行高手——鹈鹕
长中文名:鹈鹕
英文名:pelecanus
别称:塘鹅
分布区域:除南极以外所有大陆
鹈鹕又叫塘鹅,全长约180厘米,通体白色。嘴宽大,直长而尖,嘴的下面有一个与嘴等长且能伸缩的皮囊,这是它最显著的特征。鹈鹕喜欢栖息在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善于飞行和游泳,也善于在陆地上行走,但是不会潜水。它主要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两栖动物等为食。鹈鹕是海边常见的海洋鸟类。鹈鹕的种类不多,全世界共分布有8种,北美洲的白鹈鹕和褐鹈鹕是较典型的品种。鹈鹕是长相最奇异的鸟类之一。它们既笨拙又难看,但事实上它们是优秀的“飞行家”和“游泳家”。
鹈鹕配对后,双宿双飞,终生不换。它的繁殖期为每年的4—6月。每窝产卵3—4枚,卵是淡蓝色或微绿色。雌雄鸟轮流孵卵,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为灰黑,不久之后就会长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鹈鹕夫妻将捕获的食物吐在巢穴里,让雏鸟啄食这种半消化的鱼肉。雏鸟长大一点后,就会把头伸进父母的皮囊里,啄食里面储存的小鱼。
鹈鹕喜欢在野外成群活动。每天除了游泳外,鹈鹕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岸上度过。此时,它们会晒太阳或耐心地梳理羽毛。鹈鹕目光十分锐利,尤其善于游水和飞翔。鹈鹕即使在高空中飞翔时,水里的鱼儿也逃不脱它们的眼睛。如果鱼群被成群的鹈鹕发现,鹈鹕就会排成直线或半圆形进行包抄,等到把鱼群赶到河岸水浅的地方,鹈鹕就会张开大嘴,凫水前进,鱼和水都会成为它们的囊中之物。此时,鹈鹕会快速闭上嘴巴,收缩喉囊把水挤出来,鲜美的鱼儿就会被吞入腹中。
在所有的鸟类中,鹈鹕属于身体强壮的一族。成年鹈鹕个头很大,长1.7米。展翅宽度将近3米。鹈鹕长有强壮有力的翅膀,能够轻易地把庞大的身躯送上天空。鹈鹕喜爱群居生活,它们常常成群结队地活动。每当它们开始集体捕鱼时,海岸上的人们经常能看到鹈鹕此起彼伏地从空中跳水的壮观场景。鹈鹕长着又大又长的嘴巴,嘴巴下面还长有一个很大的喉囊。成年鹈鹕的嘴巴都能长到近40厘米长,巨大的嘴巴和喉囊使鹈鹕显得头重脚轻。当鹈鹕在陆地上行走时总是摇摇摆摆,步履蹒跚,尤其是当它们捕到猎物的时候,大嘴和喉囊里装满了海水,想要浮出水面就会很困难。人们发现鹈鹕浮出水面的时候,总是尾巴先露出水面,然后才是身子和大嘴。而且,鹈鹕必须先把嘴中的海水吐出来,才能从水面起飞。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鹈鹕:
卷羽鹈鹕体长约1.8米,全身呈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长卷曲。夏季,腰和尾部的羽毛呈浅粉色。嘴宽大,直长而尖,嘴的下面有一个与嘴等长且能伸缩的皮囊。嘴眼部周围裸露的皮肤及喉囊呈黄色,脚呈肉色。
白鹈鹕的体形比卷羽鹈鹕小,体长为140—175厘米,体形粗短肥胖,脖子细长。与卷羽鹈鹕不同的是嘴虽然也是长而粗直,但呈铅蓝色,嘴下有一个橙黄色的皮囊,黑色的眼睛在粉黄色的脸上特别明显,脚为肉红色。另外它有24枚尾羽,比卷羽鹈鹕多2枚。它全身长着雪白的羽毛,稍微缀有一些橙色,头的后部有一束长而狭的悬垂式冠羽,胸部有一束淡黄色的羽毛,翼下的飞羽为黑色,与白色的翼下覆羽形成明显的对照。
斑嘴鹈鹕鹈个头很大,体长约50厘米;全身几乎纯白;但其肩羽、翅上的大覆羽、背羽和尾上覆羽的羽轴均为黑色;初级飞羽呈黑色。在大湖和河流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生活的斑嘴鹈鹕鹈。斑嘴鹈鹕鹈常在海滩上捕食鱼类和贝类,捕到的食物会被它们储存在嘴下的喉囊中,然后它们就会慢慢吞下这些食物。游泳时双翅紧闭于背上。叫声沙哑。飞行时头部向后紧缩,大嘴向前直伸,速度特别快。迁徙时多集群成列飞行。在海岛上营巢。每窝产3—4枚卵。主要分布于东洋界,在中国有两个亚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褐鹈鹕是世界上8种鹈鹕中最小的一种。生活在美国南部加勒比海沿岸到智利沿岸的广大地区。褐鹈鹕的视力非常好,当它们在空中飞行时,也能看见水中的鱼。一旦发现水中有鱼,它们便会收起翅膀,从高空直冲入水中,基本上浮出水面时猎物就已经到手。褐鹈鹕每窝产1—4个蓝白色的蛋。小鹈鹕在孵化1个月后出生。雏鸟靠把自己的喙伸到父母的咽喉中吃反刍食物来养活自己,3—4年后达到性成熟。
航行冠军——燕鸥
中文名:燕鸥
英文名:Gygis alba
别称:燕鸥
分布区域: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
燕鸥分布较广,几乎全世界都有。燕鸥属于海鸟,燕鸥与鸥及剪嘴鸥是一个血统分支。燕鸥长着灰色或白色的羽毛,头上有黑色斑纹。燕鸥的嘴形细长,嘴峰形直或几乎直形,不显弧状。飞行时,燕鸥嘴端向下;它的脚短而细弱,趾间蹼也没有深凹状;尾较长,超过翅长的1/2,呈深叉状。最小的燕鸥是白额燕鸥,重42克,身长23厘米;最大的是红嘴巨燕鸥,重630克,身长53厘米。燕鸥也是一种体态优美的鸟类,其长喙和双脚都是鲜红的颜色,就像是用红玉雕刻出来的。燕鸥是生命力非常顽强的鸟类,每年都要在南极和北极之间飞行数万千米。为了防范外敌入侵,它们经常成千上万只聚在一起。
1970年,有人捉到了一只腿上套环的燕鸥,结果发现,那个环是1936年套上去的。屈指算来,这只北极燕鸥至少已经活了34年。它在一生当中至少已经飞行了150多万千米。
燕鸥常在沙地里筑巢,它们的蛋上有和周围沙粒非常相似的斑纹,可以很容易地隐藏在沙地上。
大部分燕鸥都是要迁徙的,它们每年在北极和南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长达数万千米。燕鸥总是在两极的夏天中度过漫长的白日,而两极的夏天太阳总是不落的,因此,它们也是地球上惟一一种永远生活在光明中的生物。
燕鸥和普通的鸥类相比,体型稍小,喙尖,尾翼呈叉形,翅膀也更尖细。燕鸥常常身姿优雅地在海面上空盘旋,发现鱼后骤然俯冲入水中捕食。
北极燕鸥十分好胜,勇猛无比。虽然北极燕鸥内部经常发生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但如果遇到外敌入侵,它们就会立刻尽释前嫌,一致对外。为了增强集体防御力量,它们经常成千上万只聚在一起。这使得其他小动物非常恐惧,即使强大的北极熊见了它们也要让三分。
海洋精灵——海燕
中文名:剪嘴鸥
英文名:Indian Skimmer
别称:海燕
分布区域: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
海燕,在鸟类中属鹱形目,海燕科。鹱形目下的另外一个科——鹱科中的燕鹱,分为普通鹱和剪水鹱(又叫剪嘴鸥),有人也把它们称为海燕。
海燕的个头一般较小,也有中等个头的,它喜欢在浅海沿岸的沙底、碎贝壳和岩礁底生活。海燕属于肉食性鸟类,以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及蠕虫等为食。海燕的品种繁多,有巴西马代拉海燕、夏威夷海燕、新西兰查塔姆海燕、科隆群岛黑尾海燕及非洲留尼旺岛海燕。
生活在北半球的海燕种类翼长、脚短、尾巴像燕子一样分开,接近海面时滑行般地飞翔,跟随着船只用喙衔取浮游生物为食。而南半球的海燕种类则是翼短、脚长,接近海面时,脚垂在海面上,像走路一样飞行,用脚捞取小鱼为食。
有些种类的海燕暗淡的羽毛中夹杂着白色。平时,它们在远离陆地的洋面上飞翔,寻找海上浮游的鱼类和船上抛弃下来的垃圾。繁殖季节到来的时候,它们会返回陆地,在洞穴里,或者岩石和峭壁的裂缝中繁殖。它们集群繁殖,白天除了孵卵外,全部出海去,夜间再回来。雌鸟一窝一般只产下一枚卵(很少有两枚)。卵大部分为白色,常可见赤色颧黑色斑点。刚孵出的小鸟,白白的身体,长长的嘴,比一般海鸟要小一点,但可以长到将近双亲的2倍大。
各种常见的海燕中,飞行时频繁拍动翅膀的叫虻海燕,体形较大的叫管鼻鹱(又叫暴风鹱)。高尔基就曾经深情地赞美过海燕,他说:“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飞翔。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飞沫。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滑翔精英——信天翁
中文名:信天翁
英文名:Albatross
别称:海鸳
分布区域:北太平洋;中国沿海各省、台湾、北部钓鱼岛、澎湖列岛
信天翁个头很大,体长90—95厘米,它全身白色,头顶、枕沾橙黄色,翅、肩和尾都是灰褐色,内侧翼上有白色覆羽。信天翁的外形很像海鸥。它的头大,嘴长,由许多角质片覆盖,上嘴前端屈曲向下;它长有管状的鼻,很短的脖子。信天翁的体躯非常粗壮结实,体重达7—8千克。
信天翁热恋大海,它们几乎每天都在海上翱翔,信天翁的飞行动力来自于海面上流速不同的风,它们先飞到距海面较高的空中,那里风的速度较大,借助风的力量顺风滑翔而下。由于风的作用,向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就在接近海面的一刹那,信天翁回转身体,逆风向上滑翔,接近海面的风要受到海浪的摩擦,较为缓和,信天翁就可以依靠惯性再一次升高到风速较大的高空,然后又回转身体顺风滑下,如此不断地环绕着向下滑翔和向上腾升,它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在海面上回旋飞翔,一连几个小时都不用拍动翅膀,风越强烈,它们就飞得越洒脱自如,即使是在暴风雨中也可以前进无阻。
信天翁以毫不费力的飞翔而著称于世。它们能够跟随船只滑翔数小时而几乎不拍一下翅膀。它们为减少滑翔时肌肉的能耗而体现出来的适应性之一,便是有一片特殊的肌腱将伸展的翅膀固定。信天翁之所以成为如此完美的“滑翔机”,与它高度适应于滑翔生活的身体结构是分不开的。信天翁的头较大而尾巴很短。翅膀长而窄,最大的信天翁双翅展开的长度可以达到34米,而宽度只有0.5米,这样的结构适宜于海面上多变的气流,做出精湛的飞行表演。人类为了征服天空,对于信天翁的飞行机理做了深入的研究,并模仿信天翁的形态制造滑翔机。但它们那种利用变化多端的气流,为飞翔提供动力的本领仍然使人们叹为观止。
信天翁有如此高超的飞行本领,常被叫做“笨鸥”,由于信天翁的双脚并不发达,在陆上活动时显得十分笨拙,加上它们的翅膀又很长,起飞时捅动很不方便,它们用于飞翔的肌肉主要是在展翅时起固定翅膀的作用,扑翼的力量并不大,要想在平地上起飞就必须助跑一段距离才行,要么就得选择悬崖峭壁为栖身之所,因为那里便于向下滑翔。信天翁活动如此不灵便,那它们不是很容易受到天敌的攻击吗?其实信天翁自有御敌妙法,在遇到天敌时,它们可以从胃中喷射出有强烈气味的胃油,熏退敌人,自己趁机逃之夭夭。
从跟随船只的习性就不难知道,信天翁是出了名的食腐动物,喜食从船上扔下的废弃物。它们的食物范围很广,但经过对它们胃内成分的详细分析发现,鱼、乌贼、甲壳类动物构成了信天翁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它们主要在海面上捕食这些动物,但偶尔也会像鲣鸟一样钻入水中,深度达6米(灰头信天翁),甚至最深可达12米(灰背信天翁)。
信天翁有时会在夜间觅食,因为那时很多海洋有机物都浮到水面上来。有关信天翁白天和夜间觅食的比例问题,人们通过让它们吞下一个传感器的办法便可以获得详细信息。传感器位于胃中,当信天翁吞入一条从寒冷的南大洋水域中捕获的鱼时,体内温度会立刻降低,传感器便将此记录下来。摄入的食物成分比例因种类而异,而这对信天翁的繁殖生物学有很大的影响。
信天翁是长寿鸟,是仅有的能活到老死的鸟类之一。海员一度对它们颇为敬畏,认为杀死信天翁会带来厄运。信天翁寿命相当长,平均可存活30年。但它们繁殖较晚。虽然3—4岁时生理上就具备了繁殖能力,但实际上它们在之后的数年里并不开始繁殖,有些甚至直到15岁才进行繁殖。刚发育成熟后,幼鸟会在繁殖季节临近结束时出现在繁殖地,但时间很短;接下来的几年内它们才会花越来越多的时间上岸来寻求未来的另一半。当一对配偶关系确立下来后,通常就会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一方死亡。“离婚”只发生在数次繁殖失败后,并且代价很大,因为它们接下来几年内都不会繁殖,直至找到新的配偶。事实上,对于漂泊信天翁而言,一次“离婚”会导致它们的生殖成功率永久性地降低10%—20%。
大部分信天翁都群居营巢,有时成千上万对配偶将巢筑在一块,有几个种类的巢为一个堆,由泥土和植物性巢材筑成,非常大,成鸟爬上去都有困难。热带的信天翁较少筑巢,加岛信天翁则根本不筑巢,它们将卵置于足部四处游荡。雄鸟在繁殖期开始时先来到群居地,然后在雌鸟加入后进行交配。孵卵任务由双方共同承担,一般为几天轮换一次。整个孵化期约为65—79天。对于刚孵化的雏鸟,亲鸟开始时主要是喂育,后来则主要是看护。在出生20天后,看护期结束,接下来成鸟只是定期回到陆地给雏鸟喂食。黑脚信天翁的雏鸟白天常常会在巢周围30米内踱步,寻找阴凉处,但只要亲鸟带着食物一到,它们立即冲回巢中。成鸟会在岸上逗留足够长的时间来辨认雏鸟,喂给它们未消化的海洋动物肉和消化猎物所产生的富含脂类的油。育雏期间,有些种类的亲鸟双方轮流到遥远的捕食区域去觅食,短则1—3天,长则5天以上。而漂泊信天翁更是令人敬佩,雄鸟往往会比雌鸟飞到更远的南方去寻找食物,因此也就要面对更寒冷的海水和暴风雨,更多的恶劣天气。因此漂泊信天翁的雄鸟无一例外地具有比雌鸟更高的翼负载(体重与翼面积之比)。
信天翁长齐飞羽需要120天(黑眉信天翁和黄鼻信天翁)到278天(漂泊信天翁)不等。因此最长的留巢期也出现在后者身上,包括孵化期在内长达356天,这意味着漂泊信天翁只能隔年繁殖,因为每次繁殖后都必然有一个换羽期。事实上,已知至少有9个种类为2年繁殖一次,包括全部的“大信天翁”种类、灰背信天翁、乌信天翁和灰头信天翁。
人们曾以为在不繁殖的那一年,信天翁会在海上漫无目的地飞行。但附于漂泊信天翁身上的现代传感器显示情况并非如此,个体会朝海上的某个特定区域飞去,并在那里度过大部分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