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良好的女性特征得到了社会的推崇,即懂得体贴、关心人,有同情心,懂得感恩;而良好的男性特征,即独立、坚强、果断、自信、乐观、有进取心等,也是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爸爸对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恰恰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也更容易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个性。
为孩子创设适度的挫折情境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都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孩子早晚都要自己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的,而许多爸爸却不敢把孩子放出去,怕他们经验不足,怕他们上当受骗,什么都不敢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当脆弱,经不起一点小小的挫折。
挫折也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再优秀的孩子也会遇到挫折。爸爸要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并有意识地在生活中为孩子创设一些挫折情境,为孩子打下勇于面对困难的“预防针”,帮助孩子获得应对挫折的适应能力。
贺南已经10岁了,可平时还不敢自己单独睡觉;早晚放学也都要爸爸去接;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就闷闷不乐好几天;平时和同学交往,也显得很懦弱。爸爸觉得这样不好,应该多创造机会锻炼锻炼他。
此后,爸爸就有意在生活中给贺南设定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比如:鼓励他先开灯独自睡觉,等不害怕后再关灯;去公园时,鼓励他一个人去给全家人买票,锻炼他与人交往的能力。开始时贺南做得都不太好,爸爸就鼓励他:“别着急,慢慢来,坚持一下就成功了。”
半年后,贺南变得坚强多了。即使偶尔一两次成绩不好,他也能乐观面对,并积极为下次备战了。
孩子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与家庭教育方式息息相关。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生怕委屈了孩子,在很多事情都不舍得让孩子尝试。长此以往,孩子好奇、好玩、敢于冒险的天性就会慢慢被泯灭,形成了胆小、懦弱的个性。
然而,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承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打击。作为爸爸,当孩子遭遇挫折时,不应只是竭力帮孩子逃避困难和挫折,而应教会孩子如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挫折。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为孩子创设的挫折要适度适量
爸爸应有意地在生活中位孩子设置一些挫折和障碍,锻炼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设置的挫折和障碍也要适度和适量,不能太强,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同时,孩子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启示二:鼓励孩子面对挫折不退缩
孩子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自信心。所以爸爸要多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爸爸的鼓励和肯定既能改变孩子的受挫意识,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启示三:善于引导孩子突破困难
平时,爸爸应多注意观察孩子的活动,把握孩子的发展趋势。如果孩子的克服困难几经尝试都失败时,爸爸就应该给孩子恰当的引导。比如,帮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然后引导孩子如何才能突破困难,走出困境;并让孩子体会到,挫折本身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勇敢面对。孩子在爸爸的引导下,也能忍受暂时的焦虑和不安,加强对困境和压力的容忍力,并有信心和方法去克服困难。
爸爸手记
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接受它,就是接受成长;战胜它,就是战胜自己。所以爸爸应有意识地在生活中为孩子适当设置挫折和障碍,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锻炼孩子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勇气,增强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从而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
孩子摔倒了,要让他自己爬起来
著名文学家朱自清说:“要让孩子在正路上闯,不能老让他们像小鸡一样总在老母鸡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
如今的家庭大多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是呵护备至,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摔倒了,扶起来;衣服脏了,给洗干净;饿了,马上把饭送到嘴边……结果呢?孩子变得依赖、软弱、自私。而这样的个性,一定不是爸爸所期望看到的。
既然如此,爸爸就应从小舍得放手,孩子能自己完成的,就不要大包大揽;孩子摔倒了,就鼓励他自己爬起来。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不要指望别人。”也就是在这种锻炼过程中,孩子才能学会坚强,敢于面对困难,并会主动去战胜困难。这样的经验可以让孩子享用一生。
周末,爸爸带杨阳出去学滑轮。对于没有专业老师指导过的孩子来说,穿着滑轮鞋站立非常困难。都说学会走路的第一步应该先学会摔跤,轮滑尤其如此。孩子没有爸爸的保护,上路后就接连摔跤。每次在摔跤时,爸爸都非常心疼,但嘴里还是喊:“儿子真棒,别怕,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多摔几次就会走了!”
杨阳在爸爸的鼓励下,尽管摔得很疼,但每次摔倒后还是坚持起来爬起来。就在这样不停的摔摔爬爬后,杨阳终于能稳稳地走起来了。虽然还不能很顺利地滑行,但爸爸和杨阳的内心都是既自豪又开心。
爸爸要帮助孩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人生的路上,任何人都会摔跟头。很多人怕疼,摔了一次后就再不肯迈开步子,于是只能一辈子在原地踏步。其实摔倒了再爬起来,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掌控自如的胜利者。
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锻炼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很重要。在以后人生的道路上,孩子要摔倒无数次,而孩子也是在一次次摔倒中成长的。在不断的摔倒中,孩子也能不断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独立要求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所以,面对孩子的摔倒,爸爸要学会鼓励,学会“袖手旁观”,让摔倒的孩子自己爬起来。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爸爸对孩子若过度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最终只会让孩子变得懦弱,以至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所以,爸爸应放手放孩子做一些他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孩子摔倒了,如果不严重,就鼓励他自己起来,而不是急忙跑过去搀扶;孩子要玩具,应鼓励他自己去拿,而不是马上递到他的手里;孩子要自己穿衣服,就鼓励他自己穿;等等。孩子也会在这种生活体验中逐渐学会独立面对一切。
启示二:告诉孩子“你能行”
有些孩子的逆境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变得垂头丧气,甚至会因此退缩。要改变这种状态,爸爸就必须在孩子遇到挫折时,鼓励孩子正确面对:“坚持一下,你一定能行的!”“摔一跤怕什么?站起来就行了!”
当孩子在爸爸的鼓励下一次次战胜困难后,也会激发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害怕的心理也会渐渐消失。
启示三:教孩子凡事坚持一下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父母希望女儿能够有坚强的意志承受极限的考验,在她10岁的时候,爸爸就让她进行了一项残酷的训练:捏冰一刻钟。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女儿的忍耐力。刘亦婷需要在一刻钟的时间内,捏一大块在冰箱里冻的结结实实的冰块。
这也提醒爸爸们,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妨鼓励孩子再坚持一下,也许下一秒钟,就是柳暗花明了。
爸爸手记
面对挫折时的毅力,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孩子摔倒时,爸爸要做的不是马上过去把孩子扶起来,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勇敢地站起来。孩子在这种挫折教育中,也能从容面对每一次的失败,逐渐坚定心中的目标,跳出“我不行”的阴影,从而用坚强的意志朝着目标前进。
别随便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生活中,有些爸爸喜欢数落孩子的不是,而且一数落起来就会给孩子下结论。比如,孩子考试偶尔不及格,爸爸就非常失望,认为孩子“脑子笨”,并批评孩子是“笨蛋”、“不是读书的材料”等等。爸爸这样说嘴上是痛快了,但却忽略了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后果。
一个人随便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一样,也会令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孩子总被家长说成是“笨孩子”,他也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一旦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就会不自觉地放弃追求成功的努力。长此以往,负面标签的预言就会成真。
一位老人讲述了他亲身教育孩子的经历。老人从年青时代起就非常喜欢画画,并一心想培养一对儿女成为职业画家。女儿读小学二年级时便开始学画画,可学了一年半却进展不大,爸爸就生气地说:“你的智商和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女儿听了就说:“那就算了。”以后,无论爸爸怎么劝说,女儿再也不学画画了。
当他教儿子学画画时,就改变了方法。每次儿子画完画,他总是称赞儿子:“画得好!你是画画的天才。”于是,儿子很热衷于学画画,进步也很快。小学六年级时还参加了县一级的比赛。以后,儿子上了美术类大学,并成为职业画家。
孩子年龄小,还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是来自权威、父母、老师。这时,爸爸的评价就很容易起到贴标签的作用。如果被暗示性强的孩子接受,他不但会认同,而且还会按照你说的那个样子发展下去。
因此,对于孩子爸爸千万不要随便给贴负面的标签,那样不但会伤害孩子幼小脆弱的心灵,还会严重地影响孩子健康地成长。相反,爸爸应从各方面去观察,用放大镜尽力找孩子的闪光点,时刻看到他们的进步,然后用好的标签去鼓励他们发扬优点,这样就会使孩子变成标签所描述的那种人。那么,“笨孩子”也可能变成“聪明孩子”。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尽量给孩子贴“正面标签”
原本孩子很懦弱、胆小,学习成绩也不好,爸爸很想批评孩子。但爸爸如果换个方式,给孩子贴上“勇敢”、“坚强”、“学习努力”的正面标签,孩子就会因为爸爸的评价而高兴,进而为保全自己的“名誉”而尽量做到勇敢、努力学习。这样,爸爸的表扬就达到了让孩子进步的目的。
这种教育方式,既让孩子乐于接受,又乐于改变。可见,经常给孩子贴“正面标签”可谓家庭教育的高招。
启示二:经常对孩子表示信任
多数孩子的自控能力都不太好,因此也容易犯错误。这时,爸爸也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比如说孩子“不听话”、“玩起来就没完没了”、“什么都做不了”等等。因为孩子在爸爸的这些“标签”作用下,只会变得变本加厉。
相反,当孩子表现不佳时,爸爸应给予孩子一些信任。比如,孩子玩游戏总是忘记做作业,爸爸可以对孩子说:“想玩游戏就玩吧,爸爸相信你能自己控制时间,把作业的时间安排好。”相信孩子,孩子也会表现得更优秀。即使一个坏孩子,在得到别人的信任时,也可能发生巨大的转变。
启示三:避免说这些话
当孩子做错事或表现不佳时,爸爸切忌说“你怎么这么没用,这么小的事都做不好!”“你就不会像……”“就你这样的,一辈子也不会成才。”等等,这些话说出来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在潜意识中给予孩子“我不行”的心理暗示,影响孩子今后的行为模式。以后,当孩子一遇到苦难时,就会觉得自己“不行”、“做不好”。这样的孩子,恐怕就真会应了爸爸的话“一辈子也不会成才”了!
爸爸手记
希望孩子好、有出息,这是每位爸爸的心愿。既然如此,就不要随便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而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让孩子听到爸爸的认可和鼓励,感受到爸爸的肯定和信任。这样,孩子才会不断努力,放大优点,改进不足,越来越聪明,越来越阳光。
帮助孩子克服过分依赖的毛病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几代人的关心与爱护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对孩子往往是百依百顺。因此许多孩子都养成了依赖的毛病。这样的孩子在家依赖父母,在学校依赖老师和同学,在社会依赖他人。
然而,现在的社会分工明确,过度依赖的孩子在社会上就难有立足之地的。所以爸爸应该明白,现在可以代替孩子一时,但无法代替孩子一世,孩子最终还是要自己走向社会,独立生活。为了帮助孩子养成独立的个性,爸爸有责任从小就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让孩子的独立之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于波现在读小学二年级,习惯赖床。每天早晨,妈妈都要叫他好几次起床,他总是不情愿地说:“再等会儿。”结果当然也就经常迟到,还不住抱怨是妈妈没把他喊醒,才害他被老师责备,弄得大家都很生气。
爸爸眼看事情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他告诉于波:“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从明天开始,你自己起床,我们不会再叫你了。如果闹钟响了你还赖床,并因此迟到,一切自己负责!”
果然,第二天早晨闹钟一响,于波就立刻起床了,根本没有再赖床。从那以后,于波起床上学再也不用父母催促。
教导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和习惯,是爸爸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就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到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到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这也在提醒爸爸们,平时不要对孩子过分大包大揽,而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锻炼和实践机会,放手让孩子独立进行活动。久而久之,孩子能自己做到的事,也就不再依赖他人。孩子的身体、智力及各种能力也能够得到足够的发展。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对孩子保持足够的耐心
孩子的依赖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同样,让孩子变得独立、不依赖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对此,爸爸要有足够的耐心。凡是孩子能做的,爸爸尽量不要插手。即使孩子做得很慢、做得不够好,也不要代替他们去做,更不要急躁、没耐心,训斥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你那样是不行的”、“你可真笨”等等。这样只会打击孩子的信心,让孩子更不愿意自己动手。
开始时,孩子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经过几次锻炼,孩子也会逐渐自立起来,学会管理自己的事。
启示二:做好孩子的榜样
爸爸在思想上、行动上、言谈中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这也是教育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孩子十分注意仿效他们所喜欢、所尊敬的大人,譬如对爸爸的一言一行跟着学、跟着说、跟着做。
所以,爸爸平时也应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不要推诿、懒惰,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也会在榜样的作用下远离依赖,学着独自处理自己的事情。
启示三:爸爸提出的要求要与孩子的能力相符
在培养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的同时,要按孩子的年龄、能力的发展程度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如果对孩子要求过高,难度过大,就会令孩子产生畏难情绪甚至自卑心理,而要求过低又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爸爸要坚持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让他们自己完成,比如孩子的袜子、毛巾等要自己洗,孩子的书包每天要自己整理,等等。当孩子看到自己双手完成了许多事情,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也会增强,从而减少对家长的依赖心理。
爸爸手记
许多孩子之所以依赖性强,凡事不自己动手做,与家长过分的溺爱有很大关系。为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爸爸要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并鼓励孩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独立做事时,其智力及各种能力也都能得到发展。如果爸爸不肯放手,事事包办,就会剥夺孩子锻炼自己走向独立的机会。
失败时,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激励
德国人力资源开发专家斯普林格在其所著的《激励的神话》一书中写道:“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善于自我激励的人,可以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能,将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变成现实。相反,不会进行自我激励的人,即使各方面条件比别人优越,遇到困难时也容易打退堂鼓。所以,学会给自己喝彩,善于自我激励,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素质。
爸爸应该从小就教孩子进行自我激励,尤其是失败时,更需要通过自我激励来给自己增加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以后孩子在遇到挫折时,才能自己冷静面对,并努力战胜。
李聪是初三的学生,老师经常夸他心态平稳,不骄不躁,宠辱不惊。其实,李聪只是学会了自我激励。在李聪刚上学时,一出现失败就沮丧、哭泣,爸爸就安慰他,并教他每天早晨说三遍“我最棒”。慢慢的,李聪也觉得自己很棒了。一直到现在,李聪每天早晨都会如此激励自己。
在成绩差时,李聪的内心就有个声音鼓励他再继续努力;遇到挫折时,来自体内的声音就会鼓励他不要放弃。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勇敢面对;而在表现出众时,他又能不骄不躁,努力更上一层楼。爸爸教给他的积极心理暗示起了重要作用。
对于孩子来说,通过自我激励可以提高自我形象,从而使自己能够拥有良好的心态;而良好的心态反过来又会使孩子充满信心,遇到困难和失败也能不断激励自己。孩子学会激励自己,就能获得前进的动力,也能在面对挫折时保持一颗重新崛起的心。而不善于自我激励的孩子,一旦遭遇失败,就容易陷入悲观绝望的境地难以自拔。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爸爸要及时激励孩子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打击,当孩子遭遇挫折时,爸爸要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心态,鼓励孩子全面看待自己,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全面否定自己的能力,要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样,孩子才能从打击中恢复,不沉浸于负面的情绪当中。只要适时地鼓励孩子,让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孩子的自我激励也会随之产生。
启示二:教孩子设定合适的目标
有这样一句谚语:“一个确定的目标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人只有确定了目标,才有一个奋斗的方向,才不会在执行中迷失自己。
孩子也需要不断调整目标来进行自我激励,这样才能发挥出潜力。一个适当的目标,可以对孩子产生积极有效的激励作用。而善于自我激励的人,也必然有自己的目标,并会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
启示三:教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期望
当一个人调动全部身心,投入到非常生动的想像中去时,大脑的潜意识就会按照你在想像时创造的记忆线路,自动下达行动指令,引导你走向你强烈设想的情境。风行全球的《超级学习法》中就说:“如果你预演想像,你的生活可以彻底改变。”
所以,当孩子参加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时,如重要的考试、竞赛前,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爸爸也要教孩子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沉住气、别紧张,胜利一定是属于自己的。这种良好的自我期望可以帮助孩子增强信心,情绪也会冷静,从而遏制冲动,避免不良情绪造成不良后果。
爸爸手记
教孩子学会自我激励,是爸爸不容忽视的家教内容,孩子任何的缺点、不足都能在自我激励中得以弥补和改正。要告诉孩子,失败了也要学会给自己喝彩,把握由困境带来的机遇,征服困难,这样才能产生无穷的动力,获得再次的成功。相反,如果不善于自我激励,即使条件优越,也难有大的作为。
给孩子能果断抉择事情的机会
孩子一生当中,要面临的选择、决断有无数个。要选择这个,就必须放弃那个,有得到就必须要有舍弃。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没有机会,或很少有机会去面对选择和进行选择,那么当以后面对纷繁的世界时,将可能无所适从。
爸爸应从小就为孩子创设一些可以自己抉择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自信果断地对一些事情做出决定,这对于培养孩子自信果断的性格大有裨益。相反,如果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不能形成果断的性格,那么在做决定时也会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将时间浪费在选择上,甚至导致机会白白流失。要知道,很多时候成功与失败就孕育在选择之中。一些人看似聪明,但在关键时刻却不能做出果断的抉择,结果错失机会,遗憾终生。
琪琪上二年级了,平时对艺术类课程都比较喜欢,爸爸准备给她报个兴趣班。于是就征求女儿的意见,想根据女儿自己的兴趣报。
可是琪琪却思前想后的拿不定主意:“嗯……美术班吧……舞蹈班吧……什么也都行……爸爸,你说该报哪个好?”
孩子做事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不果断,通常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孩子之所以这样的原因,多数是家长过于保护、孩子依赖性强所致。可能是平时家长要求过分严格,孩子自信不足;或者是对孩子过于包办代替,不给孩子自己做抉择的机会,结果当真的要孩子做抉择时,孩子就会显得不知所措了。但不管是依赖性强还是自信不足,这种行为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给予孩子机会和信任
为了培养孩子果敢、坚决的个性,爸爸应在平时多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并尊重和信任他的选择。比如:今天上学穿什么衣服、买草莓汁还是苹果汁、放学后在外面玩一会儿还是回家、先写作业还是先练琴、要不要参加及参加什么活动,等等。甚至还可以让孩子为自己出谋划策:爸爸今天要不要打领带?暑假我们应该去哪里旅游?
这些日常的选择看似简单,但经常参与如此决策的孩子,就会知道生活中有很多机会,也有许多选择的余地,也能学会比较、学会安排,从而也会变得有主见、善思考。
启示二:引导孩子懂得取舍
爸爸可以有意地制造一些迫选情境,让孩子学会取舍。一种是双趋选择,比如想在家看好看的电视节目还是去参加一个有趣的活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让孩子学会放弃;一种是双避选择,有时难免进退维谷,让孩子学会“二害相衡择其轻”。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会面临趋避选择,即大多事情都有利有弊,有得有失,让孩子从中学会接受得失,同时也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个人在做出一个决定前,需要考虑利弊得失后再做出最佳选择。所以爸爸也应在一定范围的内给孩子充分自主的机会,让孩子有自我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凭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决定做什么事、如何做。
启示三:尊重孩子的决定
在让孩子做出选择时,爸爸要注意尊重孩子的决定,即使孩子的决定可能不够明智,也不要随便否定。这样不仅意味着支持孩子的决定,同时还为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你有决定自己人生方向的权利,只要你的决定是经过思考并合理的。
当孩子做出错误的决定时,爸爸也不要马上给予批评或否定,更不应强迫孩子遵从自己的意见。而应多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提示,启发孩子,给孩子讲清其中的道理,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抉择。
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坚持自己的决定。比如孩子决定每天只看一小时的电视,结果两天后就坚持不下来了,此时爸爸及时提醒孩子。当孩子不能坚持时,还可以采取一些小小的惩罚,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爸爸手记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面临很多抉择和思考。如果缺乏果断的决策能力,就能变得优柔寡断,失去很多机会。为此,爸爸在平时要多为孩子提供能决策事情的机会,让孩子凭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决定某件事该不该做、如何做。这样能锻炼孩子果敢的抉择能力,为孩子以后做好人生抉择奠定基础。
允许孩子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在现代社会,孩子的日常生活几乎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周六学英语,周日学画画,晚上回来要练钢琴,睡前要背多少首古诗……在大人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甚至一天不安排孩子的活动,就会觉得孩子“虚度光阴”了。但孩子们真的需要这么多活动吗?孩子难道就不能拥有一点自主的空间和时间吗?
研究发现,大人给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让孩子变得缺乏自主能力,缺乏自信心。所以,家长不应每时每刻都照看自己的孩子,而要留给他们独处的时间,以及自娱自乐的自由。
路遥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好各门课程,也为了孩子能快乐成长,爸爸和路遥约定,每天她可以有两个小时属于自己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她可以自由安排活动。
每天路遥放学回来后,先练一个小时钢琴,然后吃饭,饭后的两个小时就是自己的了。在这段时间内,她会选择看动画片,或读课外书,或上上网,或到外面找其他小伙伴做游戏……尽管路遥比其他孩子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一些,但她各门功课却都不比其他同学差,而且还比很多同学更有创造力,也更独立乐观。爸爸看到路遥的表现,也感到自己的决定很正确。
望子成龙是天下每个爸爸所期望的,这种想法本身并没有错。但一定要讲究方法,不能在未曾分清状况之下就一味地给孩子灌输各式各样的所谓的“知识”,剥夺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正常时间和空间。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一个宽松、开放、积极、民主、自由的环境的。孩子也只有拥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身心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自主的时间,可以让孩子更多自主决定活动的机会;自主的空间,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孩子也能通过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来学会安排生活,来认知、感知生活和周围的世界。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为孩子留出可自主支配的时间
爸爸要留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支配的时间,不要用各种作业和培训班占去孩子所有的时间。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积极主动性。孩子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可以学会独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示二:给孩子自主活动的空间
孩子在自己的空间里,可以自主地游戏、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爱好,从而激发兴趣和创造、探索的欲望。在孩子的自由空间里,爸爸要减少指导、关注、强迫和管束,让孩子在这里能自由、健康、快乐地游戏、玩耍。
启示三:让孩子自己去判断和选择
爸爸平时应该多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可以当好孩子的参谋,但千万不要事事都帮孩子做决策,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爸爸只有从小就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自己独立地去思考,独立地做选择与决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开阔的思路,才能全面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爸爸手记
孩子从成长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所以爸爸要多给孩子一些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的自己的天地里随意发挥、自由驰骋。只有这样,才更容易培养出孩子积极、负责、健康、独立的情绪及情感。过度的干涉和束缚只会让孩子变得畏畏缩缩,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